资源简介 2024学年第二学期浙南名校联盟期末联考高二年级生物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只有一个是符合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秋月梨肉质细脆,汁多味甜,是梨中的“爱马仕”,下列关于秋月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秋月梨细胞中含有Mg、Fe、Zn等微量元素B. 秋月梨细胞的储能物质有淀粉、纤维素C. 秋月梨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D. 秋月梨细胞含DNA、RNA等遗传物质2. 下列关于人类活动与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向大气排放过多的硫和氮的氧化物B. 人类排放的氟利昂、CO2等气体是引起臭氧减少的主要原因C. 土地过度开垦和超载放牧等导致植被被大量破坏,土地荒漠化严重D.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开发新能源是解决温室效应的良好举措3. 研究发现,高渗透压刺激时,TPM4等微丝结合蛋白可以更多地定位到微丝骨架(细胞骨架的一部分)上,并招募多种糖酵解酶形成TPM4凝聚体,随后TPM4凝聚体解聚促进糖酵解,并促进细胞应激下的微丝骨架重排,增强细胞骨架的刚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微丝骨架的合成和加工场所是核糖体B. 微丝骨架与生物膜基本骨架的化学本质相同C. 微丝骨架的重排有利于维持细胞形态D. TPM4的缺失会降低高渗环境下细胞的糖酵解水平,并促进微丝骨架重排4.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变异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但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C. 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都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5. 酒精是高中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实验试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检测油脂的实验中,需要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B. 制作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时,可用95%的酒精进行漂洗C. 植物组织培养时,可用75%的酒精对外植体进行消毒D. 在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中,可用95%的冷酒精析出DNA6. 当膜电位去极化达到某一临界值时,膜上的Na+通道大量开放,Na+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称为阈电位。若细胞阈电位水平升高,相较于正常水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B. 动作电位传导加速C. 细胞兴奋性降低 D. 兴奋时,更多的Na+通道将会被激活7. 植物细胞工程作为一门新兴生物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社会生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利用发酵罐大规模培养红豆杉细胞生产紫杉醇B. 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二倍体或多倍体植株C 利用杂交育种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D. 利用茎尖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可以获得抗病毒植株8. 某同学利用幼嫩的黑藻叶片在某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完成“质壁分离”实验后,滴加清水继续进行实验,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与②的分离,与①的选择透过性无关B. 与图甲相比,图乙细胞体积明显变大C. 实验过程中,③的颜色先变深后变浅D. 图乙细胞形态不变时,内外渗透压不相等9. 下图是骨骼肌中进行的细胞呼吸过程,I、Ⅱ代表发生的场所,①~③代表生理过程,甲是某种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场所I是细胞溶胶,无氧时不能产生CO2 B. ②过程产生大量[H]C. ①②③过程均释放能量,其中③最多 D. C6H12O6中的O用于形成H2O和CO210. 纳米酶是一类蕴含酶学特性的纳米材料,具有催化活性高、稳定等特点。研究人员制备了能催化H2O2分解的纳米酶,对其特性展开实验,下图表示相关实验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注:图中“△DO”表示加入H2O25min后反应体系中溶氧量的变化;GLY表示草甘膦,“△DO(GLY)”是添加草甘膦组测得的数据;“△DO(0)”是未添加草甘膦组测得的数据。A. 纳米酶能提供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B. 一定条件下,GLY能抑制纳米酶的活性C. 催化H2O2分解的纳米酶的最适pH为8.0D. GLY的浓度为10umol/L时,溶氧量为0.2mg/L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小题淋巴结是身体的“免疫烽火台”,能过滤病原体、产生抗体,还能通过肿大发出健康警报。图是人体淋巴结构示意图,其主要由皮质、髓质和淋巴窦构成。皮质主要是B细胞聚集处,副皮质主要是T细胞聚集处,髓质主要是效应T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聚集处。淋巴窦是存在于皮质和髓质之间的间隙,淋巴在其内部流动,箭头表示淋巴流动方向。11. 下列有关淋巴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淋巴结中T、B淋巴细胞都起源于骨髓B. 效应T细胞、浆细胞进入外周血和组织液后攻击靶细胞C. 来自上游淋巴的抗原参与了淋巴结中T、B淋巴细胞的激活D. 髓质中的巨噬细胞通过截留病原体和异物,起到“过滤器”的作用12. 感冒时常伴随淋巴结肿大和发烧,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感冒病毒会引发淋巴细胞在淋巴结增殖,可导致淋巴结肿大B. 感冒病毒会刺激引发局部炎症,淋巴结内血管扩张,也可导致淋巴结肿大C. 发烧时说明内环境稳态失衡D. 发烧持续39度不退的原因是产热大于散热13. 某岛屿引入了一种濒危的野生动物,研究人员监测其种群变化,并记录了引入后10年的数据,在此期间该岛遭遇过多次严重干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动物种群数量变化呈现周期性的波动B. 第1~4年种群数量呈现近似J形增长C. 造成第5年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属于外源性因素D. 第6~7年数量回升但增长率低于第2~3年14. 在某退耕农田自然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甲、乙和丙分别在不同阶段占据优势。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可用相对多度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群落演替与火山岩上演替的起点相同,但演替速度较慢B. 第30年至第50年,乙的种群密度下降C. 随着演替进行,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会持续增加D. 该农田退耕前后的变化,说明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15. CD20是淋巴细胞的特异性膜蛋白之一,研究者设计如下图所示的技术流程制备抗CD20的单克隆抗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注射抗原后,甲细胞直接分化为浆细胞B. 经过步骤B后的细胞类型只有三种C. 细胞丁可在CO2培养箱中培养,也能冻存D. 筛选得到细胞丙都可用来生产抗CD20蛋白的单克隆抗体16. 拟南芥的向光性是由蓝光激发的。隐花色素CRY蛋白和向光素PHOT为拟南芥的两种蓝光受体,利用CRY蛋白缺失突变体(cry)、PHOT缺失突变体(phot)和野生型拟南芥进行试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隐花色素CRY蛋白可能会抑制拟南芥的生长B. 拟南芥的向光性可能与PHOT有关C. 蓝光可能对CRY蛋白的空间结构有影响D. PHOT的作用机理可能是调控生长素在拟南芥中均匀分布17. 马德隆畸形是一种先天性遗传病,常表现为腕部畸形和疼痛,该病与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SHOX基因缺陷有关。研究发现,SHOX基因存在多种变异类型,其中一种变异类型的部分测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有些人类遗传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如白化病、家族性心肌病等单基因遗传病B. 某女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其父亲的Y染色体,则其父初级精母细胞可能发生了交叉互换C. 由测序结果对比可知,与正常人相比,患者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D. SHOX基因存在多种变异类型说明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18. 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子两位研究微小RNA(miRNA)的科学家。miRNA是一类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通过与mRNA结合调控基因的表达,第一个miRNA(lin-4mRNA)是在线虫中发现的,其调控lin-14基因表达的具体机制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①中的关键酶是RNA聚合酶,该酶与模板链的3’端结合B. lin-4基因可以通过转录直接产生具有调控功能的成熟miRNA分子C. RISC中的miRNA与lin-14mRNA的5’端配对结合D. miRNA复合物(RISC)通过与lin-14mRNA特异性结合,促进lin-14基因的表达19. 某动物(2n=4)的基因型为AaXBY,其精巢中两个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基因分布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细胞中含2套遗传信息和2个染色体组B. 甲细胞中含8条染色单体和8个DNA分子C. 乙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为aXB、AYD. 与乙细胞同时产生的另一个细胞的基因型有3种可能性20. 一个具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如下。甲病是某种家族遗传性肿瘤,由等位基因A/a控制;乙病是苯丙酮尿症,因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所致,由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科研人员对该家系成员的相关基因进行了PCR扩增,部分成员扩增产物凝胶电泳图如图2。假设在正常人群中乙病携带者的概率为1/7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 乙病是由于正常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缺失所致C. Ⅲ-3与Ⅱ-4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3D. Ⅲ-5与人群中的正常男子婚配,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900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21. 温州市持续开展针对浙南海岸带红树林湿地的生态恢复工程。大规模进行红树林引种造林工作后,吸引了多种鸟类前来筑巢。红树林湿地有着“海岸卫士、鸟类天堂”的美誉。回答下列问题:(1)红树林湿地中某鸟类主要以昆虫为食,偶食植物种子,从生态系统成分来看,该鸟属于______。该鸟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另一部分______。从能量角度分析,在湿地中大量种植红树林的意义是______。(2)某些鸟类看到食物时,其体内会分泌一种激素,促使其快速完成捕食,这种激素______填“属于/不属于”)生态系统的化学信息,理由是______。(3)涨潮时鸟类在红树林的树冠上栖息,退潮时它们又在林下滩涂上觅食;鸻鹬类每种鸟类有不同的形状和长度的喙,分别吃滩涂中不同深度的食物,这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结构。从种间关系角度考虑,鸻鹬类每种鸟具有不同的喙有利于______。(4)浙南海岸带红树林湿地具有汇碳、固碳能力,这体现了红树林湿地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碳在______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建立低碳循环体系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请从物质循环特点角度分析原因:______。22. 某研究小组探究不同LED光质配比对日光温室番茄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R/B表示红光和蓝光的光质比,该实验的分组如下:CK组、A组(R/B=4:l)、B组(R/B=2:3)、C组(R/B=6:1)、D组(R/B=7:1)每组输出的功率相同,其他环境条件相同,以普罗旺斯番茄为材料,实验从番茄植株坐果期开始补光,每天补光5h直至果实成熟,处理35d后测定各组番茄叶片光合参数及果实产量,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组别 叶绿素含量(SPAD值) 净光合速率μmol/(m2·s) 气孔导度mol/(m2·s) 胞间CO 浓度μmol/mol 叶片可溶性糖mg/g 单株产量kgCK 37 12.60 0.18 358.40 26.71 6.30A 44 23.90 0.41 371.25 19.83 7.43B 48 24.53 0.43 372.41 18.12 7.54C 46 26.45 0.49 380.65 15.36 8.12D 41 20.12 0.33 368.20 21.14 6.83(1)本实验中CK组的处理是______。(2)SPAD值测定主要是基于叶绿素对______光的吸收特性,可用于定量分析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也可采用______法定性比较实验组与CK组的叶绿素含量。(3)由上表可知,______组处理效果最好。若要进一步研究该组光质比条件下番茄叶片光合产物的去向,可给叶片供应14CO2,14CO2先与叶绿体内的______结合而被固定,形成的产物被光反应合成的______还原为三碳糖。其中部分三碳糖在______中合成的蔗糖是番茄叶肉细胞中可溶性糖的主要成分。(4)据分析,实验组气孔导度都比CK组高,其一是因为红蓝补光下植物可通过某种机理促进保卫细胞吸收K+、Cl-,其二是红蓝补光下保卫细胞______,最终导致保卫细胞______,细胞吸水增多,气孔导度增大。(5)由上表可知,实验组单株产量均比CK组高,请从两个角度分析其原因______。23. 果蝇长翅和残翅受等位基因A、a控制,红眼和白眼受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1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已知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XX、XXY个体为雌性,XO、XY、XYY个体为雄性,YY和XXX胚胎致死。为进一步研究遗传机制,以纯合个体为材料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杂交组合 P F1♀ ♂ ♀ ♂I 残翅红眼 长翅白眼 长翅红眼(920只) 长翅红眼(927只)Ⅱ 长翅白眼 残翅红眼 长翅红眼(920)只)、长翅白眼(1只) 长翅白眼(930只)请回答下列问题:(1)翅形基因A、a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称为______。据表分析,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______。(2)杂交组合I的F1中所有个体随机交配,理论上F2中表型有______种,F2雌性个体中残翅红眼的概率为______。(3)杂交组合II的F1中偶然出现了1只白眼雌蝇,若只考虑眼色基因,其基因型可能是______,请分析:①判断该白眼雌蝇的变异类型,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②有研究表明同型性染色体配对的概率大于异型,果蝇中X-X配对的概率为84%,X-Y配对的概率为16%,若该蝇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则该白眼雌蝇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______。若将其与野生型红眼雄果蝇杂交,则子代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_。24. 组织纤维溶酶原激活物(t-PA)能高效降解血栓,是心梗和脑血栓的急救药。临床使用发现t-PA有诱发颅内出血的副作用,为此研究人员将t-PA第84位的半胱氨酸换成丝氨酸(密码子UCU),获得了副作用显著降低的改良t-PA.下图为利用重叠延伸PCR技术改造t-PA基因和构建相应的表达载体的过程。(注:质粒pCLY11中的lacZ表达产物可以将X-gal分解为半乳糖和深蓝色物质)(1)PCR反应体系中通常含有模板、______、引物、TaqDNA聚合酶、扩增缓冲液等。研究人员先利用引物ab进行PCR1,获得产物1;再利用引物cd进行PCR2,至少需要经过______轮PCR2才能获得产物2.PCR时,引物可以______(多选)。(A.决定变性时间B.决定反应的特异性C.决定扩增产物大小D.为TaqDNA聚合酶提供结合位点)(2)获得大量产物1和产物2后,经过变性,复性(指两条互补链恢复双螺旋结构)处理后,会形成______种DNA分子,其中只有产物1上链和产物2下链互补配对的DNA分子(如图)才能进行重叠延伸PCR。重叠延伸后利用引物______进行PCR3,且需要在引物的5’端添加______限制酶的识别序列,经过PCR3后获得大量改良t-PA基因。(3)构建形成重组质粒后,在低温条件下将重组质粒与感受态的大肠杆菌混合,进行短暂的______,使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将转化后的大肠杆菌接种在含有新霉素和X-gal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形成白色菌落的是含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其筛选的原理是______。除此以外,还可以采用______技术检测受体细胞中是否存在目的基因。(4)将含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进行扩大培养,发酵结束后,收集大肠杆菌,采用一定方法使大肠杆菌______,释放出t-PA,经分离、纯化获得质检合格的t-PA.研究人员通过设计和改造t-PA基因获得特定的t-PA,该技术称为______。研究表明,改造前t-PA蛋白第84位氨基酸相应基因的模板链的碱基序列是ACA,则改造前后该位点氨基酸相应基因碱基序列的变化是______。25. 糖尿病脑病(DE)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患者因海马区神经元受损而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表明,针灸相关穴位既能降低血糖,又能抑制海马区神经元的凋亡,从而缓解DE症状。(1)针灸降低血糖的机制可能是:刺激相关穴位时,激活相应的传入神经元,其产生的兴奋传向______特定区域,通过______(填“交感”或“副交感”)神经作用于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从而促进组织细胞______,进而降低血糖,该调节机制属于______调节。(2)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主要由皮层神经元分泌,可修复损伤的神经元。为研究针灸缓解DE症状的机理,研究者构建了DE模型鼠并进行实验,部分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针灸缓解DE症状的机理是______。(3)已知某药物X也能缓解DE症状,为探究其机理是否与针灸相同,应在第(2)题的实验基础上增设组别:______。若两者机理相同且药物X疗效更好,请以柱形图的形式表示增设组海马区神经元凋亡率的实验结果______。2024学年第二学期浙南名校联盟期末联考高二年级生物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只有一个是符合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题答案】【答案】C【2题答案】【答案】B【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A【5题答案】【答案】B【6题答案】【答案】C【7题答案】【答案】A【8题答案】【答案】D【9题答案】【答案】D【10题答案】【答案】B【11~12题答案】【答案】11. B 12. D【13题答案】【答案】A【14题答案】【答案】D【15题答案】【答案】C【16题答案】【答案】D【17题答案】【答案】C【18题答案】【答案】A【19题答案】【答案】D【20题答案】【答案】C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21题答案】【答案】(1) ①. 消费者 ②. 自身呼吸作用消耗 ③. 增加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2) ①. 不属于 ②.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个体与个体或个体与无机环境之间,动物激素属于个体细胞间的传递信息分子(3) ①. 时间结构和垂直结构 ②. 减少竞争,充分利用环境资源(4) ①. 间接使用(间接) ②. 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③. 碳循环具有全球性【22题答案】【答案】(1)白光 (2) ①. 红 ②. 纸层析(3) ①. C ②. 五碳糖(C5) ③. NADPH ④. 细胞溶胶(4) ①. 光合作用增强,光合产物增多 ②. 渗透压增大(5)其一是因为实验组红蓝补光下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气孔导度增大,胞间CO2浓度增加,净光合速率增大导致单株产量增加;其二是根据实验组番茄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比CK组低,说明红蓝补光下番茄叶片合成的有机物运输到果实储存的含量增加导致单株产量增加【23题答案】【答案】(1) ①. 基因座位 ②. 常 ③. 正反交结果相同,子代雌雄个体全为长翅(2) ①. 6 ②. 1/4(3) ①. XbXb、XXb、XbXbY ②. 制作该蝇的染色体组型图并观察 ③. XbY:Xb:XbXb:Y=4:4:21:21 ④. 红眼雌性:红眼雄性:白眼雌性:白眼雄性=8:21:21:8【24题答案】【答案】(1) ①. dNTP ②. 2 ③. BCD(2) ①. 4 ②. ad ③. XmaI、BglⅡ(3) ①. 热刺激 ②. 含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含有新霉素抗性基因,能在该培养基上生存,重组质粒的laZ基因被破坏,不能将X-gal分解,故形成白色菌落 ③. PCR(+电泳)/核酸分子杂交(4) ①. 破碎/裂解 ②. 蛋白质工程 ③. ACA//TGT变成AGA//TCT(或ACA变成AGA)【25题答案】【答案】(1) ①. 下丘脑 ②. 副交感 ③. 摄取、储存、利用葡萄糖 ④. 神经-体液(2)针灸能促进BDNF的合成,修复海马区神经元,进而降低海马区神经元的凋亡率(3) ①. 模型鼠+药物X;敲除BDNF基因的模型鼠+药物X 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