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海南省海口市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机密★启用前
海口市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历史试题
(考试形式:开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中国人民砸碎了旧世界的锁链,站起来做了新国家的主人,中华民族蒙受的百年屈辱为之一洗。这一历史现象发生于
A.中共七大召开
(
代表建言献策,共绘发展新画卷;
人民当家作主,同谱复兴大乐章。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渡江战役结束
D.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2.右侧对联称赞的政治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一国两制”
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王崇伦发明了“万能工具胎”;天津电信局话务员郭秀云创造的新操作法可为国家节省3873万元长途电话线路基本建设资金。这反映了“一五”计划
A.调整了我国工业建设的布局 B.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C.激发了劳动人民的创造热情 D.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
(
《十七条协议》签订后毛主席接见西藏代表团
西藏军区成立大会
)4.照片见证历史。右侧照片可以佐证
A.西藏的和平解放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5.在推进农业合作化的进程中,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强调:合作社生产经营要稳步推进,避免粗暴和强迫命令,实现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由低级到高级的有序发展。这折射出当时中国
A.联产承包得到农民支持 B.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
C.社会主义改造的复杂性 D.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
6.教育部数据显示,恢复高考40多年来,我国普通本专科招生数累计1.4亿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977年的2.6%增长到2023年的60.2%。这说明恢复高考制度
A.意味着拨乱反正的完成 B.宣告了改革开放的开始
C.标志着义务教育的普及 D.为教育发展注入新活力
“人民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我能帮助人民克服困难,是最幸福的。” ——某解放军战士
7.右侧图文介绍的“某解放军战士”是
A.雷锋
B.邱少云
C.黄继光
D.王进喜
8.1983年,中央决定在重庆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重庆天府可乐饮料工业公司抓住机遇,经过扩大重新组建,逐渐成为中国饮料行业最大的联合体。这表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市场在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 D.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企业活力
9.邓小平在会见南斯拉夫客人时曾说:“我们正在搞一个更大的特区,这就是海南岛经济特区……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海南建省办特区是在
A.1987年 B.1988年 C.1989年 D.1990年
10.右图是某同学整理的历史学习资料。据此可知
他复习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A.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
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1.“12亿人口有了明确的方向、道路和方法,市场经济是方法手段,不是确定社会性质,我们没有辜负这些年,做了应该做的事……”与材料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中共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南方谈话 D.中共十二大
12.2022年,国家文物局联合内地和香港相关部门策划了不同角度的文物展览活动,讲述中华文明以及内地与香港民众共同的家国情怀故事。这一举措
A.利于增强香港民众国家认同感 B.改善了香港的市场环境
C.扩大了香港与内地的经贸联系 D.推动了香港的经济腾飞
13.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家级非遗中的少数民族项目比例已达45%以上。这一现象主要由于我国
A.少数民族非遗项目数量庞大 B.重视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
C.尊重民族地区宗教信仰自由 D.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优越
14.下列内容是某历史公众号推送的学习资源包。由此可知,该期的主题是
照片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人物资料 黄旭华、刘华清、程开甲
书籍 《新时代中国强军梦: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歌曲 《强军战歌》
A.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B.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C.现代社会生活变迁 D.近代的科技与文化
15.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若要研究援藏干部孔繁森的工作事迹,以下可作为一手史料使用的是
A.某同学的课堂记录
B.电影《孔繁森》
C.连环画《人民公仆——孔繁森》
D.孔繁森遗留的工作笔记
16.对右图中美贸易额持续增长解释合理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推广
B.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并建交
C.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
D.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
17.1955年,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参加某次会议时,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这次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八七会议 C.万隆会议 D.日内瓦会议
18.“双百”方针提出后,许多作家、艺术家采用多样化的体裁与表现手法,生动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下列作品属于该时期的是
(
①长篇小说《红岩》
②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④电影《英雄儿女》

报告文学

哥德巴赫猜想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于2025年4月13日至18日在海南举办,共有71个国家和地区的1767家企业,携4209个消费品牌参展。通过消博会,全球企业进入中国,中国企业拓展全球市场的平台。消博会的举办主要体现了我国
A.扩大国内需求 B.优化出口结构 C.深化对内改革 D.坚持对外开放
(
1955年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2018

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
2006

青藏铁路全线
通车
)20.下列三幅图呈现了我国交通领域的巨大成就。这些成就的共同作用是
A.实现军备更新换代
B.改善民生福祉
C.促进了西部大开发
D.健全工业体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1题12分,22题14分,23题14分,共40分)
21.青年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青年建设祖国】
材料一 朋友们,我们应当负担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空前巨大的人民的任务!……“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摘编自华罗庚《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1950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华罗庚主张留美学生回国的原因。(3分)
【青年报效祖国】
(
王大元访谈录
(节选)
常德刚解放,15岁的我就参加了工作
……
中共常德地委决定选择太浮山区作为试点区,试点从1950年10月开始,至1951年2月底结束
……我们进到村里的第一步就是住到“根子”家里去……“根子”就是
旧社会最受压迫,苦大仇深又一贫如洗的贫雇农

) (
葛仲模的日记(节选)
(19岁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
这是入朝以后的第一页日记
……
这里的空战很多,时常有敌机从头上掠过扫机枪或丢炸弹,因之我要特别注意这些事项。

1952年11月6日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位青年分别在哪一历史事件中作出了自己的贡献。(2分)两个事件起到的共同作用是什么?(4分)
【青年肩负未来】
材料三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展望未来……中国青年还应行动起来,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青春之笔书写波澜壮阔的改革答卷。
——摘自《改革引领青年改革为了青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青年发展系列谈之一》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青年应如何担负时代使命。(3分)
22.人间烟火映山河,盛世宏图展新篇。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围绕“新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展开多视角研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舌尖上的中国】
材料一 新中国刚成立时,由于长期的战争破坏和自然灾害影响,物质供应十分紧张,饮食结构比较单一。米面粮油凭票供应,每家每户的粮油票都是按人数定量发放。20世纪50年代起流通的粮票、肉票等各类票证是几代人最深刻的记忆。改革开放以来,生活水平从温饱走向小康,人们开始由吃饱肚转为追求吃得香。各种餐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对于吃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更要吃得多样。水果蔬菜的需求增加,百姓餐桌上的花样也多了起来。近年来,中国公众的饮食消费习惯再次发生转型,健康绿色观念深入人心。
——摘编自《1949-2024:75年中国饮食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饮食发生的变化。(4分)
【镜头里的中国】
(
大国重器
④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
“辽宁舰”
交接入列

我国成功仿制
的第一批喷气式歼击机歼-5
) (
大国外交
)材料二
(
①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时,重申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
②五星红旗首次飘扬在联合国大厦前
)
(2)请将以上四张照片按出现时间的顺序进行排序。(只写序号即可,2分)并从中任选一组,自定角度,讲述镜头下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变。(6分)
(3)结合所学知识,参照示例,请你再提供一个研究视角(示例除外)。(2分)
示例:交通运输的发展。
(
主题:▲
姓名:

事迹简介: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后赴美留学,
1950
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在艰难的环境下,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姓名:钱学森
事迹简介:

姓名:袁隆平
事迹简介:
20世纪70
年代,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我国将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袁隆平。
姓名:屠呦呦
事迹简介:领导科研团队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发现了
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
疾的新方法。
)23.某校开展了科技节活动并制作了相关展板,邀请你全程参与,完成下列任务。(14分)
(1)请你将展板内容补充完整。(8分)
(2)写出上述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共同时代精神。(2分)
(3)任选展板中的一个人物,简述其取得科技成就的历史意义。(4分)
海口市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
1-5 BCCAC 6-10 DADBC 11-15 CABAD 16-20 BCDD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1题12分,22题14分,23题14分,共40分)
21.(12分)
原因:①响应国家急需人才的号召;②报效国家与民族(或爱国情怀与民族责任感);③追求真理和科学理想;④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等。(1点1分,共3分)
事件:抗美援朝;土地改革。(2分)共同作用:巩固了新生政权;强化了国家凝聚力;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创造条件等。(1点2分,共4分)
志存高远,热爱祖国;勤奋学习和锤炼身心;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敢于担当、勇于奋斗,努力做新时代具有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建设者等。(1点1分,言之成理即可,共3分)
22.(14分)
(1)变化: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资短缺、饮食结构单一、食品定量供应、不能满足温饱,到改革开放后,粮食供应充足、可供选择的饮食多样化、追求健康饮食。(或从追求吃饱转向吃好和多样再转向健康绿色的饮食习惯。)(4分)
(2)顺序:①③②④。(2分)
[示例一]选择照片:大国外交;(1分)角度:大国外交展现了我国国际地位的巨变。(1分)
讲述: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重申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世界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言之有理即可,4分)
[示例二]选择照片:大国重器;(1分)角度:大国重器体现了我国科研水平的提高。(1分)
讲述: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表明我国在武器研发的道路上取得了新突破。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它是我国第一艘自主改造的航空母舰,不仅增强了中国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同时显示了中国在军事技术和国防能力方面的持续发展和进步。(言之有理即可,4分)
(3)研究视角:服饰的变迁;住房条件改善;电信行业的发展;支付方式的变化;科技的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1点2分)
23.(14分)
(1)主题:[示例]聚焦科技人物,见证科技发展;认识科技先驱,感悟时代精神等。(2分)①邓稼先;(2分)②[示例]早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后赴美国留学并获得博士学位。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4分)
(2)时代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1点1分,满分2分)
(3)[示例]选择袁隆平。(1分)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同时保障了我国粮食安全,更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有重要贡献。(3分,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