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揭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开封前注意保密
揭阳市2024—2025学年度高中一年级教学质量测试
语文
本试题共9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信息填写清楚、准确,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粘贴处。
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及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潮汕英歌舞近年来火爆出圈,引发线上线下追捧,成为备受关注的新大众文艺现象。2024年春节,某网络平台“英歌舞”相关话题播放量超45亿次,全年相关话题量超200亿次。
看过英歌舞的人,共同的感受是“燃”。
英歌舞“燃”出了中华民族在新时代刚健雄浑、奋发昂扬的精气神。英歌舞是闽地花鼓舞与潮汕戏剧的融合,也是力与美的融合。这一艺术样式将舞蹈、戏曲、武术和兵阵交相融汇,强劲热烈,神采飞扬,气势夺人,无怪乎近年来被称为“中华战舞”。应该看到,这样一种力量美学和生命激情,在深层次上契合了当下的时代精神和中国人的情感结构。技术浪潮滚滚而来,文明转型就在眼下,没有人可以置身其外。乐观勇敢、奋发昂扬的中国人选择迎难而上、舞出英姿,选择让力在舞中赋形,让心在力中凝聚,英歌舞恰恰体现了这样一种刚健有为的生命立场。
英歌舞“燃”出了表演者与观看者的同频共振、心心相印。英歌舞从来不是远离观众、傲然独立的静观艺术,而是融入观众、打破观演界限、吸引在场参与的交互艺术。很多队员都是非专业出身,从七旬老者到垂髫少儿,他们平常是农民,是老师,是学生,是在创业致富、乡村振兴中追求美好生活的普通人,但训练的日子一到,装扮一上,锣鼓一响,他们全都抖擞精神、全身心投入。观众中有他们的亲友、乡邻,有慕名而来的游客,甚至随着他们的演出抵达巴黎、伦敦、法兰克福,众多守望家乡的华侨、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友人也前来观看与喝彩。“英歌舞一响,故乡就在脚下”,这种流动的表演,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广泛参与。
英歌舞“燃”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创意与活力。现代媒介应用下,英歌+摇滚、英歌+街舞、英歌+电子音乐、英歌+戏剧等创新形式,丰富了英歌舞的艺术表现力和生命力。短视频的记录和传播,让英歌舞被更多人看见,其中很多记录者和传播者正是善用手机“新农具”的新农人。当地农民手机拍摄的祠堂英歌舞视频经网友二度创作,衍生出动漫版、电竞版、AI生成版,传统英歌舞在数字空间幻化出无限创意。英歌舞盲盒手信、英歌舞主题玩具等“英歌+”文创将英歌符号融入时尚潮流,让更多年轻人有了亲近英歌舞的方式。科技赋能、媒介赋能、大众赋能,进一步扩大了英歌舞这个文化IP的影响力。
英歌舞的潮流化是新大众文艺中具有代表性、启发性的现象。人人都是文艺生活的主角,人人都是创作者,从歌舞非遗到文旅热点再到数字空间的二度创作,英歌舞在不同维度找到生长空间,人们也在不同环节参与着创造、转化,释放出文艺大众化的丰沛活力。以精神内核之“燃”,激发创作传播之“燃”,回应大众内心之“燃”,这种现象不限于英歌舞。近年来一批“燃”文艺走红,带着真挚炽热的生活气息,展现动人燃情的艺术感染力,搅动大众接受的热潮,从它们的创作传播中,能深刻读懂心与心共振、力与美交融的时代情感诉求,读懂新时代不拘一格、各显其才的创造能量和创新精神!
(摘编自陈培浩《英歌舞何以燃出圈?》)
材料二:
基于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趋势,潮汕地区的非遗存在非遗传承人断层、非遗的经济资源开发较少等问题。
潮汕的非遗传承主要由非遗传承者自发传承,即凭借个人力量传承非遗。然而,如今出现了传承人口减少、受众不足的问题,传承人年龄结构以年纪较大的传承人为主,存在非遗传承压力大、招生难带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要依赖口口相传、师徒传授以及实践传承的方式,招收学徒的困境正日益影响着非遗的传承。受流行文化等因素影响,年轻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不高,因此,自愿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年轻人较少。此外,民间工艺类非遗虽具有经济价值但尚未形成广泛的市场,这也导致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的传承者逐渐减少。潮汕地区的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主要以传统的农业和加工制造业为主,缺乏高新技术的发展,进而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因此,潮汕的人才资源流向北上广深等经济发达地区,从而降低了潮汕地区的创新能力。受人才外流的影响,身处外地的潮汕人偏向于让子女在经济发达地区受更好的教育,所以较多人自小在外地长大,无法近距离了解和学习潮汕非遗活动,进一步加剧了非遗传承的困境。
近年来,虽然随着国家对非遗的重视,非遗热度居高不下,但是非遗相关产业链带来的经济价值却较少,这是由于缺乏针对非遗经济的商业化运作,导致非遗的市场没有得到完全开发,并且在非遗传承中缺乏创新和创意,没有官方的非遗品牌形成效益。其次,一些潮汕非遗工艺制造周期长、价格高,从而导致销量较少,这也是产值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最后,社会环境的变化也是影响非遗经济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消费者习惯的变化导致非遗产品在功能和形式上未能满足当代消费者的需求。
(摘编自郭佳慧、王嘉睦等《嵌入性理论视角下的潮汕非遗传承路径》)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2024年春节,潮汕英歌舞开始成为备受关注的新大众文艺现象,全年相关话题量超200亿次。
B. 英歌舞不是傲然独立的静观艺术,而是融入观众、遵守观演界限、吸引在场参与的交互艺术。
C. 虽然英歌舞的队员并非专业出身,但只要训练的日子一到,便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当中去。
D. 当前从事非遗行业的传承者逐渐减少,原因之一是民间工艺类非遗虽有经济价值但尚未形成广泛的市场。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受技术浪潮和文明转型影响,强劲热烈的英歌舞成为力与美的融合。
B. 在非遗传承中,需要关注非遗传承的困境以及重视非遗市场的开发。
C. 潮汕非遗传承主要依托个人力量自发传承,并会受到人口流动影响
D. 两则材料的话题虽然都与潮汕非遗有关,但论述的侧重点并不相同。
3. 下列最不适合用来支持材料二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潮汕非遗竹编花篮为传统婚庆用品,应用范围不广。
B. 潮绣虽工艺精湛,但工序复杂且耗时长,价格不菲
C. 潮州枫溪陶瓷技艺精良,产业化后一年创值几百亿。
D. 潮州木雕制作周期长,价格高,大众市场开发不足。
4.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议论文体裁的文章,但材料一论述鲜明生动,饱含作者情感;材料二论述严谨客观,作者相对中立。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5. 材料一提及“英歌舞的潮流化是新大众文艺中具有代表性、启发性的现象”。请结合材料,谈谈“英歌舞的潮流化”对解决潮汕非遗面临的难题的启发。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保卫延安(节选)
杜鹏程
团部驻的院子挤着清点武器的人。
周大勇走到一间房子里,只见团参谋长卫毅一边写战斗报告,一边指挥院子里的人。一个参谋大声报告了三次,卫毅才听懂,说:“停会儿再说,现在顾不上。”
周大勇想把材料交给卫毅,可是插不上手。这时又进来一个参谋,他要向卫毅报告。
卫毅说:“停会儿再讲,你先去清理武器。”
那参谋说:“六连……六连副指导员卫刚同志牺牲了!”
周大勇忙问:“卫刚?不能吧?”
卫毅没有听清,还是边写报告,边向窗子外面的人吩咐事情。
直到那位参谋把一片血迹斑斑的纸,放在卫毅面前。
团营党委的同志们:
我是一名青年共产党员,缺乏锻炼。我誓以流鲜血、拼性命的决心,消灭美国走狗蒋匪军,保卫党中央和毛主席。我希望党时时刻刻审查我的行动。假如我牺牲了,假如党审查我生前的一举一动像个共产主义战士,那么我这一生便没有虚度,虽死也身心愉快。
同志们,不要为我难过。为我们的事业而斗争是志愿也是义务。同志们,我牺牲了,但是革命事业和中国人民却永远活着。
敬致
布礼
共产党员、第六连副指导员卫刚
写于我军退出延安的第二天深夜
哥:
敌人占领延安,我很难过,压不住情绪,我有你那份修养就好了。哥,你要爱护身体,多多为劳动人民做事。我不愿意你看到这封信,你要看到这封信,那我们就永别了,哥!
卫刚
三月二十日于延安东川山沟
卫毅看完信,一阵剧烈的震动通过全身。他左手按住那封信,右手扼着那管笔。他睁大眼睛,但什么也看不清。他觉着头上像是箍了一道铁环,那铁环不停地缩小,耳朵里塞满了嘈杂的响声,胸口像要爆裂,心剧烈地绞痛。他鼻孔微微张动了一下,脸像青铜刻的一样,没有表情,嘴唇机械地动了一下,像是说:“他完了?不会!”他的心颤动了一下,又埋下头去写报告。写了一阵,一看,歪歪扭扭,他用拳头猛击桌子,墨水瓶跳起来了。他眼睛死死地盯着墙角,卫刚冒腾腾的样子显在眼前。他又埋下头去写报告,一边写一边眼不离纸地说:“去,该干什么还干什么。打击,我们经受得起!就要前仆后继!他倒下去了……”
周大勇走出院子,他记不清自己是怎样把材料交给参谋长的,他走到河槽里,见卫生队长一边用河水洗手上的血,一边气汹汹地批评他身边的军医。
周大勇停住脚步,听到他们说话中不断地提到卫刚,就跑过去问:“卫刚怎样?”
卫生队长说:“怎么样?说起来真气人!敌人飞机把十来颗大炸弹扔在卫刚周围,卫刚头上负伤了,伤不重,血却流得不少,还被沙土埋住了……”
周大勇急迫地问:“那么卫刚还活着?是吗?是吗?”
卫生队长说:“死活还不一定,不过目前还不能把他放在阵亡人员名单中。”
猛烈的战斗在沙家店方圆的山头上展开了。
卫毅的衣袖卷在肘上,迈开大步从拥挤的人群中向前插去了。
①杨政委指着卫毅的后影,说:“卫毅上去啰!”
陈旅长说:“哦,卫毅上去咯?”
李诚说:“是啊,卫毅上去咯!”
随着炮弹轰响声,烟雾腾起了,卫毅从烟雾中冲出来,他感觉自己像是一座高大的碉堡,可以挡住一切冲击。敌人的面貌完全可以看清,敌人指挥官的声音,也可以听见,②可是他觉得敌人在自己面前都是很小很小的。
一团团的黑烟,有时把卫毅吞没了,有时又把他吐出来。突然一颗燃烧弹,在卫毅眼前爆炸,他的衣服着了火,他在地上来回滚,火还在燃烧,他脱掉衣服,光着膀子投弹。突然他胸部受到打击,被猛烈地掼倒在地,他脑子一闪:“怎么,我负伤了?”“我没有负伤!我不能负伤!”“共产党员,一步也不后退!”
“绝不后退一步!”战士们的喊声震天撼地。
卫毅一条腿跪在地上,指挥,投弹,胸脯的伤口嘟嘟地冒血。他一只手支在地上,用另一只发抖的手射击,一切都在眼前消失了,但他没有倒下,他一条腿跪着,一条腿撑着,两手扶地,头低在胸前,一动也不动。
战士们怒火冲天,有的从敌人后心穿到前心;有的像割草一样,把敌人扫得一片片倒下……李诚紧紧地抱起卫毅,鲜血从卫毅胸脯上泉涌般地流下来,浸透了李诚的衣服,浸透了这战火反复烧过的土地!虽然,卫毅已经停止呼吸,可是李诚总觉得他没有死。他摇他,以满腔的希望呼唤他:“卫毅!卫毅!卫毅……”可是,他永远不能回答同志的呼唤了!
……
卫刚走了过来,头上脖子上都扎着绷带。
李诚问:“你回来了?我们以为你……”
卫刚说:“飞机扔的炸弹把我炸晕了,卫生队的同志把我从沙土里刨出来,送到医院。”
李诚声音抖动地说:“卫刚,再大的打击,我们也经受得起!经受得起!经受得起!”
③警卫员对李诚说:“政委,卫毅参谋长只有一条老布被子,我们给他裹上了,你是不是再去最后看一看他?……再去最后看……”
李诚猛地摆了一下头,说:“不!我不去看!我不去看!你走开,你走开!”
卫刚头顶住墙,哭了,大声哭了:“哥!让我替你去死!让我……哥!”
李诚自言自语地说:“一个优秀的人倒下了,党的事业需要他,非常需要!”
突然,门外山头上齐放了几排子枪,伴随着枪声,一阵低沉悲痛的歌声响起。
④李诚木然不动地站着,他看见战士们来来回回地忙着,山头上有很多游击队队员和老乡们,他们忙着清点敌人丢下的枪支、子弹。
他点起一支烟,猛吸了几口,向连队走去。
为了忘却悲痛,他需要把自己投入工作,投入到紧张热烈的连队生活中去!
(有删改)
6. 下列关于文中周大勇在团部的段落,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卫刚牺牲前写给党委和哥哥的信件,虽内容有所不同,但两封信的落款“退出延安”“深夜”“山沟”等,都说明了战争形势危急。
B. 一边写报告一边指挥,边写报告边吩咐,又埋下头写报告,一边写一边眼不离纸地说,这种多次重复描写是为了突出卫毅事务的繁忙。
C. 周大勇要交材料插不上手,后又记不清自己是怎样把材料交给参谋长的,通过他“见证”卫毅听说弟弟牺牲时的情形,增强现场感。
D. 周大勇与卫生队长对话“伤不重”“急迫地问”“死活还不一定”,既表现了周大勇对卫刚的关心,也暗示后文卫刚的“死而复生”。
7.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句子①三处“卫毅上去”是不同的人说的,语气也不同,但对卫毅表达的情感相同。
B. 句子②“觉得敌人很小很小”说明从敌人炮弹烟雾中冲出来的卫毅对敌情判断不清。
C. 句子③,老布被子与《百合花》中新媳妇的被子,新旧不同,但都体现了军民鱼水情。
D. 句子④,李诚木然不动,游击队员、老乡们忙着清点,他们心情不同,前者悲后者喜。
8. 文章对卫刚、卫毅牺牲的描述,写法不同,艺术效果也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延安有说不尽的人与物,延安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假设你所在的读书小组要参加学校举办的“讲好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活动,需要收集故事素材,请你从本文中选择、推荐两个素材,并说说推荐的理由。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秦击楚军,大破之,项梁死。楚王召宋义①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且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即帐中斩宋义头,诸将皆慑服,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②,与秦军遇,九战,大破之,虏王离。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材料二:
吾尝论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吾观其战于巨鹿也,见其虑之不长,量之不大,未尝不怪其死于垓下之晚也。方籍之渡河,沛公始整兵向关,籍于此时若急引军趋秦,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据咸阳,制天下。不知出此,而区区与秦将争一旦之命,则沛公入咸阳数月矣。故楚虽百战百胜,尚何益哉!故曰:兆垓下之死者,巨鹿之战也。
或曰:秦可入矣,如救赵何?曰:虎方捕鹿,罴③据其穴,搏其子,虎安得不置鹿而返?返则碎于罴。军志所谓攻其必救也。使籍入关,王离、涉间必释赵自救。籍据关逆击其前,赵与诸侯救者十余壁蹑其后,覆之必矣。是籍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功于秦也。战国时,魏伐赵,齐救之。田忌引兵疾走大梁,因存赵而破魏。彼宋义号知兵,殊不达此,屯安阳不进,而曰待秦敝。吾恐秦未敝,而沛公先据关矣。籍与义俱失焉。
(节选自苏洵《权书·项籍》)
[注]①宋义:原为楚国令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投楚将项梁麾下。②王离:与下文的涉间均为秦国将领。③罴:棕熊。
10.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楚兵冠诸侯A诸侯军救巨鹿B下者C十余壁D莫敢纵兵E诸将F皆从壁上观。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于是,与《庖丁解牛》“因其固然”中的“因”意思不相同。
B. 斗,使……斗,与《谏太宗十思疏》“必固其根本”中的“固”用法相同。
C. 属,归附,与《鸿门宴》“若属皆且为所虏”中的“属”意思不相同。
D. “籍与义俱失焉”与《阿房宫赋》“盘盘焉,囷囷焉”两句中的“焉”用法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楚王赏识宋义并任命他为上将军,但是宋义率领军队停留在安阳多日不前进,项羽劝宋义不可久留,要迅速渡河与赵军里应外合,才能攻破秦军。
B. 宋义不听项羽的意见,还下令斩杀军中士卒;在士卒受冻挨饿时,宋义亲自送儿子到无盐并大宴宾客,项羽因为宋义不体恤士卒,于是杀死了他。
C. 苏洵认:项羽思虑不远、气量不大,没有先沛公进入咸阳,反而在巨鹿之战中与秦军消耗时间,巨鹿之战为其垓下惨败埋下了伏笔。
D. 苏洵认为宋义和项羽都错失了良机,项羽应采用战国时齐将田忌“围魏救赵”的方法,带兵占据秦国的要害之地,迫使秦国放弃赵国,占据先机。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2)虎方捕鹿,罴据其穴,搏其子,虎安得不置鹿而返?返则碎于罴。
14. 苏洵认为项羽“有取天下之才”,却“无取天下之虑”,项羽的“才”主要体现在哪一方面?请从材料一中找到相关事实并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开元寺门阁
杜荀鹤①
一登高阁眺清秋,满目风光尽胜游。
何处画桡②寻绿水,几家鸣笛咽红楼。
云山已老应长在,岁月如波只暗流。
唯有禅居离尘俗,了无荣辱挂心头。
[注]①杜荀鹤:字彦之,唐末现实主义诗人。出生微寒,中年始中进士,但未获实职。②画桡:有画饰的船桨。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的“清秋”点明时节,这首诗虽然与杜甫的《登高》同为秋日登高即景之作,但二者的感彩有所不同。
B. 首联“一”“满”两个数词形成对照,展现了诗歌的形式美感,具有时空张力,暗示了登高所见之广、之远、之深。
C. 颔联中“绿水”与“红楼”对举,形式上类似“绿肥红瘦”“绿蜡红妆”,使诗歌画面更具立体感,表意更加丰富。
D. 尾联由景入理,诗人身处开元寺门阁,由眼前景自然生出感慨,“唯有”二字表明诗人对“禅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16. 本诗折射出晚唐时局下诗人的矛盾心理,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刚恋恋不舍地放下游戏机,才发现天色已晚,蓦然想起自己还没确定要报选什么专业组合,心中茫然,不禁想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__”两句,非常契合自己当下的处境。
(2)明代文学家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达了要看淡成败兴亡,以豁达的胸怀面对历史洪流的看法。
(3)留白是中国古典诗词中重要的艺术手法,常常通过意象的留空、叙事的断裂或情感的含蓄收束,营造“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如“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从“三岁小儿”到“百亿影帝”,这部演绎神话也创造神话的中国动漫电影,它的成功是偶然的吗?
( 甲 )。影片在制作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金,采用了最先进的动画技术和特效手段,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既逼真又充满想象力的哪吒世界。影片在剧情上也下足了功夫,通过丰富的角色塑造和 A 的故事情节,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既能感受到紧张刺激的冒险氛围,又能体会到角色之间的情感纠葛和成长历程。此外,( 乙 ),如哪吒的莲花化身、敖丙的龙族身份等,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文化的双重盛宴。
《哪吒2》的成功也为中国动画电影市场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随着国内电影市场的日益成熟和观众审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产动画电影开始暂露头角,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而《哪吒2》的成功无疑为这些作品树立了一个榜样和标竿,激励更多的动画电影创作者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不断突破。影片的成功也为中国动画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推广和宣传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让更多的海外观众有机会了解和欣赏到中国动画电影的魅力和风彩。
哪吒“魔童降世”,“黑悟空”横空出世,“唐宫夜宴”舞动网端……如今,越来越多“古老的”正在成为“新生的”,印证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 B 的文化宝藏。我们的文化在循环往复中绵延不绝、在螺旋而上中生生不息。
18. 文中第三段有三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19.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0.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 文中第四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省略号,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2. 《哪吒2》塑造了一个叛逆顽劣却又充满人性光辉的“魔童”形象。请你再选择一个神话或历史人物(如红孩儿、女娲、杨戬、诸葛亮、项羽等),仿照下面的示例,描述其形象,不超过40个字。
示例:哪吒叛逆顽劣,却勇敢守护陈塘关;从不认命,却存在容貌焦虑。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个人因阅读偏好不同,故而有着独特的阅读谱系。不管是哪一类的书籍,只要你阅读过,它们就如同拼图一样,共同构建起我们的精神世界。
请围绕“阅读谱系与个人成长”写一篇文章,可讲述阅读经历,也可阐述个人见解。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开封前注意保密
揭阳市2024—2025学年度高中一年级教学质量测试
语文
本试题共9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信息填写清楚、准确,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粘贴处。
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及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5题答案】
【答案】1. D 2. A
3. C 4. ①材料一是新闻评论,受众是普通民众,目的是吸引读者关注英歌舞“燃”的原因,所以需要用更生动、鲜明的语言来写。
②材料二是学术研究论文,受众是相关学者,目的是探讨潮汕非遗存在的问题,所以要用更严谨、客观的语言来写。
5. ①可充分挖掘潮汕非遗中契合当下文化的内涵,回应大众的时代情感诉求,利用现代媒介实现非遗的创新性发展,融入时尚潮流,让年轻人自愿亲近并学习非遗文化,以解决“传承人断层”的问题。
②可利用科技赋能、媒介赋能、大众赋能,开发非遗经济资源,扩大潮汕非遗文化的IP影响力,打造非遗文创品牌,以解决非遗经济资源开发较少的问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9题答案】
【答案】6. B 7. A
8. ①写卫刚牺牲采用侧面描写,通过他的两封书信,表现青年共产党员的大无畏精神,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②写卫毅牺牲采用正面描写,体现革命干部身先士卒、敢于牺牲的革命精神,给读者以巨大的现场冲击感。
9. ①老布被子。推荐理由:老布被子是卫毅参谋长仅有的一件物品,它见证了参谋长在延安革命斗争中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体现了以卫毅为代表的革命军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②两封书信。推荐理由:两封书信是卫刚牺牲前留给党委和哥哥的,从信件中可以感受到卫刚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对敌人占领延安的痛恨,对哥哥的深情,体现了以卫刚为代表的青年共产党员在延安保卫战中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③卫毅。推荐理由:面对弟弟的牺牲,卫毅化悲痛为力量。面对战斗,卫毅身先士卒,直至牺牲也不倒下,表现出以卫毅为代表的革命军人在延安保卫战中不畏牺牲、顽强不屈的革命精神。
④李诚。推荐理由:面对战友卫毅的牺牲,李诚非常悲痛,但他仍然忍痛安慰,认为“再大的打击,我们也经受得起”,继续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和生活中去,表现出以李诚为代表的革命军人在延安保卫战中前仆后继、顽强不屈的革命精神。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10~14题答案】
【答案】10. ADE
11. D 12. B
13. (1)如今秦军攻打赵军,如果秦军取胜就会兵力疲惫,我们可趁其疲惫之时发起攻击;如果秦军没有取胜,则我可率军击鼓向西行进,必定能攻取秦地。
(2)(就像)猛虎正在追捕鹿,棕熊占据了它的洞穴,抓住了它的幼虎,这时猛虎怎么会不放弃鹿然后返回洞穴?等它返回时,就会被棕熊撕成碎片。
14. ①主要体现在项羽的军事才能(或:作战才能)上。
②事实一:果断杀死宋义,使军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③事实二:采取破釜沉舟的策略,使军队士气大增。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16题答案】
【答案】15. D 16. ①登高览胜本是乐事,但颔联以笛声呜咽点破繁华之下的衰败,“何处画桡寻绿水”流露出诗人欲追寻闲适淡雅生活却难以寻觅的迷茫。
②颈联以“云山长在”写人生易老功业未成,以岁月如波却暗流涌动,隐喻晚唐时局动荡、危机四伏的情形,流露出诗人在国家忧患时却难有作为的忧虑。
③尾联写诗人想借禅居远离尘俗,放下心中荣辱,但“唯有”以及“了无荣辱”的刻意强调,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难以释怀。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题答案】
【答案】 ①. 千岩万转路不定 ②. 迷花倚石忽已暝 ③. 六朝旧事随流水 ④. 但寒烟衰草凝绿 ⑤. 山回路转不见君 ⑥. 雪上空留马行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18~22题答案】
【答案】18. ①将“暂”改为“崭”;
②将“竿”改为“杆”;
③将“彩”改为“采”。
19. A: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B:取之不尽(取之不竭/取用不竭)
20. 甲:《哪吒2》的成功并非偶然
乙:影片还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21. ①此处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表示还有许多的同类文化新生现象,使用省略号使表达更加简洁。
②突出强调古老文化的传承创新现象越来越普遍。
③表达了一种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
22. 示例一:杨戬冷面执法,却暗护街巷稚童;三尖两刃,却难以情义两全。
示例二:项羽勇猛豪爽,却心存妇人之仁;重情重义,却缺乏政治远见。
四、写作(60分)
【23题答案】
【答案】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