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 习题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古诗词诵读 习题课件

资源简介

(共11张PPT)
古诗词诵读
静 女
《诗经·邶风》
静女其姝①,俟②我于城隅③。
娴静的女子很漂亮,在城角等待着我。
爱④而不见,搔首踟蹰。[1]
(她)隐藏着不出现,(我只得)以手指挠头,徘徊不进。
静女其娈⑤,贻我彤管⑥。
娴静的女子很美好,送给我一个红色的管状物。
彤管有炜⑦,说⑧怿⑨女⑩美。
古文 注析破
红色的管状物色红而光亮,(我)喜爱你的美丽。
自牧 归 荑,洵 美且异。
从远郊归来赠送我初生的茅草,确实美好而且与众不同。
匪 女之为美,美人之贻。[2]
并非你这荑草美,(而是因为你是)美人赠送的。
①姝(shū):美丽、漂亮。②俟(sì):等待。③城隅:城角。一说指城上的角楼。④爱:同“艹爱
(ài)”,隐藏。⑤娈(luán):美好。⑥彤管:红色的管状物。一说指初生时呈红色的管状的草,即
下一章所说的“荑(tí)”。⑦炜(wěi):色红而光亮。⑧说(yuè):同“悦”。⑨怿(yì):喜悦。⑩
女(rǔ):同“汝”,第二人称代词。下文的“匪女之为美”的“女”同此。 牧:城邑的远
郊。 归(kuì):同“馈”,赠送。 洵:诚然、实在。 匪:同“非”,表示否定判断。
评点赏析
[1]第一章写约会。起始两句点明了约会的对象和地点。“静”“姝”点出了女子的娴静、
美丽。男子和女子约定在城角相会,女子却故意藏起来。由“爱而不见”一句,可以想象女
子的调皮、可爱。“搔首”“踟蹰”两个动作活画出男主人公未见到心上人时万分焦灼、
心神不宁的情态。
[2]第二、三章应为男子在城角等候心上人时的回忆。男子面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觉得
“彤管有炜”,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归荑”即荑草却由衷地赞叹“洵美且
异”,因为荑草是心上人从远郊亲手采来的,物微而意深。接受“彤管”,想到的是心上人红
润的面容,“说怿”只是对心上人外在美的欣赏;而接受“归荑”,却感受到那普通的小草也
“洵美且异”,这是男子对心上人所传达的那种异乎寻常的真情的深切体验。至此,男子已
经超越了对心上人的外在美的迷恋,而进入了追求内心世界的和谐的高层次的爱情境界。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①多芳草。[1]
(我)过江去采摘那芙蓉花,生有兰草的湿地里芳草萋萋。
采之欲遗②谁 所思在远道。[2]
采了花想要赠送给谁呢 我所思念的人在远方。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③。[3]
回头看(我们的)故乡,长路漫漫无边无际。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④终老⑤。[4]
心心相印却天各一方,忧伤地度过晚年,直到去世。
①兰泽:长着兰草的低湿之地。②遗(wèi):赠送。③漫浩浩:形容无边无际。④以:连词,表示
结果。⑤终老:度过晚年,直到去世。
评点赏析
[1]诗歌在愉快的气氛中起笔,“芙蓉”“兰泽”“芳草”等词语使画面显得绚丽灿烂,让人
顿感主人公形象雅洁、心情愉悦。
[2]三、四两句自问自答,点明主人公的忧思源于对远方的人的思念,为后面表现主人公由满
心欢喜转为黯然神伤做了铺垫。
[3]五、六两句承“所思”“远道”而来,写远方的人此刻也正怀着无限思念,回望主人公所
在的故乡。
[4]最后两句既表达了主人公忧伤的心情,也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长久分离的有情人之间
真挚而浓烈的感情。
虞美人
李 煜
春花秋月①何时了,
  春花开落,秋月圆缺,什么时候才会停止
往事知多少。[1]小楼昨夜又东风,
多少往事都难以忘却。昨天夜里东风又吹进小楼,
故国②不堪回首月明中。[2]
在这皎洁的月色中,不忍心再去回忆故国。
①春花秋月:指季节的更替。 ②故国:指南唐。
上片 写词人面对春花秋月的景象,登楼远眺,怀念故国。
雕栏玉砌③应犹在,
  雕饰华美的栏杆与用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吧,
只是朱颜改④。[3]问君能有几多⑤愁,
只是红润的容颜改变了。要问我心中的愁能有多少,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4]
正好像那一江无穷无尽的春水向东流去。
③雕栏玉砌:雕饰华美的栏杆与用玉石砌成的台阶,指宫殿建筑。④朱颜改:红润的容颜改变
了,指人已憔悴。⑤几多:多少。
下片 抒发词人怀念故国的悲痛之情。
评点赏析
[1]以诘问起笔,词人的愁闷劈空而下。“春花秋月”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是美好的景象;可是,
过着囚徒般生活的李煜见了这种景象反而心烦意乱,所以说“何时了”。以往的一切现在都
已经化为虚无,“往事知多少”一句在无形中把词人的苦痛又推进了一层。
[2]这一句直抒亡国之恨。“月明”时分人难眠,故国之思挥之不去,不忍回首却又时时回首,
昔日美好的生活已经烟消云散,如今只剩亡国之恨、之痛。
[3]词人遥望南国慨叹,“应”是推想之词,暗示词人远离故国,身陷囹圄。“只是”一词以叹
惋的语气传达出词人的无限怅恨之情。“应犹在”与“朱颜改”,一“在”一“改”,对比
鲜明,既表达出词人对亡国的哀痛,又流露出其对时光流逝的忧伤。
[4]最后两句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词人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化无形为有形,表明其愁思
恰如春水一样无穷无尽。
鹊桥仙
秦 观
纤云弄巧,飞星
  纤细的云编织出各种巧妙的图案样式,流星
传恨,[1]银汉①迢迢暗度。[2]金风②玉露
传递分别的愁苦,夜里渡过辽阔的天河。秋风白露的
一相逢,便胜却③人间无数。[3]
相会虽然短暂,却胜过人间的无数次相聚。
①银汉:天河、银河。 ②金风:秋风。五行学说以秋天与金相配。③胜却:胜过。
上片 写牛郎织女短暂相会时的盛况。
柔情似水,佳期①
  缱绻的柔情像流水一般绵绵不断,重聚相守的美好
如梦,忍顾鹊桥
时光如梦一般缥缈虚幻,怎么忍心回望由鹊桥
归路![4]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
回去的路!两个人的感情若是长久,又何必贪求朝
暮暮②。[5]
夕相守。
①佳期:这里指重聚相守的美好时光。②朝朝暮暮:指朝夕相守。
下片 写牛郎织女离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评点赏析
[1]这两句展示了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点明了七夕时人间“乞巧”的主题
以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练达而凄美。
[2]以“迢迢”二字形容银河的辽阔,说明牛郎织女相距遥远,突出相思之苦。
[3]“金风玉露”不仅描写了牛郎织女在七夕相会的场景,同时还传达出另一层意思:词人把
这次珍贵的相会置于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突出了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4]这里的“似水”照应上片中的“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十分自然。“佳期如梦”除言相
会时间之短之外,还写出了牛郎织女相会时的复杂心情。“忍顾鹊桥归路”转写分离,不说
不忍离去,却说怎忍看鹊桥归路,婉转中含有无限惜别之情和辛酸之感。
[5]这两句与上片的议论遥相呼应,使上片和下片结构相同,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连
绵起伏的情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