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北屯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1.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八年级某班准备制作一期题为“近代中国民族英雄”的板报,并设置了相关栏目。林则徐可归入的栏目是( )A.革命先烈 B.禁烟英雄 C.变法志士 D.甲午英烈2.某历史兴趣小组收集到1843年的上海、1860年的天津和 1896年的重庆的相关资料。该兴趣小组此次的学习主题应是( )A.探究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B.近代化的早期探索C.见证中国被迫开放的历程 D.英国侵略者的残暴3.某学校学生要制作微视频,选取了如下资料。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第一部: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二部: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的深入第三部:甲午中日战争·掀起瓜分狂潮第四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洋人朝廷A.民族危机的加剧 B.封建统治的强化 C.西方文化的传播 D.商品经济的发展4.1841年林则徐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史实中最能证明该预言的是( )A.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 B.割占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C.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D.逼迫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5.1858年,湖南巡抚骆秉章谓:“道光初年,每银一两尚能易钱一千三四百文,自后渐次增长至二千文,近更增至二千三四百文。农民需以钱易银后纳税。”这一现象( )A.缘于商品经济发展 B.不断激化社会矛盾C.便于列强资本输出 D.扭转中外贸易逆差6.太平天国严禁鸦片贸易,不承认西方列强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多次拒绝外国提出的侵略要求。太平天国这样做( )A.损害了国家权益 B.创新了斗争方式 C.动摇了清朝统治 D.打击了列强侵略7.自19世纪60年代起,至甲午战争前,各类新式学堂在中国渐次设立,培养了大批军事、科技、外语人才。这主要得益于(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五四运动8.甲午战争的失败使得清政府朝野上下极度震惊,战后一系列接踵而来的狂潮使得整个中华民族陷入了巨大的焦虑和危机之中。“接踵而来的狂潮”是指( )A.列强共同瓜分中国 B.外国军队进驻华北C.通商口岸深入内地 D.鸦片贸易合法经营9.传统的礼制,精华与糟粕同在。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废除“大人”“老爷”等旧称,改以“先生”“君”相称,并颁布法令要求官员廉洁奉公。此举意在( )A.恢复传统文化 B.强化民族认同 C.践行民族主义 D.破除等级观念10.1914年9月,北京政府颁布《商会法》,规定商会对各级地方官厅行文一律用“呈”“禀”,地方官厅对商会则用“令”“批”。该法一经颁布就遭到商界人士的强烈反对。这反映当时( )A.文言文与白话文使用的矛盾 B.愚昧观念与科学思想的斗争C.改良思想与革命理念的碰撞 D.专制思想与民主观念的冲突11.1915年,李大钊疾呼“智者竭其智,勇者奋其勇,富者输其财,举国一致,众志成城。胜则此锦绣之江山可保,……”下列事件最能体现其思想的是(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12.早在19世纪就已经开始进行的中国民主革命,长时间里没有弄清革命的对象和动力,没有正面提出过反帝反封建的主张,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才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会议是( )A.中共二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13.1906年,孙中山提出:“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1924年8月,则明确提出把土地分给农民,让“耕者有其田,才算是彻底的革命”。这一变化反映了( )A.革命转向反帝斗争 B.土地政策趋向保守C.对国情认识的深入 D.民权主义的新发展14.1926年11月至1927年6月,中国共产党抓住第四军扩编的机会,以独立团人员为骨干,进一步扩编成7个团,中国共产党掌握的武装力量得到壮大。由此可见,国民革命( )A.为南昌起义准备了军事武装 B.是国共合作抗击侵略的典范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标志着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15.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在远离国民党反动派政治中心的偏僻地区,立住了脚,找到了自己赖以生存、发展、壮大的土壤。“立住了脚”是指( )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会师C.创建中国工农红军 D.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16.刘伯承曾回忆说:“遵义会议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之间,以为我向东却又向西,以为我渡江北上却又远途回击,处处主动,生龙活虎,左右敌人。”“这些情况和‘左’倾路线时期相对照,全军指战员更深刻地认识到:毛泽东的正确的路线和高度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军事艺术,是使我军立于不败之地的唯一保证。”下列史实中,能印证其观点的是( )A.古田会议,确定建党建军的原则 B.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C.百团大战,振奋人民抗战信心 D.会宁会师,开启北上抗日进程17.1931年秋,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均将《东北地理教本》作为通用教材。该教材着重谈东北历史与当时社会状况的关系。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九一八事变爆发 B.华北事变爆发 C.卢沟桥事变爆发 D.淞沪会战爆发18.“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之一。‘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我们形容日本时必不可少的词汇。然而,在地球上现有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以下史实与这一观点有关的是( )①南京大屠杀 ②台儿庄战役 ③百团大战 ④平津战役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19.1945年8月,重庆《大公报》写道:“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以上内容说明的是( )A.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 B.抗日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C.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内和平赴重庆谈判 D.解放区军民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20.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由48.4万余枚增至128.4万余枚,增长165.3%;织布机由2016台增至5825台,增长188.9%。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B.辛亥革命实行奖励实业的政策C.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南京国民政府开展经济建设运动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计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以下内容分别选自不同的条约①西方侵略势力最早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②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进行反帝活动;④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始遭到破坏;(1)请将材料一中4条内容的序号分别填到下面对应的空格内。(按顺序写到答题卡上)(8分)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材料二 左宗棠的远征是中华帝国最后一次向西域的大举征伐。他本人把他的武功比隆于汉唐两代。另外,这是一场中国人的种族战争,可比之于清代中叶或唐代的远征。——《剑桥中国晚清史》(2)指出材料二“远征”的成就。(2分)并结合所学指出在他的建议下,清政府于那一年在新疆建省?(2分)材料三 《1894—1900年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简表》项目 1894年前 1895—1900年外国在华开设工厂 80家 933家外国资本在华投资总额 2800万元 5.2亿元——摘编自周一良主编《新编中国通史》等(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侵略方式的变化。(2分)并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指出这一变化对中国的影响。(2分)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太平天国诸多发明中最重要的一项,也许当数废除土地和财产的私有权。这项发明背后的精神是,所有上帝的子民都必须享有他的恩惠,免除匮乏,有田耕,有粮吃,有衣服穿,有钱花。要达到这样一种理想的状态,就必须对现存的土地制度进行一场根本性的变革。——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1)材料一中“废除土地……对现存的土地制度进行一场根本性的变革”跟哪一文献有关?(2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文献不能实现的原因。(2分)材料二:戊戌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更是洋务新政播下的现代文明种子的提前收获,洋务新政中成长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所培育出来的近代政治和伦理观念,所引进和传播的科学知识和观念等等,正是戊戌新政得以开展的物质的、精神的基础。但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汪林茂《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2)根据材料二指出,“戊戌新政”与“洋务新政”的关系。(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新政”超越了“洋务新政”的原因。(2分)材料三: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3)材料三中的“两个主义”是指什么?(2分)为何当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了?(2分)(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近代史上“变革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4分)23.学史明理,学史增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撼动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你所学过的知识,回答: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文中“撼动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所指的是什么?(2分)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你所学过的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间地点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是什么?(4分)材料三: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3)材料三所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过程中得到了充分证明。结合你所学过的知识,写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国际意义及胜利的原因(至少写出两个方面。)(6分)(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感悟和认识?(2分)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绘制(1)根据材料,以民国纪年的呈现方式,简述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时间。(2分)(2)阅读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10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北屯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答案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C A C B D B A D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A C A A B A D C C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共计60分)21.(1)A:④;B:①;C:②;D:③。(2)收复新疆。1884年(3)变化:从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影响: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2.(1)文献:《天朝田亩制度》。原因: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在实践中难以施行。(意思相近即可)(2)关系:洋务新政为戊戌新政的开展奠定了物质的、精神的基础,戊戌新政继承并发展了洋务新政。(意思相近即可)原因: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意思相近即可)(3)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4)土地关系的变革;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资产阶级革命等23.(1)三民主义。辛亥革命。(2)1921年。上海。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行共产主义。(3)国际意义: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胜利原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中国人民进行的是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得道多助;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及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相互配合。(4)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等24.(1)民国四年(2)【示例一】观点:中国的近代化探索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论述: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它旨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巩固清王朝的统治,随着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也宣告破产,表明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是不能救中国的,于是中国人开始转向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1898年的戊戌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但仅103天就宣告失败,资产阶级开始由改良转向革命。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但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民主共和并未真正实现。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只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并不能挽救中国,必须解放国人的思想,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综上所述,中国的近代化探索逐渐深入,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示例二】观点:救亡图存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旋律。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了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为救亡图存,康有为、梁启超等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挽救民族危亡,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综上所述,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近代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因此,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旋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北屯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考试时间: 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计4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1)(8分)(2)(4分)(3)(2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1)(4分)(2)(4分)(3)(4分)(4)(4分)23.请仔细阅读,并回答问题。材料:(16分)(1)(4分)(2)(4分)(3)(6分)(4)(2分)24.论述题(12分)(1)(2分)(2)(10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北屯市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docx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北屯市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答案.docx 答题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