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福建省南平市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文化纵横》:三位老师都很欣赏《山花烂漫时》这部剧,它的社会评价确实也非常好。这部剧好在哪儿?毛 尖:《山花烂漫时》非常明亮而敞亮,并没有用我们熟知的煽情手法去刻画人物,而是以一种非常直接的方式去表现党的力量。例如在最困难时候,张桂梅发现留下的教师中有六个党员,于是组织他们重新宣誓;又如在电视剧结尾的时候,张桂梅说出“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这部剧在情感伦理上与《党的女儿》直接接轨,张桂梅信仰知识改变命运,信仰文化能使女子走出穷乡僻壤,信仰共产主义和党的力量。《山花烂漫时》打破了各种条条框框,包括张桂梅这个人物,不能用女性主义来框定她,也不能用扶贫、励志来限定她,她的生命能量是敞开的。在这部剧里,编导非常强力地保留了张桂梅的力量,就连她生病、吃药都很有能量,生命力叙事超越了疾病叙事。这些都是我觉得这部电视剧特别有张力的地方:张桂梅是接受了全部现代思想的女性,也安放了她“党的女儿”的身份。她是常人,也是超人,她既是埋头苦干的人,也是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她就是中国的脊梁。她会用红歌鞭策学生们,也会用一半的奖金给400多个姑娘买奶茶,去尝一尝“远方的滋味”。舒 炜:这部剧的定调非常好,画面色彩很明亮。剧中的方言也是亮点,张桂梅是东北人,这部剧抓住张桂梅说东北话的爽朗特质。导演费振翔琢磨要用什么方言,毕竟这是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一个故事,他想来想去,最后选择了四川话,因为华坪离四川攀枝花很近。能感觉到这个戏听了多方意见,他们收集大量素材,最后拍出来是一个群像戏。在电视剧创作过程中,张桂梅本人也提出,要展现大家整体的帮助,这不是靠一个人能干成的事情,这很符合社会主义的传统。张桂梅是知青出身,她的语言,无论是动员口号,还是学校里的讲话,都是社会主义传统出来的,“有没有信心,敢不敢胜利”之类的语言,都源自社会主义传统。就办学这件事而言,从省委书记、县长、教育局长,包括党代会,上上下下都参与其中,呈现出集体办教育的逻辑,是一个很大的突破。陶庆梅:我觉得这个戏好看,首先是在人物塑造等艺术手法上,回到了中国的现实主义传统——在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推进。《山花烂漫时》的现实主义特征,就是它一直在复杂的社会关系当中塑造人物。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包括好多层面。张桂梅作为基层党代表去开全国党代表大会,在党代会的发言使得她与中央、省委、县乡一级等体系产生互动。电视剧特意“浅描”了“王记豆花”的女摊主给张桂梅捐了30块钱——与此相对应的,是张桂梅艰难地、又毫不泄气地给当地的一个个老板打电话。通过呈现这些丰富的、复杂的社会关系,电视剧把支持张桂梅办校的社会体系进行贯穿性的呈现。有了这些体系的支撑,我们就能懂,为什么电视剧结尾的时候,张桂梅本人会说: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文化纵横》:这部电视剧不只讲了张桂梅的努力,也刻画了很多其他主体,包括政府官员、女高老师还有小商贩,在女高发展过程中做出的贡献。这样一种群像式的创作手法对之后的创作是不是一种很好的经验?毛 尖:这个问题很重要,在《山花烂漫时》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文艺保留下来的特色。最突出的是群像问题,我们已经很多年没有在一部剧中看到跨度如此大、如此充分展开的社会人际关系了。这特别具有社会主义文艺的特色,我们以前的文艺作品经常会有这么大跨度的。但是这些年,尤其因为受现代主义的影响,这种作品变得很少了。现代主义是切片的,是碎片的,经常用部分隐喻整体,但社会主义文艺喜欢展现人物的所有关系,这部剧是一个特别好的重新回归。在这部剧中,群像非常好看,张桂梅这一人物不是单体独立的,不是个体的好,而是整体性的好——张桂梅的周围都是“同类项”,而不是对立面。陶庆梅:我觉得所谓“群像”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涉及如何塑造社会主义英雄的问题。我们现在怎么去塑造一个社会主义英雄,让今天的观众可知、可感、可信,这太难了。我们看到的群像,其实是各个小的 ,其内部互相激荡,推着 成长。《山花烂漫时》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在华坪女高的各个办学支撑体系中,张桂梅这一个体激励着她身边每一个人,她身上的那种“ ”,那种为大山里的女学生做事永不停歇的动力,让她身边所有人,不管是县长、局长、捐款的老板,还是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被这种推动力推动着。她激荡周围的人把能量迸发出来,这些东西又共同推进塑造张桂梅这一个体。这一组互相激荡的关系,是我觉得这部戏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面的最大突破。(摘编自《毛尖、舒炜、陶庆梅谈〈山花烂漫时〉》)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尖和舒炜都谈及《山花烂漫时》的明亮感,毛尖着眼于剧中直接的主题表达,舒炜着眼于画面色彩。B.《山花烂漫时》中的张桂梅形象具有极为强大的生命能量,这种生命能量主要是指精神方面的力量。C.费振翔导演选择使用东北话是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而选择四川话,是考虑到华坪所处的地理位置。D.毛尖强调剧中的个人形象,舒炜则指出《山花烂漫时》是一部群像戏,后者的评价是对前者的委婉否定。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仅以女性主义视角来表现张桂梅,那么就难以充分展现其“中国的脊梁”的风采。B.与《山花烂漫时》的群像手法不同,现代主义常用部分隐喻整体,如卡夫卡《变形记》。C.社会主义作品比现代主义作品更能充分展开人际关系,但不能仅据此判定艺术性高低。D.由现实主义传统推进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关键在于构建互相激荡的人际关系。3.以下依次填入文中画横线处的词语,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共同体 个体 社会主义传统B.个体 共同体 社会主义传统C.共同体 共同体 个人英雄主义D.个体 个体 个人英雄主义4.“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这句话为什么能给毛尖和陶庆梅留下深刻印象?请结合访谈内容简要概括。5.楠语同学最近在执导《阿Q正传(节选)》课本剧,请根据材料就如何运用群像式创作手法给他提出两点建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林浦濂江(节选)南帆十多年前,我几度陪同太太赴林浦村。村子不大,走几步就能遇到一条河流,到处是水,水丰沛地流来流去。我们把车子停在村口的一堵粉墙下,墙旁边站立一棵碧绿的龙眼树。过了粉墙是几级阔大陡峭的石阶,石阶之上一排暗红的大门,上方悬挂几盏红灯笼。大门正前方一个不大的石坪,洁净如洗,石坪外围几株参差的大榕树和芭蕉树,穿过这一片小丛林就是浩浩荡荡的闽江了。粉墙里面即是“平山阁”,后来易名为“泰山宫”,宋帝在闽地的唯一行宫。现在看来,平山阁只不过是一个乡村大宅院,灰瓦,三合土地面,庭院里铺一些长石条。下雨的时候,水滴缓缓地从屋檐落到长石条上,留下一些淡棕色的痕迹。我记得平山阁门口还有一个戏台,戏台上方一个圆形的拱顶,四周一些落满尘埃的木雕图案静静地隐在昏暗之中。大宅院的厅堂即是平山阁的正殿,供奉的几尊神像影射的是宋朝的君臣:居中的是宋高宗赵构——北宋灭亡之后,赵构建立南宋;赵构像的左右是宋端宗赵昰和末帝赵昺。东西两厅供奉几个陪同大宋王朝走到最后的忠臣: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所谓的“宋末三杰”。一个王朝蹒跚地进入最后一段时光,只有几个大臣真正留守于病榻周围。他们的军事谋略或者外交天分已经无足轻重,只有一种品格决定历史殿堂上的位置:忠贞不渝。还有一个重要的臣子没有位列其中,就是丞相陈宜中。平山阁匾额上“平山福地”四个大字即是他的手书。《宋史》对于陈宜中的为人多有贬词。据说他起初也供奉于平山阁,可是,其塑像脸上每年春天掉釉,似乎是由于惭愧而不断冒汗产生的不良后果。其实林浦村的人对他是接受的,村里甚至为他另外修建一个青砖墙的祠堂,里面的塑像红脸黑须,大义凛然。宋末临安失陷的时候,陈宜中本来已经隐居于温州老家丁母忧。张士杰率部护送赵昰等人逃往闽地,顺路拐到温州寻访陈宜中。不知他们二位如何商议,最终陈宜中毅然带上母亲的棺椁上船,与张士杰一起抵达林浦村。大厦将倾之际患难与共,这就是忠义了。林浦村民间还流传另一个传说:元兵压境的时候,赵昰一行匆匆撤出林浦村,陈宜中将剩余的军粮发给林浦村民,这些粮食足够当时这里的人吃上五年。这个恩德老百姓记住了。林浦村遗留的一个特殊仪式是“分饭”:正月十五,每家派一个主事的男丁到平山阁祭拜,领回的塑料袋内装一团米饭,家人必须分食这一团饭之后才能享用节庆的佳肴,甚至家中饲养的鸡鸭牛羊也有资格尝一口。林浦村的另一个仪式是,正月十八将平山阁的塑像悉数抬出来,绕村游行,载歌载舞——当地方言称之为“游神”。林浦村是一个王朝歇过脚的村庄,因为承载过庞大王朝最后的喘息而嵌入了历史,如同山路旁边凸起一个矮矮的树桩。太太为林浦村的历史写了一本书:《浦之上》。这本书写到了林浦村的邵歧渡、平山阁,写到了林浦村的更楼、石塔、大榕树,写到了九曲山上的瑞迹寺,寺里有一个石雕的三脚蟾,三脚蟾的身上一年四季都湿漉漉生长着青苔,还写到林浦村那座神秘的断桥:三块大石板铺出的桥面,桥梁通往对岸一个荒凉的沙洲。这是一个未竟的工程,铺出了三块大石板之后无疾而终。没有人说得出为什么要修建这个桥梁,始于何时,终于何日——多数人相信这是宋朝遗留的一个谜团。林浦村原先名叫濂浦村,环绕村庄的这条河流称为濂江,《浦之上》出版后,封面印着一句话:“大宋王朝分崩离析之际,碎片四溅,其中一块落到了这个叫濂浦的小村。”我心目中,林浦村这种小渔村多半悠哉游哉地徘徊于历史之外。“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这种诗句才能显现出小渔村的慵懒与闲适。渔夫或者樵夫是这种小渔村的主角。古代文化之中,渔樵是一个逍遥于江湖的独特意象。小渔村地老天荒,无意过问朝廷的军机大事,渔夫与樵夫享受的是江湖之乐。没有理由将他们想象为无知之徒。他们按照自己的心愿过日子。一壶酒,一锅鱼,一间茅屋,江风拂面,闲话古今,生活还需要什么呢?所谓的功名利禄,是非成败,这些过眼烟云无非下酒的谈资,犯不着赔上一腔的热血。春花秋月,青山夕阳才是美妙的永恒。当然,那些经天纬地的大人物耐不住这种寂寞,他们牵挂着天下。怀才不遇的感叹回响在历史的每一个角落。先秦的《渔父》之中记载了屈原与渔父的一番有趣的辩论。二人江畔相遇,渔父见屈原形容枯槁,问他何故如此?屈原委屈地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所以无法见容于世俗社会。渔父劝他不必如此固执,退一步海阔天空。然而,屈原的回答是,宁可投江葬身鱼腹,也不愿意让清白之身蒙上尘埃。渔父一笑而去,留歌一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他们分别拥有自己的人生哲学,道不同,不相与谋。滔滔闽江并非汩罗江,但是,林浦村自古流行的是渔父的故事。站在林浦村抬起眼睛,看得见闽江对岸鼓岭的绵延山势,闽江之中的刀鱼肉质鲜美,渔父的日子安详而自得。然而,赵昰的船队来了,从邵歧渡码头灰头土脸地踏上了林浦村。在宋帝到来又离去后的数百年时间里,林浦村仿佛一直只有缓慢的变化。我没有足够的时间进入村庄,我猜平山阁依然如故,断桥和瑞迹寺依然如故,更楼和石塔也依然如故。(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先前陪同太太几度到林浦村,太太出于热爱写了书,但作者对林浦村却没有独特的感受。B.“只不过是一个乡村大宅院”表明如今的平山阁已经沦为普通宅院,可见其历史底蕴丧失殆尽。C.作者写陈宜中“塑像掉釉”,暗喻历史评价与民间记忆存在分歧,表现出对历史评价的不屑。D.《浦之上》一书中提到没人知道林浦村“断桥”的缘起,为林浦村的历史增添一种神秘色彩。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与文末都提到闽江,闽江的浩荡与村庄的宁静相映衬,展现了林浦村在历史长河中的安闲自适。B.作者在回忆平山阁布局时,描写到平山阁戏台拱顶落满尘埃的木雕图案这一细节,渲染了平山阁的陈旧沧桑。C.“林浦是一个王朝歇过脚的村庄”与《浦之上》封面上的话相照应,二者都强调了林浦村在历史长河中微不足道。D.文章详略得当,对林浦村自然景观的描绘着墨较少,对其历史文化的介绍则着墨较多,有利于彰显文章的主旨。8.文中“分饭”这一仪式具有怎样的内涵?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文章从林浦村接纳宋帝赵昰君臣的历史写到林浦村悠哉游哉的生活状态,这样安排产生怎样的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人也,后徙金城令居。为人沉勇有大略,少好将帅之节,而学兵法,通知四夷事。击匈奴,获西祁王,擢为后将军。既而先零、罕、幵等诸羌种豪二百余人解仇、交质、盟诅。于是遣光禄大夫义渠安国行视诸羌,分别善恶。神爵元年春,义渠安国至羌中,召先零诸豪三十余人,以尤桀黠者皆斩之,纵兵击其种人,斩首千余级。于是诸降羌及归义羌侯杨玉等怨怒,劫略小种,背叛犯塞,攻城邑,杀长吏。安国以骑都尉将骑三千屯备羌,为虏所击,失亡车重甚众。安国引还,至令居,以闻。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使御史大夫问谁可将者,充国对曰:“无逾于老臣者矣。愿陛下以属老臣,勿以为忧。”上笑曰:“诺。”乃大发兵诣金城,遣充国将之。(节选自《汉书·赵充国传》)材料二:六月,赵充国至金城,欲渡河,恐为虏所遮,即夜遣三校衔枚先渡,渡,辄营陈;会明毕,遂以次尽渡。虏数十百骑来,出入军傍,充国曰:“吾士马新倦不可驰逐此皆骁骑难制又恐其为诱兵也。”令军勿击。虏数挑战,充国坚守。罕、幵豪靡当儿使弟雕库来告都尉曰:“先零欲反。”后数日,果反。雕库种人颇在先零中,都尉即留雕库为质。充国以为无罪,乃遣归告种豪:“大兵诛有罪者,明白自别,毋取并灭。”充国计欲以威信招罕、幵及劫略者,解散虏谋。充国乃引兵至先零在所。虏久屯聚,懈弛,望见大军,弃车重,欲渡湟水,道厄狭,充国徐行驱之。或曰:“逐利行迟。”充国曰:“此穷寇,不可迫也。缓之则走不顾,急之则还致死。”诸校皆曰:“善。”虏赴水溺死者数百,降及斩首五百余人。虏马、牛、羊十万余头,车四千余辆。兵至罕地,令军毋燔聚落、刍牧田中。罕羌闻之,喜曰:“汉果不击我矣!”后罕竟不烦兵而下。时羌降者万余人矣,充国度其必坏。遂数上屯田奏:“罢骑兵,万人留田,分屯要害处。顺天时,因地利,以待可胜之虏。”奏每上,辄下公卿议臣。初是充国计者什三,中什五,最后什八,上嘉纳之。明年五月,充国奏言降者三万一千二百人,请罢屯兵,奏可,充国振旅而还。(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十八》)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吾士马A新倦B不可驰C逐D此E皆骁骑难制F又恐G其为H诱兵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意动用法,与《兰亭集序》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的“一”用法相同。B.属,委托、交付,与《屈原列传》中“屈平属草稿未定”的“属”意思相同。C.数,屡次、多次,与《过秦论》中“将数百之众”的“数”意思不同。D.竟,最终、终于,与《项脊轩志》中“何竟日默默在此”的“竟”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 )A.赵充国因出击匈奴俘获西祁王,被提拔为后将军;神爵元年羌族叛乱,七十多岁的他主动请缨,终获皇帝任命统军出征。B.羌族诸部和解后,义渠安国巡行羌地,斩杀先零部落中特别骄横狡黠的首领,并攻打其部众,引发归降羌人及杨玉等反叛。C.赵充国到金城后想要渡河,但担心被羌人阻拦,就派遣三名校官趁夜色先行渡河,渡过后立即设立营地,最终大军安全渡河。D.赵充国率军攻打先零,致其殊死抵抗,于是他针对敌军弱点,放缓行军速度,最终取胜并缴获马牛羊十万余头、车四千余辆。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安国以骑都尉将骑三千屯备羌,为虏所击,失亡车重甚众。(2)缓之则走不顾,急之则还致死。14.赵充国“为人沉勇有大略”,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他在平定羌乱过程中展现出的“大略”。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九日遇雨二首薛涛(一)万里惊飙朔气深,江城萧索昼阴阴。谁怜不得登山去,可惜寒芳色似金。(二)茱萸秋节佳期阻,金菊寒花满院香。神女欲来知有意,先令云雨暗池塘。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前两句借“惊飙”“阴阴”营造氛围,虽未写到“雨”字,却尽显雨意。B.“谁怜”两句使用设问,其中后一句转写辜负似金菊花委婉作答,引发读者联想。C.“茱萸”紧扣重阳习俗,“金菊寒花”描绘庭院景致,节日风物与眼前实景相映。D.“暗”字生动描绘出云雨笼罩池塘、天色转暗的景象,紧承上句神女欲来的想象。16.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新时代的广大青年,要承担强国的重大使命,就须理想远大、意志坚定,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曾子所说:“ , 。”(2)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借后唐庄宗耽于伶人而亡国的史实,警诫后人要防微杜渐,不能玩物丧志的句子是“ , ”。(3)古诗词中以“雪”为喻体的比喻句有很多,如“ , ”。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人们发现,鸟儿大多选择在树上睡觉。那么,鸟儿在树上睡觉,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呢?其实,①为了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②鸟类进化出逐渐在树上生活的能力。③像家燕的趾和爪就是三前一后,④不仅可以弯曲并紧紧抓住树枝,⑤而能通过调整张合程度来控制平衡,⑥帮助它们在树上站立、行走和睡觉。⑦此外,有些鸟类的趾和爪上还分布着鳞片或凹槽,⑧可以促进它们抓握树枝的摩擦力,⑨更好地维持平衡。同时,鸟类特殊的肌肉结构,也让它们可以睡得更安稳。人类在做出“抓”的动作时,需要大脑发出指令并消耗能量,但鸟类做出“抓”的动作却与人类 A :它们伸展开爪子才需要大脑控制,而在抓握时则像人类摊开手一样自然,腿部肌肉是放松的,并不会感到累。当然,鸟类的进化机制,决定了它们即便休息也要保持警惕,有随时离开树枝、飞向天空的能力。它们不可能像人类那样可以连续深度睡眠好几个小时或者“一觉睡到自然醒”,( 甲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睁开眼睛,在“睡”和“醒”之间高频切换,甚至没有明确界限。对鸟类来说,也许不存在严格的“睡眠”概念——站着放空一会儿或者闭着眼睛放松一下,就是“睡觉”了。实际上,鸟类何时休息、怎样休息,( 乙 )。家燕的食物昆虫,不少喜欢在晨昏活动,所以家燕不仅夜里休息,中午还能午睡。而猫头鹰的食物鼠、蛇喜欢在夜间出没,猫头鹰白天睡觉、晚上活跃也就不足为奇了。其实,也有少部份鸟类不在树上休息。比如,勺嘴鹬等鸟类会选择在滩涂上休息,还会安排“哨兵”轮流放哨。除了因为这里更靠近食物,也因为滩涂上视野开扩,便于它们清淅地观察空中的天敌,及时躲避。所以,鸟类的进化机制、生活习性、食物来源的多元化,影响着它们的休息方式。也正因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才构成了这生机灵动、 B 的世界。18.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0.下列词语与文中加点的“界限”构词方式相同的一项是( )A.朋友 B.佳酿 C.霜降 D.抒怀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文中倒数第二段有三处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修改。六、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要掌控好每个细节,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细节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D 2.D 3.A 4.①这句话表现张桂梅对党的坚定信仰,让观众感受到张桂梅崇高的人格魅力。②这句话体现各界对办学事业的大力支持,反映复杂社会体系所提供的支撑。 5.①广泛收集与阿Q生活相关的背景资料,贴近人物整体的生活状态。②充分展开阿Q的社会人际关系,精心刻画各阶层人物表现群像特点。③把阿Q放在未庄底层百姓等不同共同体中,让人物互相激荡以突出阿Q的形象。6.D 7.C 8.①致敬、感念陈宜中;②传承先人忠义精神。 9.①呈现两种状态的林浦村,诠释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②林浦村历经历史风浪依然安闲如故,彰显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流露出对其豁达的生命状态的赞美。10.BDF 11.B 12.D 13.(1)安国以骑都尉身份率领骑兵三千人防备羌人,被羌人袭击,损失的车马辎重很多。(2)缓慢地追击,他们只逃跑而不回头,急切地追击,他们就会回头死战。 14.①稳扎稳打,事先派兵渡河扎营,面对敌骑挑衅保持警惕不出击;②威信服人,释放羌人雕库;③安抚民心,到达罕羌后严禁焚烧村落、践踏农田;④屯田固边,将农耕与军事防御相结合,巩固边防。15.B 16.①第一首侧重抒发遗憾之情。诗人为雨所阻,不得登高赏景,深感遗憾失落。②第二首侧重自我宽慰。诗人虽为雨所阻,却能以美好的景色和想象来宽慰自己。17.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18.②鸟类逐渐进化出在树上生活的能力⑤还能通过调整张合程度来控制平衡⑧可以增强它们抓握树枝的摩擦力 19.A截然相反/大相径庭 B多姿多彩 20.A 21.甲:而是浅层次且短时间的休息 乙:和食物也有很大关系 22.“部份”中的“份”改为“分”,“开扩”中的“扩”改为“阔”,“清淅”中的“淅”改为“晰”。23.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