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练习一、单选题1.随着中国法治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构建法治社会成为我国法治建设的主要目标,这是因为建设法治社会有利于( )①形成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②消除社会矛盾,促进公平正义,建设和谐社会③使法治成为社会治理唯一方式,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④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提供重要的基础和基本前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而展开。搞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 )①使党的执政能力与时俱进 ②履行党的管理职能③加强党的领导 ④坚持依法行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万宁市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大局,始终将营商环境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从“一枚印章管审批”到“准入即准营”“信用+免审”,实现审批提速、服务升温;从全程网办“零跑动”到“帮办代办”,实现行政许可事项全流程“受理零窗口”“审批零人工”“24小时不打烊”。万宁市的各项举措旨在( )①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政府公信力②完善政务服务体系,打造服务型政府③建设法治政府,强化政府行政监管职能④建设智能高效政府,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昆明积极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发展和实践推广。盘龙区青云街道从“人”和“事”两大要素入手,探索创新有人走访发现、有人提供帮助、有人心理疏导的“三有”心理疏导解纷工作法,实现隐蔽问题及时发现、心理问题主动疏导、矛盾纠纷有效化解,该单位成功入选2023年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单位。该单位的做法( )①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②创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提高治理效能③探索了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机制④创新心理疏导方法,优化基层治理方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浙江省将法治政府建设作为法治浙江建设的主体和重点,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综合行政执法、行政复议体制等领域改革,推进基层法治政府建设“最佳实践”创建。下列做法有利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是( )①加强行政立法工作 ②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③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④依法解决社会纠纷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指出: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法治社会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建设的法治社会是( )①法律得到普遍遵从的社会②社会治理依法开展的社会③立法速度不断加快的社会④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从2023年3月到2024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审议通过法律案21件,包括制定法律6件、修改法律8件、作出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7件,共听取审议“一府两院”22个报告,检查5件法律实施情况,组织开展2次专题询问、7项专题调研,作出2项决议。这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 )①行使国家立法权,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②用好宪法赋予的监督权,督促其它国家机关依法行使权力③不断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现了建设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④推动完善了党内法规体系,为党的自我革命提供法治保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生态兴则文明兴,2023年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土壤污染防治等条例制定工作,组织开展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管理条例、湿地保护条例、海洋环境保护条例等立法、修法调研工作。由此可知,浙江省人大常委会( )A.是国家权力机关 B.依法行使监督权C.享有地方立法权 D.履行生态文明建设职能9.某省税务局围绕“源头治理、畅通渠道、依法化解”积极探索,逐步构建起“枫桥式”矛盾争议化解机制。※将12345市民热线、办税服务厅征纳互动平台等多个争议解决平台纳入受理入口,建立多元化争议受理模式,提高纳税人缴费人诉求响应效率。※深化“税务+”共治格局,联合公安、司法、人社等部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业调解新型跨部门争议,更好地保障调解成效。上述举措( )①助力政府与公民的沟通,更好服务群众 ②整合多方力量,提高行政效能③促进政府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协调统一 ④下放行政权力,建设法治政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老王和老许两家是邻居,因为雨水排放问题产生纠纷,甚至动手打架。听到这一消息后,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连忙赶到现场。主任指出他们不该动手,待他们情绪稳定后,给他们讲道理、说法律,分析利弊,帮助他们认识动手打人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经过劝导,两家最终协商解决了雨水排放问题。材料对建设法治社会的启示( )A.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B.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C.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D.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11.2025年初,某省省委为加强党的建设,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规治党工作,强调要把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与此同时,该省政府开展了“法治政府建设年”活动,致力于提高政府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水平。下列关于省委和省政府做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省委推进依规治党与省政府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年”活动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依法行政②省委强调把党的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是依法执政的体现③省政府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年”活动是依法执政的体现④省委和省政府在法治建设中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分别对应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关于建设法治国家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建设法治国家必须要坚持刑法至上,加大刑事处罚的力度②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③建设法治国家需要坚持党的领导,因此离不开领导干部的“人治”④建设法治国家是系统性工程,需要党、政府、公民和全社会共同努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率先推出“民商事纠纷中立评估机制”,实现温和而迅速地化解矛盾纠纷;研发首个区块链存证平台——“苏城存证”App,让侵权取证有了“保险箱”;成立首家法治化营商环境观察团,为区域打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注入不竭动力……苏州市姑苏区司法局以一个又一个创新之举,把优质法律服务送到百姓心坎上,成为全省司法行政系统一张亮丽名片,上述创新之举( )A.有利于基层政权组织提高行政管理水平B.简化了司法程序,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C.通过在线取证利民便民,彰显法律援助的温度D.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打造法治政府的有力举措14.截至2024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共建立人民调解组织1.6万个,实现了嘎查、村居和苏木、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全覆盖;全区共选聘专兼职人民调解员6.1万名,其中绝大部分来自基层群众,熟悉社情民意。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的做法( )①构建了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助力群众依法维权②能推进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③能更好地协助处理基层各方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④从重管理转向重服务,旨在转变基层政权机关的职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福建某区街道针对辖区管理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成立了以公安、交警、市场监管、城管等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综合执法中心,设立5支日常巡查分队、2支执法督查分队,开发综合执法“云视控”平台,建立“天网+智慧平台+指挥中心+综合执法队伍”四位一体运作体系,实现“发现问题——责任分解——协调处置——跟踪反馈”的闭环流程。该区街道的治理模式能够( )①凝聚内部合力,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②借助科技力量,打造智能高效的政府③界定政府权责,优化部门的职能配置④聚焦现实问题,将法治与自治相结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2020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长江保护法。2021年3月1日,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时隔一年多,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长江保护法执法检查,第一站选择湖北,“问诊问效”长江保护法实施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全国人大常委会( )①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②在法律实施体系中,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③行使了立法权和监督权 ④严格执法,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主观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年来,贵州省政府持续提升“贵人服务”品牌,以“贵人智办”AI助手赋能“五个通办”,实现“智能答、精准导、互动办、实时查、群众评”;推动政务服务由人力服务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的实效;聚焦中心大局,着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开展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突出问题整治、网络餐饮治乱“铁拳”行动等专项整治,依法严打妨碍企业生产、合同诈骗、非法经营、等违法犯罪活动;全面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闭环管理制度,编制制定主体清单,开展合法性审核评查试点;加强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探索推进派出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多所联动”“警调衔接”,联动调解矛盾纠纷,推动全省98个行政争议协调化解中心实质运行,有效化解基层矛盾,形成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大格局。结合材料,运用法治政的相关知识,阐述贵州省法治政府建设中的治理经验。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倡导“万物共生和美永续”理念的背景下,我国政法机关通过严格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强化司法审判职能,并与行政机关建立线索移送、信息共享和生态修复等协同机制,构建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多元共治格局,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展现了法治在生态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材料,运用“法治国家”的知识,分析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国务院决定对《快递暂行条例》作如下修改(节选)。本决定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快递暂行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一、增加一条,作为第三条:“快递业发展应当遵循市场主导、保障安全、创新驱动、协同发展的原则,构建普惠城乡、技术先进、服务优质、安全高效、绿色节能的快递服务体系。”三、增加一章,作为第六章,章名为“快递包装”,包括第三十七条至第四十五条。九、增加一条,作为第四十二条:“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制定并实施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制度,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包装物的回收利用率。“鼓励在快递经营场所和企业事业单位、住宅小区等其他适当场所设置包装物回收设施设备。”十一、增加一条,作为第四十四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新闻媒体应当开展公益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包装意识。“鼓励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通过积分奖励、寄件优惠等方式引导用户重复使用包装物。”十四、增加一条,作为第五十六条:“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采用的快递包装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或者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邮政管理部门报告包装物中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情况的,由邮政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未按照规定制定、实施快递包装操作规范或者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制度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结合材料,运用法治中国建设的知识,分析《快递暂行条例》进行修改有哪些积极作用。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T市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提出形成符合T市实际、体现时代特征、人民群众满意的法治社会建设生动局面,为2035年全面建成法治建设先行区奠定坚实基础。为此,T市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制定实施全市“八五”普法规划,推进“智慧普法”平台应用和“津门普法”平台建设;大力支持通过规约章程引导行为,加强市民公约、居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范、社会组织章程等社会规范建设;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热线平台、网络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发挥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作用,健全村(居)法律顾问制度,加快推进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引导人们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实现社会和谐。结合材料,运用“法治社会”的知识,谈谈T市是如何建设法治社会的。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W县用法治之力护航乡村全面振兴,重点加强法律知识培训,利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宣传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引导农民树立法治观念;积极推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引导村民依法立约、民主修约、自觉履约、文明执约,不断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做到了“规”得住,“约”得实,村民自治能力不断提高;加强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建设,整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志愿者、法治专家等资源,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主体多元化;设立基层法律服务室、矛盾纠纷调解室、法治书屋等,为群众提供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法律培训、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多元化法律服务;设置的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按照“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化解”的工作思路,打造公安、信访、司法机关等多部门参与的综合平台,为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多元化解合力。(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有关知识,分析W县的做法对于推动法治社会建设的启示。(2)法治社会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程。请从以下三个角度中选择两个,结合实例论述其重要性:①增强全民法治观念;②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③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实例恰当;每个角度论述字数100-200字。《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练习》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B C B A B A C A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D D C A B17.①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以“贵人智办”AI助手赋能“五个通办”,推动政务服务向人机交互型转变,提升办事实效,打造智能高效政府。②严格规范执法,维护市场秩序。开展专项整治,依法严打违法犯罪活动,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维护市场秩序,彰显了严格执法、权责法定的法治政府要求。③健全决策机制,强化权力约束。合法性审查和文件审核制度强化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有利于促进决策科学。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矛盾化解机制,促进社会和谐。整合基层调解资源,推动行政争议协调化解中心运行,构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18.①完善法律实施体系,严格执行长江保护法,落实依法治国要求,维护生态法律权威。②优化权力运行机制,推进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协同联动,彰显法治国家中国家机关分工配合、高效运行的特点。③实现法治核心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既维护生态安全,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体现法治国家的价值追求。19.①法治国家是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实行依法治国,要积极推进宪法实施,建立完备法律体系。国务院对《快递暂行条例》进行修改,意在完善法律实施机制,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为建设法治中国提供坚实的法治基础。 ②全面建设法治政府。法治政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快递暂行条例》进行修改,推动政府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坚持严格规范文明执法,维护企业和公民的合法权益。③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快递暂行条例》进行修改,可以推动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依法依规绿色经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包装意识,形成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的法治氛围。20.①T市通过制定实施普法规划,推进普法平台应用和建设,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②T市通过规约章程引导行为,加强社会规范建设,确保社会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提升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③T市通过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热线平台、网络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④T市通过综合运用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仲裁等手段,鼓励引导当事人通过自愿和解、依法调解等方式解决纠纷,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21.(1)①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通过法律知识培训与深入宣传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②提高社会法治化治理水平,不断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支持村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村规民约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③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建设。W县实现了公共法律服务主体多元化和提供多元化法律服务,使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法律保障。④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设置的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形成多元合力,及时有效解决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2)角度(1):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法治社会的根基在于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通过普法教育(如“宪法宣传周”活动)、法治实践(如“模拟法庭”进校园),能够提升公民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思维。例如,某社区开展“民法典宣讲”,居民学会用法律解决邻里纠纷,减少矛盾冲突,体现了法治观念对社会和谐的促进作用。 角度(2):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高效的纠纷解决机制是法治社会的“安全阀”。通过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如“一站式”调解中心),可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例如,某地建立“网上调解平台”,农民工欠薪问题得以快速解决,既维护了权益,又降低了司法成本,彰显了法治的高效与温情。角度(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备的法律服务体系为法治社会运行提供基础保障。通过为不同群体提供普惠、便捷的法律帮助,保障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例如,某地法律援助中心为经济困难的老人提供免费遗嘱公证服务,既保障了弱势群体的权益,又推动了法律在基层的有效实施,筑牢了法治社会建设的根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