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课标要求]1.说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2.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3.关注相关健康问题,增强自我保健并关爱他人的意识。考点一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1)实验目的: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2)原理:生物组织中pH之所以维持稳定与其含有______________有关。(3)方法步骤①设计实验记录表。②测定自来水pH的变化③充分冲洗烧杯,用________代替自来水,重复②过程,记录结果。④充分冲洗烧杯,用________代替自来水,重复②过程,记录结果。(4)分析实验数据根据所得数据,以________________为横坐标,以________为纵坐标,画出每次实验中pH变化的曲线。(5)实验结论:生物组织匀浆类似于______,加入少量酸或碱不会发生pH的大幅度变动。2.稳态[答案自填] 自来水、缓冲液和肝匀浆 缓冲物质 5 30 缓冲液 肝匀浆 酸或碱的滴数 pH 缓冲液 调节作用 理化性质 外界环境 细胞代谢活动INCLUDEPICTURE "辨正误LLL.TIF"(1)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主要靠H2PO/HPO维持。( )(2)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稳定时,机体不一定达到稳态。( )(3)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细胞代谢等的不同而存在微小的差异。( )(4)引起内环境稳态变化的原因是外界环境的变化。( )答案:(1)× 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主要靠HCO/H2CO3维持。(2)√ (3)√(4)× 引起内环境稳态变化的原因有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INCLUDEPICTURE "合作探究LLL.TIF"[探究]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在坐标系中画出缓冲液或肝匀浆中滴加HCl或NaOH的曲线图。(2)本实验所用的缓冲液为磷酸盐缓冲液;滴加HCl时,缓冲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滴加NaOH时,缓冲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从而减缓pH的变化。(3)就加入HCl或NaOH后pH的变化来说,肝匀浆更像______________(填“自来水”或“缓冲液”)。(4)根据模拟实验的结果,以H2CO3/NaHCO3缓冲对为例,尝试对机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进行补充。提示:(1)(2)碱性物质(HPO)会与HCl 酸性物质(H2PO)会与NaOH(3)缓冲液(4)①H2CO3/NaHCO3 ②NaHCO3 ③H2CO3④CO2 ⑤肺INCLUDEPICTURE "对点训练LLL.TIF"1.许多运动员为了延缓乳酸的产生,采取肌肉按摩措施。下列关于运动员剧烈运动时内环境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运动员血浆的pH在7.35~7.45之间波动B.人体在进行剧烈运动时,静脉中血浆的pH暂时略降低C.pH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D.由于血浆中含有Na2CO3,因此血浆pH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解析:选D。正常人血浆的pH为7.35~7.45,A正确;人体在进行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大量进入血浆,会使血浆的pH略有降低,但在缓冲物质的作用下,会很快恢复稳定,B正确;pH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C正确;由于血浆中HCO与H2CO3等缓冲物质的存在,血浆pH能够保持相对稳定,Na2CO3不是缓冲物质,D错误。2.(2025·福建福州高二期末)用清水、磷酸盐缓冲液和血浆为材料,开展模拟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的甲为清水组,乙为血浆组B.缓冲液的有效成分为HPO和H2POC.血浆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弱于缓冲液D.血浆对碱的缓冲能力比对酸的更强解析:选D。由题图可知,甲为清水组,乙为血浆组,A正确;HPO、H2PO能够维持pH稳定,具有缓冲能力,磷酸盐缓冲液的有效成分为HPO、H2PO,B正确;由题图可知,不论是滴加HCl还是NaOH,缓冲液组pH基本不变,血浆组pH变化比缓冲液组大,故血浆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弱于缓冲液,C正确;乙为血浆组,滴加HCl时随着滴数增多pH变化不大,滴加NaOH时随着滴数增多pH变化较大,说明血浆对碱的缓冲能力比对酸的更弱,D错误。 eq \a\vs4\al()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实验的注意事项(1)本实验中加入自来水和加入缓冲液的两组均起对照作用。(2)加入酸或碱时,要一滴一滴加入,并严格控制滴数。(3)HCl和NaOH均有腐蚀性,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也不要入口。考点二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及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学生用书P9]INCLUDEPICTURE "新知导学LLL.TIF"1.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人体________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探究历程(3)稳态失调结论: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____________的。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1)实例分析(2)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答案自填] 各器官、系统 神经系统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一定限度 正常生命活动INCLUDEPICTURE "辨正误LLL.TIF"(1)细胞内ATP含量的相对稳定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研究范畴。( )(2)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代谢紊乱,此时代谢速率一定下降。( )(3)人体具有维持稳态的机制,因此人体不会出现代谢紊乱。( )(4)除了内环境稳态,人体内还存在基因表达的稳态、酶活性的稳态等。( )答案:(1)× 细胞内ATP含量的相对稳定属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2)× 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代谢速率不一定下降。(3)× 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4)√INCLUDEPICTURE "合作探究LLL.TIF"[探究] 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实例分析。(1)在高温环境中只要不待过长时间,一般不会中暑。但消防人员穿着厚重且密不透风的消防服,在高温环境中连续工作多个小时,随时面临着中暑的危险,这一现象与人体稳态的关系:①说明人体有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②说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____________的。(2)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会__________,带来的后果可能是造成细胞____________,进一步导致细胞______________紊乱。(3)援藏的技术人员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外界环境与内环境稳态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1)维持稳态 一定限度(2)降低 吸水肿胀 代谢和功能(3)高原氧气稀薄,导致人体供氧不足,影响了内环境的稳态 外界环境的改变会影响内环境稳态INCLUDEPICTURE "微归纳LLL.TIF"稳态失调与引起的相关疾病INCLUDEPICTURE "对点训练LLL.TIF"1.(2025·广东佛山高二期末)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B.三种调节方式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C.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可以变化,否则机体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解析:选D。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如果超出这一范围就会影响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2.(教材P10“思考·讨论”改编)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呼吸不畅使CO2不能充分排出,会导致酸中毒B.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体温升高1 ℃,不属于体温失调C.小腿抽搐不可能是内环境成分发生变化引起的D.无机盐等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导致尿毒症,属于稳态失调解析:选C。呼吸不畅,血浆中CO2浓度升高,可造成呼吸性酸中毒,A正确;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体温升高1 ℃属于体温的正常波动,不属于体温失调,B正确;小腿抽搐可能是内环境成分(如血钙)缺乏引起的,C错误;尿素、无机盐等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导致尿毒症,属于稳态失调,D正确。(1)内环境达到稳态时,人不一定不患病,如镰状细胞贫血是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红细胞形态异常造成的。(2)内环境维持稳态,生命活动不一定正常,如植物人。 eq \a\vs4\al()【知识框架】eq \o(\s\up7(),\s\do5([学生用书P10]))1.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最初贝尔纳认为内环境保持稳定主要依赖神经调节B.后来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C.目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D.健康人通过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可以适应任何环境变化解析:选D。内环境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环境变化超过此限度时会引起内环境稳态失调,D错误。2.(教材P12“概念检测”T1改编)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也是机体存活的条件。下列与人体稳态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B.有的人常吃咸鱼、咸菜,但他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仍能保持相对稳定C.人吃进酸性或碱性的食物会使血浆pH发生紊乱D.CO2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答案:C3.(2025·河南许昌高二期末)人在剧烈运动时,体内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量消耗葡萄糖,血浆中葡萄糖的浓度会大幅降低B.产生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pH将会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C.大量丢失Na+和Cl-,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D.大量失水,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进而导致细胞内液渗透压下降解析:选C。大量消耗葡萄糖时,由于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可以补充血糖,所以血糖浓度能够保持相对稳定,A错误;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对,因此乳酸进入血液不会导致血浆pH明显变化,B错误;由于Na+和Cl-在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中占比为90%以上,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因此大量丢失Na+和Cl-,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的,C正确;大量失水,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D错误。4.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等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C.内环境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D.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还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答案:C5.稳态失衡是机体病理生理变化之一。下列恢复机体稳态的方法错误的是( )A.脑组织水肿患者可使用提高血浆渗透压的药物B.急性腹泻患者可输注含特定无机盐的生理盐水C.长期进食障碍患者需要输注葡萄糖和生理盐水D.炎症患者可输注蒸馏水配制的水溶性消炎药物解析:选D。脑组织水肿的原因是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导致组织液增多,使用提高血浆渗透压的药物可使组织液中的水流向血浆,减轻脑组织水肿,A正确;人在急性腹泻时会失去大量水分和无机盐,故应注射含特定无机盐的生理盐水以维持渗透压平衡,B正确;长期进食障碍患者输注葡萄糖可为机体提供能量,输注生理盐水可维持细胞的正常渗透压,C正确;炎症患者若输注蒸馏水配制的水溶性消炎药物,会使细胞渗透吸水,可能导致细胞吸水涨破,D错误。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8张PPT)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课标要求]1.说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2.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3.关注相关健康问题,增强自我保健并关爱他人的意识。考点一考点一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1)实验目的: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2)原理:生物组织中pH之所以维持稳定与其含有______________有关。自来水、缓冲液和肝匀浆缓冲物质c(3)方法步骤①设计实验记录表。②测定自来水pH的变化530③充分冲洗烧杯,用________代替自来水,重复②过程,记录结果。④充分冲洗烧杯,用________代替自来水,重复②过程,记录结果。(4)分析实验数据根据所得数据,以________________为横坐标,以________为纵坐标,画出每次实验中pH变化的曲线。(5)实验结论:生物组织匀浆类似于______,加入少量酸或碱不会发生pH的大幅度变动。缓冲液肝匀浆酸或碱的滴数pH缓冲液2.稳态调节作用理化性质外界环境细胞代谢活动(2)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稳定时,机体不一定达到稳态。( )(3)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细胞代谢等的不同而存在微小的差异。( )(4)引起内环境稳态变化的原因是外界环境的变化。( )引起内环境稳态变化的原因有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探究]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在坐标系中画出缓冲液或肝匀浆中滴加HCl或NaOH的曲线图。提示:(2)本实验所用的缓冲液为磷酸盐缓冲液;滴加HCl时,缓冲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滴加NaOH时,缓冲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从而减缓pH的变化。(3)就加入HCl或NaOH后pH的变化来说,肝匀浆更像______________(填“自来水”或“缓冲液”)。缓冲液(4)根据模拟实验的结果,以H2CO3/NaHCO3缓冲对为例,尝试对机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进行补充。H2CO3/NaHCO3NaHCO3H2CO3CO2肺1.许多运动员为了延缓乳酸的产生,采取肌肉按摩措施。下列关于运动员剧烈运动时内环境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运动员血浆的pH在7.35~7.45之间波动B.人体在进行剧烈运动时,静脉中血浆的pH暂时略降低C.pH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D.由于血浆中含有Na2CO3,因此血浆pH能够保持相对稳定√2.(2025·福建福州高二期末)用清水、磷酸盐缓冲液和血浆为材料,开展模拟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实验的注意事项(1)本实验中加入自来水和加入缓冲液的两组均起对照作用。(2)加入酸或碱时,要一滴一滴加入,并严格控制滴数。(3)HCl和NaOH均有腐蚀性,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也不要入口。考点二PART02第二部分考点二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及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1.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人体_____________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探究历程各器官、系统神经系统神经调节体液调节(3)稳态失调结论: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____________的。一定限度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1)实例分析(2)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__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正常生命活动(1)细胞内ATP含量的相对稳定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研究范畴。( )胞内ATP含量的相对稳定属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2)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代谢紊乱,此时代谢速率一定下降。( )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代谢速率不一定下降。(3)人体具有维持稳态的机制,因此人体不会出现代谢紊乱。( )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4)除了内环境稳态,人体内还存在基因表达的稳态、酶活性的稳态等。( )×√××[探究] 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实例分析。(1)在高温环境中只要不待过长时间,一般不会中暑。但消防人员穿着厚重且密不透风的消防服,在高温环境中连续工作多个小时,随时面临着中暑的危险,这一现象与人体稳态的关系:①说明人体有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②说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____________的。维持稳态一定限度(2)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会__________,带来的后果可能是造成细胞____________,进一步导致细胞______________紊乱。(3)援藏的技术人员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外界环境与内环境稳态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降低吸水肿胀代谢和功能高原氧气稀薄,导致人体供氧不足,影响了内环境的稳态外界环境的改变会影响内环境稳态稳态失调与引起的相关疾病1.(2025·广东佛山高二期末)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B.三种调节方式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C.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可以变化,否则机体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解析: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如果超出这一范围就会影响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2.(教材P10“思考·讨论”改编)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呼吸不畅使CO2不能充分排出,会导致酸中毒B.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体温升高1 ℃,不属于体温失调C.小腿抽搐不可能是内环境成分发生变化引起的D.无机盐等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导致尿毒症,属于稳态失调√解析:呼吸不畅,血浆中CO2浓度升高,可造成呼吸性酸中毒,A正确;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体温升高1 ℃属于体温的正常波动,不属于体温失调,B正确;小腿抽搐可能是内环境成分(如血钙)缺乏引起的,C错误;尿素、无机盐等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导致尿毒症,属于稳态失调,D正确。(1)内环境达到稳态时,人不一定不患病,如镰状细胞贫血是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红细胞形态异常造成的。(2)内环境维持稳态,生命活动不一定正常,如植物人。【知识框架】随堂 效果检测PART03第三部分1.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最初贝尔纳认为内环境保持稳定主要依赖神经调节B.后来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C.目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D.健康人通过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可以适应任何环境变化解析:内环境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环境变化超过此限度时会引起内环境稳态失调,D错误。√2.(教材P12“概念检测”T1改编)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也是机体存活的条件。下列与人体稳态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B.有的人常吃咸鱼、咸菜,但他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仍能保持相对稳定C.人吃进酸性或碱性的食物会使血浆pH发生紊乱D.CO2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3.(2025·河南许昌高二期末)人在剧烈运动时,体内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量消耗葡萄糖,血浆中葡萄糖的浓度会大幅降低B.产生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pH将会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C.大量丢失Na+和Cl-,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D.大量失水,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进而导致细胞内液渗透压下降√解析:大量消耗葡萄糖时,由于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可以补充血糖,所以血糖浓度能够保持相对稳定,A错误;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对,因此乳酸进入血液不会导致血浆pH明显变化,B错误;由于Na+和Cl-在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中占比为90%以上,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因此大量丢失Na+和Cl-,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的,C正确;大量失水,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D错误。4.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等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C.内环境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D.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还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5.稳态失衡是机体病理生理变化之一。下列恢复机体稳态的方法错误的是( )A.脑组织水肿患者可使用提高血浆渗透压的药物B.急性腹泻患者可输注含特定无机盐的生理盐水C.长期进食障碍患者需要输注葡萄糖和生理盐水D.炎症患者可输注蒸馏水配制的水溶性消炎药物√解析:脑组织水肿的原因是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导致组织液增多,使用提高血浆渗透压的药物可使组织液中的水流向血浆,减轻脑组织水肿,A正确;人在急性腹泻时会失去大量水分和无机盐,故应注射含特定无机盐的生理盐水以维持渗透压平衡,B正确;长期进食障碍患者输注葡萄糖可为机体提供能量,输注生理盐水可维持细胞的正常渗透压,C正确;炎症患者若输注蒸馏水配制的水溶性消炎药物,会使细胞渗透吸水,可能导致细胞吸水涨破,D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内环境的稳态学案.doc 人教版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内环境的稳态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