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节 激素调节的过程第1课时 血糖平衡的调节[课标要求]以人体血糖平衡的调节为例,说明激素通过反馈调节维持机体稳态的机制。考点 血糖平衡的调节1.血糖的来源和去向(正常情况下)2.参与血糖平衡调节的主要激素激素种类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分泌细胞 ______________ 胰岛A细胞作用部位 几乎全身组织细胞 主要作用于____生理作用 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____________,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细胞和肝细胞转变为__________等;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 肌糖原只能为骨骼肌供能,不能补充血糖 INCLUDEPICTURE "箭头F.TIF" 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作用结果 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相互关系 ①胰岛素能____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而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INCLUDEPICTURE "箭头B.TIF" 为了更好地利用血糖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间具有相反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提醒]人体内有多种激素参与调节血糖浓度,如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它们通过调节有机物的代谢或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直接或间接地提高血糖浓度。3.反馈调节[答案自填] CO2+H2O+能量 肝糖原 肝糖原 肌糖原 胰岛B细胞 肝 氧化分解 甘油三酯 抑制 效果 信息生命系统 机体维持稳态INCLUDEPICTURE "辨正误LLL.TIF"(1)空腹时血糖的重要来源是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2)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 )(3)肾上腺素能提高血糖浓度。( )(4)下丘脑可通过副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答案:(1)√ (2)× 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细胞内糖原的分解。(3)√ (4)× 下丘脑可通过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INCLUDEPICTURE "合作探究LLL.TIF"[探究1] (1)结合图示分析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信号分子有哪些。①影响胰岛素分泌的信号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影响胰高血糖素分泌的信号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构建血糖平衡调节的概念模型血糖浓度高时,调节血糖平衡的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__________________→传出神经→____________________。(3)一个健康的人进食半个小时后的血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①图中a、b、c曲线分别代表上述物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结合曲线完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反馈调节模型。注:“+”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提示:(1)①葡萄糖、神经递质和胰高血糖素 ②葡萄糖、神经递质和胰岛素(2)高 胰岛B细胞 低 胰岛A细胞 下丘脑中的血糖调节中枢 胰岛B细胞(3)①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②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探究2] 1型糖尿病由胰岛功能减退、分泌胰岛素减少所致;2型糖尿病病因复杂,但认为与患者组织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受损,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有关。(1)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水平一定低于正常人吗?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种糖尿病中________________不可通过注射胰岛素得到有效治疗。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糖尿病患者往往出现“多尿”的症状,结合下图分析“多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血糖平衡及调节模型分析,糖尿病患者体重减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1)不一定 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人,因胰岛素受体受损引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水平甚至会高于正常人(2)2型糖尿病 胰岛素受体受损引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不敏感,注射胰岛素效果不会很明显(3)血糖含量升高导致原尿中葡萄糖浓度升高,原尿渗透压增大,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 缺乏胰岛素或对胰岛素不敏感均会导致葡萄糖氧化分解供能发生障碍,机体增强对脂肪、蛋白质的氧化分解,导致体重减轻INCLUDEPICTURE "微归纳LLL.TIF"1.血糖平衡调节中存在反馈调节2.糖尿病的病因及症状INCLUDEPICTURE "对点训练LLL.TIF"1.(教材P52图3-4改编)下图是部分血糖平衡的调节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低血糖状态时,通过①→②→③使血糖含量恢复正常,主要原因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B.高血糖状态时,胰岛A细胞产生的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合成肝糖原和转变为甘油三酯等C.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共同参与血糖调节,二者的作用相同D.人体细胞膜上若缺乏胰岛素受体,则可能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解析:选A。低血糖状态时,通过①过程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胰高血糖素通过②过程作用于肝,使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到正常水平,A正确;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B错误;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共同参与血糖调节,二者的作用相反,C错误;人体细胞膜上若缺乏胰岛素受体,则可能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葡萄糖,血糖水平过高,D错误。2.(2025·江苏南通高二调研)一位科学家用高浓度的糖溶液饲喂一只动物,在接下来的3小时之内,每隔半小时检查该动物血糖的浓度,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食用糖后的时间/min 0 30 60 90 120 150血糖浓度/ (mg·mL-1) 0.75 1.25 1.10 0.90 0.75 0.75A.食用糖后120 min胰岛素开始分泌增多,肝糖原合成增加B.食用糖后0~30 min,血糖浓度升高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的结果C.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肝后,血糖的含量会升高;血液流经胰岛后,血糖的含量会降低D.血糖浓度降低会使副交感神经兴奋,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解析:选C。食用糖后,随着血糖浓度的增加,胰岛素分泌也增加,而不是在食用糖后120 min胰岛素开始分泌增多,A错误;食用糖后0~30 min,血糖浓度升高是肠道吸收单糖的结果,B错误;血糖浓度降低会使交感神经兴奋,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D错误。3.(2025·广东深圳高二期末)为研究糖尿病的起因,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不同人群空腹口服100 g葡萄糖后的血浆胰岛素浓度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对2型糖尿病患者肌肉注射胰岛素能够起较好的治疗效果B.非糖尿病肥胖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受体敏感性均不同程度下降C.若检测正常人的胰高血糖素浓度,则曲线的峰值应出现在胰岛素的峰值之前D.若45 min时测血糖浓度,则非糖尿病肥胖者的血糖浓度高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解析:选B。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不足,所以对1型糖尿病患者肌肉注射胰岛素能够起较好的治疗效果,A错误;口服葡萄糖后,非糖尿病肥胖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浓度均高于正常人体内的胰岛素浓度,但两者体内的胰岛素浓度下降时间均晚于正常人,说明两者的胰岛素受体敏感性均有不同程度下降,B正确;若检测正常人胰高血糖素浓度,则曲线的峰值应出现在胰岛素的峰值之后,C错误;若45 min时测血糖浓度,非糖尿病肥胖者的血糖浓度低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D错误。eq \a\vs4\al()(1)血糖平衡的调节既有体液调节,又有神经调节,但以体液调节(激素调节)为主。神经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2)调节血糖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而能提高血糖浓度的激素有多种。(3)出现尿糖不一定是糖尿病,但持续性地尿糖很可能是糖尿病。【知识框架】eq \o(\s\up7(),\s\do5([学生用书P53]))1.(2025·北京东城区期末)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糖平衡是在神经和激素的共同调节下维持的B.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糖原的分解,故其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C.肾上腺素也可调节血糖浓度D.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需要载体并消耗ATP解析:选B。血糖平衡主要依靠激素(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维持,同时还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A正确;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血糖浓度升高的作用,B错误;肾上腺素也可调节血糖浓度,C正确;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过程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并消耗ATP,D正确。2.下图为血糖调节模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甲能接受血糖浓度升高的刺激和下丘脑发出的信号B.胰岛素作用的效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C.若胰高血糖素与其受体结合发生障碍,则会引发糖尿病D.胰岛素是唯一能降血糖的激素解析:选C。据题图分析可知,甲为胰岛B细胞,胰岛B细胞能接受血糖浓度升高的刺激和下丘脑发出的信号,A正确;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浓度降低,进而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B正确;若胰高血糖素与其受体结合发生障碍,则不能升高血糖,所以不会引发糖尿病,C错误;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D正确。3.(2025·山东临沂高二质检)我国唐朝医学家甄立言在《古今录验方》里对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症”)的症状进行了描述;“消渴,病有三:一渴而饮水多……二吃食多……三……数小便者。”下列关于糖尿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消渴症”患者还可能会有高血糖和机体消瘦等症状B.“渴而饮水多”的原因是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C.“吃食多”的原因是细胞内能量供给不足D.“数小便”的原因是排出大量糖的同时,带走大量的水分解析:选B。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升高,且排尿增多,身体丢失较多水分,因此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错误。4.(2025·山东青岛高二期末)糖尿病血糖浓度标准为:空腹≥7.0 mmol·L-1,餐后2 h>11.1 mmol·L-1。测定甲、乙、丙三人空腹及餐后的血糖和胰岛素浓度,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推测合理的是( )A.甲、乙、丙三人均为糖尿病患者B.甲可能是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的2型糖尿病患者C.乙的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可能受损D.丙空腹时由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补充血糖解析:选C。由题图分析,丙不是糖尿病患者,A不合理;甲餐后的胰岛素分泌量很低,血糖水平远远高于正常值,说明甲可能是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的1型糖尿病患者,B不合理;乙餐后的胰岛素分泌量很高,但是血糖水平远远高于正常值,说明乙对胰岛素不敏感,可能是胰岛素受体受损所致,C合理;丙空腹时,血糖浓度略低于正常值,此时由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肌糖原不能直接补充血糖,D不合理。5.(2025·广东湛江高二期末)胰岛素在血糖平衡的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其作用的机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B细胞感知血糖浓度变化,接受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等信号分子的刺激,从而分泌胰岛素增强。(2)研究发现胰岛B细胞的活动受到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共同支配。两种神经末梢都释放神经递质,但副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胰岛素分泌,而交感神经兴奋则抑制胰岛素分泌,从信号分子作用于靶细胞的特点来分析,两者差异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胰岛素能促进血浆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从而降低机体血糖浓度,其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上图所示关于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填“体液调节”“神经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解析:(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血糖浓度升高作为一个信号会刺激胰岛B细胞,同时胰岛B细胞接受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分泌的神经递质、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等信号分子的刺激,从而分泌胰岛素增强。(2)副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胰岛素分泌,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胰岛素分泌,从信号分子作用于靶细胞的特点来分析,两者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胰岛B细胞上与两种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不同,导致两种神经递质对胰岛B细胞的作用效果不同。(3)胰岛素能促进血浆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其作用机理是胰岛素能与(特异性)受体结合,促进携带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囊泡与组织细胞细胞膜融合,增加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从而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进而降低机体血糖浓度。(4)题图中既有血糖浓度变化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体液调节),又有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于胰岛B细胞(神经调节),所以题图所示关于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答案:(1)神经递质 胰高血糖素 (2)神经递质作用的受体不同 (3)胰岛素与(特异性)受体结合,促进携带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囊泡与组织细胞细胞膜融合,增加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从而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 (4)神经—体液调节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1张PPT)第2节 激素调节的过程第1课时 血糖平衡的调节[课标要求]以人体血糖平衡的调节为例,说明激素通过反馈调节维持机体稳态的机制。考点考点 血糖平衡的调节1.血糖的来源和去向(正常情况下)CO2+H2O+能量肝糖原肝糖原肌糖原2.参与血糖平衡调节的主要激素激素种类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分泌细胞 ______________ 胰岛A细胞作用部位 几乎全身组织细胞 主要作用于____生理作用 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____________,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细胞和肝细胞转变为__________等;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 肌糖原只能为骨骼肌供能,不能补充血糖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胰岛B细胞肝氧化分解甘油三酯激素种类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作用结果 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相互关系 ①胰岛素能____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而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间具有相反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为了更好地利用血糖抑制[提醒]人体内有多种激素参与调节血糖浓度,如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它们通过调节有机物的代谢或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直接或间接地提高血糖浓度。3.反馈调节效果信息生命系统机体维持稳态(1)空腹时血糖的重要来源是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2)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 )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细胞内糖原的分解。(3)肾上腺素能提高血糖浓度。( )(4)下丘脑可通过副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下丘脑可通过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探究1] (1)结合图示分析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信号分子有哪些。①影响胰岛素分泌的信号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影响胰高血糖素分泌的信号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葡萄糖、神经递质和胰高血糖素葡萄糖、神经递质和胰岛素(2)构建血糖平衡调节的概念模型血糖浓度高时,调节血糖平衡的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出神经→____________________。高胰岛B细胞低胰岛A细胞下丘脑中的血糖调节中枢胰岛B细胞(3)一个健康的人进食半个小时后的血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①图中a、b、c曲线分别代表上述物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②结合曲线完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反馈调节模型。注:“+”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探究2] 1型糖尿病由胰岛功能减退、分泌胰岛素减少所致;2型糖尿病病因复杂,但认为与患者组织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受损,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有关。(1)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水平一定低于正常人吗?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种糖尿病中________________不可通过注射胰岛素得到有效治疗。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一定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人,因胰岛素受体受损引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水平甚至会高于正常人2型糖尿病胰岛素受体受损引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不敏感,注射胰岛素效果不会很明显(3)糖尿病患者往往出现“多尿”的症状,结合下图分析“多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血糖平衡及调节模型分析,糖尿病患者体重减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血糖含量升高导致原尿中葡萄糖浓度升高,原尿渗透压增大,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缺乏胰岛素或对胰岛素不敏感均会导致葡萄糖氧化分解供能发生障碍,机体增强对脂肪、蛋白质的氧化分解,导致体重减轻1.血糖平衡调节中存在反馈调节2.糖尿病的病因及症状1.(教材P52图3-4改编)下图是部分血糖平衡的调节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低血糖状态时,通过①→②→③使血糖含量恢复正常,主要原因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B.高血糖状态时,胰岛A细胞产生的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合成肝糖原和转变为甘油三酯等C.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共同参与血糖调节,二者的作用相同D.人体细胞膜上若缺乏胰岛素受体,则可能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解析:低血糖状态时,通过①过程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胰高血糖素通过②过程作用于肝,使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到正常水平,A正确;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B错误;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共同参与血糖调节,二者的作用相反,C错误;人体细胞膜上若缺乏胰岛素受体,则可能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葡萄糖,血糖水平过高,D错误。2.(2025·江苏南通高二调研)一位科学家用高浓度的糖溶液饲喂一只动物,在接下来的3小时之内,每隔半小时检查该动物血糖的浓度,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食用糖后的时间/min 0 30 60 90 120 150血糖浓度/ (mg·mL-1) 0.75 1.25 1.10 0.90 0.75 0.75A.食用糖后120 min胰岛素开始分泌增多,肝糖原合成增加B.食用糖后0~30 min,血糖浓度升高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的结果C.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肝后,血糖的含量会升高;血液流经胰岛后,血糖的含量会降低D.血糖浓度降低会使副交感神经兴奋,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解析:食用糖后,随着血糖浓度的增加,胰岛素分泌也增加,而不是在食用糖后120 min胰岛素开始分泌增多,A错误;食用糖后0~30 min,血糖浓度升高是肠道吸收单糖的结果,B错误;血糖浓度降低会使交感神经兴奋,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D错误。3.(2025·广东深圳高二期末)为研究糖尿病的起因,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不同人群空腹口服100 g葡萄糖后的血浆胰岛素浓度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对2型糖尿病患者肌肉注射胰岛素能够起较好的治疗效果B.非糖尿病肥胖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受体敏感性均不同程度下降C.若检测正常人的胰高血糖素浓度,则曲线的峰值应出现在胰岛素的峰值之前D.若45 min时测血糖浓度,则非糖尿病肥胖者的血糖浓度高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解析: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不足,所以对1型糖尿病患者肌肉注射胰岛素能够起较好的治疗效果,A错误;口服葡萄糖后,非糖尿病肥胖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浓度均高于正常人体内的胰岛素浓度,但两者体内的胰岛素浓度下降时间均晚于正常人,说明两者的胰岛素受体敏感性均有不同程度下降,B正确;若检测正常人胰高血糖素浓度,则曲线的峰值应出现在胰岛素的峰值之后,C错误;若45 min时测血糖浓度,非糖尿病肥胖者的血糖浓度低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D错误。(1)血糖平衡的调节既有体液调节,又有神经调节,但以体液调节(激素调节)为主。神经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2)调节血糖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而能提高血糖浓度的激素有多种。(3)出现尿糖不一定是糖尿病,但持续性地尿糖很可能是糖尿病。【知识框架】随堂 效果检测021.(2025·北京东城区期末)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糖平衡是在神经和激素的共同调节下维持的B.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糖原的分解,故其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C.肾上腺素也可调节血糖浓度D.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需要载体并消耗ATP√解析:血糖平衡主要依靠激素(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维持,同时还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A正确;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血糖浓度升高的作用,B错误;肾上腺素也可调节血糖浓度,C正确;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过程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并消耗ATP,D正确。2.下图为血糖调节模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甲能接受血糖浓度升高的刺激和下丘脑发出的信号B.胰岛素作用的效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C.若胰高血糖素与其受体结合发生障碍,则会引发糖尿病D.胰岛素是唯一能降血糖的激素√解析:据题图分析可知,甲为胰岛B细胞,胰岛B细胞能接受血糖浓度升高的刺激和下丘脑发出的信号,A正确;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浓度降低,进而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B正确;若胰高血糖素与其受体结合发生障碍,则不能升高血糖,所以不会引发糖尿病,C错误;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D正确。3.(2025·山东临沂高二质检)我国唐朝医学家甄立言在《古今录验方》里对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症”)的症状进行了描述;“消渴,病有三:一渴而饮水多……二吃食多……三……数小便者。”下列关于糖尿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消渴症”患者还可能会有高血糖和机体消瘦等症状B.“渴而饮水多”的原因是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C.“吃食多”的原因是细胞内能量供给不足D.“数小便”的原因是排出大量糖的同时,带走大量的水分解析: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升高,且排尿增多,身体丢失较多水分,因此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错误。√4.(2025·山东青岛高二期末)糖尿病血糖浓度标准为:空腹≥7.0 mmol·L-1,餐后2 h>11.1 mmol·L-1。测定甲、乙、丙三人空腹及餐后的血糖和胰岛素浓度,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推测合理的是( )A.甲、乙、丙三人均为糖尿病患者B.甲可能是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的2型糖尿病患者C.乙的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可能受损D.丙空腹时由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补充血糖√解析:由题图分析,丙不是糖尿病患者,A不合理;甲餐后的胰岛素分泌量很低,血糖水平远远高于正常值,说明甲可能是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的1型糖尿病患者,B不合理;乙餐后的胰岛素分泌量很高,但是血糖水平远远高于正常值,说明乙对胰岛素不敏感,可能是胰岛素受体受损所致,C合理;丙空腹时,血糖浓度略低于正常值,此时由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肌糖原不能直接补充血糖,D不合理。5.(2025·广东湛江高二期末)胰岛素在血糖平衡的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其作用的机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B细胞感知血糖浓度变化,接受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等信号分子的刺激,从而分泌胰岛素增强。解析: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血糖浓度升高作为一个信号会刺激胰岛B细胞,同时胰岛B细胞接受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分泌的神经递质、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等信号分子的刺激,从而分泌胰岛素增强。神经递质胰高血糖素(2)研究发现胰岛B细胞的活动受到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共同支配。两种神经末梢都释放神经递质,但副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胰岛素分泌,而交感神经兴奋则抑制胰岛素分泌,从信号分子作用于靶细胞的特点来分析,两者差异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副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胰岛素分泌,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胰岛素分泌,从信号分子作用于靶细胞的特点来分析,两者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胰岛B细胞上与两种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不同,导致两种神经递质对胰岛B细胞的作用效果不同。神经递质作用的受体不同(3)胰岛素能促进血浆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从而降低机体血糖浓度,其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胰岛素能促进血浆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其作用机理是胰岛素能与(特异性)受体结合,促进携带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囊泡与组织细胞细胞膜融合,增加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从而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进而降低机体血糖浓度。胰岛素与(特异性)受体结合,促进携带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囊泡与组织细胞细胞膜融合,增加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从而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4)上图所示关于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填“体液调节”“神经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解析:题图中既有血糖浓度变化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体液调节),又有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于胰岛B细胞(神经调节),所以题图所示关于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神经—体液调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3章体液调节第2节第1课时血糖平衡的调节学案.doc 人教版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3章体液调节第2节第1课时血糖平衡的调节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