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十三周考试政治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四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四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签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来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北京探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加速向农村聚集,因地制宜塑造产业新动能,坚持“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服务大城市”,蹚出了新时代首都乡村振兴的新模式。这表明( )A.政府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B.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党C.基层自治组织通过创新管理提升乡村治理效能D.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了城乡要素有序流动2.202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西藏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从“人马路绝”到“村村通”,从顶无片瓦到宜居优居,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民族更加团结和谐。对此,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②加强和改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③消除报民族之间的差异,彰显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④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充分行使自治权,促进西藏持续快速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新疆日报开设“辉煌70年奋进新征程”专栏,生动讲述新疆各族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感恩奋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鲜活故事,全面展现新疆社会开放自信、经济高质量发展、各民族团结奋斗的新面貌新气象。这表明( )①国家大政方针是决定新疆发展进步的根本原因②我国坚持民族团结方针,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③国家优先保障新疆的发展,厚植民生福祉基础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新疆发展的必由之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2025年,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政协组织两地政协委员为编制《京蒙协作“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围绕“文体产品供给”“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等协商议题,组织开展联合调研,积极深挖互需潜力、拓展合作领域,提出高质量意见建议,供党委政府决策参考。京蒙两地政协( )①深入交流合作,携手助力两地共建共治共享②作为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推动两地协调发展③开展调查研究,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支撑④积极建言献策,通过参政议政行使国家权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5年5月13日,全国政协召开“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专题协商会,聚焦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积极协商建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材料表明全国政协( )①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职过程②发挥政治联盟独特优势,充分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③全面履行经济建设职能,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④积极履行政治协商职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言献策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6.某小区为解决居民用电难题,引入第三方架设变压器,变压器的设立和维护成本,转嫁到了电价当中。市人大代表在接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到现场调研,并督促政府相关部门推动小区完成变压器私转公工作,小区居民从此告别了“加价电”。这表明人大代表( )①积极倾听民声,赋能基层治理②管理本级行政区域内的民生事项③代表人民在社区行使国家权力④敢于担当作为,提升人民幸福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江苏省在对口援疆工作中,着力做到坚持强化高位推动、坚持注重规划引领、坚持突出民生优先、坚持提升“造血”功能、坚持创新援助方式等“五个坚持”,为新疆长足发展、长治久安、民族团结作出重要贡献。对口援疆工作( )A.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B.有助于推动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C.是推动民族自治地区繁荣的根本措施D.印证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根本制度8.2025年5月9日,十四届全国政协第三十一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京召开,围绕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协商议政。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负责同志介绍有关情况,并同政协委员协商交流。这表明全国政协( )①积极履行参政议政职能,为绿色发展建言资政②作为民主党派的政治联盟,凝聚生态文明建设合力③通过协商民主渠道,助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④联合政府部门共同行使生态文明建设职能,助力环境保护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面对老龄化社区治理难题,某社区通过组建银龄志愿服务队,形成“银发资源服务清单”;实施银发人才与社区青年干部“青蓝结对”,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组建“银发调解队”化解社区邻里纠纷等举措将“银发焦虑”转化为“治理红利”。该社区的做法( )①发挥基层政权组织的作用,激发社区活力②有利于对治理资源的精准整合和高效利用③坚持问题导向,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④致力创新居民自治的组织机构和治理模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云社区”是指在“云时代”基于云计算应用并结合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对社区进行智能化管理的新型社区。社区居民通过网络进行线上交流、反映诉求、获取社会服务,实现共同治理。“云社区”的推进( )A.搭建了党组织服务群众的便捷通道,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B.促进了民主治理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提升社区治理效能C.体现了基层政权组织履行社会职能,增强居民的幸福感D.健全了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体系,推动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11.经济议题历来是全国政协履职的重点方向。2025年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围绕一系列重要经济议题积极建言献策、协商议政,为相关部门制定和落实政策提供参考和支撑。材料反映出( )A.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B.政协与相关部门亲密合作,共同行使国家权力C.政协依法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的国家职能D.政协是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发挥专业人才优势12.2025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来,新疆经济总量从1955年的1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05万亿元,年均增速8.3%,292.32万人脱贫;建成4000个民族团结大院;1.4万处宗教活动场所实现“七进两有”(水、电、路、气、讯、广播电视、文化书屋进清真寺,主要清真寺有净身设施、有水冲厕所),教职人员纳入社保体系。这些成就得益于( )①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为其发展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③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④党和国家以兴边富民为根本任务,确保自治区有效行使自治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自1994年对口支援拉萨以来,江苏省选派10批次1021名援藏干部人才,投入计划内财政资金近80亿元,完成援藏项目近700个,援藏资金总量、项目质量、选派干部人才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援藏工作持续发力,投入援藏资金超过50亿元,其中80%以上投向基层,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江苏开展援藏工作有利于( )①维护民族团结,推动西藏各项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多元一体民族格局③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让西藏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④消除民族间的差异,形成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某地不断深耕社区治理,通过积极构建“乡镇党委+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网格治理体系,推行“支部联建、资源联享、产业联盟”促发展机制,健全社区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自治体系,共绘社区治理“幸福卷”。这有利于( )①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②推进治理多元融合,强化基层行政管理③引导居民主动参与,实现共商共治共享 ④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实现社区高度自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2025年5月,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率港区全国政协委员考察团深入六安、合肥两市的乡村振兴一线、红色教育基地及高新产业园区,参观相关企业,走访调研、互动交流,并和安徽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座谈,建言献策。可见人民政协( )①围绕团结民主的主题,积极行使监督权和提案权②发挥协商民主独特优势,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③作为爱国者的政治联盟,积极履行政治协商职能④发挥政治协商机构作用,凝聚推动地区发展合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从西域都护府设立,到1884年新疆建省,中央政权始终将统一新疆作为治理的重要目标。70多年来,党不断深化对治疆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确立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引领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说明( )①党的领导是新时代治疆工作取得成效的根本政治保证②我国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疆社会发展的根本政治制度④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7.“屋场是乡亲们生活的基本单元,党组织必须扎根在这里”。日村构建“党小组+”组织体系,把党组织延伸到每个屋场,延伸到群众身边,更好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该做法( )A.创新了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形式 B.说明党组织履行村务管理的职责C.说明党的领导是基层治理的关键 D.说明乡村振兴取决于党组织建设18.深圳市政协连开四场“深聊会”,聚焦公平竞争、要素支持、权益保护和个体经济四方面,邀请市有关职能部门、行业协会、金融机构代表和政协委员一同为民营企业发展把脉开方。“深聊会”的“开方”可能是( )A.取消市场准入门槛,企业依法平等进入B.以减税降费,降低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C.激励民营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D.助力民营企业国际化,增强民营经济控制力19.“家庭农场灌溉用水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了 ”“散居农户能不能也享受到优质的物业服务 ”……这是Q县人大代表述职大会提问环节台下选民接连抛出的问题。该县述职活动通过代表“述”、选民“问”、代表“答”、选民“评”,对人大代表进行量化考核。该活动( )①发挥了政治协商制度优势,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见效②强化了选民对人大代表的监督,增强代表责任意识③健全了人大代表联络机制,助推人大工作创新开展④体现了人大代表的质询权,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新时代新征程,我国不断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动民族地区发展,共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下面是某校高一政治学习小组搜集到的相关资料。◇2024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自治区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条例》实施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 ◇2025年1月,西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 ◇2025年西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不断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景区,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推动政策有效落实②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作为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③西藏自治区人大制定自治条例,为民族团结进步提供法治保障④西藏自治区政府履行经济职能,确立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1.在西藏某边境村,村民们在村委会公示栏前热议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到“2024年落实兴边富民行动资金5.2亿元,建成边境小康村327个”;每逢节庆,“国旗老阿妈”次仁曲珍的故事总会被深情讲述,传递着对党和国家的热爱…。这表明( )①在各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符合国情②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方针③民族团结教育深化了各族群众的共同体意识④西藏自治区作为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自治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某市政协开设“智慧政协”数字平台互动服务工作专栏,组织政协委员在线轮值值班,宣传政策、答疑释惑。在委员工作站、室、点粘贴二维码,方便群众即时留言。这有利于( )①创新政协履职方式,拓宽民主协商渠道 ②强化代表责任担当,提升委员履职效能③积极履行自身职能,增进社会民生福祉 ④发挥界别人才优势,增强基层民主管理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3.甘肃省天水市某村在党支部引领下成立苹果协会,党员带头推广种植技术,带动周边2425户贫困人口脱贫。这反映了( )①党组织凝聚力力量攻坚克难 ②共产党员躬身力行示范引领③基层政权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④民主党派凝聚乡村振兴共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4.陕西是少数民族散杂居省份,多宗教并存、多文化交融。据统计,2024年陕西省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周”期间,全省宗教界开展专题讲座、讲经比赛等活动1676场次,12万余名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积极参加。举办该系列活动旨在( )A.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B.弘扬科学精神,增强宗教界人士的爱国爱教观念C.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支持宗教发展,积极宣传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25.2024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材料说明( )①各民族信念相同,是中华民族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内生动力②各民族血脉相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深厚现实根基③各民族文化相通,是中华民族铸就多元一体文明格局的文化基因④各民族经济相依,是中华民族构建统一经济体的强大的精神力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25分,请考生按要求作答)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李家村地处山区,村道年久失修,严重影响村民生活和农产品运输。村党支部将道路修缮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明确提出“修好路才有出路”。修路需占用部分村民土地且资金缺口较大,村委会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及入户调研,广泛收集意见。针对贫困户担心费用过高的问题,协商后决定按家庭收入分档承担费用,特困户免缴。经过三轮协商,90%的村民支持修路方案。村委会将协商后的修路方案提交村民大会表决,获得一致通过。随后,成立由村民代表、老党员、返乡工程师组成的修路监督小组,负责采购材料和监督施工。每笔支出在村务栏公示,微信群同步更新。3个月后道路竣工,村里发展起山货电商,年收入增加30%。结合材料,运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相关知识,概括李家村修路过程中蕴含的乡村治理的成功经验。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5年3月,四川省“川善治”数字化平台入选2024年度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平台设置“三务公开”“通知栏”等功能,村干部通过“党群服务日记”记录工作动态,村民可随时查阅并提出建议。村级重大事项通过平台集思广益,村民可在线查看,外流人口也能远程参与。平台覆盖2.8万个村(社区),服务832.9万村民,逐渐形成“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治理格局,干部负担有效减轻,干群关系更加紧密。结合材料,运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相关知识,分析“川善治”平台是如何赋能乡村治理的?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校高一政治学习小组围绕“人民当家作主”这一主题,学习中国特色的民主形态和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以下是同学们搜集梳理的部分内容:材料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作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举措。内蒙古科右前旗乌兰毛都基层立法联系点选任100名信息员,选聘20名“专家库”成员,确定30家立法联系点联络站,确保在立法各环节都能听到来自基层各界群众的声音;合肥人大突出科技创新立法,制定《科技创新立法工作流程》等制度,从收集意见、立法调研等方面明确工作任务,围绕科技法律法规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收集上报有关意见建议;福建才溪基层立法联系点针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草案,重点收集村民对收益分配条款的意见,让群众关切直达立法机关,推动急难愁盼问题转化为立法参考依据。材料二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河北省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2024年5月11日,河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以实际行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到2027年,全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质量稳步提升,绿色发展深入推进,美丽河北建设成效显著。2024年7月,河北省政协围绕“在推进全面绿色转型中实现新突破”的主题寻计问策,省政协将“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积极推进减污降碳”列为2024年度常委会会议协商议题,为推动美丽河北建设贡献政协力量。2025年3月,河北省某人大代表建议深化“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专项监督,围绕破坏大气、水、土壤环境和破坏生态资源四个领域,着力打造具有河北特色和辨识度的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品牌,助力生态环境司法保护。(1)结合材料一,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的知识,说明各地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所体现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点。(2)有人认为,充分发挥根本政治制度优势即可赋能美丽河北建设。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相关知识,对该观点加以评析。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A D B B B B B C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B B B D B C C C B题号 21 22 23 24 25答案 C B A A C26.①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②村委会畅通民主协商的渠道,村民合理表达意见和建议,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③村委会积极推动民主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④落实民主监督,通过成立修路监督小组、村务公开等形式,保证村民监督村委会,共建幸福家园。27.①坚持党建引领,建立党群干群协同机制,健全乡村治理体系。②强化民主监督,保障村民知情权、监督权,提升治理透明度③拓宽参与渠道,促进民主决策和民主协商,激发治理主体活力。④运用数字技术,创新治理格局,提高乡村村治理效能。28.(1)①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 基层立法联系点吸纳了不同群体广泛参与立法,确保在立法各环节都能听到来自基层各界群众的声音,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②合肥人大制定《科技创新立法工作流程》等制度,从收集意见、立法调研等方面明确工作任务,畅通民主渠道,将群众的意愿转化成法律,体现了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③基层立法联系点让群众关切直达立法机关,推动了群众急难愁盼问 题的解决,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管用的民主。(2)①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代表积极履行义务,行使提案权,为人民服务,助力了美丽河北建设,但赋能美丽河北建设还需要发挥我国其他政治制度的优势。②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美丽河北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③我国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协发挥协商民主的优势,聚焦美丽河北建设发展建言献策,参政议政,为美丽河北建设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