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白银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二期末检测
历史参考答案
1.C2.D3.D4.A5.B6.A7.C8.B9.A10.B11.C12.D13.D14.B
15.B16.C
17.(1)特点:渐趋稳定完善:录取人数相对稳定;考试内容向重策论转移;与教育协同发展;选拔
效果显著;影响后世。(6分,答出三点即可)
(2)主要原因:巩固统治、选拔人才以应对社会治理等需求;范仲淹等士大夫的推动;边境危
机、社会危机加剧:封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宋仁宗的大力支持。(6分,答出三点即可)
18.(1)特点:出现新疫种;传播迅速;出现频率较高。(2分,答出两点即可)
成因:岭南人口(包括流民)增多,流动性大,为疫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了条件:岭南沿海地区
对外经贸频繁,便于疫病的传播:外来疫病的传入;疫病防治体系的落后;战争及社会动乱的
影响。(6分,答出三点即可)
(2)评价: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疫情产生的危害:有利于提高民众的卫生意识和改善民众的生
活环境;推动了岭南地区公共卫生的近代化发展;为近现代中国防疫提供了借鉴;(4分,答
出两点即可)由于存在制度缺失等不足,清政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疫病问题。(2分,其他答
案言之有理即可)
19.(1)背景:冬学识字动动取得阶段性成果;社会秩序的稳定;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一
五”计划制定并实施;三大改造和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开展。(6分,答出三点即可)
(2)特点:政府主导:建立专门扫盲机构:持续完善扫盲政策:加强扫盲教育师资培训:注重成
效。(4分,答出两点即可)
(3)启示:国家应重视扫盲,从政策、资源等方面保障,引领扫盲工作;扫盲要契合国家发展阶
段与实际需求,才能持续有效;完善体系建设,保障扫盲工作规范、高质量推进,提升扫盲效
果;扫盲提升国民素质,促进劳动力参与建设,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应长期坚持:
各国扫盲成果交流分享,共同推动全球扫盲事业的发展。(4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
之有理亦可)
20.示例一
论题:阿拉伯帝国在世界文明交流中发挥了桥梁作用。(2分)
阐述:作为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庞大帝国,阿拉伯帝国在世界文明交流进程中发挥了重
要作用。阿拉伯帝国组织学者将希腊等文明的典籍系统译介成阿拉伯文。这些成果后来传
入欧洲,为欧洲文艺复兴提供了思想资源。阿拉伯人将印度数字引入阿拉伯并最终将其传
入欧洲,推动了现代数学体系的建立。伊本·西那的《医典》传入欧洲以后被翻译成拉丁语,
成为欧洲大学的标准教科书。此外,阿拉伯人将中国的造纸术、火药、指南针传人欧洲,促进
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伊斯兰教随阿拉伯商队传播至东非、东南亚,与当地文化结合形成独特
的伊斯兰文化。(8分)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高二期末检测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白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学界认为,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积石冢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下列在该遗址发

掘出的文物最能支撑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A出土了大量的人骨化石
B.发掘出打制的石铲和蚌器

C.有大型祭坛和多种玉器
D.清理出动物的骨骼和皮毛
2.表1所示为汉代典籍的有关记载。这集中说明,汉代

表1

记载
出处
亡之诸侯,游宦事人,及舍匿者,论皆有法
《汉书·准南衡山济北传》

汉正首匿(窝藏隐匿户口)之罪,制亡从之法
《论衡》
方今八月(照例)案比之时,为案验户口次比之也…
《东观汉记》
A王国势力逐渐削弱
B.基层治理崇尚法治
C.对素制的承袭较多
D.政府严格管控人口
3.北魏前期实行宗主督护制,宗主驱使依附人户为之耕种,依附者不在官府簿籍。孝文帝颁布
均田令,对受田的对象、种类、数量、还受方法等方面,都加以详尽规定。由此可知,均田令的
颁布

A.取消了封建依附关系
B.破除了世家大族的影响力
C.推动庄园经济的发展
D.增强了国家对基层的控制
【高二历史第1页(共6页)】
4.杭州在隋朝以前是个仅有1.5万户人口的小镇,大运河贯通后,这里很快就成为江南各地货
物北上的集散地。随着四方商贾的云集,杭州城内各种行业迅速发展起来,城市规模也日益
扩大,到唐朝中叶这里有店铺3万余家,港中停泊的商船绵延20余里。由此可见,隋唐时期
杭州繁华的重要原因是
A.运河商贸的有力带动
B.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C.海运和河运日益发达
D.国家政治中心南移
5.王夫之认为:“耳有聪、目有明,心思有睿知…聪必历于声而始辨,明必择于色而始晰,心出
思而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即凭借感官心知,进入世界万物声色之中,去探寻知晓事物的规
律,这才是认识世界的途径。他在此强调
A.个性自由
B.行而后知
C.心外无物
D.知行合一
6.19世纪80年代,王韬在其著作中提出:“治民之大者,在上下之交不至于隔阂。”他还认为“商
富即国富”“(西方国家)恃商为国本”。十余年后,郑观应在其著作中声称:“君民共主者,权得
其平。”这些思想观点
A.突破了洋务思想的局限
B.旨在调和中西文化冲突
C.为变法提供了系统纲领
D.倡导发动反清暴力革命
7.1895年以后,上海出现私人设厂热潮,上海资本家群体不断发展壮大。1898一1913年,经营
进口煤铁五金而致富的祝大椿,先后在上海、苏州、无锡等地独资或合资开设了碾米、面粉、缫
丝、造纸、棉纺等企业。由此可见,清末民初
A政府提倡实业救国
B.上海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C.民族工业有所发展
D.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8.表2所示为近代著名杂志《东方杂志》民国初年的大事摘编(部分)。这反映了
表2
年份
大事
1916
杜亚泉发表《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主张调和东西文化
1917
恽代英发表文章《结婚问题之研究》,力主男女婚姻自主
潘公展发表文章《近代社会主义及其批评》:“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
1921
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
A.中国革命的道路日渐清晰
B.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演进
C.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分裂
D.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
【高二历史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