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协作体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题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协作体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题 (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海城市协作体八年级(下)期末质量测试
历史试卷
(本试卷19道题 满分70分 考试时间50分钟)
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0分)
本题共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特定词语反映一定历史事件,“独立自主”“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五星红旗飘扬起来”“中国梦基础牢靠起来”等词语反映的中国现代史的历史大事件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抗美援朝
2.在一次战斗中,黄继光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最终壮烈牺牲。这一英勇事迹发生在(  )
A.平型关大捷 B.孟良崮战役 C.挺进大别山 D.上甘岭战役
3.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整理了与某一法律相关的资料,据此可知该法律是(  )
该法律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该法律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4.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对在国民经济恢复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劳动者授予“劳动模范”称号;工业化起步后,又增设“先进生产者”“先进工作者”称号。这些举措的共同目标在于(  )
A.发动政治运动 B.激励生产建设
C.推动改革开放 D.吸引海外人才
5.漂浮在液体中的物体,当其自身重力小于浮力时,就会上浮,反之则会下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导致如图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三大改造 B.土地改革 C.“一五”计划 D.“大跃进”运动
6.如表所示是史明辨同学在阅读教材时做的笔记,据此判断他阅读的内容是(  )
1.《论十大关系》 2.中共八大 3.社会主义总路线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5.八字方针
A.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B.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C.人民生活方式变化 D.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7.唱道:“贫雇农得地开心,中农有利放心,富农不动安心,地主劳动回心。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此次土改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农村发生极大变化,当时有歌谣(  )
A.巩固了革命根据地的政权 B.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D.实现了土地公有制的转变
8.对联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下对联反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气象的是(  )
A.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一五计划指方向,举国欢腾建设忙
C.总路线大放光芒,超英美指日可待 D.改革新潮催骏马,振兴大业起宏图
9.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不少流行词语,下列各组中,都是从属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的是(  )
A.阶级斗争 一国两制 无私奉献 B.体制改革 中国特色 经济特区
C.市场经济 勤俭节约 休闲娱乐 D.和谐文明 注重环保 小康社会
10.“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材料描述的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 D.“一国两制”
11.如图圆圈处的内容应是(  )
A.政权巩固 B.祖国统一 C.民族团结 D.社会生活
12.从辽宁舰到山东舰到福建舰,中国海军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改装到国产、从滑跃到弹射的升级跨越,新时代的人民海军迈入“三航母时代”。这反映了我国(  )
A.积极推进科技强军 B.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C.重视提升国际地位 D.大力发展航天技术
13.同学们以“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为主题进行演讲比赛,下列可被选为素材的是(  )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4.某同学拟办一份历史手抄报,准备了下列素材。据此推断这份手抄报的主题是(  )
照片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东方红一号
文章 《一种新型的倍半蒜内酯——青蒿素》
书籍 《红岩》《茶馆》《平凡的世界》
A.大国重器 彰显国防实力 B.科技文化 增强民族自信
C.基础建设 提高生活水平 D.多边外交 扩大世界影响
15.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不再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人们努力生活的更好 D.人们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本题共包括4小题,共40分
16.(11分)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前赴后继、英勇不屈的奋斗,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迎来了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校开展了以“站在新时代,回望新中国”为主题的图片展,王老师据此设计了以下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新中国建立﹣﹣准备篇】
(1)图片中召开的会议在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会上通过了哪一重要的纲领性文件?(1分)这一文件具有怎样的地位?(1分)
任务二【新中国建立﹣﹣建国篇】
(2)照片是历史瞬间的真实记录,图二反映的是哪一盛典?(1分)请你根据图三、图四从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提示:时间、地点、人物、重要活动等要素)讲述这一盛典。(4分)
任务三【新中国建立﹣﹣巩固篇】
(3)图五反映的事件中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1分)图六反映的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分)
(4)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作“最可爱的人”,请列举此次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及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精神。(2分)
17.(10分)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 起步】
卡片一: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快速发展,捷报频传。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卡片二: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1)卡片一、卡片二分别反映了哪个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分)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国家的哪一发展计划有关?(1分)
【社会 变革】
(2)图1、图2反映出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方式是什么?(1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是什么?(1分)改造前后,我国的所有制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
【人物 模范】
名片一 人物:①    身份:河南兰考县委书记 称号:②    精神品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名片二 人物:王进喜 身份:③    称号:“铁人” 精神品质:④   
(3)请将卡片中①②③④处补充完整。(4分)
18.(10分)材料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
材料二 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下午,新华社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声明中说:“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材料三“喜看稻菽千立浪,要数风流是此翁。”此翁淡泊于名利,专注于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远离饥饿。
材料四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颁奖词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我国研制原子弹的原因?(1分)列举出两位为“两弹一星”科技成就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2分)
(2)材料三中“此翁”是谁?(1分)他的科研成果是什么?(1分)有何现实意义?(2分)
(3)屠呦呦凭借着“青蒿”获得了哪项国际荣誉而为国争光?(1分)
(4)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觉得新中国以来几代科学家身上有哪些可贵精神值得我们传承与弘扬?(2分)
19.(9分)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大家庭,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7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西藏各族人民创造了彪炳千秋、利泽万代、亘古未有的历史功绩。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西藏社会的面貌日新月异,西藏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
——《西藏和平解放与繁荣发展》(2021年)
材料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材料三: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
材料四:习近平说:“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格局。建设共有精神家园、铸牢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共同的责任……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各民族更要守望相助,铸牢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建构一个共有的精神家园,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中华民族精神共同体的价值基石,是各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纽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祖国统一方面来看,西藏的和平解放有何重要意义?(1分)
(2)材料二体现出我国实行的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分)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后,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我国提出了什么战略?(1分)取得了哪些成就?(1分)请试举一例。
(3)材料三反映的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祖国的因素有哪些?(1分)请分别写出香港和澳门两地的回归时间。(2分)
(4)根据材料四,你认为我们要怎样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分)
2025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5小题,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B B A B C D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D B B
二、非选择题(共4题, 40分)
16.(11分):(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典礼。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乐队奏响《义勇军进行曲》,毛泽东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随后,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及群众游行。
(3)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影响: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4)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17.(10分)(1)分别是:工业(重工业)领域;交通运输领域。
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
(2)农业、手工业改造方式:建立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方式:实行公私合营。
变化: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①焦裕禄;②党的好干部;③大庆石油工人;④艰苦创业、拼搏奉献。
18.(10分)(1)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邓稼先、钱学森。
(2)袁隆平;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为我国和世界的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
(3)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4)爱国主义、艰苦奋斗。
19.(9分)(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部大开发战略、青藏铁路等。
(3)因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中英两国的共同努力。香港,1997年7月1日;澳门,1999年12月20日。
(4)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各民族更要守望相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