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协作体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协作体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海城市协作体八年级(下)期末质量测试
语文试卷
※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考生注意: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规定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音、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瞭望(liáo) 缅怀(miǎn) 决择(jué) 格物致知(zhì)
B.翌日(yì) 棱角(léng) 浮躁(zào) 纷至沓来(tà)
C.蜿蜒(wān) 苍劲(jìng) 襁褓(qiáng) 相辅相承(chéng)
D.狡辨(biàn) 颠簸(bǒ) 拾级(shí) 强词夺理(qiǎng)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选择简单、宁静生活的人,无意追逐物质层面的________,只在精神的高地兀自风雅。他们选择简单、宁静,不是远避尘世,而是远避________。他们不愿在众人面前________,只愿低调平和行事。他们的生活是单调的,但单调得干净、纯粹。
A.奢华 喧嚣 张扬 B.繁华 喧嚣 发扬
C.繁华 喧闹 张扬 D.奢华 喧闹 发扬
3.对下列语法知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中“爱情和知识”这个短语是并列短语。
B.“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一句中“呼号”是名词。
C.“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一句中主语为“整个世界”。
D.“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这个句子是转折关系的复句。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北冥有鱼》节选自内篇的《逍遥游》。
B.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C.白居易,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D.《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品,此外他还创作了诗歌《归园田居》《饮酒》《竹里馆》。
5.名著阅读(3分)根据你读过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回答下面的问题。
在“是人支配习惯,还是习惯支配人”的讨论中,保尔做出了戒掉吸烟和骂人这两个恶习的决定。根据这个情节可以概括出保尔怎样的形象特点?面对这个讨论,你的观点是什么?并说说你在生活中的具体做法。
①形象特点:   
②观点:     
③做法:   
6.古诗文默写。(6分)
(1)蒹葭萋萋,   。(《蒹葭》)
(2)   ,在河之洲。(《关雎》)
(3)   ,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凄神寒骨,   。(《小石潭记》)
(5)《桃花源诗》用“童孺纵行欹,斑白欢游诣”句表现人们生活的幸福快乐,《桃花源记》中“   ,   。”与之意思相近。(《桃花源记》)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3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7 .对下面两首古诗词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诗人抒写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情,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
B.《送魏万之京》颔联中,李颀以自己的心情来体会对方,“不堪”“况是”两个虚词前后呼应、往复顿挫,情切而意深。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开篇以两个地点之风貌写离别,《送魏万之京》开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
D.两首诗尾联语气不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朋友间的劝慰,《送魏万之京》是长辈对晚辈的叮嘱。
(二) 阅读下面选文, 完成下题。(13分)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书上元夜游
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③杂揉,屠沽④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⑤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⑥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苏轼被贬之地,现属海南。③民:指汉族。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④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⑤过:苏轼的小儿子。⑥韩退之钓鱼:韩愈曾在诗中借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之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1)解释加点字。(4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盖竹柏影也。    
③有老书生数人来过    ④予欣然从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欣然起行 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
B.相与步于中庭 生于忧患
C.放杖而笑 而山不加增
D.予欣然从之 称善者久之
(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
(5)以下对两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
A.甲文画线句写出了月光的动态美以及因月色不期而至引发的愉悦之情。
B.乙文结尾用韩愈的典故,把人生比作钓鱼,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得失的辩证思考。
C.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被贬后抑郁无法排遣,寻求解脱不得的苦闷心情。
D.甲、乙两文分别用凝练之笔描写了庭中夜色之美和上元夜繁荣之景、淳朴民风。
三、现代文阅读(37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题。(13分)
植物也有语言
①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也是相互之间交流情感的桥梁。动物也有属于它们自己的“语言”,比如通过叫声或者肢体去表达意图。那么,植物有“语言”吗?很多人觉得植物既不会动也不会说话,无论周边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它们都无动于衷,怎么可能有自己的语言呢?
②20世纪70年代,一位澳大利亚科学家研究了植物对气候环境的反应,发现在严重干旱时期,植物会发出一些奇特的声音。通过进一步的测量和收集数据,他发现声音的源头在植物体内的输水管上,植物在缺水的情况下会发生微小的震动。另一位加拿大科学家发现,植物缺水时发出的响声大小和缺水程度是有相关性的,缺水越严重,发出的响声越大。但是,当时还无法对这种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倘若是因为植物缺水而有意发出这种声音的话,这种具有意识性的表现实在令人惊叹。
③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科学家发现植物的语言非常奇特且魅力十足,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为了揭开植物发声的奥秘,英国科学家罗德和日本科学家岩尾宪三发明了一种“植物活性翻译机”,通过连接放大器和合成器,就能够清晰地听到植物的声音。利用这台翻译机,他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比如有些植物若长时间处于黑暗之中,一旦受到强光的照射,会发出较高音调的声音,如同人受到惊吓一般;有些植物在遭遇强风或者缺水时,发出的声音是低音调的,如同人承受到很大的痛苦一般;有些植物在经历生长环境变化后声音会产生较大的差异,比如突然有舒适的阳光照射在身上或者在缺水的状态下突然被浇灌,声音会从刺耳变得很悦耳,这便是它们表达愉悦的一种方式。
④科学家对不同种类的植物声音进行研究后发现,物种间的声音也会有所差别。为了探索植物之间的声音差异,美国科学家通过仪器对植物的声音进行测量。在植物叶片的不同位置放置两个微型电极,电极的作用是接收植物发出的信号,再通过一种特殊的仪器将这种信号转换成声音,并通过增幅机进行放大处理,形成一个完整的测试系统。通过对比测试,不同种类的植物会有其独特的声音。比如,豆科植物中有的声音类似口哨,有的声音犹如哭泣;而茄科植物西红柿却能发出响亮动听的声音。
⑤植物的“语言”本质上来说是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就像人类感情中的喜怒哀乐。通过植物的这一特性,人们便可知晓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和需求,从而进行针对性照顾,有效地提升它们的生命力。
(1)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植物语言”的特点。(3分)
(2)文章中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3)文章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4)“植物活性翻译机”的发明让我们发现了生活中许多有趣的现象。生活中还有许多的发明创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请你联系现实举例说明,注意说明语言的科学、严密和准确。(4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12分)
一方阳光
王鼎钧
四合房是一种闭锁式的建筑,四面房屋的门窗都朝着天井。从外面看,厚墙高檐密不通风。我是在这样关防严密的“碉堡”里出生的。这碉堡用青砖砌成,黑瓦盖顶,灰砖铺地,墙壁、窗棂、门板,没有一点儿鲜艳的颜色。即使天气晴朗,室内的角落里也黯淡阴冷。
四合房的主房,门窗向南。中午的阳光越过南房,倾泻下来,泼在主房的墙上。开在这面墙上的窗子,用一层棉纸糊得严丝合缝,阳光只能从房门伸进来,照门框的形状,在方砖上画出一片长方形。这是一片光明温暖的租界,像一块发亮的地毯。
然后,一只用麦秆编成的坐墩,摆在阳光里。一双矜持的小脚,走进阳光,脚边出现了她的针线筐;一只狸猫,跳上她的膝盖。然后,一个男孩蹲在膝前,玩弄针线筐里的古铜顶针。这就是我和我的母亲。
如果有人问母亲:你最喜欢什么?她的答复,八成是冬季晴天这门内的一方阳光。我清楚记得一股暖流缓缓充进我的棉衣,我的毛孔张开,承受热絮的轻烫。血液把这种快乐传遍内脏,最后在脸颊上留下红润。
在那一方阳光里,我持一本《三国演义》或《精忠说岳》,念给母亲听。渐渐地,我发现,母亲的兴趣仿佛并不在乎重温那些早已熟知的故事。每逢故事告一段落,我替母亲把绣线穿进针孔,让她的眼睛休息一下。大概是暖流作怪,母亲嚷着:“我的头皮好痒!”我就攀着她的肩膀,向她的发根里找虱子,找白头发。
在我的记忆中,每到冬天,母亲也总要抱怨她的脚痛。
她的脚是冻伤的。做媳妇的时候,住在阴暗的南房里,整年劳作。寒凛凛的水气,从地下冒上来,首先侵害她的脚,使之永远冰冷。冬天乍到,她的脚面和脚跟立即有了反应:看得见的,是肌肉变色、浮肿;看不见的,是隐隐刺骨的疼痛。
分了家,有了自己的主房,可是年年脚痛依然。在那一方阳光里,母亲是侧坐的,她为了让一半阳光给我,把自己的半个身子放在阴影里。左足的伤害没有复原,右足受到的摧残反而加重了。母亲不时皱起眉头,咬一咬牙。尽管只是身体轻轻地震动,不论我在做什么,那猫睡得多甜,我们都能感觉出来。
“妈,我把你的座位搬到另一边来好不好?让右脚也多晒一点太阳。”我站起来,推她的肩。母亲低头含笑,摇摇头。
座位终于搬到对面去了。狸猫受了惊,跳到院子里去。母亲连声呼唤,我去捉它,连我自己也没有回到母亲身边。
以后,母亲一旦坐定,就再也不肯移动。
母亲在那一方阳光里,说过许多梦。
母亲说,她在梦中抱着我,一双赤足埋在几寸厚的碎琉璃碴儿里面,无法举步。四野空空旷旷,一望无边都是碎琉璃,碎片最薄最锋利的地方有一层青光,纯钢打造的刀尖才有那种锋芒。梦中的我躺在母亲怀里,光着身体睡得很熟。母亲独立苍茫,汗流满面,觉得我的身体愈来愈重,渐似下坠……想到这里,她的心立即像被琉璃碎片刺穿了。某种疼痛由小腿向上蔓延,直到两肩、两臂……
就在近乎绝望的时候,母亲身旁突然出现一小块明亮干净的土地,像一方阳光那么大,平平坦坦,正好可以安置一个婴儿。母亲用尽最后的力气,把我轻轻放下。谁知道我着地以后,地面忽然倾斜,我安身的地方像是一个又陡又长的滑梯,没有尽头。我飞似的滑下去,转眼间变成一个小黑点。
在难测的危急中,母亲大叫。醒来之后,略觉安慰的倒不是我好好的睡在房子里,而是事后记起我在滑行中突然长大,还遥遥向她挥手。
于是,她有了混合着骄傲的哀愁。她放下针线,把我搂在怀里:“如果你长大了,如果你到很远的地方去,不能回家,你会不会想念我?”
当时,我唯一的远行经验是到外婆家。外婆家很好玩,每一次都在父母逼迫下不情愿地回来。母亲梦中滑行的景象引人入胜,我立即想到滑冰,急于换一双鞋去找那个冰封了的池塘。
跃跃欲试的儿子,正设法挣脱他的母亲。
母亲放开手凝视我:“只要你争气,成器,即使在外面忘了我,我也不怪你。”
(选自《王鼎钧散文》有删改)
(1)文章首段写了四合房怎样的特点?(不超过10个字)(2分)
(2)为什么母亲最喜欢“冬季晴天这门内的一方阳光”?(2分)
(3)这是一篇表现母爱的文章,文中的母爱表现在哪些地方?请分条简要概括。(4分)
(4)本文以“一方阳光”为标题,分析其含义及作用。(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2分)
词典的故事
阿来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上的是两个班合用一个教室一个教师的复式教学的小学。快读完小学了,不要说现在孩子们多得看不过来的课外书与教辅书,我甚至连一本小小的字典或词典都没有。那时,我是多么渴望自己有学问啊!我觉得世界上的所有学问就深藏在张老师那本翻卷了角的厚厚的词典中间。小学快业了,学校要组织大家到15公里外的刷经寺镇去照毕业相。我们便每天盼望着去到那个当时对我们来讲意味着远方的小镇。
不久以后,十多个穿上新衣服的孩子,一大早便由老师带着上路了。将近中午时分,我们这十多个手脚拘谨、东张西望的乡下孩子便顶着高原的强烈阳光走到镇上人漠然的目光中和镇子平整的街道上了。第一个节目是照相。照完相走到街上,太阳照在头顶,我们开始出汗。我伸在衣袋里的手也开始出汗,手上的汗又打湿了父亲给我的一元钱。父亲把吃饭与照相的钱都给了老师,又另外给了我一元钱,这是我迄今为止可以自由支配的最大的一笔钱。我知道小伙伴们每人出汗的手心里都有一张小面额的钞票,比如我的表姐手里就攥着五毛钱。表姐走向了百货公司,出来时,手里拿着许多五颜六色的彩色丝线。而我走向了新华书店,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声音。干净的玻璃柜台里摆放着几十本领袖书,以及几部当时流行的小说。我有些胆怯地在玻璃柜台前轻轻行走,突然停了下来,因为我一下就把那本书认了出来。
那本书跟领袖书同样大小,同样的红色,同样的塑料封皮。但上面几个凹印的字却一下撞进了眼里——“汉语成语小词典”。我把攥着一块钱人民币的手举起来,嘴里发出了很响的声音:“我要这本书!”
书店里只有我,还有一个营业员。
营业员走过来,和气地笑了:“你要买书吗?”
我一只手举着钱,一只手指着那本成语词典。
但是,营业员摇了摇头,她说:“我不能把这书卖给你。买这本书需要证明,证明你来自什么学校,是干什么的。”我说自己来自一个汉语叫马塘、藏语叫卡尔古的小学,是那个学校的五年级学生。她说:“那你有证明都不行了。你们马塘是马尔康县的,刷经寺属于红原县。你要到你们县的书店去买。”我的声音便小了下去,我用自己都不能听清的小声音说了一些央求她的话,但她依然站在柜台后面坚决地摇着头。然后,我的泪水便很没有出息地下来了。我越想止住眼泪,这该死的液体越是欢畅地奔涌而出。营业员吃惊地看着我,脸上浮出了怜悯的表情。
她说:“你真的这么喜欢这本书?”
我从老师那里看见过,我还梦见过。”
现在,这本书就在我面前,但是与我之间却隔着透明但又坚硬而冰凉的玻璃,比梦里所见还要遥不可及。
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她说:“那我要考考你。”
我看到了希望,便擦干了眼泪。她说了一个简单的成语,要我解释。我解释了。她又说了一个,我又解释了。然后,她的手越出柜台,落在了我的头顶,深深叹了口气,说:“不容易,一个乡下的孩子。”然后便破例把这本小书卖给了我。
从此,很长一段时间,我像阅读一本小说一样阅读这本词典。从此,我有了第一本自己的藏书。从此,我对于任何一本好书都怀着好奇与珍重之感。
(1)简要复述《词典的故事》。要求写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3分)
(2)在下面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语,体现文中“我”的情感变化。(2分)
盼望→   →   →看到了希望→珍惜
(3)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参照示例简要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
示例: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
分析:“漂亮”主要反映了“我”当时的心理感受,营业员的怜悯使“我”对她产生好感。
①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声音。
②但上面几个凹印的字却一下撞进了眼里——“汉语成语小词典”。
(4)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她的手越出柜台,落在了我的头顶,深深叹了口气,说:‘不容易,一个乡下的孩子。然后便破例把这本小书卖给了我。”请体会这一细节,用一段话描写营业员此刻的心理活动。(2分)
营业员心想:“   ”
(5)请联系实际谈谈你从本文中获得的启示。(3分)
五.作文(共50分)
(一)碰撞,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思想观念的碰撞、做事态度的碰撞、不同文化的碰撞……碰撞常会有火花闪现,碰撞往往会让我们看得更高,走得更远……
请将“在碰撞中_______”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③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二)少年一贯快马杨帆,道阻且长不转弯。要盛大,要绚烂,要哗然。要用理想的泰坦尼克号去撞现实的冰山;要当火烧赤壁的风,而非借箭的草船;要为了一片海就肯翻万山。
请以“少年就该这样”为话题,题目自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能透漏个人信息。
③不少于600字,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2025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B 2.A 3.B 4.D
5. ①意志坚定、知错能改。
②人能够支配习惯。
③示例:我一刷手机就停不下来,严重影响了我的学习,我决心改掉这个坏习惯。
6.(1)白露未晞(注意“晞”的书写)
(2)关关雎鸠(注意“雎鸠”的书写)
(3)俄顷风定云墨色(注意“顷”的书写)
(4)悄怆幽邃(注意“怆”的书写)
(5)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注意“髫”的书写)
(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一)7.C
(二)(1) ①考虑,想到;②原来是;③拜访;④跟随。
(2)B
(3)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
(4)①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②苏过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
(5)C
三、现代文阅读(37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题。(13分)
(1)植物语言是随环境变化而变化;不同植物能发出不同的“语言”;植物也能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2)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可靠的事实,说明了植物是有语言的,事例精确,令人信服。
(3)不能删。“往往”是通常,经常的意思。文中指植物所发出的声音经常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说明了植物发声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删除后与事实不符,不能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4)示例:手机移动支付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它在很多场景都得到应用和推广。比如出行想要骑行 共享单车时,你通过手机打开相应的APP,再点开它的“扫一扫”功能,然后对准单车上的二维码一扫,“嘀” 的一声,单车锁就打开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题。(12分)
(1)闭锁严密,黯淡阴冷。
(2)①门内的一方阳光使母亲和她的孩子(还有爱猫)能团聚在一起,享受温情;②门内的一方阳光给大人孩子带来难得的温暖,令人惬意。
(3)①在艰苦环境中操劳成疾;②在苦难中竭力庇护自己的孩子;③愿自己与孩子永远相偎相依;④盼望孩子成器而不惜被忘却。
(4)含义:“一方阳光”表面含义是母亲屋子里照进了一片长方形的阳光。深层含义是象征着母爱的温暖和家庭生活的惬意;是为孩子走向远方铺设的起点,具有哲理意味。
作用:“一方阳光”串起母子间的诸多事情,成为全文的线索;“一方阳光”象征母爱温暖及给孩子以安全的呵护,增强了作品意蕴,含蓄点明文章主旨;“一方阳光”传达作品意旨形象传神,用语富有诗意,吸引阅读兴趣。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题。.(12分)
(1)小时候,“我”渴望有一本词典。小学毕业前,“我”到新华书店买词典,但因为“我”没有证明,营业员不肯卖,“我”禁不住流泪。她同情“我”,考了“我”两个成语,然后破例卖给“我”。
(2)激动(或兴奋、惊喜) 伤心(或绝望)
(3)①“好听”一 词突出反映了“我”进入新华书店时的喜悦心情。
②一个“撞”字,形象地表现了“我”发现梦寐以求的词典的惊喜。
(4)示例:按规定是不能卖给他的。可这孩子这样渴望买词典,这么孩子还蛮聪明的,考两个成语居然都答对了。算了吧,还是卖给他吧,说不定这会改变孩子的命运呢。
(5)示例:我们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但许多学生沉湎于物质的享受,不喜欢读书,忽视了精神_上的追求。我们应该像作者一样对知识有“好奇与珍重之感”用精神食粮丰富自己。
四.写作(50分)(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