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 文 试 卷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 8 页,五个大题,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2. 请直接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3. 答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按要求规范填涂,用 0. 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一、积累与运用(共 23 分)为了深入开展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八(一)班举行“与书香为伴,享经典雅韵”读书节系列活动,以下是相关一些资料,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任务。1. 下面是小嵩同学拟写的开场白,里面有些字词他拿不准,请你帮他判断。 (4 分)我热爱读书。 通过读书,我的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 徜徉在书中,感受壶口 瀑布的大气磅礴、震耳欲聋,领略勃朗峰峰 diān( )的色彩斑斓、shùn( )息万变, 体会作者在各拉丹冬遭遇的接踵而至的困难。 我感谢书。 我的双眼,因读书而明亮;我的 思想,因读书而纯洁;我的品德,因读书而高尚;我的生活,也因读书而更加多彩。(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 请帮他作出选择( )(2 分)A. léi bànɡ zhònɡ B. lěi bànɡ zhònɡC. léi pánɡ zhǒnɡ D. lěi pánɡ zhǒnɡ(2)语段中两个括号内分别填写哪个字 请工整书写。 (2 分)峰 diān( ) shùn( )息万变2. 下面是小嵩读诗文的感悟,想制作成幻灯片分享给同学们,请你帮他补充完整。(8 分)和诗人对话,会让你的心灵得到慰藉,修炼气质与内涵。 漫步诗词歌赋,我们能体会古人那淳朴美好的情感。 在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① ,② ”中,写出了洞庭湖水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在《大道之行也》的“③ ,④ ”中,孔子教导学生,人才如果得到重用,社会氛围就会更加和谐;在李白《送友人》的“⑤ ,⑥ ”中,用比喻、对偶的手法表达对友人的难舍难分;漫步宋朝,我们能读出诗人们对历史时局的思索、对独特个性的抒发,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⑦ ,⑧ ”中,我们钦佩于苏轼坚守本心、不肯随波逐流的高洁人格。3. 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阅读中国古典诗词的意义,小嵩搜集了下面这段文字,但在电脑上操作时不小心把材料的顺序打乱了,请你帮他选出排序最恰当的一项( ) (3 分)八年级语文 第1 页 (共 8 页){#{QQABSQQEggCoAAAAAAhCUQFaCkGQkACCCYoGRFAUIAAAiAFABCA=}#}①中国古典诗词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是学生形成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源泉②阅读中国古典诗词让我们可以知兴替、明得失③中国古典诗词记录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④对塑造健全的人格起着无可估量、潜移默化的作用⑤中国古典诗词更是一汪精神道德素养的海洋A. ①③⑤②④ B. ①③②⑤④ C. ⑤④②③① D. ⑤④②①③4. 小嵩搜集到一段关于“龙泉青瓷”的发展历史,请根据材料内容,帮他完成“龙泉青瓷”发展的时间轴。 (要求:每空不超过 10 个字。)(4 分)龙泉青瓷始于三国两晋时期,以釉色莹润、造型古朴著称。 唐代时,其烧制技术逐渐完善,成为南方青瓷的代表。 北宋至南宋时期,龙泉青瓷达到鼎盛,釉色如玉的“粉青”“梅子青”名扬海外,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亚欧。 元代因市场需求扩大,青瓷产量激增,但工艺略有简化。 明初,朝廷严格管控官窑,龙泉青瓷一度成为宫廷御用瓷器,但明中后期因战乱和原料匮乏逐渐衰落。 清代至民国,传统烧制技艺几近失传。 2009 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技艺得以全面复兴。① ② ③ ④ 5. 为展示班级阅读成果,八(一)班计划编写一本学生阅读感悟作品集,请你根据下图,向同学们简要说明作品集的编写流程。 (要求:语言简洁流畅,条理清晰,不超过 90字。)(4 分)二、现代文阅读(共 27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 6 ~ 9 题。 (共 16 分)春到罗布泊徐鲁①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是中国军人心目中的“风花雪月”。 而对曾经在罗布泊奋斗过的英雄儿女来说,他们心中的花与雪,却另有具体所指———花,是八年级语文 第2 页 (共 8 页){#{QQABSQQEggCoAAAAAAhCUQFaCkGQkACCCYoGRFAUIAAAiAFABCA=}#}大漠戈壁上的马兰花;雪,是卷扬在大漠戈壁上的连天飞雪。②20 世纪 60 年代第一个春天到来之前,一位从抗美援朝战场归国不久的将军,带领一支小分队,冒着大风沙,深入到罗布泊腹地,在孔雀河畔打下了第一根木桩作为记号,用无线电向北京报告:这片荒无人烟的“大场子”,足以成为我国核试验的一块“风水宝地”……③那天,将军的目光被河畔草滩上的一簇正在盛开的蓝色小花吸引住了,忍不住问给他们做向导的一位维吾尔族老乡:这是什么花啊,这么美丽 老乡告诉他说:首长,这是马兰花,可香啦! 就在此时,通信员向首长报告:北京询问,我们现在的位置叫什么名字 将军略作思索,脱口而出:“马兰,就叫马兰!”④第二年一开春,这位将军率领核试验基地建设大军,浩浩荡荡开进了罗布泊,在地处天山南麓,东连罗布泊沙漠,西接塔里木盆地,距离博斯腾湖约有十来公里,而离孔雀河较近的马兰扎下了“营盘”。⑤英雄儿女们的到来,让沉睡了千年万年的大漠戈壁苏醒和沸腾了! 他们不仅在这里开拓出了神奇的绿洲,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人间奇迹,更是孕育和培养出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还有像戈壁马兰花一样顽强、瑰丽的马兰精神。⑥在常人的想象中,罗布泊就是无边的沙海、荒凉的戈壁、湮灭的古城,还有风雪刺骨、飞鸟不到的碱滩。 但在马兰英雄儿女眼里,罗布泊是一片挥写出铸造我国“核盾”事业这首豪放“大诗”的“大场子”。⑦没有到过罗布泊的人,怎么也不会想到,在这荒凉、贫瘠和风沙肆虐的沙漠戈壁上,竟然生长着一种生命力特别顽强、又异常美丽的花朵———马兰花。⑧马兰花是罗布泊沙漠和孔雀河畔的“吉祥花”。 当严酷的冬季还未走远,人们盼望的沙漠之春还没有抵达冰封的孔雀河两岸,马兰花坚强的根须最先在寒冷中苏醒。 它们在泥土下面默默存活、忍耐着,感知和聆听着沙漠之上春天的脚步。 虽然春天的脚步经常会被暴风雪暂时阻隔在荒原深处,但是,春天的脚步终究是无法阻挡的。 随着残冬的步步退却,辽阔的博斯腾湖边,蜿蜒的孔雀河畔,坚冰开裂,残雪融化,马兰花最先焕发出新的生机和绿意,向人们预报春天的来临。 天气渐渐温暖了,一簇簇蓝色的马兰花也含笑绽放。 一些无惧无畏的小鸟,会飞到孔雀河畔蒙上绿意的芦苇林里跳跃、歌唱;红柳丛又变得柔软、蓬勃而茂盛了;云雀欢唱着飞入云霄……⑨伴随着又一个春天的脚步,我来到罗布泊。 这片遥远的大漠,这块被誉为“挺起祖国母亲脊梁”的热土,也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 近些年来,我以罗布泊为故事背景、以马兰英雄儿女为主人公,先后创作了多部虚构与非虚构文学作品。 在我的心中,罗布泊和马兰英雄儿女的奋斗业绩,是一部永远也写不完的“大书”。⑩徜徉在这片热土,目睹、抚摸甚至亲身体验和感受着一代英雄儿女留下的“红色胜迹”,我像是徜徉在古战场上一样,心中涌起悲壮感情:“浩浩乎! 平沙无垠,夏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我也在默默地“拼贴”着自己心目中的罗布泊雄姿———它不是八年级语文 第3 页 (共 8 页){#{QQABSQQEggCoAAAAAAhCUQFaCkGQkACCCYoGRFAUIAAAiAFABCA=}#}斯文·赫定笔下人烟荒凉、驼骨成堆的绝望之地和死亡之海,而是我国英雄儿女们奋发图强、赤心报国的万里疆场,是伴随着铁马秋风、大漠飞雪和军歌嘹亮、马兰怒放的青春芳华。 马兰花、胡杨树都是罗布泊荒原上坚强、忠贞、美丽的象征。 英雄儿女们年轻的身躯、青春的笑容和赤诚的生命,在戈壁大漠上化作了永恒。 他们的生命和精神,像马兰花一样忠贞,像大漠胡杨一样坚忍不拔———活着,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有删改)6. 文章围绕“春到罗布泊”,叙述了和“春天”相关的三件事情,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4 分)第一个春天到来之前 第二年一开春 伴随着又一个春天的脚步“我”来到罗布泊,体验感受英雄① ② 先辈留下的“红色胜迹”。 7.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4 分)随着残冬的步步退却,辽阔的博斯腾湖边,蜿蜒的孔雀河畔,坚冰开裂,残雪融化,马兰花最先焕发出新的生机和绿意,向人们预报春天的来临。8. 文章花大篇幅对马兰花进行了描写,作者只是在写马兰花吗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 分)9. 读完选文后,同学们对选文标题展开了讨论,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4 分)文中略写“我”在罗布泊的游览所见,却以“春到罗布泊”为题,我觉得不太合适。 我赞同你的看法,如果将文章标题改为“马兰花开”,是否更恰当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 10 ~ 12 题。 (共 11 分)【文本一】人体的忒修斯之船①忒修斯之船,是一项古老的思想实验,最早出自普鲁塔克的记载。 它描述的是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几百年的船———如此久的航行过程中,当然要对船身进行维修和替换。但凡有一块木板腐烂,就会被替换,以此类推,终有一天,所有的部件都不是最开始的那些了。 问题是,最终产生的这艘船仍是原来的那艘忒修斯之船,还是已成为一艘完全不同的船了呢 如果不是原来的船,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它便不再是原来的船了 ②若把这个概念推广到人体,会让我们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自我的角度。 人体也是一个系统,每天都在新陈代谢。 那么,当所有细胞都新陈代谢一遍以后,你还是原来的你吗 ③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中心的弗里斯恩教授从考古学中得到灵感,以碳 14 浓度作为八年级语文 第4 页 (共 8 页){#{QQABSQQEggCoAAAAAAhCUQFaCkGQkACCCYoGRFAUIAAAiAFABCA=}#}细胞年龄的标记。 有了碳 14 标记这件工具,弗里斯恩教授开始分析人体内一些细胞的年龄。 由于样本有限,他的团队只能暂时专注于部分区域的人体细胞。④通过分析,他们发现成年人肠道细胞的平均年龄为 10:7±3. 6 岁。 先前的一些研究表明,由于所处环境恶劣,肠道表皮细胞只有 5 天的寿命。 在去除这些生命短暂的表皮细胞后,弗里斯恩教授发现其余肠道细胞的平均年龄约为 15. 9 岁。 此外,他们还发现人体骨骼肌的平均年龄约为 15. 1 岁。 当然,人体的细胞种类远不止弗里斯恩教授研究的这几种,拥有较高替换率的细胞也不在少数。 除了肠道表皮细胞,人体的很多细胞都具有很强的分裂增殖能力,其中分裂能力最强的有上皮细胞、造血细胞等。⑤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细胞周期各不相同,比如牙龈每 2 周、皮肤每 4 周更新一次,寿命稍长的肝脏细胞有 300 至 500 天的寿命,而看似终身不变的人体骨架每 10 年也会更新一次。 把这些不同种类的细胞综合起来看,整个人体细胞的平均年龄为 7 至 10 岁。⑥所谓细胞周期,是指细胞结束一次有丝分裂后,到下一次分裂终止所经历的过程。红细胞的细胞周期是 4 个月,这不是说 47 个月内血液就完全更新了,因为不同细胞的产生时间不一样,在寿命相当的情况下血液细胞的完全更换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而且细胞在人体内也会遇到意外,像红细胞在毛细血管中就可能因被挤碎而瞬间死亡。⑦大脑神经元和心肌细胞相对而言缺乏分裂能力。 作为神经生物学家的弗里斯恩教授开展这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解答大脑皮层的神经元细胞是否会再生的问题。 这项研究显示,枕叶皮质神经元细胞的年龄与人的年龄基本相同。 这就告诉我们,大脑皮层几乎所有的神经元细胞在一个人出生后不久就存在了,除非出现损伤,否则通常情况下不会有新细胞诞生。 它不会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而改变,但它会随着人接触外界信息的变化而增加或减少其内涵。 大脑神经元的数量基本不会增长,反而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 ⑧人体在驶向生命尽头的航程中,不停地更新着最基础的零件———细胞。 我们不必纠结“我还是不是我”这个哲学问题,而要从生物学的角度重新认识自我。 我们的身体每分每秒都在发生变化,我们要学会用动态的思维构建心中的自我,随时进行修正和调整,如此才能使人体这艘忒修斯之船行驶得更加平稳和长久。(作者:薛颖萍。 有删改)【文本二】①细胞的生命开始于产生它的母细胞的分裂,结束于它的子细胞的形成,或是细胞的自身死亡。 所以细胞周期是指从一次细胞分裂形成子细胞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形成子细胞为止所经历的过程。②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为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 若是动物细胞,如图 1 所示,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若是植物细胞,则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如图 2 所示。(根据教材《生物学》和相关资料整理而成)八年级语文 第5 页 (共 8 页){#{QQABSQQEggCoAAAAAAhCUQFaCkGQkACCCYoGRFAUIAAAiAFABCA=}#}10. 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为了更好地进行说明,文本一用了列数字说明方法,文本二用了画图表的说明方法。B. 文本二第②段先总写细胞分裂的本质,再进行阐释细胞分裂的过程,接着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两个角度具体说明细胞分裂的不同表现。C. 弗里斯恩教授对全部区域的人体细胞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人体不同组织的细胞周期各不相同。D. 文本一第⑦段加点的“基本”是指“大体上”,旨在说明枕叶皮质神经元细胞的年龄与人的年龄大致相同,并不完全相同。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1. 文本一为何在首段引入对忒修斯之船的介绍 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4 分)12. 两个文本都介绍了与“细胞周期”相关的内容,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两个文本的内容简要分析。 (4 分)三、古诗文阅读(共 15 分)(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 13 ~ 16 题。 (共 11 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 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 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节选自《礼记》)【乙】人生小幼,精神专利①,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② 须早教,勿失机也。 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③,犹不遗忘。 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 芜矣。 然人有坎壤④,失于盛年⑤,犹当晚学,不可自弃。(节选自《颜氏家训》)【注释】①专利:专一而敏锐。 ②固:通“故”,所以,因此。 ③理:练习,温习。 ④坎壤(lǎn):困顿,坎坷。 ⑤盛年:青壮年。八年级语文 第6 页 (共 8 页){#{QQABSQQEggCoAAAAAAhCUQFaCkGQkACCCYoGRFAUIAAAiAFABCA=}#}13. 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 “虽有至道”和“便至荒芜矣”中的“至”意思不一样,“荒芜”是比喻的说法。 B.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中的“是故”是因此、所以的意思,点明“学”之 后才能明白不足和“教”之后才能明确困惑。C. “学学半”中的第一个“学”同“敩”,是教导的意思,这句话是说教导别人会使自己 的学习效果减半。D. “教学相长也”是甲文段的主旨句,该句说明“教”与“学”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 14. 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分)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15. 甲文段开头为什么要从“嘉肴”写起 (3 分)16. 两个文段阐述的话题有什么异同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 分)(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7 ~ 18 题。 (共 4 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7.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 开篇实写环境,“怒”字把秋风拟人化,“风怒号”读之如闻秋风咆哮。B. 面对群童的“趁风打劫”,诗人用“呼不得”“自叹息”写出老迈年高、生活艰难的悲愤无奈。C. 群童抱茅入竹是孩子们无忧无虑的嬉戏做法,他们毕竟尚年少,体会不到诗人此刻的困境。D.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18.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出诗人怎样的精神境界 (2 分)八年级语文 第7 页 (共 8 页){#{QQABSQQEggCoAAAAAAhCUQFaCkGQkACCCYoGRFAUIAAAiAFABCA=}#}四、整本书阅读(共 5 分)19. 请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5 分) (1)你的同桌小莉说:“我现在还是觉得读名著有点困难,要么读不下去,要么读完还是不理解。”你告诉她:“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请仿照示例,结合《经典常谈》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小莉分享“把书读厚”或“把书读薄”的方法和经验。 (不少于 80 字)【读书方法小贴士:精读与跳读、快速阅读、圈点与批注、选择性阅读……】示例:我读《朝花夕拾》的部分文章时,会标出段落层次,画出重要词句,圈出并批注疑难不解之处。 如《藤野先生》一文中“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引人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然后反复阅读寻找答案。 这是通过圈点与批注的方法“把书读厚”。我读 (2)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仔细品读能让我们获得有益的启示。 下面是同学们阅读名著后的感悟,请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经历解释“真正的英雄,经过生活的磨砺后,依然热爱生活”这一句话的含义。 (不少于 80 字)五、作文(50 分)20. 阅读下面材料,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俗语说“自古英雄出少年”;李白说“室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梁启超先生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毛主席说“我们青少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但对于什么才是少年该有的模样,有些同学还有些懵懂,他们不知道人生的意义,找不到人生的目标。 前一秒信誓旦旦要自律,转眼就玩起手机;空调之外的活动别叫我,懒得动;放假的日子上午好像从来没有存在过,每天从中午开始……【任务一】请以“这才是少年应有的模样”为结尾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题目自拟,不少于 600 字;②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叙事要感情真挚、朴实、自然;③避开真实的人名、班名、校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任务二】请你以“这才是少年该有的样子”为题目为他们写一篇演讲稿。 让同学们听了你的演讲能受到启迪。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积极向上,感情真挚、朴实、自然;②文中请回避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符合演讲稿格式(包含称呼、开场白、正文、结尾致谢);④不少于 600 字,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八年级语文 第8 页 (共 8 页){#{QQABSQQEggCoAAAAAAhCUQFaCkGQkACCCYoGRFAUIAAAiAFABCA=}#}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一、积累与运用(共 23 分)1. (4 分)(1)(2 分)D (2)(2 分)巅 瞬2. (8 分)①气蒸云梦泽 ②波撼岳阳城 ③选贤与能 ④讲信修睦 ⑤浮云游子意 ⑥落日故人情 ⑦拣尽寒枝不肯栖 ⑧寂寞沙洲冷(每空 1 分。 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3. (3 分)B4. (4 分)①三国两晋 ②技术逐渐完善 ③名扬海外,远销亚欧 ④技艺复兴(每空1 分,意思对字数符合要求即可)5. (4 分)作品集编写流程包括书名征集、封面征集和作品分类。 对征集的书名和封面应择优选用,对已分类的作品要进行文字编辑及审校,定稿的作品集先排版,后印刷,最后装订成册。 (能说明作品集编写流程。 语言简洁流畅,条理清晰,字数符合要求即可。)二、现代文阅读(共 27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 6 ~ 9 题。 (共 16 分)6. (4 分)①将军率队勘探罗布泊,使其成为核试验的风水宝地,命名为“马兰”。 (2分) ②核试验基地建设大军在荒凉的罗布泊扎营,从此开始了我国的核事业。 (2 分)(意思对即可)7. (4 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残冬”与“马兰花”人格化,既交代了时间,又烘托出春天来临后的勃勃生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马兰花的不畏严寒与坚韧顽强,表达了作者对马兰花的赞美。 (意思对即可)8. (4 分)不是。 (1 分)马兰花既指大漠戈壁上的马兰花,(1 分)也指像戈壁马兰花一样顽强、瑰丽的马兰精神,(1 分)同时还象征着为祖国核事业做出贡献的马兰英雄儿女。 (1 分)(意思对即可)9. (4 分)示例一:我认为文章以“春到罗布泊”为题更合适。 (1 分) “春到罗布泊”中的“春”既指自然季节,春天使荒凉的罗布泊焕发生机,(1 分)更象征核事业蓬勃发展的“春天”,暗含英雄精神带来的新生。 (1 分)若改为“马兰花开”,虽突出象征意义,但弱化了时间推移与事业进程的双线结构。 (1 分)示例二:我认为文章以“马兰花开”为题更合适。 (1 分)“马兰花开”不但指罗布泊上马兰花开的景象,照应了“马兰”的命名和艰苦奋斗的马兰精神,(1 分)还表达作者对马兰英雄儿女们的高度赞美;(1 分)另一方面,“花开”暗示着马兰精神的传承,更富深意。八年级语文答案 第1 页 (共 3 页){#{QQABSQQEggCoAAAAAAhCUQFaCkGQkACCCYoGRFAUIAAAiAFABCA=}#}(1 分)(意思对即可)(二)阅读下文两个文本,完成 10 ~ 12 题。 (共 11 分)10. (3 分)C11. (4 分)①紧扣标题展开说明,自然地引出下文对人体细胞新陈代谢的介绍; ②用忒修斯之船作比,生动形象地说明人体细胞新陈代谢这一生命现象,浅显易懂; ③关于忒修斯之船的介绍生动形象,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④由忒修斯之船带出疑问,与结尾段形成呼应,使得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每点一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12. (4 分)文本一侧重介绍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细胞周期的不同,进而探求能使人体这艘忒修斯之船行驶得更加平稳和长久的方法;(2 分)文本二侧重介绍细胞分裂过程,并通过图文说明细胞分裂差异。 (2 分)(意思对即可)三、古诗文阅读(共 15 分)(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 13 ~ 16 题。 (共 11 分)13. (2 分)C解析:“‘学学半’意为‘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强调教与学相互促进’,而非‘效果减半’”。14. (2 分)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15. (3 分)运用类比的论证方法,将“嘉肴”和“至道”进行类比,(1 分)由吃饭引申到学习,再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1 分)使论证浅显易懂,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 分)16. (4 分)同:两个文段都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2 分)异:甲文段侧重从教与学的关系进行论述,得出了“教学相长”的结论;(1 分)乙文段侧重论述小的时候要早接受教育(作者自身经历七岁诵赋不忘和二十后荒废为例),把握学习时机,即使错过时机也不能自暴自弃,即使到了晚年也要加紧学习。 (1 分)参考译文:【甲】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肉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 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因此学习了然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然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兑命》上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乙】人小的时候,注意力集中,长大以后,需要思考、顾虑的事情变多,精神就容易分散,因此应该早早地(接受)教育,不要错失了好的机会。 我七岁时,背诵《灵光殿赋》,到了今天,十年温习一次,仍没有遗忘;二十岁之后,所背诵的经书,一月不去理会,就到了荒废的地步。 然而人生有困顿坎坷,在盛年时没有学习的机会,到了晚年更应该学习,不可八年级语文答案 第2 页 (共 3 页){#{QQABSQQEggCoAAAAAAhCUQFaCkGQkACCCYoGRFAUIAAAiAFABCA=}#}以自己放弃。(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7 ~ 18 题。 (共 4 分)17. (2 分)C18. (2 分)表现了诗人饱尝人间疾苦、体察世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和舍己为人、至死不渝、忧国忧民的崇高精神。 (意思对即可)四、整本书阅读(5 分)19. (1)示例一:《经典常谈》:我在读《经典常谈》时,先选择其中古代文学、历史的内容来读,如:《<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等,因为我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再跳读诸子百家概括百家思想差异,这是通过选择性阅读的方法把书读薄。示例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在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把保尔说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段话抄了下来并且背诵,又将保尔一生的经历和他身上体现的精神品质进行了整理,这是通过摘抄与做笔记的方法把书读厚。(能结合名著具体内容,言之有理即可。)(2)示例: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经历了很多生活的磨砺。 他从一个年轻的矿工逐渐成长为一名有着坚韧意志和强大毅力的工人。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很多艰辛和挫折,但他依然热爱生活,不断努力奋斗,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工人领袖。这说明一个人在经过生活的磨砺后,依然热爱生活并为了理想不断追求进步,最终才能取得成功。 (能结合名著具体内容,言之有理即可。)五、作文(50 分)20. 作文批改标准:1. 内容(20 分):立意明确,事例典型,情感真挚。2. 语言(15 分):流畅生动,无病句错字。3. 结构(10 分):条理清晰,详略得当。4. 书写(5 分):卷面整洁,格式规范。八年级语文答案 第3 页 (共 3 页){#{QQABSQQEggCoAAAAAAhCUQFaCkGQkACCCYoGRFAUIAAAiAFABC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pdf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