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云浮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云浮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云浮市2024一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数字时代,传统上面对面的交往模式开始被虚拟化的数字连接取代。一种连接在场、自由
联合、精准陪伴的“浅度交往”逐渐成为青年群体的新型社交方式,“止于点赞”正是这种新型社
交方式的鲜活写照,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社交平台寻找陪伴与情感支持。但在便捷社交方式的背
后,高质量的人际关系却日渐稀缺。不少青年人对深度的亲密需求失去信心,陷入“数字化孤
独”之中。
“数字化孤独”本质上是网络社交在人们情感结构上的授射。这种由图文符号与信息交互
构造的网络社交只是产生一种碎片化的浅度连接,与线下的人际网络彼此疏离,从而产生了一
种孤独的心理状态。它的形成指向当代青年群体社交形态的三个特点。
首先,当代青年群体沉迷于线上交往的狂欢,但缺乏线下的聚合与沟通。互联网创造了高
度自由且个性的参与机会,反而让现实场景中的交往显得吃力且束缚重重,越来越多的青年人
以“社恐”来形容这种情绪感受,试图以逃离的方式重回由款字技术构造的想象空间,理解他人
与调整自我的意愿显著退化。
其次,青年群体透过数字化形象与他人进行交往,却也因此陷入对数字他人的信任危机。
一方面,数字化的媒介身份并不完全可信。当自我对他人的理解完全建立在对方的个人叙述与
符号展演上,就相当于进入了一个由对方打造的“拟态环境”之中,文字和图像很可能是精心构
建的技术遮蔽,数字技术与数码物的传递无法取代面对面互动带来的信息流露与经验感知。另
一方面,数字化的媒介身份并不完整真切。精心展现的网络形象只能反映个体的一部分特征,
这种完美的幻象虽然能带给人理想自我的瞬时满足,却也造成了一部分信任感的缺失,导致美
化自我与怀疑他人同步而行。
再者,青年群体对大规模的浅层交往抱有期待,却在寻找“亲密陌生人”的过程中屡屡失望。
亲密认同的形成有赖于人际过程中“自我袒露与他人回应”的循环。数字技术与社交平台扩大
了人的沟通范固,亲密认同的对象似乎可以跳脱出熟人关系,拓展为网络中的陌生人,但这种亲
密且陌生的交往状态却容易断裂。由于社交过载,人们缩减了给予好友情感支持的平均深度,
自我袒露难以获得足够的情感支持,也难以在诉说者与倾听者之间建立彼此认同的桥梁。
【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云浮市2024一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A(B项,“不少青年人因此变得有些‘社恐”说法错误,原文无因果关系;“拒绝理解他人和调
整自我”的说法也是错误,原文说的是“理解他人和调整自我的意愿显著退化”。C项,原文还
说“另一方面,数字化的媒介身份并不完整真切”,原因无主次之分。D项,“因为手机的介入,
“人际关系'甚至已变得面目全非,‘人际关系’正在变为‘人机关系”是材料二的分析,而不是
《数字化孤独》一书的作者的看法)
2.B(“因此没有必要”说法错误,青年群体对大规模的浅层交往还是抱有期待的)
3.C(A项,小张在社交平台上获得开心反馈,没有体现孤独。B项,小李线上线下交流频繁,不
存在孤独。C项,小王虽有很多网络好友,但遇到困难时无人深入交流,体现了“数字化孤
独”。D项,小赵主动选择少交流且觉得自在,未体现孤独)
4.①先指出青年群体面临“数字化孤独”问题,②接着分析了“数字化孤独”产生的原因,③最后
提出了如何解决“数字化孤独”问题。(每点1分,答出三点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
5.①要建立善意的社交观,在数字化交往中将他人视为有情感、有尊严的主体,提高双方合作
共情与感动的能力。②要提高自身的数字素养,将社交媒体发展为健康生活方式的有力支
点,制订符合自身特点的使用方案,对日常生活中鲜活生动的“附近”保持兴趣。③要确立人
的主体性,如果手机干扰生活,要懂得做出改变,可以规定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禁用手机:如
果在真实世界里缺乏需要的支持,要主动到网上寻找帮助和安慰。(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
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6.C(“因为怕打扰贾老师”说法错误,根据后文“我想参加革命…”“我想参加共产党!”可知,
江涛所说的事情是重要的神圣的事情,此事对他关系重大,他不知如何表达,所以在门口犹犹
豫豫)
7.D(“‘眼角含着泪花’虽体现了残酷斗争带给江涛的痛苦”理解错误,根据文中“他被群众的热
情感动了,眼角含着泪花,脑子里透出一线黎明的熹微的光亮”等内容可知,此时江涛只有激
动与感动,因此这个“泪花”不是痛苦的体现,而是激动的泪水)
8.①与开头“运涛‘出走”形成照应,交代运涛出走的原因,使小说结构完整。②信中叙述了运
涛离家后的人生经历,展现了运涛思想的进步,进一步刻画出了运涛的形象特点。③信中运
涛的革命经历和豪情壮志激励着江涛坚定地走上革命道路,从而深化主题。(每点2分,答出
任意两点给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的情给分》
9.①家里和家乡的事让他深有感触,如朱老巩的死、爷爷下了关东、父亲和冯老兰打了三场官司
的事,他牢记于心,明白了现实的黑暗,决心要向罪恶的黑暗势力进攻。②哥哥运涛的影响,
运涛积极投身革命,经常和贾老师接头,这些行为他都看在心里,记在心上,这深深影响了江
涛的思想。③贾老师对江涛的培养,贾老师是一位革命者,指导江涛革命,并且与他谈心,送
革命书籍给他,让他明白革命的道理,提高了他的思想认识。(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