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多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多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旨在强调‘山川代我而言’,艺术家要深入自然核心,通过关照山水来立言”错误。宗白华引用石涛的观点
“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旨在强调“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
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并非强调“山川代我而言”以及单纯通过关照山水立言。)
2.C(A项“共同构成中国艺术·情’与·景'的核心根基”错误。原文说“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既须得屈原的缠绵
排恻,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但并非说二者构成“情”与“景”的核心根基。B项“说明诗歌必须具有完整
性”错误。根据“她拿团扇自喻,可以说是主观的文学…她在作《怨歌行》时须退处客观的地位”,朱光潜以
《怨歌行》为例,是为了说明主观的作品都必同时是客观的,而不是说明诗歌必须具有完整性。D项“两者的
艺术主张恰恰相反”错误,宗白华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意境创现需主客观结合,朱光潜主张“超以
象外,得其环中”也是强调主客观在艺术创作中的统一,二者并不相反。》
3.D(材料一的主要观点是艺术意境是“情”与“景”的结品品,“情具象而为景”。A项毕加索《格尔尼卡》以抽象
手法控诉战争的残酷与荒诞,没有体现“情具象而为景”。B项达芬奇《最后的晚餐》通过人物姿态展现宗教
故事的紧张冲突,主要侧重于人物姿态表现故事冲突,未体现“情具象而为量”。C项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用比喻手法,并非“情具象而为景”。D项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以壮
阔的景象映射豪迈胸襟,将情感具象化为景象,符合“情具象而为景”的艺术观。)
4.①情感是艺术意境的灵魂: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是“情”与“景”的结合,“情具象而为景”,情感通过自然景象
显现。(或“艺术意境的创构,是主观情思统摄客观景物的结果”或“艺术意境的创成,又依赖于情感的深切”)
②情感驱动艺术综合:文艺作品是“旧经验的新综合”,情感是综合的原动力:意象需“受情感饱和”,情感将原
本散漫零乱的意象综合为谐和整一。(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5,①主观情感:李白在《将进酒》中抒发“人生得意须尽欢”的豪迈与“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悲愤,是个人情感的直接
宜泄。②客观观照:李白跳出即时情绪(在实际人生和艺术之中辟出距离),以“黄河之水天上来”“高堂明镜悲
白发”等意象将抽象愁绪具象化,“朝如青丝暮成雪”通过自然规律(白发易老)客观呈现时光流逝,避免陷入纯
粹主观的情感泛滥。③主客统一:《将进酒将主观客观融合,全诗以“洒”为媒介,将个人感慨升华为对有相同
境遇的人的普遍思考(如“古来圣贤皆寂寞”),成为具有共鸣性的艺术表达。(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6.B(“对参军人伍的褐望”错误。从原文“老常说:‘教导了你什么,教导你出傻力气受苦罢了!不过你既然干了
这个,就好性干。家有家规,军有军规,出心要正,做事要稳,不眼馋,不话多,不爱惜小便宜,不欺悔老百姓。
芒种:你记着我这几句话吧!”来看,这是老常对芒种的关心,“参军人伍的褐望”无中生有。)
7.A(“消解了宏大叙事的严肃性”错误。孙犁小说中虽然多用日常生活琐事来反映时代形势,其消解的是战争
的特征,但并不影响宏大叙事的严肃性。)
8.①选取了冀中农村小院典型的事物,色彩鲜艳,色调明亮,营造了温暖和谐、宁静美好的环境氛围。②葫芦、
鸡等形象是春儿和芒种美好情感的象征,也暗含百姓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③与上文“四野肃杀”的环境
描写形成鲜明对比,环境的变化寓示着芒种即将摆脱旧命运,开始新生活。(每点3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意思对即可)
9.①对话内容:春儿送芒种参军的对话,话题丰富,有关于衣服鞋子、分别后再见、参军后进步、离别叮嘱;文本
二的话题相对集中,主要是临别叮嘱。②情感表达:春儿送芒种的离别对话,表现了革命青年对未来的美好
憧憬和革命热情:水生嫂和水生的对话,表现了夫妻二人面对生离死别的勇敢坚强,深明大义。③情感表达
特色:文本一对话情感表达直接,真切细腻,节奏较快,感情炽热:文本二表达比较克制,节奏相对较缓,情感
浓郁缠绵,内敛深沉。(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25569B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題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題卡上
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
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
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高考范国。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
“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中国大画家石涛也说:“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
与予神遇而迹化也。”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
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
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
意境是“情”与“景”(意象)的结晶品。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
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
象而为景,因而消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
新境。正如恽南田所说“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这是我的所谓“意境”;“外师造化,中
得心源”,唐代画家张璪这两句训示,是这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
艺术意境的剑构,是使客观景物作我主观情思的象征。我人心中情思起伏,波澜变化,仪态
万千,不是一个固定的物象轮廓能够如量表出,只有大自然的全幅生动的山川草木,云烟明晦,
才足以表象我们胸襟里蓬勃无尽的灵感气韵。恽南田题画说:“写此云山绵邀,代致相思,笔端
丝纷,皆清泪也。”山水成了诗人画家抒写情思的媒介,所以中国画和诗,都爱以山水境界做表现
和咏味的中心。和西洋自希腊以来拿人体做主要对象的艺术途径迥然不同。董其昌说得好:
“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艺术家禀赋的诗心,映射着天地的诗心。山川大地是宇宙诗
心的影现;画家诗人的心灵活跃,本身就是宇宙的创化,它的卷舒取舍,好似太虚片云,寒塘雁
迹,空灵而自然!
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既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缠绵悱侧,才能
【高二语文第1页(共8页)】
25569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