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永川区2024—2025学年下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5 DDDBA 6—10 DBCCC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11.(6分)①甲同学观点片面,乙同学观点正确。(2分,必须先评后析)②持续地处于负面情绪状态,可能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会相互感染,情绪的表达关乎人际交往。(2分)③我们要了解自己的情绪,接受它们,并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学会通过合理宣泄等方法调节情绪;激发正面情绪感受,积极面对负面情绪。(2分)(一点2分,3点6分,言之有理都可酌情给分)(10分)(4分)①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尊重文化差异,说明中国秉持求同存异的处世方式,既找出共同点,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让人们更加亲近、友善,彼此尊重、包容(2分)②中国追求文明交流互鉴但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这说明中国秉持和而不同的人文精神,倡导与世界各国和谐相处,协调各国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2分)③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说明了中国坚持求大同和尚合。(2分)(一点2分,2点4分,言之有理都可酌情给分)(6分)①随着封建社会的不断演进,变法改革始终顺应时代潮流,进行适时调整,体现了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造与创新(2分)②上述变法改革围绕农业、民生等问题展开,变法措施维护了农民权益,体现了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满足人民实际的利益需求(2分)③所处时代不同,面临的情况不同,变法改革也一直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体现了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2分)(一点2分,3点6分,言之有理都可酌情给分)13.(14分)(1)(8分)①民法典能够切实保护人们利益,有效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2分,必须答到民法典能有效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点出二者关系)②校园欺凌行为攻击打架、斗殴等行为侵犯了受害者的生命权和健康权(2分)③辱骂、中伤、讥讽、贬低受害者的行为侵犯了受害者的名誉权(2分)④恐吓、威胁、逼迫受害者做其不愿做的事,侵犯了受害者的人身自由(2分)⑤民法典对财产权作出规定,有利于切实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激励人们创造和积累财富、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2分)⑥民法典为我们享有充分的人身自由,拥有健康的体魄和乐观的精神状态,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提供法律保障,保障了我们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保护我们的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文明和谐)(2分)(一点2分,任答4点8分,其中必须点出二者关系,以及分析校园欺凌对受害者的权利侵犯,言之有理都可酌情给分)(2)(6分)①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你不应利用“AI换脸技术”把同桌的脸“安装”在动漫人物身上进行恶搞(2分)②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你不应制作恶搞视频,还发到班级群里(2分)③作为公民,我们在使用他人的肖像时必须尊重肖像权人的权利,取得当事人的事先同意,不得丑化、污损或伪造,注意合理使用范围并遵守法律法规(2分)(一点2分,3点6分,言之有理都可酌情给分)永川区2024—2025学年下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开卷 本卷共两个大题,满分50分,与历史学科共用90分钟)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直接作答。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1. 在小明所在班级举办的青春成长班会上,老师邀请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成长变化。小明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成长记录表,小明的成长变化表明( )项目 一年前的我 现在的我身高(厘米) 135.2 154.3体重(千克) 38.41 42.550米跑(秒) 10.5 8.3①青春期是人身体发育的唯一时期②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让我们思维敏捷③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带来了旺盛的生命力④进入青春期,身体外形和体内机能都在变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 在与异性交往方面,我们可能也会产生烦恼,以下是某位同学在本环节的匿名分享内容,对于该同学的困扰,下列建议及推导正确的是( )A.正视内心,勇敢地表达爱→情感受挫,内心受伤→提高交往能力B.积极在对方面前表现自我→依靠外在形象赢得对方好感→建立真诚关系C.明确这是正常的青春期心理现象→不顾一切与对方交往→增进对异性的了解D.慎重对待这份感情→把握与对方交往的分寸→将这份感情转化为美好的友情3. 本学期临近结束,为表彰本学期表现优秀的学生,发挥榜样的力量,带动同学们培养自尊的美好品德,小琴所在的班级举办了推选自尊榜样的活动,以下小琴的表现符合自尊榜样要求的有 ( )①注重游戏享乐,畅享飞扬青春②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③学习认真刻苦,受到老师表扬时不自满④做事之前认真分析,考虑自己行为的影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 自信,洋溢在毛泽东同志的诗词中。青年时期,他咏道:“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万里长征闻所未闻的磨砺中,他咏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到达陕北后的东征中, 他咏道:“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学习毛泽东同志的精神,我们中学生应( )①心无旁骛、全力以赴②专注当下、积极行动③享受当下、及时行乐④不惧失败、砥砺前行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在动画电影《哪吒》中,哪吒从被世人误解的“魔童”到最终成为守护陈塘关的英雄,其成长历程充满了挑战与转变:面对世人偏见,他选择潜心修炼,用实力证明自己;在与无量仙翁的对决中,他落入下风不放弃,最终逆袭取胜……哪吒的经历告诉我们( )①成长路上要有信心尝试与坚持 ②自强让青春奋进的步伐不停息③战胜挫折需要磨砺坚强的意志 ④乐观进取就能赢得他人的尊重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6. “夸父逐日”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古代先民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精神,在当代,我国探日卫星以“夸父”之名对太阳进行观测研究;诗人屈原曾仰望苍穹发出“天问”,两千多年后,以屈原长诗命名的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这生动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①指导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方向②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久弥新③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④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 2024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随着社会的发展,春节的习俗在传承中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网购年货、云拜年、云聚会、电子红包、观影过年等“新年俗”逐渐深入大家的生活,带着父母旅游过年、年轻人云聚会、云跨年等各种“新年俗”正成为新常态……这( )①体现了春节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发展②启示我们应及时淘汰旧文化,推陈出新③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新的表现④印证了创新可以促进不同文化的同质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 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第33届巴黎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强调,中国体育代表团坚持拿道德的金牌、风格的金牌、干净的金牌……赛场上,大家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尊重观众,保持良好的赛风赛纪和文明礼仪,胜不骄、败不馁,在竞技上、道德上、风格上都拿到了金牌。这要求运动员们( )①为了夺取金牌不讲道义,只顾荣誉②维护国家利益,努力为国争光③履行个人职责,敢于制裁非正义行为④对于荣誉取之有道,言行合乎道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由此可见法律( )①强调以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矛盾②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规定个人权利和义务③促进社会发展,为案件办理提供方向指引④是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 随着人工智能与网络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了许多便利,便利的背后也有许多危害。我国积极推进网络立法工作,先后制定了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五部专门法律,通过编纂民法典、制定刑法修正案,对网络新业态下的保护民事权利、打击新型网络犯罪等作出专门规定。这有利于( )①净化网络环境,维护网络生活的正常秩序②青少年远离违法犯罪,促进健康成长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④健全网络领域法律制度,推动网络业态法治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11题6分,12题10分,13题14分,共30分。)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结合材料,运用“情绪”相关知识,对两位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6 分)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为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内涵丰富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让同学们身体力行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某校以“品悟文化精髓,践行榜样力量”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座谈讲话悟人文】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 。(1)结合材料,运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知识,分析习近平总书记的以上讲话传递出了哪些处世智慧?(4分)【变法改革品思想】商鞅变法:战国初期,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其他六国,为改变现状,称霸群雄,商鞅进行了变法改革,废除了贵族的井田制,实施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等政策。王安石变法:面对宋朝严重的阶级矛盾以及积贫积弱的局面,王安石推动了变法进程,大力兴建农田水利工程,推动农业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积贫”的局面。张居正改革:明中期政府财政危机加重,张居正认为“致理之遣,莫急于安民生”,于是他开始围绕“尊主权、课吏治、信赏罚、 一号令”等方面,大刀阔斧进行整顿。(2)结合材料,运用“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以上变法改革的认识。(6分)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认识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三条 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受法律平等保护。 第九百九十条第一款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 第九百九十一条 民事主体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材料二:认识校园欺凌(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法律”相关知识,说明民法典与校园欺凌之间的二者关系?(8分)材料三:用“典”护航案例:因为与同桌小浩发生矛盾,15岁的小张利用“AI 换脸技术”把同桌的脸“安装”在动漫人物身上进行恶搞,并制作成视频发到了班级群里,小浩觉得非常尴尬。(2)结合材料,运用“法律”相关知识,对小张进行劝诫。(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永川2025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参考答案docx.docx 永川七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