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校专业班级姓名座号※※※※※※※※※※※※※※※※※※※※※※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项城三高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总 得 分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据考古发现,撒哈拉以南非洲最早使用铁器的地区是西非,典型代表是今尼日利亚中部高原,该地区正好接近班图人的起源地,而铁器的传播路线大致与班图人的迁徙路线相吻合。由此可知( )A. 非洲文明地域差异性明显 B. 铁器起源于非洲西部地区C. 班图人迁徙推动铁器传播 D. 铁器在非洲自西向北传播2.古埃及在基层实行宗教管理模式。在此模式下,宗教活动的组织和开展遵循着一套明确的流程。活动首先由祭司阶层规划,然后根据不同的宗教仪式和节日进行安排,安排的考量包括 神灵的要求、社会的需求以及传统的规定。据此可知,该宗教管理模式( )A. 代表了古埃及文明最高水平 B.有利于促进古埃及社会的和谐C. 实现了古埃及民众信仰平等 D. 表明古埃及基层管理缺乏条理3.在西欧封建庄园中,农奴不仅要耕种领主的自营地,还要承担各种劳役,同时向领主缴纳实物 和货币。而领主则在庄园拥有绝对权力,对农奴进行严格的控制。由此可知,西欧封建庄园( )A. 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B. 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促进了农业技术的进步 D.推动了民主制度的形成4.下表为日本大化改新的部分举措,这些举措的实施( )大化元年 (645年) 向各地派遣国司和使者造田籍、校田亩;没收诸国武器,禁止卖地或任意兼并大化二年 (646年) 废除贵族土地私有制和部民制,仿效唐朝推行班田制和租庸调制大化五年 (649年) 在中央仿效唐朝三省六部制实行“八省百官”制,在地方仿效唐朝州县制实行“国郡里”制A.强化了集权政治体制 B.建立了近代天皇制度C.确立了土地公有原则 D.削弱了幕府将军地位5.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一边积极扩军备战, 一边却不断高喊和平裁军。1899年5月,26个国家代表在荷兰海牙召开第一次和平会议,签订了《关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公约》,但没有在裁军问题上做出任何实质性决议。这次和平会议反映出当时( )A. 极端民族主义泛滥 B. 各国极力避免战争C. 和平主义成为主流 D. 国际局势日益紧张6.1700年,英国进口原棉139.6万磅,1720年上升到196.8万磅,1760年增加到235.9万磅1780年则突增到687.7万磅,1800年达到5601.1万磅。由此可知( )A.工业革命正在发生 B.世界棉花种植面积扩大C.英国殖民扩张加剧 D.英国棉纺织业持续发展7.20世纪90年代左右,在非洲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有14个:冈比亚、利比里亚等:以法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也有14个:几内亚、马里等;以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有5个佛得角等;以西班牙为官方语言的国家1个:赤道几内亚。这反映出( )A.几乎整个非洲国家曾经成为欧洲殖民地 B.英语和法语是世界的优秀语种C.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的海外殖民地较少 D.非洲国家开放与包容意识强烈8.美国学者潘恩在《人的权利》中阐述了对法国大革命的看法,强调人民的自由权利,并鼓励对 抗专制制度。这表明潘恩主张( )A. 暴力是革命必要的手段 B. 革命是一场错误的政治实验C. 民众应当绝对服从政府 D. 人民有推翻不当政府的权利9.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家将分工这一理论运用到了极致,极大地提高了资本主义的工业生产能力,同时也意味着“资本主义时代的奴隶”——无产阶级工人,将遭到更多的剥削。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A. 阶级矛盾愈加突出 B. 工人生活更加贫穷C. 分工合作遭到抵制 D. 统一市场最终确立10.从1939年秋天开始,苏联媒体上的德国形象从“苏联人民的敌人”“世界和平的破坏者”转变为苏联的“友好经济伙伴”。1941年5—6月间,苏联报刊上保家卫国的宣传重现报端,苏联对德国的宣传态度又开始发生了转变,纳粹德国的“敌人”形象又重新回归。上述转变表明( )A. 英法绥靖政策破产 B. 国家利益影响政治宣传C. 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D. 意识形态制约外交政策11.从1939年秋天开始,苏联媒体上的德国形象从“苏联人民的敌人”“世界和平的破坏者”转变为苏联的“友好经济伙伴”。1941年5—6月间,苏联报刊上保家卫国的宣传重现报端,苏联对德国的宣传态度又开始发生了转变,纳粹德国的“敌人”形象又重新回归。上述转变表明( )A. 英法绥靖政策破产 B. 国家利益影响政治宣传C. 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D. 意识形态制约外交政策12.据统计,在1946-1950年间,苏联电影中有近一半反派角色都是美国人或英国人。苏联作家高尔基在《在美国》一书中将美国人的形象定义为“无文化、傲慢、金钱至上”。漫画 《最近的疯子》中出现的每位美国人都被画上了“小胡子”(希特勒的经典形象)。这反映了( )A. 苏联意在增强民族凝聚力 B. 现代主义艺术流派的特征C. 意识形态影响了文艺创作 D. 两极格局后美苏对抗升级13.美苏冷战时期,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这一事件险些引发核战争,但最终双方通过外交途径达成妥协。这说明冷战( )A. 对世界发展毫无积极意义 B. 存在一定的缓和与妥协空间C. 是完全对立和隔绝的状态 D. 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与冲突14.17世纪的政治家们强调:宗教是社会的纽带,只有当所有的、或者是绝大多数的臣民都归属同一种宗教加入同一种教会,法律和秩序才能够得到认可。认为“十六七世纪的宗教起到了一种十八九世纪的爱国主义情感所起到的作用”。这说明宗教改革( )A 帮助民众摆脱了教会束缚 B. 动摇了天主教会统治地位C. 冲击欧洲封建王权的统治 D. 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形成15.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成为独立的自治领;1961年,南非联邦脱离英联邦,改名为南非共和国;1962年,阿尔及利亚脱离法国的殖民统治,实现独立。这反映了( )A. 战后英国国际地位衰落 B. 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C. 世界殖民体系逐步瓦解 D. 第三世界登上历史舞台16.古巴导弹危机结束之后,世界范围内陆续形成一些国际协定:控制核武器试验协定 (1963)、禁止空间核武器协定(1967)、拉美无核区协定(1967)、现有核国家不扩散核武器协定(1968)、海底禁止核武器协定(1971)和第一个西方一苏联合作限制战略武器条约。据此可知,古巴导弹危机( )A. 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B. 促使各国理性认识冷战C. 标志美苏关系走向缓和 D. 反映多极化趋势加强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启蒙思想家从自然科学的发展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人类社会是不断前进的。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启蒙运动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如英国的洛克,法国的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和以狄德罗为首的“百科全书”派,德国的歌德、席勒和康德等。这些思想家从理性原则出发,向封建专制和反动教会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内容涉及宗教、哲学、伦理、政治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和教育等领域。他们在反对封建制度的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思想理论,这些先进的理论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反封建斗争。——摘编自郑晓宇、李顺金《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内容及思想》材料二 在意大利,一些自由派贵族深受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开始从事实际的改革活动。卡贝利亚(1738—1794年)出身贵族,十分富有,本可以过着悠闲的富人生活。但他却在新思想的激励下,不断致力于哲学方面的写作和从事实际的改革事业。启蒙运动的影响在奥地利表现得比较特殊。1780年,奥国皇帝约瑟夫二世(1780—1790年)在其母亲死后,决定奉行开明的改革。他的改革措施包括:任命一批法学家,修改民事诉讼法典,减轻刑罚,并废止死刑。约瑟夫二世的改革使奥国避免了革命,并使它从一个中古国家一跃而成为一个近代国家。——摘编自徐鹤森《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在欧洲各国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启蒙运动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启蒙运动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10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11世纪末期和12世纪,许多城市往往通过非常规手段取得自治,完成独立。城市逐渐发展成为政治斗争的重要力量。随着自治城市的增多,许多城市结盟与诸侯抗争,希望能免除强加给城市的苛刻税收。在意大利,市民们往往以手工业协会的形式和当权者进行交涉。与此同时,许多学者把注意力转向对人内心的思考……大学以有组织的方式建立起来。12世纪后,学术自身成为一种生财之道,其价值商品即为知识。——摘编自[英]约翰·史蒂文森《欧洲史:1001—1848年》》材料二:曼彻斯特市区一处被称为“小爱尔兰”的地方,“在高大工厂和建筑物之中,有四百多座木屋,供4000多人居住。木屋又脏又破又狭小,街道坑洼不平,水坑中漂着令人作呕的污物和垃圾,周围数十根烟囱排出的烟雾污染着空气,一群衣衫褴褛的妇女和孩子出没其中……在如此阴暗、潮湿、污浊不堪的环境中生活的人,一定承受着人类所能忍受的极限。”1811到1812年,曼彻斯特发生了大规模的破坏机器的卢德运动,运动遭到政府的血腥镇压,但是卢德派的领导并不放下武器,他们中许多人在大约15年之后再次聚集,成为宪章运动的领袖。工业城市的发展和无产阶级的命运吸引马克思多次造访曼彻斯特。自1845年恩格斯留居曼城后的20多年间,马克思每年至少去曼城一次。除了社会调查,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时常去公共图书馆研读政治经济学书籍。在这里,马克思与恩格斯酝酿了包括《共产党宣言》在内的诸多马克思主义经典之作。——据王民同《英国工业革命》、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许多城市”“取得自治”的“手段”,并概述“自治城市”对西欧历史发展的影响。(9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曼彻斯特城的社会状况(4分);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在这里,马克思与恩格斯酝酿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解。(5分)19.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 1917年11月8日,布尔什维克提出了和平法令,以最快的速度开展了争取和平的斗争。列宁表示:“凡是把一个弱小民族合并入一个强大国家而没有得到这个民族的同意,就是兼并或侵占别国领土的行为,不管这种合并发生在何时,也不管这个被强迫合并民族的发展或落后情形如何。”此外,和平法令还宣布苏维埃政府将立刻着手公布沙皇和临时政府所缔结的秘密外交,并无条件予以废除。同时向各国政府、人民,特别向英、法等国的工人呼吁,坚信他们“定会以坚决果敢的行动,帮助我们把和平事业以及使被剥削劳动群众摆脱一切奴役的事业进行到底”。协约国对列宁以和平法令为主的一系列建议一概不予答复。——摘编自齐世荣《论1917年底至1918年初真假和平的斗争(上)》材料二 就在希特勒入侵苏联的那一天,丘吉尔宣布:“苏联的危险就是……我们的危险,也是美国的危险,正如苏联人为保家而战的事业是全世界自由的人们和自由的民族 的事业一样。”1942年5月,英国和苏联签订了为期20年的互助条约。6月,美国和苏联又 签订了《美苏租借协定》。1943年8月,共产国际正式解散。紧接着,1943年11月成立了 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UNRRA), 善后救济总署紧跟在军队之后,向已被解放的国家(主要活动在希腊、南斯拉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意大利等地)提供各种救济,直到新的国 民政府能负起责任时为止。——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材料三 一国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另一国必然失败,这个世界完全容得下各国共同成长和进步。……我们要坚持对话而不对抗、包容而不排他,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扩大利益汇合点,画出最大同心圆。——习近平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2021年9月21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协约国拒绝苏维埃俄国和平建议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方国家与苏联关系的变化,并简析其影响。(6分)(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关系的理解。(6分)项城三高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答案选择题1-5 CBBAD 6-10 DADAB 11-16 BCBDCA17.【答案】【答案】(1)特点:涉及的国家众多;涉及的领域广泛;以反封建专制和教会为目标;以理性为原则。(2)影响:促进了欧洲社会思想解放;宣扬了资产阶级人权平等思想;促进了欧洲封建国家的社会改革;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框架;促进了科学、文学艺术的发展。二战:经济危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法西斯势力扩张,英法美等国的绥靖政策。(2)影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巨大;世界政治格局重塑;促进了科技发展;削弱了帝国主义,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发展;促进了联合国的诞生;推动了军事理论和战略的发展。18.【答案】(1)手段:谈判;金钱赎买;武装暴动;国王颁发特许状。(任写3点)影响:有利于城市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一些城市兴办大学,促进文化教育发展;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推动了市民阶层的扩大(行会或商会上层分子把持一些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的职责)。(任写3点)(2)社会状况: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工人运动频发;具备服务公众的公共设施。(任写4点)理解:在工业革命中该城市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吸引马克思多次造访(物质、阶级基础);马、恩开展深入的社会调查,探讨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变化(实践条件);马、恩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卢德运动和宪章运动表明工人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指导);马、恩广泛吸收了人类优秀的思想成果(理论基础);马、恩二人经过长期的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19.【答案】(1)原因:不想让俄国退出战争,想延长战争的时间,把陷入困境、遭到封锁的德国拖垮;想利用战争来削弱和消灭苏维埃政权,防止社会主义的扩散和影响。(2)变化:由孤立到合作。影响:加强国际合作,对抗法西斯,有利于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3)认识: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之间的互动也可以促进相互学习和发展,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通过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可以吸取对方的经验和教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