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语文园地一【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运用词语写句子。语言运用:能根据四字词语想象画面,积累词语。思维能力:调动听觉、视觉等各种感官想象画面。审美创造:通过学习,让学生欣赏并体会好词佳句在描写中带来的作用,并在生活中学会运用美、感受美。【教学目标】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2.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并和同学交流。3.能用一两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描绘所选事物,并写下来。4.整行书写时能做到把字的中心写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注意字距均匀,养成提笔就练字的良好习惯。5.朗读、背诵古诗《鹿柴》。【教学重点】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2.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并和同学交流。【教学难点】能用一两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描绘所选事物,并写下来。【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2.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并和同学交流。3.能用一两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描绘所选事物,并写下来。【教学过程】一、教学“交流平台”(板书:交流平台)1.导入:学习了本单元课文,大家对“读文章,想画面”有了哪些阅读体验和收获?预设1: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让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情景之美,读《观潮》时,我仿佛身临其境,目睹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预设2:读《走月亮》时,随着文章的描写,我脑子里就像放电视剧一样,一路走,一路欣赏月下的美景。预设3:读《现代诗二首》时,我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想象着鸟儿驮着夕阳归巢,夕阳染红芦苇的美景:想象蓝天下,花牛在草地上自由自在的样子,不知不觉就读懂了这两首诗。预设4:读《繁星》我仿佛听到了大海的声音,看到了一个人躺在甲板上,仰望满天的星空。2.引导:看来大家对“读文章,想画面”都有了真切的阅读感受,我们来读读“交流平台”,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吧!预设1:我能根据文章中的描写想象画面。如读《观潮》,我仿佛看到了钱塘江潮由远及近、奔腾而来的样子。(见其形)预设2:我还能想象文章中描写的声音。如读《走月亮》,我似乎听到了潺潺的溪流声、秋虫的鸣叫声……(听其声)预设3:读文章,我还能“闻”到味道。如《走月亮》中,那果园里的香味扑来,有雪梨、火把梨、紫葡萄……瓜果飘香,令人陶醉。(闻其味)拓展思考:阅读时除了上面几位同学说的阅读体验,你还能从阅读文章中获得什么呢?预设:还能尝到味道,有时书上描写到食物味道的时候,我也好像尝到了。还能触摸到,比如读到大熊猫毛茸茸的,我想起我们家的狗摸上去也是毛茸茸的,就能体会到大熊猫毛茸茸的感觉。3.总结:读文章时,调动多种感官边读边想象画面能帮助我们理解文意,也是一种享受阅读的好方法。(板书:阅读方法:读文章想画面)二、教学“词句段运用”(一)读词语,想画面(板书:词句段运用 阅读方法:读词语想画面)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低声细语 窃窃私语 鸦雀无声 悄无声息1.朗读并比较两组词语,发现异同。相同点:这些词语都是形容声音的。不同点:第一排词语形容声音大,第二排词语形容声音小甚至没有声音。小组交流:读这些词语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听到了什么声音?预设1:读“响彻云霄”时,我仿佛看到了“神州飞船”发射升空的场景,倒计时结束,只听一声巨响,火箭直入云霄!“响彻云霄”就是那种感觉。预设2:读“鸦雀无声”,我想到了一次期末考试。监考老师端坐在讲台上,同学们奋笔疾书,教室里一片安静,只听得到自己“咚咚咚”的心跳声和“沙沙沙”的写字声。3.总结:读词语时,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画面会更立体,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词语。(二)选事物,用词语描绘(板书:选事物,用词语描绘)1.读左、右两部分的词语,说说有什么发现。左部分词语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右部分词语都表示时间很短。用右边的一两个词语,描绘左边的一个事物。学习示例:孩子们小心翼翼地点燃了烟花,忽然“砰”的一声,一粒烟花飞上了天,紧接着,“啪”的一声,天空中顿时开出了一朵五颜六色的花。你能试一试吗?以“风”为例——提示:风怎样吹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为了让画面更生动形象,还可以用上“霎时”“顿时”等表示时间很短的词。示例:起风了!顿时,寂静的田野热闹起来了!柳树枝在风中摇摆,忽东忽西;金黄的麦穗沙沙地唱起歌来;草地上像涌起了波浪,红眼睛的蜻蜓上下翻飞,追逐着猎物……学生自主选择左边的一个事物,把想象到的画面和同桌交流,然后把画面写下来。全班展示交流,教师点评。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整行书写时能做到把字的中心写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注意字距均匀,养成提笔就练字的良好习惯。2.朗读、背诵古诗《鹿柴》。【教学过程】一、书写提示1.谈话导入:俗话说“字如其人”,写一手好字能让人终身受益。那么,怎样才能写得一手好字呢?2.观察书写范例。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的书写范例。(1)引导:这段文字的书写,你认为好在哪里?(整齐、美观)(2)提问:怎样才能把一段话写美观呢?(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字的大小基本一致。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3)学生齐读书写提示。3.教师示范书写。4.学生练习书写。(1)学生仿照范例书写。(2)教师展示学生作业,师生集体评价,找出问题。(3)同桌交换作业,相互评价。(4)教师点拨: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好习惯。5.拓展练习。抄写课文中生动优美的句子,进行班级书写展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掌握整行书写的要点,指导学生把一段话写工整、美观,养成提笔就练字的好习惯。通过仿照范例书写并评价展示,抄写句子进行班级书写展示,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写好汉字的兴趣。二、日积月累1.导入古诗。同学们,第一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之美”,选编的课文都是写景的美文,学习这类文章,我们不仅能从中感受到文字之美,还能感受到文字中的风景之美。“日积月累”围绕这一主题选了王维的古诗《鹿柴》,这首诗描绘的是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欣赏这首诗。(课件出示古诗《鹿柴》)2.朗读古诗。(1)读通读顺。借助拼音读: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提示:注意“柴”的读音,不能读成“火柴”的chái,应该读zhài。(2)读出节奏。自读感悟——师范读(划分节奏)——齐读。3.读懂诗意。(1)感知诗意:结合插图,练习说诗意。(2)点拨重点词语的意思。鹿柴:辋川(位于陕西西安)的地名。柴,同“寨”,用树木围成的栅栏。但:只。闻:听见。返景:返照的阳光。景,同“影”,日光。复:又。4.想象诗境。(1)自由读诗,说说整首诗给你怎样的感受。(幽静、深远)(2)提问:哪句诗给你这种感觉?你通过这句诗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点拨:第一句直接写出山的空旷;第二句从听觉的角度,用人的声音衬托出山林的寂静;第三句写出深山幽远的感觉;第四句写夕阳余晖照射在青苔上,更显幽深。5.熟读成诵。(1)师生合作朗读。(2)同桌赛读。(3)全班齐诵。(4)小组比赛背诵。【设计意图】王维的《鹿柴》“诗中有画”,在学生反复读好诗句、初步整体感知诗意后,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加深对古诗的理解。这种方式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落实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教学设计】语文园地【教学反思】语文园地是单元内容的延伸。它的教学既要能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夯实基础,同时又要能帮助学生发现语文学习的规律,拓展学习途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真正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1.依托课文,学习“想象”。“交流平台”是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回顾“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的方法,即调动各种感官去想象文中的画面,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开始时,让学生听录音,并引导进行想象;接着趁热打铁,出示课文中的句子,让学生朗读并想象,表达出想象的画面。在教学中重点从感官描写这个点出发,引导学生体会这种写法在课文中的运用,并适当拓展,出示一些运用这种写作手法的句子,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2.依托词语,描述“想象”。在教学中,让学生反复读,读词语,读诗歌,在读的过程中充分唤起学生的想象,感悟词语的含义与诗句的意境。如,在反复读八个形容声音的词语后,引导交流:读这些词语,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将想象的画面描述出来,这样使抽象的词语以具体的画面呈现。再如,在古诗教学中,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这样既能让抽象的文字具体化,又能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4张PPT)语文园地一(部编)四年级上学习了本单元课文,大家对“读文章,想画面”有了哪些阅读体验和收获?第一课时交流平台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让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情景之美,读《观潮》时,我仿佛身临其境,目睹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读《走月亮》时,随着文章的描写,我脑子里就像放电视剧一样,一路走,一路欣赏月下的美景。读《繁星》我仿佛听到了大海的声音,看到了一个人躺在甲板上,仰望满天的星空。读《现代诗二首》时,我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想象着鸟儿驮着夕阳归巢,夕阳染红芦苇的美景:想象蓝天下,花牛在草地上自由自在的样子,不知不觉就读懂了这两首诗。大家对“读文章,想画面”都有了真切的阅读感受,我们来读读“交流平台”,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吧!我能根据文章中的描写想象画面。如读《观潮》,我仿佛看到了钱塘江潮由远及近、奔腾而来的样子。潮由远及近、奔腾而来见其形我还能想象文章中描写的声音。如读《走月亮》,我似乎听到了潺潺的溪流声、秋虫的鸣叫声……听其声读文章,我还能“闻”到味道。如《走月亮》中,果园里的香味扑来,有雪梨、火把梨、紫葡萄……瓜果飘香,令人陶醉。闻其味除了这几位同学说的阅读体验,你还能从阅读文章中获得什么呢?还能尝到味道,有时书上描写到食物味道的时候,我也好像尝到了。还能触摸到,比如读到“大熊猫毛茸茸的”,我想起我们家的狗摸上去也是毛茸茸的,就能体会到大熊猫毛茸茸的感觉。总结:读文章时,调动多种感官边读边想象画面能帮助我们理解文意,也是一种享受阅读的好方法。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低声细语 窃窃私语 鸦雀无声 悄无声息读词语,你发现这两排词语有什么异同吗?词句段运用形容声音大。形容声音小甚至没有声音。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低声细语 窃窃私语 鸦雀无声 悄无声息这两排词语都是形容声音的。读这些词语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听到了什么声音?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低声细语 窃窃私语 鸦雀无声 悄无声息小组交流响彻云霄读“响彻云霄”时,我仿佛看到了“神州飞船”发射升空的场景,倒计时结束,只听一声巨响,火箭直入云霄!看到“雅雀无声”这个词,我就想到了期末考试,同学们奋笔疾书,教室里一片安静,只听得到自己“咚咚咚”的心跳声和“沙沙沙”的写字声。鸦雀无声总结:读词语时,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画面会更立体,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词语。读左、右两部分词语,说说有什么发现。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风 烟花雷雨 小狗霎时 顿时 忽然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工夫················用右边的一两个词语,描述左边的一个事物。风 烟花雷雨 小狗霎时 顿时 忽然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工夫················孩子们小心翼翼地点燃了烟花,忽然“砰”的一声,一粒烟花飞上了天,紧接着,“啪”的一声,天空中顿时开出了一朵五颜六色的花。示例提示“风”:风怎样吹过?你仿佛看到、听到了什么?为了让画面更生动形象,还可以用上“霎时、顿时”等表示时间很短的词。起风了!顿时,寂静的田野热闹起来了!柳树枝在风中摇摆,忽东忽西;金黄的麦穗沙沙地唱起歌来;草地上像涌起了波浪,红眼睛的蜻蜓上下翻飞,追逐着猎物……用右边的一两个词语,描述左边的一个事物。风 烟花雷雨 小狗霎时 顿时 忽然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工夫················自主选择左边的一个事物,把想象到的画面和同桌交流,然后把画面写下来。风 烟花雷雨 小狗霎时 顿时 忽然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工夫················第2课时这段文字的书写,你认为好在哪里?整齐、美观书写提示怎样才能把一段话写美观呢?字的大小基本一致。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仿照范例书写。展示书写作业,集体评价,找出问题。同桌交换作业,相互评价。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好习惯。拓展练习抄写课文中生动优美的句子,进行班级书写展示。书写展示日积月累鹿 柴[唐]王 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zhàiwéifǎntái借助拼音读通读顺古诗。注意“柴”的读音,不能读成“火柴”的chái,应该读zhài。再读诗歌,读出节奏。鹿 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辋川(位于陕西西安)的地名。柴,同“寨”,用树木围成的栅栏。但:只。闻:听见。返景:返照的阳光。景,同“影”,日光。复:又。鹿 柴[唐] 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①②③④⑤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结合教材插图,练习说诗意。空荡荡的山中看不见人影,只能听到人的声音。傍晚的阳光射入密林深处,又照在青苔之上。自由读诗,说说整首诗给你怎样的感受。幽静、深远鹿 柴[唐]王 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哪句诗给你这种感觉?你通过这句诗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鹿 柴[唐]王 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写出山的空旷。从听觉的角度,衬托出山林的寂静。深山幽远的感觉。夕阳余晖照射在青苔上,更显幽深。熟读成诵合作朗读。同桌赛读。全班齐诵。小组比赛背诵。语文园地板书设计读诗句 想画面交流平台想象画面(看、听、闻……)词句段运用想象画面 描绘事物书写提示一行字保持水平字距保持均匀日积月累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语文园地一 教案.docx 语文园地一 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