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同步课件(共2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8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同步课件(共25张PPT)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目录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一国两制”与祖国的统一大业
学习目标
1、史料实证:通过对改革开放成果的视频和图片的解读,感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2、唯物史观:通过对新时期中国外交成就的学习,认识改革开放使中国综合国力提高,从而使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得以巨大提升。
3、家国情怀:了解不同领域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怀和对祖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3.历史解释:通过学习“一国两制”的内涵和实践,分析其对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意义。

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一)20世纪80年代,全面改革推动下
1、1984年至1988年我国经济加速发展
五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1%,工业总产值达6万多亿元,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并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2、1990年“七五”计划各项指标绝大部分完成或超额完成
第一步,到20世纪80年代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步走战略
(一)20世纪80年代,全面改革推动下
3、国家在科学技术多个领域取得新成就
1986年3月四位科学家提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简称863计划,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科技。
“星火计划”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于1986年实施的第一个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计划,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3年“银河Ⅰ号”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1991年“秦山核电站”
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知识拓展
863计划
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科学家向国家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中国高技术的建议。
经过邓小平批示,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
1986年11月启动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简称863计划,朱光亚是总负责人
总体目标:集中少部分精干的科技力量,在所选择的领域积极跟踪国际发展前沿,努力创新,缩小同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力争有所突破,并带动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造就一批新一代高技术人才,为未来形成高技术产业准备条件,为20世纪末特别是21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向更高水平发展和国家安全创造条件。
(二)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进一步推进
1、我国取得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一系列重大斗争的胜利
在有效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内地冲击的同时,我们还坚定支持香港渡过难关,同时向国际社会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并通过多种渠道向东南亚国家提供外汇支援,增强了东亚各国战胜危机的决心和力量,为稳定东亚经济和金融市场作出重要贡献。
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二)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进一步推进
2、2000年“九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完成或超额完成
我国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3、科技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1999年“神舟一号”
◎1999年“神威”计算机
◎长江三峡水电站
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国家战胜非典疫情(2003年),夺取汶川抗震救灾胜利(2008年),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08年以来)。
(三)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1、成功应对各种风险和困难
2、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
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知识拓展
九八抗洪
受灾
包括长江、嫩江、松花江等江河流域,涉及29个省(区、市),其中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四省受灾最重。受灾面积3.18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2500多亿元。
抗灾
江泽民总书记、李鹏委员长亲赴现场视察,慰问作战军民,朱镕基总理、温家宝副总理亲临一线指挥;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共投入兵力36万多人,地方党委和政府组织调动了800多万干部群众参加抗洪抢险。
(三)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3、人民生活
(1)2006年,国家取消农业税;
(2)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3)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形成;
(4)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
知识拓展:取消农业税的意义
①是完成农村税收制度改革的一大飞跃,具有划时代意义。
②是一场伟大革命,标志着我国结束了几千年向农民征收农业税的历史。
③必将极大地调动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农业劳动生产力,极大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④农业税免征,标志着我国农业在发展阶段上完成了一大转折。
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三)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4、科技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
到2011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大国,计算机等电子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网民数量居世界第一位。
"神舟五号”首次载人飞行
神舟七号”航天员太空漫步
“嫦娥一号”首次完成绕月探测
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截至2018年底,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2.9万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超过14万公里,都居世界第一;2016年世界港口吞吐量排名前十名中国占7个,前二十中国占10个。
【知识拓展】领先世界的基建设施
二、“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一)“一国两制”
1.理论提出
(1)提出:
20世纪80年代初,针对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构想
2.实践运用
①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1987年中葡联合声明
③1999年:澳门回归,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
(2)实践:
②1997年:香港回归,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3)意义:
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一国两制
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根本前提与基础
大陆:社会主义制度
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
原则性
灵活性
《财富》封面“香港之死” 1995年6月
(一)“一国两制”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十亿(美元)
一系列协议的签署及实施,深化了内地和香港、澳门的交流合作
显示了“一国两制”方针的强大生命力,保持了港澳长期的稳定繁荣
3.回归发展
《时代》周刊封面 2007年
评估了香港回归十年的变化,直指《财富》当年作了“糟糕而错误的预测”
2007年《财富》发表文章《OOPS!HONGKONG IS HARDLY DEAD》(哎哟,香港根本死不了),在正文第一句即承认“啊,我们错了”
二、“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一)“一国两制”
4.香港局势
(1)挑战:2019年,香港爆发“修例风波”,暴露香港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存在的制度漏洞。
修例风波
自2019年6月以来,香港反对派和一些激进势力借和平游行集会之名,进行各种激进抗争活动。虽然特区政府已多次表示修订《逃犯条例》工作已彻底停止,但他们继续以“反修例”为幌子,得寸进尺、变本加厉,暴力行为不断升级,社会波及面越来越广。从6月开始的游行屡屡演变为暴力冲突,其行动完全超出了和平游行示威的范畴。激进分子有组织袭击警察事件开始发生,警察总部两度被包围,政府部门受到滋扰,特区立法会大楼更遭到严重冲击和大肆破坏。
(2)应对措施:①坚定支持香港依法打击和惩治暴力犯罪活动,止暴制乱,恢复秩序。
②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通过《……维护国家安全法》,贯彻“爱国者
治港”原则,推动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
③国家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大湾区规划定位
◎港珠澳大桥
二、“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二)两岸关系
①1979年:
②1992年:
③1993年:
《告台湾同胞书》
“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海协与海基)
“汪辜会谈”: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
④2005年: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反分裂国家法》
⑥2008年:
两岸“三通”迈开实质性步伐
⑤2005年:
胡锦涛邀请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开启两岸政党交流
⑦2015年:
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
1937年
1945年
1938年
1940年
1937年
元朝
清初
康熙年间
1885年
1895年
1943年
1949年
1945年
澎湖巡检司
郑成功
收复台湾
统一台湾
设府
台湾建省
《马关条约》
《开罗宣言》
台湾回归
国民党
败退台湾
你们与我们之间的战争,三十年了,尚未结束,这是不好的。建议举行谈判,实行和平解决。……当然,再打三十年,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但是究竟以早日和平解决较为妥善。
民进党上台,“台独”势力猖獗
⑧2016年:
二、“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三、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一)改革开放后外交政策的调整
1、目的:
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2、依据:邓小平“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的论断
3、核心内容:
①中国主张世界上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富贫、强弱一律平等;
②中国决不称霸,也坚决反对任何霸权主义。
③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
④对一切国际问题都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为借口,占领别国领土、干涉别国内政
4、主要成果:
①1979年1月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②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
③到1992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54个。
5、作用:中国外交得到全方位发展,一个有利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外部环境初步形成。
【全方位外交】指的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外交政策朝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服务的方向进行战略性调整,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其他不同类型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二)20世纪90年代到世纪之交:推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关系新格局
1、主要表现:
①积极发展新型大国关系
分别同俄罗斯、美国、法国、英国、日本及欧盟等建立了发展面向21世纪双边关系的基本框架
②同美国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这一时期,我国向国际社会提出发展以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大国关系 …… 倡导并致力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 。
——《中国共产党简史》
③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睦邻友好关系
倡导并推动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
三、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二)20世纪90年代到世纪之交:推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关系新格局
1、主要表现:
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⑤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2001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为促进亚太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三、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二)21世纪:我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
1、总体布局:
2、外交成就:
①中美关系总体稳定,中俄关系高水平发展,周边关系取得突破。
②2002年,中国同东盟国家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③2003年,中国与欧盟确定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④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致力于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⑤从2009年开始,和其他金砖国家领导人建立定期会晤机制。
⑥积极参与安全与反恐等全球性问题的国际合作,充分展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三、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课堂小结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21世纪初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外交政策调整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一国两制”构想
“一国两制”的实践:港澳回归
两岸关系的发展
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关系新格局
我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是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反之它又会进一步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各项事业的发展
课堂检测
1.《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B.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B
2.2004年7月,“为中国和非洲喝彩——中华文化非洲行”活动在南非开幕。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国组派多个艺术团赴11个非洲国家访问演出。这是中国在非洲大陆首次举办的大规模、综合性中国文化活动,是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的重要举措。这一活动
A.是中国重视发展周边关系的具体实践( )
B.掀起了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建交高潮
C.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
D.有利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深化
课堂检测
C
课堂检测
3.下表反映了1991—1993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的投资增长情况,这主要得益于( )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C.“一个中国”共识的达成 D.《反分裂国家法》的通过
C
4.2020年,我国再次完成珠峰测试,嫦娥五号探月,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十三五”圆满收官,GDP总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由2018年的16%上升到17%左右。这些成就说明我国( )
A.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C.经济竞争力不断增强 D.创新能力领先世界
课堂检测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