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6年级上册2025-2026学年语文第2单元 题型专练03(课文内容与积累运用)(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6年级上册2025-2026学年语文第2单元 题型专练03(课文内容与积累运用)(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2026学年语文部编版6年级上册
第2单元 闯关必刷03课文内容与积累运用
一、选择题
1.以下对《开国典礼》一课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国典礼》描写了群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等众多场面。
B.《开国典礼》一课中,作者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阅兵式”这一场面。
C.《开国典礼》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了1949年10月1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典礼的盛况,
D.《开国典礼》一课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七律·长征》中,作者通过“暖”“寒”的对比,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喜悦和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
B.《开国大典》通过场面描写表现了人民激动的心情,展现了毛主席的领袖风采
C.《狼牙山五壮士》一课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既充分表现了五位壮士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又突出了战士个人勇于献身的英雄气概
D.《灯光》一课运用插叙的写法写了“我”在璀璨的华灯下回忆牺牲的战友的事
3.下列关于本单元课文中发生的故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开国大典 ②红军长征 ③郝副营长牺牲 ④狼牙山五壮士跳崖
A.②①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①④③ D.②③④①
4.夸张的巧用,是《七律·长征》显著特点之一。这种艺术化的缩小或夸大,不仅仅是技巧更是诗人巨人般的眼光、伟大的胸怀、英雄的气魄及奇特想象的自然流露。下列以“山”为描写对象,正确运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
A.这山好像有几十万年的生命。 B.这山好像比那山高。
C.这山要把天刺破了。 D.这山像个大葫芦。
5.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________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②这庄严的________,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③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________典礼开始。
A.宣告 宣读 宣布 B.宣读 宣布 宣告
C.宣布 宣告 宣读 D.宣读 宣告 宣布
6.在《 狼牙山五壮士 》课文中,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声音中,我们能够感受到( )
A.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不动摇,抗战的力量无比巨大。
B.五壮士继续战斗的口号。
C.抗日英雄们在弹尽粮绝、走投无路情况下的无可奈何。
D.日本帝国主义的可恨。
7.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第3自然段介绍了我军潜伏的山沟环境,这样写的作用是( )
A.表现了战斗环境非常恶劣。
B.说明此地干燥,适合放火。
C.说明我军居高临下,占据地理优势。
D.为下文写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而一动不动直至牺牲做铺垫。
8.《七律·长征》一诗表现了红军战士( )
A.藐视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及豪迈气概。
B.自高自大,自以为了不起。
C.本领高,没有困难难得住他们。
9.关于《七律 长征》,下列句子表述错误的是(  )
A.《七律·长征》是浩瀚诗海中一颗熠熠闪光的明珠,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首不可多得的歌咏重大历史事件的史诗。
B.《七律·长征》就是七言律诗的简称,全诗八句,每句七字,首联和尾联必须对仗。
C.《七律·长征》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D.“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具体写红军长征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
10.《开国大典》这篇课文中,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一共描写了四个场面的顺序是( )
①典礼开始 ②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场面
③毛主席宣读公告 ④阅兵式宏伟盛大的场面、群众游行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
11.对下面两句话理解有误的是哪一项?( )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A.“斩钉截铁”表明了班长做出决定的果断与坚定。
B.“热血沸腾”写出了此时战士们激动、自豪的心情。
C.“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是战士们此时所想做的事。
D.“向棋盘陀走去”是战士们为了达到目的而付诸的行动。
12.关于《七律·长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个部分。
B.长征的行程约为二万五千里。
C.这首诗的作者是毛泽东。
D.这首诗赞扬了红军战士乐观向上、舍己为人的精神。
13.本文以“灯光”为题,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灯光”代表着幸福的生活,寄托着作者对革命战士的深切怀念之情。
B.正是千千万万个“郝副营长”身上所具有的精神之光,才最终点亮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之光。
C.“灯光”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象征着新时代幸福的生活。
D.表达了作者对天安门广场上千万盏灯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的赞美。
14.下列各项在《狼牙山五壮士》中属于略写的是( )
A.痛击敌人 B.引上绝路
C.顶峰杀敌 D.英勇跳崖
1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开国大典》在描写阅兵式的场面时,既从整体上写了受阅部队整齐威武的情景,又写了各个方阵的风采。
B.《狼牙山五壮士》在刻画某一具体形象时,多从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来描写。
C.《灯光》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描述的。
D.《我的战友邱少云》主要采用心理描写和侧面描写,表现了邱少云忍受痛苦煎熬的顽强毅力和勇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
16.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七律·长征》中高度概括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的诗句是“红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开国大典》中写阅兵式时,既从整体上写了受检阅部队经过天安门广场时那种整齐威武的场景,又注意通过细节描写展现各个方阵的风采。
C.《狼牙山五壮士》一文采用白描手法,将五壮士杀敌的样子逐一作了勾勒,使其形象鲜明。
D.《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主要运用心理描写,细腻地写出了“我”当时复杂的心情,表现了邱少云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忍受痛苦煎熬的顽强毅力和勇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
17.“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可以替换句中“斩钉截铁”一词的词语有(  )
①优柔寡断 ②毫不犹豫 ③当机立断 ④直截了当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判断题
18.“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几句诗应该这样划分朗读节奏。( )
19.《灯光》采用回忆的形式,描写了一位解放军战士对“灯光”所代表的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20.《狼牙山五壮士》中既有对五壮士群体形象的描写,也有对每个人的细致刻画,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 )
2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总领全诗,其中“不怕”更是全诗的诗眼,把红军藐视一切困难险阻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
22.《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写了邱少云和战友们潜伏的山沟环境,又写了邱少云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 ( )
23.《灯光》一文中“多好啊!”出现了三次。 ( )
24.《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五位战士为掩护部队主力与群众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舍身跳崖的事。 ( )
25.《七律·长征》中说“飞夺泸定桥”一事的诗句是“大渡桥横铁索寒”。( )
26.《灯光》一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
27.《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的记叙顺序是: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一壮烈跳崖→峰顶歼敌。( )
28.《七律·长征》中“磅礴”的“磅”是多音字,在这里读“páng”,另一个音读“bàng”。( )
29.本文既写了邱少云和战友们潜伏的山沟环境,又写了邱少云任凭烈火焚烧纹丝不动,表现了邱少云遵守纪律、顾全大局、不怕牺牲的精神。( )
30.《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长征开始时所作诗歌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3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暖”和“寒”告诉了我们红军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的时间是在温暖的春天和寒冷的冬天。 ( )
根据所学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32.《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的记叙顺序是: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一壮烈跳崖→峰顶歼敌。( )
33.“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这个句子中的“一齐”一词表现了人民群众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 )
34.“三军过后尽开颜”一句中,“三军”指海、陆、空三军。( )
3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句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的名言名句。( )
36.《灯光》一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37.《开国大典》的场面描写中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
38.演讲就是说话,只要把话说清楚就可以了,语气、语调、姿态在演讲中可有可无。( )
39.“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三军”指海、陆、空三军。( )
40.《狼牙山五壮士》是按照“接受任务——痛歼敌人——诱敌上山——顶峰歼敌——跳下悬崖”的顺序来写的。( )
41.课文《灯光》中的主人公是马宝玉,文章通过对一件光宇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
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判断对(√)错(×)。
42.《七律·长征》中总写场面的句子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选取的“点”有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翻岷山。( )
43.《狼牙山五壮士》全文紧扣题眼“壮”字,叙述了五壮士为掩护群众撤离而引诱敌人上山,痛击敌人,最后英勇跳崖的壮烈故事。( )
44.《开国大典》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先后描绘了群众入场、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升国旗、阅兵式、群众游行的场面。( )
45.《灯光》运用倒叙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关于“灯光”的故事,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 )
46.演讲时,要有鲜明的观点,并找出具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证明观点,还可以引用名言警句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
判断
47.《七律·长征》七律是诗歌的题目,长征是诗歌的主要内容,全诗前两句起总领作用。( )
48.“狼牙山五壮士”也可以说“狼牙山五战士”。 ( )
49.写演讲稿要注意观点鲜明、选择合适的材料说明观点,语言要有和感染力。( )
50.“路转溪桥忽见”“见”在这里读“xiàn”,“还来就菊花”的还读“huán”。( )
51.排比句一组不少于三个句子,句子的意思可以无关。( )
52.书法作品都是草书,所以我们都不认识。( )
三、填空题
53.课内积累。
(1)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长征》全诗是围绕“ , ”这两句来写的。
(2)《狼牙山五壮士》是按照 的顺序记叙的,全文记叙的顺序是:①接受任务;② ;③ ;④ ;⑤ ,表现了五壮士 的精神。
54.根据情景填写名言或诗句。
(1)捐躯赴国难, 。
(2) ,死而后已。
(3)开轩面场圃, 。
(4)《七律。长征》中表达红军历尽艰险,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的诗句是“ , ”
(5)祖宗疆土,当以 , 。
55.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红军不怕远征难, 。
(2)电影《长津湖》中志愿军第27军军长的原型是彭德清,他和战友们慷慨赴朝的情景,印证了曹植的名句“ ,视死忽如归”。
(3)中华民族是有着深厚爱国情怀的民族,先贤们留下了很多表达爱国情怀的豪言壮语。南宋诗人陆游曾深情地告白“ ”,他虽然地位低微,但是不忘忧虑国事。
(4)中国领土主权不容侵犯。看到菲律宾军舰在黄岩岛海域袭扰中国渔船,中方提出严正交涉的新闻,小颖借用李纲的名句发表评论:“祖宗疆土, , 。”
56.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练习。
(1)课文《开国大典》着重写了开国大典的四个场面,分别是:宣读公告、 、 、 。
(2)“五岭 腾细浪,乌蒙 走泥丸。”这两句诗介绍了红军长征中的两件事: 和 。作者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通过这两句诗,我感受到了红军的 。
57.默写
(一)默写《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
毛泽东




(二)(1)捐躯赴国难, 。——曹植
(2) , ,不可以尽寸与人。——李纲
(3)位卑 。——陆游
58.根据语境填空。
(1)郝副营长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我们可以用 (谁)的“ ”来缅怀他。
(2)我们要永远记住:“祖宗疆土, , ”。
(3)为国家我们“位卑 ”,应当“鞠躬尽瘁, ”。
59.填一填。
在本单元的课文中,《狼牙山五壮士》和《开国大典》都写到了大的场面,在写场面的时候,运用了 的方法。如,《开国大典》写阅兵式时,既从整体上写了 的情景,又注意通过细节展现各个方阵的风采。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整个阅兵式的 ,还让我们领略到了 。
2.请你运用第1题中说的写法描写一下班级大扫除的场面。
每周一次的大扫除开始了,你看六(5)班的同学们 。瞧,小芳 ;小勇 。好一派热闹的景象。
60.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根据资料可知,长征途中困难重重,本诗中写的这五件事,仅仅向我们展示了其中的五幅红军“征难图”,是整个长征中的五个“点”,而诗中“________,________”(填诗句)描述的才是整个面。这种写法叫“________”。
61.根据语境,填写诗句。
小明要参加学校足球队的选拔考试,但是他得知参加选拔的同学有很多,而且有一些同学还经过了专业的训练,小明有些担心,怕自己选不上。作为他最好的朋友,你准备用《七律·长征》中的“ , ”这两句诗来鼓励他。
62.请你积累一些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关的知识。
(1)建军节:每年的 ,2023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 周年。
(2)职业尊称:人民子弟兵、钢铁长城、 等。
(3)我国军种构成: 、 、 、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等。
63.在《我的战友邱少云》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是 。
64.根据课文内容,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65.依次在语段横线处填入关联词语,使语意通顺流畅。
“大好河山,寸土不让。” 战士们怀揣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热爱, 面对数量远远超过我方的敌人时,他们 没有一个人退缩, 勇往直前、前仆后继,最后终于战胜了敌人。
6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七律·长征》通过对 的生动描述,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 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 精神。
(2)《狼牙山五壮士》按照“接受任务——痛歼敌人—— —— ——英勇跳崖”的顺序记叙了五位壮士的英雄事迹。表现了五位壮士 的革命精神。
(3)《灯光》一文的主人公是 ,他的最大愿望是让孩子们都能在 底下学习。
(4)为保卫祖国边疆,边防战士们十年如一日用心守护,无怨无悔,因为他们知道:“祖宗疆土, ,不可以 。”
6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这个词语概述了红军不怕长征中遇的任何艰难困苦。“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这两句描绘了长征途中惊心动魄的战斗,具体表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 , ”这句表达了红军历尽艰险,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
68.理解诗句,填一填,选一选。
(1)“ , ”统领全诗。请你用成语来形容长征中的“难”(至少写两个): 、 。但是红军却没有把这些困难放在眼里,我们可以从“ ”和“ ”中看出来。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尽开颜: 。
句意: 。
参考答案:
1.C 2.D 3.B 4.C 5.D
6.A 7.D 8.A 9.B 10.D
11.B 12.D 13.D 14.B 15.C
16.C 17.C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事情发展 痛击敌人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英勇跳崖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
54. 视死忽如归 鞠躬尽瘁 把酒话桑麻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死守 不可以尺寸与人
55. 万水千山只等闲 捐躯赴国难 位卑未敢忘忧国 当以死守 不可以尺寸与人
56. 升国旗 阅兵 游行 逶迤 磅礴 翻越五岭 爬乌蒙山 比喻 夸张 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7.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视死忽如归 祖宗疆土 当以死守 未敢忘忧国
58. 曹植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当以死守 不可以尺寸与人 未敢忘忧国 死而后已
59. 点面结合 受阅部队经过天安门广场时那种整齐威武 庄严、隆重 各个队伍的特色 都拿着工具直奔自己的“岗位”,洒水的洒水,扫地的扫地,擦桌子的擦桌子,干得热火朝天脱掉外套 弓着身子,正拿着拖把在使劲地拖着地站在凳子上,眼睛紧紧盯着窗户 嘴巴张得大大的对着玻璃哈着气,然后用手中的报纸一点一点擦着玻璃,生怕漏掉一点污迹,不一会儿,玻璃就被擦得干干净净的了
60.越乌蒙 渡金沙江 夺泸定桥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点面结合
61.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62. 8月1日 96 最可爱的人 陆军 海军 空军
63.彭德怀
64.(1)黄昏 (2)像千斤巨石,纹丝不动;半个多钟头,没发出一声呻吟
65. 因为 所以 不但 而且
66.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艰难困苦 乐观主义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 郝副营长 明亮的电灯 当以死守 尺寸与人
67. 只等闲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68.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缺衣少食 忍饥挨饿 不怕 只等闲 全都喜笑颜开 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积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