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zip(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南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zip(含答案)

资源简介

1 @
南平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质量检测
历史 答题卡
缺考标志。考生严禁填涂,由监考教师填涂。
(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__________
)
(
注 意 事 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考号填写清楚。
2.考生作答时,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3.选择题部分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选择题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题区域修改禁用涂改液和不干胶条。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5.正确的填涂示例:正确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6 11 16
2 7 12 17
3 8 13 18
4 9 14 19
5 10 15 20
21
22
23
24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5小题12分,第26小题14分,第27小题14分,第28小题12分,共52分。)
(
25
题(
1
2
分)
(1

 
      
____
                                    
        
(2

 
      
____
                                    
   
   
)
(
26
题(
14
分)
(1

  
       

2

     
                
                
27
题(
14
分)
(1

                
                
(2

   
2
8
题(
12
分)
)
历史 答题卡 第 2 页 共 2 页
@ @ @ @ @ @ @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南平市2024一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质量检测
历史
答题卡
”缺考标志。考生严禁填涂,由监考教师填涂。
学校:
姓名:
贴条形码区
班级:
考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考号填写清楚
2,考生作答时,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3.选择题部分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选择题修改时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题区域修改禁用涂改液和不干胶条。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5,正确的填涂示例:正确■
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
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西细

6
西的幽

11
西幽

西

7


1
4


8
西


9

14
1

10



2

24

西西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5小题12分,第26小题14分,第27小题14分,第28小题
12分,共52分。)
25题(12分)
(1)
(2)
历史
答题卡第1页共2页



26题(14分)
(1)
(2)
27题(14分)
(1)
(2)
28题(12分)
历史答题卡
第2页共2页南平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质量检测
历 史 试 题
本试卷共8页,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 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13世纪,古埃及著名诗人恩纳在《尼罗河颂》中盛赞尼罗河的恩泽。最早记录这一诗歌的文字有可能是
A.楔形文字 B.象形文字 C.甲骨文 D.希腊字母
2.在两河流域某一王陵中,发掘出大批的泥板文字、金银器皿、精致的项链和其他的首饰、铜制的矛和头盔、竖琴以及四轮车。这些发现
A.说明当时已经存在明显的贫富分化 B.印证了该地已进入封建社会
C.是研究古代文明发展的第一手史料 D.表明此地产生了最早的农业
3.雅典城邦通过举办隆重盛大的节日庆典,将团体中不同的个人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从而形成了一种社会伦理控制的巨大力量。据此可知,雅典的节日庆典有助于
A.凝聚公民意志 B.繁荣城邦经济
C.扩大海外殖民 D.形成多神崇拜
4.日耳曼语带有南方德语的辅音转移,代表了伦巴第的入侵和统治;阿尔巴尼亚的语言充斥了拉丁语、罗曼语、斯拉夫语等借词,印证了其在历史上确实被这些国家统治过。这表明
A.阿拉伯帝国重视文化的交流 B.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逐渐消亡
C.征服战争影响语言文化发展 D.文化融合重塑民族精神内涵
5.有学者指出,西欧封建主义的独创性在于强调一种可以约束统治者的契约观念,如果上级超越规定滥用权力推行暴政,下级附庸可以解除服从关系,撤回忠诚,甚至推翻其统治。最能体现这一独创性的制度是
A.种姓制度 B.封君封臣制度
C.农奴制度 D.城市自治制度
6.英王亨利二世(1154—1189年在位)在司法改革中规定了哪些诉讼归国王法庭审理,哪些诉讼归郡法庭或领主法庭审理,扩大巡回审判的范围,妥善处理教俗司法管辖权的争端。这些做法意在
A.践行法律程序 B.突出教皇地位
C.保证司法公正 D.强化世俗王权
7.考古发现,某一美洲文明的生产方式出现三次转变:第一次是山坡刀耕火种的强化,第二次是泉水灌溉体系的形成,第三次是“浮动种植园”的建立。由此可知,该文明
A.使用精准历法 B.鼓励对外贸易 C.重视农业生产 D.反对神灵崇拜
8.
图1所示变化
A.引起欧洲贸易中心转移 B.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开展
C.导致封建领主收入剧增 D.提升了资产阶级的实力
9.康德认为,人类发展有赖个体自主之抉择,幸福之实现系于主体自身之道德抉择。他强调通过早期规训确立自律能力之必要性。由此可知,康德主张
A.教育应避免人为干预 B.道德是幸福发展的基础
C.人的理性需教育引导 D.天赋人权神圣不可侵犯
10.法国大革命初期,英国报刊曾赞扬法国推翻君主专制的进步性,但随着大革命的发展逐渐转为批判。拿破仑战争后期,英国舆论又转向反战求和平。这表明
A.公众情绪左右国家政策 B.政治局势影响舆论宣传
C.意识形态决定外交立场 D.经济危机重塑价值观念
11.《人权宣言》的传入促使海地民众认识到平等原则的普适性价值。1791年,海地爆发大规模起义,起义军两个月内摧毁1400多座种植园,并成功击退英、法、西三国殖民军的镇压。这反映了
A.思想启蒙激发民族意识 B.自由民主理念广泛传播
C.殖民压迫激化种族矛盾 D.经济剥削引发民众抗争
12. 表1 19世纪上半叶英国政府颁布的社会立法(部分)
时间 事件
1802年 议会通过第一部工厂法,要求工厂车间必须有通风和定期消毒的基本条件,童工工作时长不能超过12小时,工厂还要负责童工的生活起居和文化教育
1824年 废除禁止工人结社的法律,工人可以公开为自己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权益斗争
1834年 出台《济贫法修正案》
1847年 实行《十小时工作法》
1848年 颁布《公共卫生保障法》,要求把污水和废弃物集中处理
据表1可知,当时英国
A.工人阶级地位发生根本改变 B.民主政治制度日趋完善
C.借助行政手段干预社会问题 D.经济上奉行凯恩斯主义
13.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该政权的确立标志着无产阶级通过执掌公共事务治理权,实现社会质变的革命时刻已到来。该政权的建立
A.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础 B.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
C.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D.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
14.1879年德国建成首条电力铁路,1888年美国成功实现首个商业化电车系统。至19世纪末,欧美主要城市相继完成电车、地铁、汽车线路部署,结束了城市交通中的“公共马车时代”。这一变化源于
A.工业革命的发展 B.电力应用的普及
C.世界联系的增强 D.城市化进程加快
15.基辛格评价凡尔赛和约,“从言和的角度来看,处罚太重;从防止德国复苏的角度来看又太宽大……注定使民主国家长期不得安宁”。此观点意在说明
A.战胜国内部矛盾尖锐 B.战后新秩序具有脆弱性
C.殖民地诉求遭到忽视 D.国联难以维护世界和平
16.一战后,甘地发起手工纺织运动,提出“纺车轮的运作,可以为饥饿的半失业的妇女找到工作……并且用这种棉纱来织布给印度人民穿”。甘地旨在
A.提高印度国际地位 B.解放女性的思想
C.抵制英国经济侵略 D.振兴传统手工业
17. 表2 1928-1940年苏联谷物的国家收购量(单位:万吨)
年份(年均) 1928-1932 1933-1937 1938-1940
谷物收购量 1820 2750 3210
据表2推知,这一时期的苏联农业
A.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B.助力工业化开展
C.自主经营权不断扩大 D.集体化问题突出
18.图2为某一著作的部分目录,该著作可能是
A.《斯大林时代》
B.《慕尼黑协定》
C.《法西斯主义的独裁统治》
D.《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19. 表3 1946-1950年美国四次大规模对外经济援助
重要政策或文件 援助对象 计划援助金额
《英美财政协定》(1946年) 英国 37.5亿美元
《援助希腊、土耳其法案》(1947年) 希腊、土耳其 4亿美元
欧洲复兴计划(1948年) 西欧 129.924亿美元
第四点计划(1950年) 第三世界部分重要国家及地区 1.5亿美元
据表3推知,美国意在
A.推动西欧经济复苏 B.遏制共产主义
C.争取第三世界支持 D.推行全球扩张
20.1960年2月,阿根廷等11国成立了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协会;同年12月,委内瑞拉等5 国成立中美洲共同市场。这些组织逐步取消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壁垒,并加强能源、金 融等方面的合作。这些组织成立的主要目的是
A.推进拉丁美洲经济一体化 B.加强同发达国家合作
C.助力自由贸易在全球扩展 D.掌握独立运动领导权
21.1962—1995年,法国在非洲总共进行了19次军事行动,与非洲法语区国家共签订了23 个军事合作协定,并在中非共和国、塞内加尔等六国执行“提高影响力的任务”。这说 明
A.法国的国际话语权提升 B.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加强
C.非洲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D.非洲国家发展任重道远
22.由于失业津贴较高,再加上各种名目繁多的社会救助,英国许多失业者不愿寻找新的工作机会,甚至出现一批从来没有工作过的成年人。20世纪80年代,这一群体的数量高达100多万。这反映出英国
A.社会制度更加公平 B.经济发展存在隐患
C.政府陷入滞胀危机 D.居民生活水平提高
23.有学者描绘了20世纪90年代后的国际
关系,如图3所示。据此可知,当代世
界发展的主要趋势是
A.世界多极化
B.区域集团化
C.社会信息化
D.文化多样性
24.2024年5月,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的《北京宣言》,强调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践行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这表明中阿双方
A.致力深化亚欧国家的合作 B.首次倡议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
C.积极推动国际政治民主化 D.携手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亚述帝国时期,国内的驿站由所在省份的总督负责管理。驿站具体分布的地点会随着实际统治需要而进行适当的调整。邮驿采用了先进的中继系统,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信件和信使的分离,保障了信息传递的及时性。由于邮驿覆盖范围广大,导致运行成本十分高昂,因此中继系统只提供给代表国王行事的高级官员使用。
——摘编自李智《从苏美尔到波斯:古代西亚驿路体系的发展与特点》
材料二 古罗马国家邮驿系统除了传递信件和军事情报,还可以运输旅客和货物。它的设立使得整个罗马帝国连为一个整体,保证了城市和偏远地区的联系。国家信使可以在驿站更换马匹直达目的地。但国家邮驿系统的基础设施必须经过国家批准方可免费使用。驿站虽然属于国家,可它的修建和维护却依靠附近村落的居民。
——摘编自王玉玲《罗马帝国早期的“国家邮驿系统”初探》
(1)根据材料一,归纳亚述帝国邮驿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帝国邮驿的影响。(6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7-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逐步确立(部分)
①17世纪 君主立宪
②18世纪 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建立联邦制国家。这是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但也有种族歧视等许多不足之处
③19世纪 民主共和 1875年,法国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总统与总理共享行政权,内阁对议会负责。这巩固了法国的民主政治,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制度设计具有妥协性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17-19世纪,资产阶级逐渐壮大,开始领导反封建的斗争,各国由于国情的不同,在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权的道路上采取了不同的路径。在夺取政权之后,资产阶级通过代议民主制组织国家政权,建立了个体自由权利之上的利益协调机制。此后,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但是,西方政治制度本质上代表资本家的利益和特权。
——摘编自徐大同《准确认识西方政治民主制度》
(1)请仿照事例③,补充事例①②内容。(8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6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二战结束后,总体来说,经济全球化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GATT(1996年后由WTO组织替代)、IMF、WB一度作为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平台,维护了经济全球化的顺利推进。在各经济体趋于更开放的同时产生了一种新的国际分工方式,即产品的不同工序阶段可以在全球不同地方完成。运输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为这种分工提供了便利化条件,并由此诞生了与此前不同的全球供应链体系。跨国公司得以全球配置资源,开拓全球市场。
——摘编自戴慧《经济全球化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材料二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发展中国家为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互利共生的目标,首先需要持续改进工业体系实现工业发展全面性和竞争力的提高;其次需加速建设科技强国以应对国际技术垄断;再次需要不断加强国家间的合作,推动国际贸易迅速发展;最后,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治理改革,寻找与国际合作互利互赢的共遇点。
——摘编自陈泽原《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利与弊》
(1)根据材料一,说明二战后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策略。(8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受访者基本信息
性别 年龄/岁 职业/身份 AI技术相关软件使用经历和频率
男 33 事业单位职员 经常使用“文心一言”“KIMI”进行文字写作和润色
男 38 专车司机 经常使用软件导航,查看实时交通数据和路线
女 27 小学老师 经常使用电子手环检测健身和压力情况
女 37 自由职业 使用AI医疗软件被误诊,擅自停用药物,险至休克
男 39 私企老板 被AI换脸微信视频骗取巨额资金
——摘编自刘天元、晏静露《智能变革中的不安:青年群体AI焦虑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科技革命”为主题,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12分)
1
高一历史试题 第 5 页(共8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南平市2024一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8页,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
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13世纪,古埃及著名诗人恩纳在《尼罗河颂》中盛赞尼罗河的恩泽。最早记录这
一诗歌的文字有可能是
A.楔形文字B.象形文字
C.甲骨文D.希腊字母
2.在两河流域某一王陵中,发掘出大批的泥板文字、金银器皿、精致的项链和其他的首饰、
铜制的矛和头盔、竖琴以及四轮车。这些发现
A,说明当时己经存在明显的贫富分化B,印证了该地己进入封建社会
C.是研究古代文明发展的第一手史料D.表明此地产生了最早的农业
3.雅典城邦通过举办隆重盛大的节日庆典,将团体中不同的个人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从
而形成了一种社会伦理控制的巨大力量。据此可知,雅典的节日庆典有助于
A.凝聚公民意志
B.繁荣城邦经济
C.扩大海外殖民
D.形成多神崇拜
4.日耳曼语带有南方德语的辅音转移,代表了伦巴第的入侵和统治:阿尔巴尼亚的语言充
斥了拉丁语、罗曼语、斯拉夫语等借词,印证了其在历史上确实被这些国家统治过。这
表明
A,阿拉伯帝国重视文化的交流
B,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逐渐消亡
C.征服战争影响语言文化发展
D.文化融合重塑民族精神内涵
5,有学者指出,西欧封建主义的独创性在于强调一种可以约束统治者的契约观念,如果上
级超越规定滥用权力推行暴政,下级附庸可以解除服从关系,撤回忠诚,甚至推翻其统
治。最能体现这一独创性的制度是
A,种姓制度
B.封君封臣制度
C.农奴制度
D.城市自治制度
高一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
6.英王亨利二世(1154一1189年在位)在司法改革中规定了哪些诉讼归国王法庭审理,
哪些诉讼归郡法庭或领主法庭审理,扩大巡回审判的范围,妥善处理教俗司法管辖权的
争端。这些做法意在
A.践行法律程序
B.突出教皇地位
C.保证司法公正
D.强化世俗王权
7.考古发现,某一美洲文明的生产方式出现三次转变:第一次是山坡刀耕火种的强化,第
二次是泉水灌溉体系的形成,第三次是“浮动种植园”的建立。由此可知,该文明
A,使用精准历法B.鼓励对外贸易C.重视农业生产D.反对神灵崇拜
8.
2.0
1.8
1.6
1.4
1.2
1.0
0.8
0.6
0.4
0.2
0.01
1500
1550
1600
16501700175018001820(年度)
图11500-1820年英国物价指数的演变表
图1所示变化
A.引起欧洲贸易中心转移
B.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开展
C.导致封建领主收入剧增
D.提升了资产阶级的实力
9.康德认为,人类发展有赖个体自主之抉择,幸福之实现系于主体自身之道德抉择。他强
调通过早期规训确立自律能力之必要性。由此可知,康德主张
A.教育应避免人为干预
B.道德是幸福发展的基础
C.人的理性需教育引导
D.天赋人权神圣不可侵犯
10.法国大革命初期,英国报刊曾赞扬法国推翻君主专制的进步性,但随着大革命的发展逐
渐转为批判。拿破仑战争后期,英国舆论又转向反战求和平。这表明
A.公众情绪左右国家政策
B.政治局势影响舆论宣传
C.意识形态决定外交立场
D.经济危机重塑价值观念
11.《人权宣言》的传入促使海地民众认识到平等原则的普适性价值。1791年,海地爆发大
规模起义,起义军两个月内摧毁1400多座种植园,并成功击退英、法、西三国殖民军
的镇压。这反映了
A,思想启蒙激发民族意识
B.自由民主理念广泛传播
C.殖民压迫激化种族矛盾
D.经济剥削引发民众抗争
高一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南平市 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 24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C A C B D C D C B A C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B A B C B D D A D B A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小题,共 52分。
25.(12分)
(1)管理责任制;服务统治需要;信息传递迅捷;分布范围广;具有君主专制色彩。(6
分,任答其中 3点即可)
(2)加速信件和情报的驿传;提高国家的运输能力;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有利
于经济发展;方便公民往来;促进文化交流。(4分,任答其中 2点即可)加重民众负担;一
定程度强化了特权。(2分,任答其中 1点即可)
26.(14分)
(1)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这促进了英国资
本主义的发展,为世界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变革提供了范例,但存在着选举权受限等问题,
民主政治有待完善。(6分)民主共和。(2分)
(2)以改革或革命方式确立;立法保障;以代议制为核心;分权制衡;政党政治;体
现资产阶级民主,具有阶级局限性。(6分,任答其中 3点即可)
27.(14分)
(1)国际经济组织的支持;新的国际分工方式产生;运输网络和交通技术的发展;跨
国公司的推动。(6分,任答其中 3点即可)
(2)持续改进工业体系;加速建设科技强国;加强国家间的合作;积极参于国际经济
治理改革;建立金融风险防范机制。(8分,任答其中 4点即可)
28.(12分)
示例:
观点: 科技革命是一把双刃剑(2分)
阐述:科技革命带来生产技术的进步。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将
人类推进蒸汽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使电力得到广泛应用,将人类推进电气时代;第三次科
技革命时期,计算机技术出现并迅速发展,将人类推进信息时代。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
便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科技革命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也
不容忽视,如智能犯罪、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都是科技革命的副产品。面对当前 AI时代,
我们应加强伦理道德建设与法律监管,推动教育转型,培养适应 AI时代的人才。(8分)
1
{#{QQABRQ0l5wgYgAQACA6bAwm6CQoQkIETLYoOgUCaOAwiiBFIBAA=}#}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正视科技革命的两面性,全面、正确地理解科技与社会之间的联系,
趋利避害,让科技真正造福人类。(2分)
评分标准:事件 0~2分,观点 0~2分,论述 0~8分,具体赋分要求如下:
等 次 说 明 表 述
①观点合理
一等 ②史实准确 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表达准确
(9~12分) ③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①观点较合理
二等 ②史实较准确 思路基本合理、逻辑关系基本清
(5~8分) ③论证较充分、史论结合 楚、表达基本准确
①观点不合理
三等 缺乏条理性、逻辑关系不清、表
②史实不够准确
(0~4分) 达欠通顺或不准确
③论证关系不清或没有论证
2
{#{QQABRQ0l5wgYgAQACA6bAwm6CQoQkIETLYoOgUCaOAwiiBFIB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