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直线运动 课件(共34张PPT) 2025-2026学年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 直线运动 课件(共34张PPT) 2025-2026学年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 考点清单解读
● 重难题型突破
● 重点实验突破
三、 直线运动
三、 直线运动
■考点一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 物体运动的分类
三、 直线运动
2.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定 义 物体沿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作匀 速直线运动 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作变速直线运动
三、 直线运动
续写
特 点 运动的路线是直线,且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1)运动的路线是直线,速度的大小发生变化;
(2)常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实 例 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的 列车、匀速上升的电梯等 运动员游泳、刚出站的火车等
三、 直线运动
3. 匀速直线运动图像
类型 s-t 图像 v-t 图像
形状
分析 该图像是过原点的直线,时间改变,路程也随之改变,但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即速度)不变 该图像是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时间改变,速度不变
三、 直线运动
典例 1 下列物体的运动可以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
A. 机械手表指针的运动
B. 站在商场匀速运行的自动扶梯上的乘客
C. 空中竖直下落的雨滴
D. 绕赤道上空匀速转动的“北斗”同步卫星
对点典例剖析
三、 直线运动
[解析]
选项 内容 运动 方向 速度 大小 是否为匀速
直线运动
A 机械手表指针的运动 变 不变 否
B 站在商场匀速运行的自动扶 梯上的乘客 不变 不变 是
三、 直线运动
续表
C 空中竖直下落的雨滴 不变 变 否
D 绕赤道上空匀速转动的“北斗 ” 同步卫星 变 不变 否
[答案] B
三、 直线运动
■考点二 平均速度
三、 直线运动
归纳总结
利用速度公式及变形公式解题时注意“四性”:
四性 理解
同一性 三个物理量应对应于同一物体的同一运动过程
对应性 代入数据时,v、s 和 t 要一一对应,不能张冠李戴
统一性 在应用公式时,各个物理量单位要统一,即①v-m/s,s-m,t-s;②v-km/h,s-km,t-h
三、 直线运动
续表
四性 理解
规范性 代入数据前,公式不能漏,代入数据时,数据后要有单位
三、 直线运动
典例 2 小杰同学在学校运动会 60 m 决赛中打破八年级校纪录。测得他在 30 m 处的速度是 8 m/s,8 s末冲过终点时的速度为 10 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 ( )
A. 7.5 m/s B. 8.1 m/s
C. 8.5 m/s D. 9 m/s
对点典例剖析
三、 直线运动
[解题思路]
[答案] A
三、 直线运动
■题型一 运动的图像问题
例 1 在某次测试中,甲、乙两车都向东做直线运动,它们的 s-t 图像如图所示,则 ( )
A. 甲、乙两车都做加速直线运动
B. 两车出发前相距 20 m,甲比乙晚出发 5 s
C. 在第 10 s 时两车速度相等
D. 10 s 时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三、 直线运动
[解析]题图为 s-t 图像,图像是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的路程随时间变化均匀,根据速度公式 v= 可知,物体的速度不变,所以是匀速直线运动,故 A 项错误;甲车运动图像与横轴相交,表明开始运动时,位置在起点处,运动的开始时刻是 5 s;而乙车运动图像与纵轴相交,表示开始运动的时刻是 0 时刻,但是开始运动的位置在起点东 20 m 处,所以开始运动时,甲、乙两车相距 20 m,乙车先运动,甲车晚 5 s 运动,故 B 项正确;
三、 直线运动
s-t 图像相交的点表示的是两车在同一位置,即两车相遇,而不是速度相同,故 C 项错误;5 s~10 s 内,由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更快,两车均向东行驶,而乙车在甲车前方 20 m 处出发,甲车速度比乙车快,所以两车距离在缩小,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相对甲车向西运动,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三、 直线运动
变式衍生1 甲、 乙两车在同一平直路面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行驶。如图所示是它们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C
三、 直线运动
A. 在 0~4 s 内,甲车静止,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 A 点表示甲、乙两车的路程相同
C. 在 t=4 s 时,乙车运动的速度为 20 m/s
D. 在 0~4 s 内,乙车运动的路程大于甲车运动的路
三、 直线运动
■题型二 速度的计算
例 2 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庄河方向行驶,当到达 A 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 8 时 30 分;到达 B 地时,钟表显示为 10 时 30 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轿车从 A 地到 B 地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每秒?
(2)若轿车仍以该速度匀速行驶,从 B 地到达庄河需要多少分钟?
三、 直线运动
[解](1)从 A 地到 B 地所用时间:t1=10:30-8:30=2 h,从 A 地到 B 地的路程:s1=180 km-36 km=144 km,从 A 地到 B 地的平均速度:v= = =72 km/h=20 m/s。
(2)从 B 地到达庄河的时间:t2= = =0.5 h=30 min。
三、 直线运动
思路点拨
三、 直线运动
■题型三 频闪照相法测量平均速度
例 3 如图是小华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时,拍摄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 F 点的频闪照片,每隔 0.2 s 闪拍一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三、 直线运动
A. 从 A 点到 F 点的过程小球做减速直线运动
B. 小球从 B 点运动到 D 点通过的路程为 4.5 cm
C. 小球在 C 点的速度大于在 E 点的速度
D. 小球从 C 点运动到 E 点的平均速度为 0.15 m/s
三、 直线运动
[解析]由题图可知,在从 A 点到 F 点的过程中,小球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长,由 v= 可知,在从 A 点到 F 点的过程中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即小球做加速直线运动,故 A 项错误;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0.1 cm,则小球从 B 点运动到 D 点通过的路程:sBD=4.50 cm-0.50 cm=4.00 cm,故 B 项错误;由于小球从 A 点到 F 点做加速运动,所以小球在 C 点的速度小于在 E 点的速度,故 C 项错误;
三、 直线运动
由题图可知,小球从 C 点运动到 E 点的路程:sCE=8.00 cm-2.00 cm=6.00 cm,时间:tCE=2×0.2 s=0.4 s,小球从 C 点运动到 E 点的平均速度:vCE= = =15 cm/s=0.15 m/s,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三、 直线运动
变式衍生2 如图是用照相机所拍摄的某小球在水中下落的一张频闪照片。 已知水池壁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 a,闪光灯每隔 Δt 时间闪亮一次(拍摄一次)。观察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以下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 )
A. 小球从 A 位置到 C 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B. 小球从 B 位置到 D 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C. 小球从 A 位置到 C 位置的平均速度为
D. 小球通过 D 点时的速度为
B
三、 直线运动
实验:研究气泡的运动速度
实验原理 v=
实验器材 玻璃管、橡皮塞、水、刻度尺、秒表、木块
实验装置
三、 直线运动
实验 步骤 (1)在长约 120 cm 的玻璃管中注水近满,上端
留一小段空气柱,用橡皮塞塞住关口。
(2)先将玻璃管右端抬高,使气泡处在右端;再把右端放到桌面上,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 测量气泡从点 O 运动到 20 cm、40 cm、60 cm 和 80 cm 处所用的时间,并填入表 1。
续表
三、 直线运动
实验 步骤
续表
三、 直线运动
数据处理 (1)根据表 1 中的数据,计算气泡通过各区间的
时间和相应的速度,填入表 2。
续表
三、 直线运动
数据处理 (2)根据表 1 中的数据,在下图所示的坐标系中,
画出气泡运动的 s-t 图像
续表
三、 直线运动
实验结论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续表
三、 直线运动
命题点:
1. 实验测量工具(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 器材组装时注意(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秒表的使用及读数。
4. 为了让气泡运动的时间测得更准确,可以(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刻度尺
秒表
玻璃管注水近满,留一个小气泡
玻璃管的左端适当垫高
将玻璃管左端垫得更低些
三、 直线运动
5. 标记的起点 O 最好离玻璃管最下端[⑥_______(选填“远一些”或“近一些”)]。
6. 速度的计算。
7. 根据实验数据描述出气泡运动的 s-t 图像,分析图像并得出实验结论。
8. 若做实验时,在玻璃管上进行不均匀分段并做好标记, 按同样步骤进行测量,[⑦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论。
远一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