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第 12 课《低碳生活每一天》第 2 课时 减少我们的碳排放 教学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第 12 课《低碳生活每一天》第 2 课时 减少我们的碳排放 教学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时围绕 “减少我们的碳排放” 展开,是第 12 课的实践应用部分。教材先引导学生认识 “碳排放” 的概念,通过计算家庭每月用电的碳排放量,让学生直观感受碳排放的存在;揭示易被忽略的碳排放,如衣服生产、饮料瓶制造等环节产生的碳排放;分享 “低碳经”,交流家庭生活中减少碳排放的经验,如节水、节电等;引导学生制定家庭低碳生活新规范,涵盖出行、穿着等方面;介绍碳补偿活动,如植树吸收二氧化碳,强调绿色植物对减少二氧化碳的作用。教材旨在让学生了解碳排放的来源,掌握减少碳排放的方法,培养低碳生活的意识和习惯。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 “碳排放” 的概念较为陌生,对生活中隐藏的碳排放缺乏认知,虽有一些节约行为,但未上升到 “低碳生活” 的层面。他们参与低碳实践的经验不足,制定规范和执行的能力有待提升。通过本课时学习,需结合计算、案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碳排放的普遍性,掌握具体的减排方法,主动参与低碳生活。
核心素养分析
政治认同:通过了解国家倡导的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和相关举措,认识到我国在应对气候变暖中的积极作为,增强对国家环保政策的认同和支持。 道德素养: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绿色环保的道德品质,认识到减少碳排放是每个人的责任,从生活小事做起,践行低碳行为,提升社会责任感。 法治观念:进一步了解与低碳生活、减少碳排放相关的法律法规,如节约资源的规定,认识到依法践行低碳生活的重要性,树立法治意识。 健全人格:在计算碳排放、制定低碳规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规划能力和行动力,形成绿色健康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健全人格发展。 责任意识:认识到减少碳排放与地球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是对自己、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表现,培养主动承担减排责任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存在的碳排放,包括用电及物品生产等环节的碳排放。 帮助学生掌握减少碳排放的具体方法,如节水节电、绿色出行等。 让学生学会制定家庭低碳生活规范,并参与碳补偿活动,如植树等。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隐藏在生产、生活各环节的碳排放,从思想上重视减排的必要性。 引导学生将低碳生活方法转化为长期习惯,切实执行家庭低碳规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碳排放计算示例、物品生产碳排放案例视频(如衣服、饮料瓶)、低碳生活经验图片、碳补偿活动(植树)视频等。 计算工具:碳排放计算表、计算器,供学生计算家庭用电的碳排放量。 资料卡片:印有不同物品生产过程中碳排放的资料,如饮料瓶、书本等,供学生汇报交流。 实践材料:“家庭低碳生活新规范” 表格、彩笔,用于制定和装饰规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两个数据:一个家庭每月用电 350 度产生约 275 千克碳排放,一件衣服 “一生” 的碳排放惊人。提问:“同学们,这些数据让你有什么感受?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的碳排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减少我们的碳排放。”
二、讲授新课 第一部分:探究身边的碳排放 教师活动:讲解 “碳排放” 的概念,即 “温室气体” 的排放。引导学生计算家庭每月用电的碳排放量(使用公式:家居用电二氧化碳排放量 = 耗电度数 ×0.785),汇总全班数据。展示物品生产碳排放的案例视频(如衣服),发放资料卡片,组织学生分组汇报搜集的其他物品(如饮料瓶)的碳排放资料。 学生活动:询问父母家庭每月用电量,使用计算器按公式计算碳排放量,交流计算结果,发现家庭用电会产生较多碳排放。观看视频,阅读资料卡片,分组讨论后汇报饮料瓶等物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认识到碳排放隐藏在多个环节。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直观感受碳排放的存在和数量,了解生活中碳排放的普遍性,为学习减排方法做铺垫。 第二部分:分享低碳生活经验 教师活动:提问:“在生活中,我们有哪些减少碳排放的做法?” 组织学生结合教材例子和生活经验,分组交流 “低碳经”,如节水、节电、旧物利用等。展示低碳生活经验图片,补充更多方法,如用淘米水浇花、少买新衣服等。 学生活动:分组分享自己的低碳做法,如随手关灯、使用布袋购物等。学习图片中的经验,记录自己可以借鉴的方法,如 “看电视时调暗亮度”“短途出行步行或骑车”。 设计意图:通过经验分享,让学生掌握具体的低碳生活方法,激发主动减排的意识,培养节约习惯。 第三部分:制定家庭低碳规范与参与碳补偿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选择一个方面(如出行、穿着、饮食等),分组讨论并制定 “家庭低碳生活新规范”,如出行方面 “多步行,少乘车”;穿着方面 “旧衣服捐赠,少买新衣服”。播放植树等碳补偿活动视频,讲解碳补偿的意义,鼓励学生参与绿化活动。 学生活动:分组选择主题,结合所学方法制定详细的家庭低碳规范,如 “穿” 的方面:1. 衣服旧了修补后继续穿;2. 不盲目追求新款衣服;3. 清洗衣物时用手洗代替机洗(小件)。装饰规范表格,承诺在家中执行。交流自己参加过的植树等绿化活动,表达参与意愿。 设计意图:通过制定规范和了解碳补偿,让学生将低碳方法转化为具体计划,培养规划能力和行动力,同时认识到植树对减排的作用,拓宽减排途径。
三、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 计算家庭用电碳排放的公式是( ) A. 耗电度数 ×0.785 B. 耗电度数 ÷0.785 C. 耗电度数 + 0.785 答案:A 解析:教材明确给出该公式,A 选项正确,B、C 选项错误。 下列做法中,不能减少碳排放的是( ) A. 随手关灯 B. 经常购买新款衣服 C. 乘坐公交车出行 答案:B 解析:A、C 选项能减少碳排放;B 选项会增加衣服生产环节的碳排放,不能减少。 碳补偿活动中,通过( )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减少碳排放。 A. 大量砍伐树木 B. 植树种草 C. 焚烧垃圾 答案:B 解析:A、C 选项会增加碳排放;B 选项绿色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属于碳补偿活动。 判断题 只有用电才会产生碳排放,其他活动不会。( ) 答案:× 解析:物品生产、交通等活动也会产生碳排放,该说法错误。 制定家庭低碳生活规范有助于减少碳排放。( ) 答案:√ 解析:规范能引导家庭成员践行低碳行为,减少碳排放,该说法正确。 少买一件衣服,能减少生产环节的碳排放。( ) 答案:√ 解析:衣服生产过程会产生碳排放,少买能减少相关排放,该说法正确。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生活中碳排放无处不在,用电、买衣服都有。但只要我们做好节水节电、绿色出行,制定家庭低碳规范,参与植树,就能减少碳排放。让我们坚持低碳生活,为地球 “退烧” 出力!
板书设计
减少我们的碳排放 身边的碳排放:用电、物品生产等 低碳方法:节水节电、绿色出行、旧物利用 我们的行动:制定规范、参与植树
教学反思
本课时通过计算、分享和制定规范,让学生掌握了减少碳排放的方法。但学生对隐藏碳排放的认识仍需深化,后续可开展 “碳排放追踪” 活动,记录一天中的碳排放及减排做法。同时,鼓励学生与家长共同执行家庭低碳规范,定期反馈,确保低碳行为持续进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6张PPT)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第 12 课《低碳生活每一天》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第 2 课时 减少我们的碳排放
导入新课
展示两个数据:一个家庭每月用电 350 度产生约 275 千克碳排放,一件衣服 “一生” 的碳排放惊人。提问:“同学们,这些数据让你有什么感受?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的碳排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减少我们的碳排放。
同学们,震撼的数据揭示真相:一个家庭每月仅用电350度,就产生约275千克碳排放;而一件衣服“一生”的碳排放更是惊人。这些数据是否让你们感到惊讶与忧虑?生活中碳排放无处不在,今天,就让我们携手学习,共寻减排之道!
讲授新课
第二模块:减少我们的碳排放
人们常常把“温室气体”的排放称为“碳排放”。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碳排放”,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算一算:问一下父母,家里一个月要用多少度电,计算一下产生了多少碳排放。全班同学每家每月所用电的碳排放量又是多少呢?我们来算一算吧!
家里的电器一开,就会耗电,产生碳排放。
一个月用这么多度电,这要产生多少碳排放量呀?
一月份用了 350度电,制造了大约275千克的碳排放。
碳排放计算
家居用电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 耗电度数 ×0.785
计算示例(以家庭月用电 200 度为例 )
单个家庭:根据公式,碳排放 =200×0.785=157 千克 。
全班 30 个家庭:总碳排放 = 157×30=4710 千克
(若家庭用电不同,需按实际度数算总和 )
发现
家庭用电越多,碳排放越高,小度数累积也会产生可观碳量 。
全班家庭用电碳排放总和较大,说明生活中节约用电、减少能耗,对降低碳排放意义重大,每个人都能为 “减碳” 出力 。
你可替换自家实际用电度数,算出真实碳排放,感受更直观哟,比如家里月用电 300 度,碳排放就是 300×0.785=235.5 千克 。
很多“碳排放”容易被人们忽略。很多物品在生产的各个环节都会产生“碳排放”。请大家看看下面这个小组搜集的资料。
生产一件衣服的“碳排放”
材质不同的衣服在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会有不同。
一件天然材质的衣服,原材料生产需要经过种植、灌溉、施肥、喷洒农药等环节。一件皮革材质的衣服,原材料生产需要经过动物的饲养、防病、宰杀等环节。
一件化纤材质的衣服,原材料生产需要经过石油等原材料的化学反应过程,提炼出化学纤维材料。
原来,原材料制成衣服,再运送到不同商场,再到洗涤衣物需要耗费水电等资源……一件衣服“一生”的“碳排放”积累起来,也是相当惊人!
请在班级中汇报一下你们搜集的资料。
生产饮料瓶的 “碳排放” 汇报
同学们好!我们小组调研了生产饮料瓶的 “碳排放” 。
生产饮料瓶,先从石油开采、运输开始,这一环节会因燃油消耗释放二氧化碳。接着,石油经复杂化学反应制成塑料颗粒,化工厂的高温、高压反应,以及能源消耗,都会产生碳排放。之后,塑料颗粒被加工成瓶胚、吹塑成饮料瓶,生产设备运转耗电,也会间接带来碳排放 。
而且,饮料瓶使用后,若填埋处理,塑料难降解,长期释放温室气体;若焚烧,更是直接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小小的饮料瓶,从 “出生” 到 “终结”,碳排放可不少,这让我们意识到,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对减碳太重要啦!
说说我的“低碳经”为了减少碳排放,我们已经在行动。请围绕家庭生活,在小组中交流你的低碳生活经验。
我会在马桶水箱内放一个装满水的矿泉水瓶。这样可以省水。
看电视时,我会适度调节电视的亮度。既能省电又能保护视力。
原来一些不经意的生活小事中都藏着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你能选择一个方面制订一份家庭低碳生活新规范吗?
出行
1.周末去奶奶家,妈妈建议乘公交车,让家里的汽车也休假。
2.短距离出行优先选步行,当作锻炼身体 。
3.上班、上学若顺路,和邻居拼车,减少汽车使用频次 。
穿
1.优先选天然材质(棉、麻 )衣物,生产过程碳排放低 。
2.衣服尽量穿到破旧再淘汰,减少购买新衣频率 。
3.旧衣服改造成抹布、围裙等,实现二次利用 。
除了通过绿色低碳的生活来给地球降温外,还可以参与碳补偿的活动。什么是碳补偿呢?人们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然后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碳排放吸收掉,以达到环保的目的。
春天,我们一起种树,让地球降温。
这是我们认养的树木。
我曾积极参与城市绿化活动,亲手种植了数十棵树木。那些树苗如今已茁壮成长,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更在炎炎夏日为城市带来丝丝凉意,有效减少了热岛效应。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每个人的小小行动都能为地球降温贡献一份力量。
说一说你曾经参加过的为地球降温的绿化活动吧!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我们可以通过大力种草植树,爱护花草树木,来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只有每个人自愿地过绿色低碳的生活,才能形成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环境。
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
计算家庭用电碳排放的公式是( )
A. 耗电度数 ×0.785
B. 耗电度数 ÷0.785
C. 耗电度数 + 0.785
答案:A
解析:教材明确给出该公式,A 选项正确,B、C 选项错误。
下列做法中,不能减少碳排放的是( )
A. 随手关灯
B. 经常购买新款衣服
C. 乘坐公交车出行
答案:B
解析:A、C 选项能减少碳排放;B 选项会增加衣服生产环节的碳排放,不能减少。
碳补偿活动中,通过( )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减少碳排放。
A. 大量砍伐树木
B. 植树种草
C. 焚烧垃圾
答案:B
解析:A、C 选项会增加碳排放;B 选项绿色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属于碳补偿活动。
课堂练习
判断题
只有用电才会产生碳排放,其他活动不会。( )
答案:×
解析:物品生产、交通等活动也会产生碳排放,该说法错误。
制定家庭低碳生活规范有助于减少碳排放。( )
答案:√
解析:规范能引导家庭成员践行低碳行为,减少碳排放,该说法正确。
少买一件衣服,能减少生产环节的碳排放。( )
答案:√
解析:衣服生产过程会产生碳排放,少买能减少相关排放,该说法正确。
课堂总结
同学们,生活中碳排放无处不在,用电、买衣服都有。但只要我们做好节水节电、绿色出行,制定家庭低碳规范,参与植树,就能减少碳排放。让我们坚持低碳生活,为地球 “退烧” 出力!
课堂总结
12.低碳生活每一天
减少我们的碳排放
身边的碳排放:用电、物品生产等
低碳方法:节水节电、绿色出行、旧物利用
我们的行动:制定规范、参与植树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