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贵阳市青岩贵璜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6月质量监测道德与法治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8分)一、选择题:第1一8小题每小题2分,第9一12小题每小题3分,共28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或符合题意的答案。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一夏朝,以“禹刑”作为法律制度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古巴比伦将《汉漠拉比法典》刻在石柱上表明“君权神授”,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以上共同说明了A.法律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B。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C.法律是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D.法律只对一小部分人具有约束力2.近年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安全隐患日益凸显。为保障无人机飞行的规范性和公共安全,我国制定了《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这一条例的出台A.说明了法治中国建设成就斐然B.表明我国的法律体系不断完善C.意味着我国构建了完整法律体系D.体现了公民法治意识不断增强3。下框内容是我国《快递电子运单》国家标准要求快递企业、电子商务经营主体等应采取的措施。这些要求是为了保护公民的★收寄件人姓名应隐藏1个汉字以上★联系电话应隐藏6位以上★地址应隐藏单元户室号A.生命权B.肖像权C.隐私权D.健康权4.2024年3月,网络词汇“提灯定损”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它讽刺的是一房东在租客退租时,刻意提着灯、照着墙寻找退租房屋被损害的情况,以便于向租客索取巨额赔偿的现象。为此,七年级(3)班同学查阅了法律资料,下列说法合理的是第七百一十条承租人按照约定的方法或者根据租赁物的性质使用租赁物,致使租赁物受到损耗的,不承担赔偿责任。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A.该事件中,承租人没有履行规定义务,房东是在依法维权B.承租人正常使用租赁物致其损耗,应给予房东巨额赔偿C.承租人正常使用租赁物致其损耗,没有侵犯房东的财产权D.承租人法律地位高于房东,因此民法典维护承租人的利益5.张某生前立下遗嘱,将自己仅有的一套住房留给照顾自己多年的儿子。张某去世后,其女儿向法院起诉,要求平分房产。法院将房产判给了张某的儿子。这是因为A.女儿不是法定继承人B.女儿不是法定第一顺序继承人C.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D.儿子继承权优先于女儿继承权6.下面表格中,①②处分别应该填写的内容是违法案例违法行为类别李某与他人签订合同后,没有按合①同约定的日期按时交货王某因散布谣言被公安机关拘留②5日,罚款200元小张把小王打成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刑事违法行为A.①刑事违法行为②民事违法行为B.①行政违法行为②刑事违法行为C.①行政违法行为②民事违法行为D.①民事违法行为②行政违法行为7.下图①②③处应填写(①(只能独立适用,不能相互附加适用)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刑罚②③、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A.①附加刑②主刑③罚款B.①主刑②附加刑③罚金C.①主刑②附加刑③罚款D.①附加刑②主刑③罚金8.下列对漫画《歪心思》理解正确的是某景区网购假A.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明辨是学生证售票处非、依法自律消B.制售假学生证缺乏诚信但并不违反法律者店C.对使用假学生证的游客必须要追究刑事责任D.预防犯罪需要青少年杜绝严重不良行为9.2024年4月7日,在上海虹桥开往成都东的G2189次列车上,乘警在巡车过程中发现旅客周某在2、3号车厢连接处吸烟,立即制止并向其普及列车禁烟常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周某被铁路公安机关罚款500元。围绕该案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①法律是判断是非曲直的唯一标尺②法律底线不可逾越,违法必究③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④法律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民权益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参考答案:一、选择题,28分(1-8每题2分,9-12每题3分)1.c2.B3.C4.C5.c6.D7.B8.A9.D10.D11.D12.A二、非连续性文本:第13题,本题6分。13.(1)图一:隐私权。图二:肖像权。(2分)(2)①法律规定隐私权,划定了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保障了我们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保护我们的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②尊重和保护隐私权既是法律规定,也是道德要求,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文明和谐。(4分)三、阅读与思考:第14题,本题8分。14.(1)违法行为(或行政违法行为)。(1分)①违反法律必须承担法律责任。②只要是违法行为,都会对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造成损害,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③我们要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3分)(2)①有利于保护知识产权。②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劳动、保护创新。③有利于增强公民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4分,答出两点即可)四、判断与分析:第15题,本题8分。小治的言行是错误的,他的不良行为虽然没有构成违法犯罪,但青少年预防违法犯罪应从加强道德修养、杜绝不良行为做起。(1分)①小治经常不写作业、旷课去网吧、沉迷电子游戏的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这些行为违反了学校纪律,不符合学生行为规范;小治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思想品德易受到侵蚀污染,无法树立远大的志向、培养高尚的道德修养,不利于自身的成长。(2分)②很多犯罪都不是一朝一夕铸成的,而是有一条从不良行为到违法行为、再到犯罪的变化轨迹,青少年如果不能加强道德修养,及时制止这些行为,容易一步步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2分)③青少年预防违法犯罪,要从加强道德修养做起。小治应该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自控力,严于律己,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防患于未然。(3分)五、实践与探究:第16题,本题20分。16.(1)①法律维护社会秩序。法律通过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实现社会的有序运行。②法律保护社会公共利益。③法律促进社会发展。法律为促进各行业各领域事业发展,建立健康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秩序,提供方向指引和有力保障。(6分)(2)①民法典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②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民法典的规范和保护。③实施民法典,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有利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更加和谐。④民法典规定了人们从事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有利于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6分,答出三点即可)(3)宣传手册调查卡宣传卡践行卡列举生活中的不良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预防措施我要这样做:行为:没有认识到学习的明辨是非,杜绝不良吸烟、饮酒;多次重要性;交友不慎;团行为;认清危害,增强旷课、逃学;沉迷网结意识差;纪律观念谈法治观念;树立正确的络;等等(2分,答出薄;存在不劳而获思是非观念,增强自控两点即可)想;等等(2分,答出两力,严于律己,积极抵点即可)制不良心理和行为,防患于未然;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觉遵纪守法的人(4分,答出两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参考答案.pdf 贵阳市青岩贵璜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6月质量监测道德与法治试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