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中市平遥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晋中市平遥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平遥县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监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
(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一、古典之美(26分)
(一)
1. 学校举办“青春·诗语”活动。下面是七年级同学制作的古诗名句练习卡,请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补充完整。
景物之美 (1)“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水色夜景,意象独特,朦朦冷清。 (杜牧《泊秦淮》) (2)“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__”江南雨季,景致特别,颇具闲情。 (赵师秀《约客》)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观泰山,神奇秀美;同一时间,明暗不同。 (杜甫《望岳》)
情思之美 (4)“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直抒胸臆,抱负不凡,理想远大。 (王安石《登飞来峰》) (5)“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移情于物,以花自喻,胸怀宽广。 (龚自珍《己亥杂诗》)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临困境,坚持不懈,豁然开朗。 (陆游《游山西村》)
2. 请你赏析下面书法作品《登幽州台歌》,用原句(词)把空缺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赏读:
作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通过______和______的对比,感受天地的广阔和宇宙的永恒,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
(二)
班级开展“青春·修身”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3. 字里有乾坤。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有仙则名____________(2)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__
4. 句中有深意。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 甲文作者说“惟吾德馨”,你认为乙文中的周敦颐和他是同一类人吗?请结合甲、乙两文中的加点词句作答。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①者。竹心空,空以体道②;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③,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④,夷险一致者。夫如是⑤,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⑥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①倚:偏颇。②体道:体悟仁德。③贞:坚定。④名行:名节操行。⑤如是:像这样。⑥庭实:这里指将竹子种植在庭院中,随时观赏。
6. 请参考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竹本固 查阅字典:①草木的根②事物的根源 本:_______
故君子人多树之 课内迁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之:_______
7. 选文写了竹子有四种美德。请任选一种,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这种美德对自己的启示。
二、文学之约(28分)
(一)
学校举办“青春·奋斗”主题宣传活动。请阅读下面材料并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上海交通大学肖湘教授团队的深潜故事,令人震撼。依托“奋斗者”号载人深潜器,顶着超强台风和1100倍大气压的极端条件,采集深渊生物样本。反复试验、修正模型、验证数据……下了无数个日夜的“笨功夫”后,成功构建起全球首个深渊生物数据库。 【乙】 没有5年蛰伏打磨作品,就不会有导演饺子创下的中国影史票房纪录;缺乏打脸“外国月亮更圆”的勇气,就不会有梁文锋从小镇青年到聚拢AI人才的逆袭;因为相信时代不会辜负实干者,王兴兴团队迈出中国机器人惊艳世界的试步……雄鹰终将翱翔,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练习振翅。
8. 请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磨”的词条,给【乙】文中加点字注音、释义。
打磨 注音:__________释义:__________
磨 mó ①摩擦:~刀。②阻碍,困难:~难。③拖延,耗时间:~缠。~功夫。④消耗,消灭:~损。 mò ①粉碎粮食的工具:石~。②用磨将粮食加工成所需的状态:~面。③掉转:这个胡同太窄,~不过车来。
9. 请从【甲】文“采集深渊生物样本”中提取一个与“修正模型”类型相同的四字短语。
10. 世间哪有不费力的登顶?请用一句话表达你参与活动的感悟。
(二)
11. 学校举办“青春·理想”读书活动。请参与并完成小题。
罗曼·罗兰说:“你理想与热情,是你航行的灵魂的舵和帆”。这句话让你想到下面名句中的哪个人物?请围绕这句话,讲述他(她)的相关经历。
备选名著:《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三)
12. 班级开展“青春 绽放”主题阅读活动。请阅读下面选文并完成小题。
心中的红木棉
张飞龙
①惊蛰过后,安业民烈士陵园里的木棉树绽出开春后的第一簇花朵。
②晨风拂过,一片木棉花瓣散落在肩头,李玉民把常服最上方的风纪扣又紧了紧。
③“业民老兵,我晋升为三级军士长啦!”班长李玉民前来给英雄报喜。由于外出执行任务,这个喜报姗姗来迟。
④向着烈士墓碑深鞠躬后,李玉民慢慢拧开水壶,水珠顺着花岗岩纹路缓缓流下,“安业民”3个字被水流洗得发亮。
⑤身后的训练场上杀声震天,像极了67年前那个血性青年的声声嘶吼。
⑥那一年,木棉花开得正艳。在战斗的紧要关头,安业民奋力一扑,保护火炮的身影快如闪电。
⑦“业民!业民!”卫生员一把托住重伤栽倒的战友,军装上浸满了鲜血。
⑧安业民牺牲的那一天,刚过完21岁生日。
⑨19年前,同样青春年少的李玉民,胸前戴着大红花来到这片土地上,一遍遍地听老兵讲述英雄故事。
⑩“原来,这就是素有‘英雄花’之称的红木棉!”第一次离开山东老家的李玉民好奇地仰望着。
“捍卫班旗就是捍卫荣誉。”直到今天,李玉民依然记得接过班旗的那一天,指导员对他的期冀。
“好美!从来没见过这么多木棉树。”那一年跨区驻训,第一次走进滇东高原训练场,李玉民被眼前的美景震撼了。遍布山野的木棉花像无数支火炬,从山脚一直燃烧到天际。①
一天,连队组织崖壁攀登训练。尽管已经进行了多次模拟训练,但当真正置身现场,战士胡智源还是克服不了心中的恐惧。
“深呼吸,放松下来!”“注意别往下看。”尽管全班战友纷纷为胡智源出谋划策、加油鼓劲,但他始终迈不开第一步。直到连队组织的那次月考,胡智源在崖壁攀登的最后5米脱手,整个人悬在半空。
拖了全班的后腿,胡智源满心愧疚,泪水混着汗水滑落。
“老班长在日记里写道:革命战士可以流血流汗,就是不能认输,紧要关头要肯把自己给出去。”当天晚上,李玉民给胡智源讲起老班长安业民的故事。
“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在李玉民的鼓励和帮带下,胡智源一遍遍练习,手掌磨出血泡也不肯停。
一周下来,胡智源克服了恐惧,成绩突飞猛进。
“班长,虽然很累,但是值得。”
“这就对了,要相信自己。”
驻训结束,胡智源各项课目都达到了优良水平,而且还成为连队的教练员。
“滇东的木棉比家里的开得还热烈。”胡智源攀上崖顶转身回望时,那漫山遍野的木棉花在风中摇曳,像一面面胜利的旗帜。
在李玉民心里,木棉花一直是他见过的最灿烂的花,它似有一种蓬勃的生命力,催人蜕变、成长。
那一年,列兵韦武宏刚刚下连,由于素质过硬,入选了国际军事比赛集训队。
“凑什么热闹?最多就是陪练……”韦武宏站在队伍最后,耳边传来几句风凉话,但这些却丝毫没影响他前进的脚步。
休息日的清晨,韦武宏悄悄加练。晨光里,木棉树的影子被拉得很长。韦武宏的脚步声在空旷的训练场上不断回荡,踏出一个个结实的脚印。
4个月的高强度集训,韦武宏的皮肤被晒得黝黑,手掌磨破、结痂,再磨破。
“尽力就好,注意身体!”有段时间,李玉民非常担心韦武宏的腰伤。
“班长,我是不会认输的。”倔强的韦武宏坚定地回答道。
“业民老兵,我一定会在赛场上拿到好成绩。”夜幕降临,他站在木棉树下;安静地望着枝头。月光洒在花瓣上,映出一片柔和的光晕。
比赛如期而至。韦武宏站上起点,目光坚定。赛场上,他的动作干净利落、一气呵成。
经过激烈角逐,韦武宏与队友夺取第一。当他站在领奖台上,仰望着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胸中暖流翻涌。
如今,18年过去了,李玉民的身板和身后的木棉树一样,壮实了许多。班里的一茬茬战士,也如同一棵棵木棉,在烈日炎炎的海岸滩涂,在白雪皑皑的大漠戈壁,在飞沙走石的异国他乡,向阳生长。木棉花像炽热的火焰,始终燃烧在他们的心中。②
(选自《解放军报》2025年4月)
(1)小华说,下面句子中出现两个“磨破”,显得啰嗦,请说说你的理解。
4个月的高强度集训,书武宏的皮肤被晒得黝黑,手掌磨破、结痂,再磨破。
(2)请品读文中波浪线的两个比喻句,围绕表达效果的异同写出你的评析。
(3)结合文章内容,围绕“蓬勃的木棉,绽放的青春”,写一段不少于150字的赏析性文字。
三、现实之思(16分)
13. 班级开展“青春·体悟”专题学习活动。请阅读下面材料并完成小题。
【 ▲ 】
“孝”字由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分是“老”字的一部分,代表老人;下半部分是“子”字,象征子女。“孝”字的意思是善于侍奉父母长辈,特别是支撑和扶助老人。“孝”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其字形和意义反映了古人对孝道的理解和重视。在中国文化中,孝是最基本的伦理道德之一,被视为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
【明“孝”之心】
古人讲,“夫孝,德之本也”。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提倡孝老爱亲,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孝敬老人,除了物质上的奉养,更要有精神上的关爱,多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状态。当然,孝顺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藏在日常的点滴行动。行动,才是孝顺最美的注脚。只要每个家庭都能用心敬老,孝老爱亲的好传统就能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寻“孝”之根】
①五千年文明,德孝为根。山西的德孝文化,藏在青砖灰瓦间。它从尧舜禹的传说中走来,在古建的肌理中生长,酿出时光的温度。
②临汾尧陵,蕴藏着华夏最早“家国情怀”。四千年前,尧帝以德治世,以孝传家。他将天下禅让贤者舜,而非后代子孙。至此,“天下为公”被刻入华夏基因,德孝从一家之礼,升华为万家之诺。德孝,是帝王胸怀天下的担当,亦是寻常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践行。
③运城舜帝陵的每一块青砖,都浸染着“孝”的温度。舜以孝行化天下,大象为他耕田,飞鸟为他播种。他的故事,被镌刻成二十四孝之首,也让这座陵园成为华夏孝心的原点。陵中的古柏依然苍翠,仿佛在诉说“孝为德之本”的永恒。
④在长治夏禹神祠,英雄史诗背后是最柔软的情愫。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妻子守望成山。这座庙宇蕴藏着“孝”最壮烈的答案:小孝奉亲,大孝安邦。治水十三载,他舍家为国的背影,成为“表里山河”最深的乡愁。
⑤从尧陵的晨光到舜帝陵的晚钟,再到夏禹神祠的浪花,德孝文化流淌进华夏五千年历史,融入中华儿女血脉,成为耀眼的文化符号。
【践“孝”之行】
孝感市“十大孝亲敬老小天使”,孝南区实验中学学生专俊熙,面对母亲出走、奶奶遭遇车祸瘫痪、父亲离世的一连串打击,没有自暴自弃,而是自强不息、勤于学习,用心守护奶奶,用稚嫩肩膀扛起残破的家。面对生活的重担,他说:“虽然也会觉得累,但我是男子汉,以后我会更高效地完成学习,争取更多时间陪伴奶奶。”
总有人问黄旭华,忠孝不能两全,你是怎样理解的? “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无怨无悔的使命背后,有一生难解的乡愁,更有超越凡俗的追求。 “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孝。我虽然没有遵守‘常常回家看看’的诺言,但我恪守了要严守工作机密的承诺,我相信总有一天,大家会理解、谅解我的。”
(1)小组成员以“孝”为主题设计一期展板,请你补充第一则材料的小标题。
(2)请描述【明“孝”之心】中漫画的内容,并点明其寓意。(不少于80字)
(3)活动最后,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总结发言,分享本次活动给你带来的收获与思考。
写作提示:①发言主题为“当代青少年如何‘尽孝’”;②结合四则材料;③不少于100字。
四、心灵之旅(30分,含书写3分)
14.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小草虽微,却坚韧不拔,用一抹绿意装点大地,给予疲惫的心灵以慰藉。它遭遇磨难时,永不屈服;历经低谷时,也不认输……
上面材料带给你怎样的联想、触动和思考?请以“像小草一样生长”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避开真实人名、地名、校名;
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平遥县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监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
(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一、古典之美(26分)
(一)
【1题答案】
【答案】 ①. 烟笼寒水月笼沙 ②. 青草池塘处处蛙 ③. 造化钟神秀 ④. 阴阳割昏晓 ⑤. 自缘身在最高层 ⑥. 落红不是无情物 ⑦. 山重水复疑无路 ⑧. 柳暗花明又一村
【2题答案】
【答案】 ①. 念天地之悠悠 ②. 独怆然而涕下 ③. 天地之悠悠 ④. 独
(二)
班级开展“青春·修身”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3~5题答案】
【答案】3. ①. 出名,有名 ②. 少
4. (1)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2)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在水中。
5. 我认为是同一类人,两者均追求高洁品格,不随世俗。刘禹锡以“德馨”自居,“谈笑”二句写生活情趣之高雅,从一个层面表现出作者品德美好。周敦颐以“莲”自喻,“予独爱莲”表明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爱,同样也是一个品德美好的君子。
【6~7题答案】
【答案】6. ①. 草木的根 ②. 它(代指竹)
7. 示例1:竹“本固”启示我,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无论在学习中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示例2:竹“性直”启示我,要正直无私,生活中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行得正,才走得远。
示例3:竹“心空”启示我,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面对别人的批评或建议,要虚心接受,虚心才能使人进步。
示例4:竹“节贞”启示我,无论顺境还是逆境,要始终如一,学习和生活中要不断磨练自己的品行,这样才能行稳致远。
二、文学之约(28分)
(一)
【8~10题答案】
【答案】8. ①. mó ②. 摩擦
9. 采集样本 10. 示例1:只有专注于行动,坚持深耕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示例2:唯有汗水浇灌,方能攀登理想之巅。
(二)
【11题答案】
【答案】示例1:《骆驼祥子》一书中祥子。他最大的理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尽管自己在攒钱买车的过程中遭遇了波折,但是他并没有放弃继续奋斗。堕落前的祥子,以理想为“舵”,热情为“帆”,执着地奋斗着,令人敬佩。
示例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的保尔。他的理想是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遭遇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现实,陷入痛苦迷茫的困境,依然凭着坚定的革命意志和顽强奋斗的精神,以理想为“舵”,热情为“帆”,选择为理想而战斗。
(三)
【12题答案】
【答案】(1)示例:不啰嗦,反复用两个“磨破”,能准确体现出集训高强度,突出韦武宏愈挫愈勇的精神,删去一个就会削弱语言的表达效果。
(2)示例:
同:两句都运用比喻,展开联想、由远到近、由实到虚,都抓住“燃烧”这个动词,使木棉花的艺术形象更加丰富。
异:第①句将木棉花比作“火炬”,既有视觉的铺陈,也有空间的延展。在刚接过班旗的李玉民心中,预示着他要循着老班长的足迹,让“英雄花”开遍山野;第②句将木棉花比作“火焰”,侧重于精神的升华。身为班长的李玉民见证了一茬茬战士的成长,他希望木棉花能够成为战士们心中的精神支柱,永远燃烧在他们的心中。
(3)蓬勃的木棉,绽放的青春。文章以花写人、以花颂人,借具有蓬勃生命力的木棉花赞扬了战士们不惧困难、捍卫荣誉的英雄精神。21岁老班长安业民的血色青春如木棉绽放。李玉民在刚接过班旗的那一天,内心被遍布山野的木棉花震撼了。之后的19年,他坚守传承,带领一茬茬战士们像木棉花一样蜕变、成长。木棉的蓬勃不仅是自然生命的律动,更是革命军人青春的绽放,是他们精神品质的具象。
三、现实之思(16分)
【13题答案】
【答案】(1)示例:探“孝”之义或解“孝”之形或析“孝”之源
(2)示例:漫画中孩子给妈妈打电话,让妈妈做些好吃的,晚上回去过“母亲节”。这幅漫画告诉我们,“母亲节”本该是孩子对妈妈说一句暖心的话,给妈妈做一顿可口的饭,而不是让妈妈辛苦地为他们准备晚餐。漫画启示我们,真正的孝应该用实际行动表达。
(3)示例:百善孝为先,“孝”在甲骨文字形中反映出古人对孝道的理解和重视,并且,山西的德孝文化源远流长,从一家之礼,升华为万家之诺,为当代青少年如何“尽孝”孕育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对老人的孝,不仅是嘴边的口号,更是日常的点滴行动,我们要向专俊熙同学学习,以自强不息、勤于学习的态度扛起“孝”的责任,也要向黄旭华老人学习,把“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把孝老爱亲的好传统就能发扬光大。
四、心灵之旅(30分,含书写3分)
【14题答案】
【答案】例文:
像小草一样生长
教学楼后墙的裂缝里,不知何时冒出株小草。细细的茎撑着两片圆叶,像只举着绿伞的蚂蚁,风一吹就晃得厉害。
那时我正陷在数学的泥沼里。模拟考的分数像块巨石压在心头,草稿纸上的函数图像扭曲得像团乱麻。课间站在走廊透气,瞥见那株小草被昨夜的暴雨打得伏在砖上,叶尖挂着的水珠像滴没擦干的泪。
“这破地方还能长草?”同桌凑过来踢了踢墙根,草茎猛地抖了抖,却没折断。
接下来的日子,我总忍不住观察它。它没有土壤,仅靠着墙缝里积的些许尘土存活。阳光被教学楼挡着,每天只能晒到午后一小时。可它像憋着股劲,茎秆慢慢变粗,又抽出片新叶。有次大扫除,扫帚扫过墙根,我以为它肯定被扫断了,跑去看时,却见它弯着腰,叶尖沾着灰,根却在砖缝里抓得更紧了。
数学卷子依旧红叉遍布,我却不再把卷子揉成一团。放学后留在教室刷题,遇到解不出的题,就去看那株小草。它教会我最朴素的道理:难走的路,一步一步总能走完。我开始把错题分类整理,像小草扎根那样,在漏洞百出的知识体系里慢慢填补。
深秋的风带着凉意,小草的叶尖开始泛黄。我以为它要枯了,却发现根部冒出细细的新芽。原来它把养分都攒在了土里,等着来年春天再冒头。那天我解开了道卡了三天的难题,窗外的阳光正好落在草叶上,新芽上的绒毛闪着光。
期末考试前,我最后一次去看它。它已经长到半尺高,顶着串米粒大的花苞。数学老师在办公室里夸我:“你这阵子像变了个人,解题思路清楚多了。”我望着墙缝里的小草,忽然明白,它从不是要和温室里的花比娇艳,只是拼尽全力活出自己的模样。
放寒假那天,我特意绕到后墙。积雪压在草叶上,却压不弯那根倔强的茎。花苞被冻得发紫,像颗不肯低头的星。我想起课本里的话:“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原来最动人的生长,从不是轰轰烈烈的绽放,而是在无人问津的角落里,憋着股劲往上冒的韧劲儿。
就像此刻的我,卷子上的红叉渐渐变少,心里却比考了满分更踏实。因为我知道,那些曾经绊倒我的难题,都成了扎根的土壤;那些流过的汗,终将滋养出属于自己的春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