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宜州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河池市宜州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卷
七年级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生考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试卷满分为75分,考试用时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你选出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标号涂黑。每小题2分,共36分)
1.“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的底层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材料认为科举制度
A.加强了朝廷选官的权力 B.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提高了官僚队伍的文化素养 D.扩大了统治基础
2.天宝二年,陕郡太守韦坚在广运潭安排了一场由二、三百艘船只组成的博览会,船上装有:广陵(扬州)所出锦、镜、铜器、海味;丹阳郡(镇江)即京口陵衫段等。该盛会印证了
A.文景之治的清明 B.贞观之治的安乐
C.开元盛世的气象 D.康乾盛世的繁荣
(
A.《多宝塔碑》 B.《
兰亭集序》
C.《玄秘塔碑》 D.《松风阁诗贴》
)3.隋唐时期书法名家辈出,其中颜真卿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下列哪幅书法是颜真卿的作品
4.变法以发展生产、实现富国强兵、摆脱宋朝统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经济、军事、教育等多方面改革。这场“变法”是
A.商鞅变法 B.“一条鞭法”
C.大化改新 D.王安石变法
5.历史学家姚大力认为,合“中国”(内地)与“塞外之一统”两者为一体的国家建构模式,发育于金,定型于元,发达、成熟于清。其中,元朝对这一“国家建构模式”进行的创新是
A.分封制 B.行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6.北宋东京城内,晚间有夜市营业至三更,到五更早市又开张;在繁华热闹之处,买卖甚至通宵达旦。据此可知,北宋时期
A.纸币广泛流通 B.海外贸易发达
C.贫富差距加大 D.城市商业繁荣
7.某兴趣小组在历史探究学习中,围绕主题收集了以下史料,摘录如表。他们探究的主题应该为
内容 出处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 《史记》
“(南方)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晋书》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A.经济重心南移 B.城市商业繁荣
C.民族关系发展 D.对外交流频繁
8. “《回回药方》载方剂六千余,多用没药、乳香、龙涎等西域药材。”材料表明元代医学发展的重要特点是
A.完全依赖中医理论 B.排斥本土草药应用
C.吸收阿拉伯医药知识 D.仅服务蒙古贵族
9.“如果没有中国的这个发明,就不会有世界近代发达的航海事业,就不会有哥伦布等人的一系列地理大发现,就不会有各国间大规模的经济文化交流。”这个发明是
A.造纸术 B.指南针 C.火药 D.活字印刷术
10.“水运仪象台高约十二米,分三层:上设浑仪,中置浑象,下藏枢轮报时木阁。”材料中“浑仪”的主要功能是
A.模拟天体运行 B.实际观测天体坐标
C.自动敲击时辰钟鼓 D.计算历法节气
11.某初中生在阐述一道论述题时用到的关键词句有:“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致良知”“知行合一”等。他阐述的主题可能是
A.宋明理学 B.明清儒学 C.汉代儒学 D.先秦道学
12.科举制度实行了约1300年,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关于科举制解读正确的是
A.隋文帝时期,科举制正式创立
B.唐太宗时期,创立武举和殿试
C.北宋时期,崇武抑文,改革发展了科举制
D.明清时期,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13.2024年12月20日,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庆典活动隆重举行。追溯历史,1553年攫取澳门租住权的列强是
A.英国 B.葡萄牙 C.法国 D.荷兰
14.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两位彪炳史册的人物,一位“血战歼倭,勋垂闽浙”,一位“驱除荷虏,一代英雄”。他们的共同贡献是
A.巩固清朝统治 B.促进经济发展
C.反抗外来侵略 D.推动社会变革
15.据《清代文字狱档》记载,从乾隆六年至五十三年,文字狱达53起,几乎遍及全国各地,造成以文肇祸的恐怖气氛,致使知识分子再也不敢轻易表露个人思想。由此说明文字狱
A.禁锢了思想言论 B.打击了违法犯罪
C.提高了儒学地位 D.保障了社会发展
16.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的美食。中国人能够吃上自己生产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制成的美食最早应在
A.公元前2世纪 B.公元1世纪
C.公元7世纪 D.公元16世纪
17.中国传统建筑创演秀《栋梁》(如图),将2024年申遗成功的“北京中轴线”在春晚舞台上徐徐展开,再现中国古建的千年神韵和文化内涵。下列关于明朝的北京城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宫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的皇家建筑群
B.朱元璋选定北京为都城后进行了大规模营建
C.整个北京城围绕纵贯东西的中轴线对称展开
D.北京城是平面呈现“凹”字形的巨大建筑群
18.孔子、墨子、孟子等均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南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明末清初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
A.崇尚天人合一 B.主张和而不同
C.具有家国情怀 D.重视以人为本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共39分)
19.(11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经济史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宋时期,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越南传入的 ① 推广到东南地区。由于朝廷的提倡和农民的辛勤培育,南方的水稻品种得以改良,且在北方较大推广。清朝前期,大片土地得到开垦,荒地变农田。在庄稼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外来高产作物,同时棉花、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请在材料一中填写①农作物。(1分)根据材料一,概括两宋和清朝在农业发展方面的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原因。(4分)
材料二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为瓷都。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且种类较多。清朝前期,棉织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手工业工场”的特点。(2分)
材料三 宋代,兴起了许多商业城市,放宽了城市中开设店铺的条件。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交子”。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瓷器等物品大量出口。清朝前期,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他们主要从事茶叶、粮食等行业的经营活动。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至清朝商业发展的表现。(2分)
(4)对以上三则材料的关系进行分析,归纳概括出一个结论。 (2分)
20.(12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留下丰厚遗产,推动中华文明不断向前。姚老师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为主题,设计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识读图片——维护国家统一】
(
五世达赖觐见顺治皇帝图 新疆伊犁将军府
)
(
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康熙十五年铸造) 《清乾隆 单德谟巡视台湾图卷》
)
(1)同学们找到了以上历史图片,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央政府应对边疆危机,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有哪些?(4分)并简述其共同的历史影响。(1分)
任务二【实物遗迹——见证皇权集中】
在明成祖年间,文渊阁是供翰林院官员协助皇帝批阅文件,提供咨询的工作场所 故宫养心殿南的一排小房屋,是清朝大臣下达圣旨、处理奏折、商议政事的办公场所。
(2)故宫博物院的这两处建筑,见证着明清两个朝代为强化君主专制分别采取的措施是什么?(2分)
任务三【文献史料——品鉴典籍荣光】
①《梦溪笔淡》书影 ②《红楼梦》书影 ③《千金方》书影 ④《明史》书影
⑤《资治通鉴》书影 ⑥《农政全书》书影 ⑦《三国志通俗演义》书影 ⑧《本草纲目》书影
(3)根据典籍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仿照展板一完成展板二和三的初步设计。(4分)并说明古代典籍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特质。(1分)
展板一 主题:文学著作展品 展品:②⑦(填写相应序号即可) 展板二 主题: 展品: 展板三 主题: 展品:
21.(16分)中国是亚洲东部的文明古国。秦汉以来,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规模不断扩大,对外关系在明清时期发生重大转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时,日本对中华文化更加向往,于630年派出第一批遣唐使,在此后200多年中,共派出遣唐使近20次。在返日留唐学生的策划下,646年日本实行“大化改新”,以“中华化”为最高理想。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历史》选择性必修3 他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的邀请东渡日本,先后五次都没有成功,还因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他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六次东渡,最终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法……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依据材料一,写出唐朝时中日文化交流的史事。(2分)
材料二 当海外商船进入中国海域后,市舶司要派员“阅实其货”……经过查验后就算入关了,征收关税必不可少,当时称为“抽解”,最早没有这项规定,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开始施行,税率为“二分”,即20%,采取实物收税的办法。……宋太宗后期抽解二分的制度作了调整,改为“十先征其一”,宋神宗时一度改为“十五取一”。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1
(2)依据材料二,指出宋朝市舶司的管理职能。(2分)从市舶司的设立和税率的调整两方面推断宋朝对海外贸易的态度。(1分)
材料三 郑和的船队规模巨大,船只上百,满载瓷器、丝绸、铁器等货物,被称为“宝船”。船队在所到之处宣扬明朝国威,邀请各小国前往朝贡,并就地进行交易,用所载货物换取当地特产……郑和的船队已经熟练掌握潮汛、季风、洋流等自然规律,以航海天文学与指南针定位技术相结合,保证了较高的航行精确度,开辟了多条新的航海路线。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郑和下西洋的影响。(2分)
材料四 18世纪,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试图打开中国市场。清朝皇帝坚持认为天朝地大物博,无所不有,不需要与外界贸易,拒绝了英国使团的请求,关上了对英交往的大门。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1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清朝的对外政策并简析其影响。(3分)
(5)综合上述材料,从“开放与交流”角度自定一个论述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6分)
12025年春七年级历史期末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C A D B D A C B B A D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答案 C A D A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共39分)
19.(11分)
(1)①占城稻。(1分)
相似之处:①扩大垦田面积;②改进耕种技术;③改良种植品种;④推广外来作物;⑤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分,回答两点)
原因:①统治者重视;②农民辛勤劳动;③推行垦荒政策;④新航路开辟后,引进外来高产作物;⑤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⑥重视治理水患和兴修水利工程;⑦因地制宜等。(2分,回答两点)
(2)①比较成熟;②存在雇佣关系;③分工协作。(2分,回答两点)
(3)①商业城市增多;②商业活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③出现纸币;④海外贸易繁荣;⑤出现工商业市镇;⑥商帮出现。(2分,回答两点)
(4)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业的发展。(2分)
20.(12分)
(1)①举措:A.册封达赖(或册封达赖和班禅);B.设置伊犁将军;C.雅克萨之战击败俄军;D.设置台湾府。(4分)
②历史影响: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分)
(2)①明朝:废除丞相制度。②清朝:设立军机处。(2分)
(3)展板设计:
A.展板二,主题:史学著作展品;展品:④⑤。
B.展板三,主题:医药学著作;展品:③⑧。
C.展板四,主题:科技著作展品;展品:①⑥(写出①⑥③⑧其中两个以上均可)。(4分,回答两个展板内容)
特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居世界领先地位,影响广泛而深远。(1分)
21.(16分)
(1)①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唐朝先进的制度和文化。②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中国文化。(2分)
(2)①职能:A.查验货物;B.征收关税。(2分)
②态度:鼓励海外贸易。(1分)
(3)①郑和的远航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②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2分,回答一点)
(4)①政策: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1分)
②影响:这种闭关自守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2分)
(5)评分标准: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总结提升。(6分)
等级 观点 论述 结论
四等 (6分) 观点正确,给1分。 紧扣观点,两个史实运用正确,条理清晰,给4分。 有总结提升,给1分。
三等 (5--4分) 观点正确,给1分。 紧扣观点,两个史实运用正确,条理清晰,给4分。 没有总结;或有总结但没有提升,不给分。
观点正确,给1分。 只有一个史实运用正确,给2分。 有总结提升,给1分。
二等 (3-2分) 观点正确,给1分。 只有一个史实运用正确,给2分。 没有总结;或有总结但没有提升,不给分。
观点正确,给1分。 两个史实运用都不正确,不给分。 有总结提升,给1分。
一等 (1--0分) 观点、两个史实、结论四个要点中只有一个正确,给1分;四个要点都不正确,不给分。
【示例一】
观点:开放与交流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1分)
论述:①唐朝实行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积极进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成为繁荣富强开放的盛世强国。②辽宋夏金元时期,建立起发达的陆海中外交通路线,海外贸易巨大发展,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密切,使这一时期国家经济繁荣、科技文化成果丰硕。③明朝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对外开放与交流的辉煌篇章,促进了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使得明朝得以吸收外部世界的先进文化和科技,推动了国家的繁荣与进步。④清朝实行闭关政策,错失了学习先进文化和科技的机会,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4分)
综上所述,开放与交流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应该坚持开放,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推动国家的持续发展。(1分)
【示例二】
观点:开放的经济政策会促进社会繁荣。(1分)
①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双向交流,兼收并蓄,因此,经济繁荣,国力强盛。②宋元时期对外开放,海外贸易发达,经济繁荣,文化昌盛。③明朝前期,对外开放,社会安定,国力雄厚。④清朝实行闭关政策,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逐渐落后于世界的发展潮流。(4分)
综上所述,开放的经济政策会促进社会繁荣。开放则兴,闭关则衰,我们必须积极实行对外开放。(1分)
注:事件名称、中国人名地名和历史名词出现错别字均不得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