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阳光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阳光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潮南阳光实验学校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语文
一、积累运用(21分)
1.默写古诗文。(10分)
(1)蒙曰:“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3)草树知春不久,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4)双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雌雄 ?(《木兰诗》)
(5)请将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适合填入下面对联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上联:何处笙箫夜半奏 下联:谁家玉笛暗飞声
(6)通过古诗词,能体会到古人丰富的情感。由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逢入京使》)能感受到热泪下浓浓的思乡之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使我们认识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邓稼先的高贵品质,mù bù kuī yuán( )做学问,慷慨淋漓做斗士的闻一多,感受了老山界在极度艰苦条件下却能hān rán rù mèng( )的红军战士,孙犁笔下的无名英雄jī dàng在我们回忆里;朝鲜战场腥风血雨中志愿军们不怕牺牲的顽强与心怀大爱的奉献。“一人兴善,万人可激”。新时代也注定是需要英雄、崇尚英雄、争做英雄、英雄辈出的时代。我们定要为国为民,甘于奉献,敢于牺牲,誓做① 的时代新人!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3分)
(1)mù bù kuī yuán( 目不窥园 ) (2)hān rán rù mèng( 酣然入梦 ) (3)jī dàng( 激荡 )
3.从下列选项中选择符合语境的成语填入文中横线①处。 ( A ) (2分)
A、当之无愧 B.家喻户晓 C.群蚁排衙 D.锲而不舍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辨析和运用。
A.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B.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C.群蚁排衙:整齐地排列着。
D.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
这里表达我们愿意为国家为人民奉献和牺牲,是值得成为时代新人的。因此,“当之无愧”符合语境,表示我们愿意并且有能力承担起时代新人的责任,无需感到惭愧。故选:A。
4.对文中划线句修改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B ) (2分)
A.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邓稼先的高贵品质。
B.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邓稼先。
C.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使我们认识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邓稼先。
D.这段时间的学习,使我们认识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邓稼先的高贵品质。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文中画线句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者“使”。故选: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5-6小题。
班级要开展“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4分)
潮南雷岭荔枝种植历史悠久,加之气候宜人、土壤肥沃。优越的水质和地质孕育出了“妃子笑”“白糖罂”“糯米糍”等优质荔枝品种。尤其是雷岭最美味的“白糖罂”更是声名远播。雷岭荔枝多次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成为汕头市潮南区雷岭农业产业化的亮丽名片。同时,汕头市潮南雷岭打造“雷岭镇特优荔枝”品牌,全面提升汕头市荔枝的知名度,通过举办“荔枝节”和互联网平台促销把荔枝销售到全国市场,为荔枝产生的提质升级创造条件,以此推动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增加收入。
5.【写广告词】小阳同学想宣传汕头荔枝,请你帮帮她,为汕头荔枝写一则广告词。(2分)(不超过20字)
示例一: 悠悠千年妃子笑,甜甜汕头荔枝甜
【解析】首先,需要理解材料内容,抓住汕头荔枝的特色和亮点,如历史悠久、品种优良、声名远播等。然后,根据这些特点,运用简洁明了、富有创意和吸引力的语言,撰写出一则不超过20字的广告词。广告词应突出汕头州荔枝的某一特点或整体形象,以达到宣传效果。
6.【寻找对联】荔枝红了,小实同学到汕头市雷岭镇柏桥村“贡园”游玩,看到“贡园”门口刻着一副对联,她只记得上联是“贡品优良,形美味甜妃子笑”,请你根据对联知识,选出适合的下联 ( B ) (2分)
A.园林茂盛,繁花硕果荔农欢 B、园林茂盛,花繁果硕荔农欢
C..茂盛园林,花繁果硕荔农乐 D.园林茂盛,繁花硕果荔农乐
【解析】首先,需要理解对联的基本规则,即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语义相对或相关,且平仄相对。然后,仔细分析每个选项,看其是否与上联“贡品优良,形美味甜妃子笑”在字数、结构、语义和平仄上相匹配。通过逐一比对,选出最符合对联规则的下联。
二、阅读(49分)
(一)(17分)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陈康肃公善射 ( 擅长 ) (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 放下 ) (3)康肃笑而遣之 ( 打发 )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康肃公(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箭本领!”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卖油翁)接着说:“我也没有别的(本事),只是手法熟练罢了。”
【乙】
陆象山①少年时,常坐临安市肆②观棋,如是者累日。棋工曰:“官人日日来看,必是高手,愿求教一局。”象山曰:“未也。”三日后却来,乃买棋局一副,归而悬之室中。卧而仰视者两日,忽悟曰:“此《河图》③数也。”遂往与棋工对,棋工连负二局。乃起谢曰某④是临安第一手棋凡来着者皆饶一先。今官人之棋,反饶得某一先,天下无敌手矣。”象山笑而去。
【注释】①陆象山,南宋哲学家。②肆:店铺。③《河图》:介绍占卜等内容的书,里面有和《易经》相关的古代数学知识。此处陆象山将棋艺与数学知识进行了比较联系。④某:我。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3分)
A.三日后却来/意与日去
B.如是者累日/物是人非
C.遂往与棋工对/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D.象山笑而去/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解析】A天/岁月;B.这样/表示存在;C.对弈/回答;D.离开。故选:D。
10.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分)
乃起谢曰/某是临安第一手棋/凡来着者/皆饶一先。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于是起身推辞说:“我是临安下棋第一高手,凡是来和我下棋的,我都先饶对方一子。
故断为:乃起谢曰/某是临安第一手棋/凡来着者/皆饶一先。
11.请结合卖油翁与陆象山的经历,谈谈怎样才能熟练掌握某项技能。(4分)
①任何技艺的精通都需要下一番功夫,勤学苦练;②认真观察;③善于思考;④进行知识比较、联系、迁移。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见解阐述。根据“常坐临安市肆观棋,如是者累日”可知,陆象山经常观摩他人下棋;根据“此《河图》数也”可知,陆象山善于知识迁移,把下棋和《河图》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分析棋局;根据“卧而仰视之者两日”可知,陆象山善于思考和领悟。综上所述,陆象山棋艺的进步,不仅仅是“手熟”,还和他经常观察,善于思考,进行知识迁移,综合分析密切相关。
【参考译文】
[乙]
陆象山少年的时候,常常坐在临安的市井中看人家下棋,这样连续过了好几天。下棋的棋工对他说:“官人每天来看,一定是高手,愿意向你求教一局。”象山说:“无所谓。”约定三天后来,他买来一副棋局,回到家后悬挂在房间里。躺下来仰视着它两天,忽然醒悟说:“这是《河图》数。”于是前往与棋工对弈,棋工连输二局。于是起身推辞说:“我是临安下棋第一高手,凡是来和我下棋的,我都先饶对方一子,今天与官人的棋局,反而是我被饶一子,官人(指象山)天下无敌了。”象山笑着走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0分)
【材料一】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摘选自梁启超《最苦与最乐》)
【材料二】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社会责任定义为个体处理与他人(家庭)、集体、社会、自然等方面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
【材料三】
青少年责任感是指青少年个体对份内之事乐于承担并尽力完成以及对行为后果勇于负责的情感。就角色身份而言,青少年是自身发展、人际关系和社会公民的主体,青少年的份内之事包括三个主体所应承担并完成的份内之事,青少年因过失原因导致的行为后果也涉及对自身对他人和对社会等三方面的后果。因此,自我责任感、人际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构成了青少年责任感的三维结构。
某研究小组对某校初中学生实施整层取样调查,被试593名,得到有效问卷557份,有效回收率93.9%。统计结果见下表:
自我责任感 人际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 整体责任感
人数 531 527 504 /
百分比 95.3 94.6 90.6 93.6
(摘编自《初中生责任感发展的差异性调查》)
【材料四】
2022年8月,重庆突发山火,重庆人民用血肉和汗水,铸成了一道道“防火长城”,牢牢守住了身后的家园!
00后消防员成薛文面对直面而来的火舌,他直言自己很紧张,也害怕,但一步都没有退过,“怎么退嘛?背后就是一个养鸡场,还有几栋民房,里面有几百只鸡,还有几个居民。”
在4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00后“龙娃子”背着重达七八十斤的背篓,背篓里装满油锯、水袋、食品等物资,驾驶摩托车在山路间穿行,连续跑了一天一夜,累得睁不开眼睛,为了驱走疲惫,保持清醒,便拿起一瓶矿泉水从头上浇下,这一幕被拍了下来,感动了许多人。
在山火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大量市民积极报名参加志愿者,到山上清理垃圾。志愿者将山上的垃圾清理打包,通过接龙的方式传递下来,再由车辆运送到山下进行处理,现场繁忙有序。大家众志成城,要还一个干净美丽的重庆。
某民兵预备役人员在清理缙云山火场时,发现了一棵烧焦的松树树干旁有一只小蝙蝠。一位中学生发现它还在呼吸,于是用矿泉水瓶盖给它喂水。小蝙蝠探出头,似乎知道了人们对它的好意,一口气喝了两瓶盖,趁着大家不注意,飞走了。
爱心组织共同联合发起“爱在山野”公益行动。该公益行动将在山火发生地之一的缙云山举行“爱在山野”植树活动,同时发布“爱在山野”英雄群体城市公共雕塑,表达对平凡人做出不平凡事迹的尊崇和敬仰。
(摘自网络综合)
12.根据前三则材料,下列相关内容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责任卸了就没有苦了,但尽了大责任就得大快乐,尽了小责任也会得小快乐。
B.社会责任中个体对个体的责任,主要指一个人要对自己的生命和人生前途负责。
C.某初中学生对研究小组的调查活动没有全部参与,可以看出该校学生的责任感不强。
D.对因过失原因导致的对自身、他人和社会等三方面的行为后果,青少年同样要负责。
【解析】 A.有误,根据材料一“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 ’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可知,只有解除责任才会没有苦。A项中“责任卸了就没有苦了”与原文不符;
B.有误,根据材料二可知,个体对个体的责任包括个人责任、同伴责任和家庭责任。“个体对个体的责任,主要指一个人要对自己的生命和人生前途负责”与原文不符;
C.有误,根据材料三“自我责任感、人际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构成了青少年责任感的三维结构”可知,是否具有责任感与是否全部参加了调查活动无关。“某初中学生对研究小组的调查活动没有全部参与,可以看出该校学生的责任感不强”与原文不符;
D.正确。
故选:D。
许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或正在就读的中学生也积极参与了材料四中的救灾行动,他们主要尽到了材料二中的哪几种责任?请写出两种并结合材料分析。(3分)
①消防员成薛文等人面对火灾,虽然紧张、害怕,但想到身后的居民和他们的财产,一步也不退或火灾得到
控制后大量市民参加志愿者到山上清理垃圾,这是尽到了个体对所属群体的责任;②龙娃子在酷暑下为救灾的军民连续一天一夜运送物质,累得睁不开眼,火灾得到控制后或大量市民参加志愿者到山上清理垃圾,要还一个干净美丽的重庆,这是尽到了个体对社会和国家负责:③中学生救助蝙蝠,以及爱心组织共同联合发起“爱在山野”公益行动或举行植树活动,敬畏自然,爱护自然,这是尽到了个体对自然的责任。
【解析】根据材料二可知,个体对所属群体的责任主要是指对社区、对集体的责任担当和保护。根据材料四“消防员成薛文面对直面而来的火舌,他直言自己很紧张,也害怕,但一步都没有退过”可知,消防员成薛文等人在面对火灾时,虽然内心紧张、害怕,但为了身后的居民和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坚守岗位,不退缩,以自己的行动保护了社会群体的安全,体现了个体对所属群体的责任;根据材料二可知,个体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是核心责任,个体应当为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根据材料四“在山火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大量市民积极报名参加志愿者,到山上清理垃圾”可知,市民们为了社会和国家的利益而付出努力,这体现了个体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根据材料二可知,个体对自然的责任是指人类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根据材料四“某民兵预备役人员在清理缙云山火场时,发现了一棵烧焦的松树树干旁有一只小蝙蝠。一位中学生发现它还在呼吸,于是用矿泉水瓶盖给它喂水”可知,中学生救助受伤的小蝙蝠,是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爱护,体现了个体对自然的责任。
班级准备组织同学们利用周末到社区公园开展清理垃圾和植树活动,小文不愿意参加。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对小文进行劝说。(4分)
示例:小文,你这样想是不对的,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公益活动,更是我们每个人担负起对自然责任的具体行
动。你知道吗,每一次清理垃圾,我们都是在为地球减负;每一颗植下的树苗,都是对未来的期望和承诺。这样
的活动,不仅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自然与人类之间的紧密联系,也能让我们体验到保护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
性。所以,小文,我真诚地希望你能加入我们,一起为自然、为地球、为我们的未来,做出一点点贡献,担负起个人对自然的责任。
【解析】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应注意紧扣“担负起个人对自然的责任”这一主题,明确阐述个人参与环保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并使用劝导性的语言,以理性和感性的方式结合,鼓励小文积极参与,但避免过于强硬或指责,保持语言的亲切与尊重。
(三)(16分)
木鱼馄饨
(林清玄)
①深夜到临沂街去访友,偶然在巷子里遇见多年前旧识的卖馄饨的老人,他开朗依旧,风趣依旧,虽然抵不过岁月风霜而有一点佝偻了。
②四年多以前,我客居在临沂街,夜里时常工作到很晚,每天凌晨一点半左右,一阵清越的木鱼声,总是响进我临街的窗口。那木鱼的声音非常准时,天天都在凌晨的时间敲响,即使在风雨来时也不间断。
③刚开始的时候,木鱼声带给我一种神秘的感觉,常常令我停止工作,出神地望着窗外的长空,心里不断地想着:这深夜的木鱼声,到底是谁敲起的?它又象征了什么意义?难道有人每天凌晨一时在我住处附近念经吗?在民间,过去曾有敲木鱼为人报晓的僧侣,每日黎明将晓,他们就穿着袈裟草鞋,在街巷里穿梭,手里端着木鱼滴滴笃笃地敲出低沉雄长的声音。我一直觉得这种敲木鱼报佛音的事情,是中国佛教与民间生活相契一种极好的佐证。但是,我对于这种失传于阎巷很久的传统,却出现在台北的临沂街感到迷惑。因而每当夜里在小楼上听到木鱼敲响,我都按捺不住去一探究竟的冲动。
④冬季里有一天,天空中落着无力的飘闪的小雨,我正读着一册印刷极为精美的金刚经,木鱼声恰好从远处的巷口传来,格外使人觉得吴天无极,我披衣坐起,撑着一把伞,决心去找木鱼声音的来处。那木鱼敲得十分沉重着力,从满天的雨丝里穿扬开来,它敲敲停停,忽远忽近,完全不像是寺庙里读经时急落的木鱼。我追踪着声音的轨迹,匆匆地穿过巷子,远远地,看到一个披着宽大布衣,戴着毡帽的小老头子,他推着一辆老旧的摊车,正摇摇摆摆地从巷子那一头走来。摊车上挂着一盏四十烛光的灯泡,随着道路的颠簸,在微雨的暗道里飘摇。一直迷惑我的木鱼声,就是那位老头所敲出来的。
⑤一走近,才知道那只不过是一个寻常卖馄饨的摊子,我问老人为什么选择了木鱼的敲奏,他的回答竟是十分简单,他说:“喜欢吃我的馄饨的老顾客,一听到我的木鱼声,他们就会跑出来买馄饨了。”我不禁哑然,原来木鱼在他,就像乡下卖豆花的人摇动的铃铛,或者是卖冰水的小贩手中吸引小孩的喇叭,只是一种再也简单不过的信号。是我自己把木鱼联想得太远了,其实它有时候仅仅是一种劳苦生活的工具。老人也看出了我的失望,他说:“先生,你吃一碗我的馄饨吧,完全是用精肉做成的,不加一点葱菜,连大饭店的厨师都爱吃我的馄饨呢。”我于是丢弃了自己对木鱼的魔障,撑着伞,站立在一座红门前,就着老人摊子上的小灯,吃了一碗馄饨。在风雨中,我品出了老人的馄饨,确是人间的美味,不下于他手中敲的木鱼。
⑥后来,我也慢慢成为老人忠实的顾客,每天工作到凌晨的段落,远远听到他的木鱼,就在巷口里候他,吃完一碗馄饨,才开始继续我一天未完的工作。和老人熟了以后,才知道他选择木鱼作为馄饨的讯号有他独特的匠心。他说因为他的生意在深夜,实在想不出一种可以让远近都听闻而不致于吵醒熟睡人们的工具,而且深夜里像卖粽子的人大声叫嚷,是他觉得有失尊严而有所不为的,最后他选择了木鱼-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叫唤,却不至于中断了熟睡者的美梦。木鱼总是木鱼,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它,它仍旧有它的可爱处,即使用在一个馄饨摊子上。
⑦我吃老人的馄饨吃了一年多,直到后来迁居,才失去联系,但每当在静夜里工作,我仍时常怀念着他和他的混沌。
⑧老人是我们社会角落里一个平凡的人,他在临沂街一带卖了三十年馄饨,已经成为那一带夜生活里人尽皆知的人,他固然对自己亲手烹调后小心翼翼装在铁盒的馄饨很有信心,他用木鱼声传递的馄饨也成为那一带的金字招牌。木鱼在他,在吃馄饨的人来说,都是生活里的一部分。
⑨那一天遇到老人,他还是一袭布衣、还是敲着那个敲了三十年的木鱼,可是老人已经完全忘记我了。我想,岁月在他只是云淡风轻的一串声音吧。我站在巷口,看他缓缓推走小小的摊车消失在巷子的转角,一直到很远了,我还可以听见木鱼声从黑夜的空中穿过,温暖着迟睡者的心灵。
⑩木鱼在馄饨摊子里真是美,充满了生活的美,我离开的时候这样想着,有时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
15.(3分)下面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C )
A.我在临沂街居住时,刚开始听到木鱼声,我会立即停止工作,并思考是谁在敲击木鱼,木鱼声有何意义。
B我在冬季的一天,寻找木鱼声的来处。那声音沉重着力,一直响个不停,忽远忽近,与寺庙里的木鱼声完全不同。
C老人选择木鱼作为馄饨的讯号,原因是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叫唤,却不至于中断了熟睡者的美梦。
【解析】本文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A.有误,“刚开始听到木鱼声,我会立即停止工作”错误,根据原文第③段“刚开始的时候,木鱼声带给我一种神秘的感觉,常常令我停止工作”可知,“我”并不是“立即停止工作”;
B.有误,“一直响个不停”错误,根据原文第④段“它敲敲停停,忽远忽近”可知,木鱼没有“响个不停”;
C.正确。
故选:C
16.(4分)第①段画线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自己与故人在深夜偶然重逢,引出下文对其的回忆,通过“深夜重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根据“深夜到临沂街去访友,偶然在巷子里遇见多年前旧识的卖馄饨的老人”可知,内容上交代了“我”在深夜偶然与故人重逢;在结构上,该句位于第①段,可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并且“深夜重逢”有违常理,有起到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作用。
17.(4分)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的妙处。
①看到一个披着宽大布衣,藏着毡帽的小老头子,他推着一辆老旧的摊车,正摇摇摆摆地从巷子那一头走来。
②“先生,你吃一碗我的馄饨吧,完全是用精肉做成的,不加一点葱菜,连大饭店的厨师都爱吃我的馄饨呢。”
①运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老人推车出现的场景,通过老人朴素的衣着,摊车的老旧表现出老人是社会角落里的平凡人,通过“推”“摇摇摆摆”表现老人的卖力和道路的颠簸,突出了老人劳作的辛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②运用了语言描写,通过老人自己的话表现出馄饨用料精良,口味好,吸引人,表现了老人能说会道,热情招来顾客的特点,为下文“我”品尝馄饨,成为老人忠实的顾客作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
①联系“看到一个披着宽大布衣,藏着毡帽的小老头子,他推着一辆老旧的摊车,正摇摇摆摆地从巷子那一头走
来”可知,“披着宽大布衣,戴着毡帽”是外貌描写,通过老人并不合体的衣服表现出老人是社会角落里一个平凡的人,“推”“走”是动作描写,表现了老人推车的卖力;“老旧的摊车”“摇摇晃晃”是细节描写,表现出道路的颠簸,更表现出老人劳作的辛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②联系“先生,你吃一碗我的馄饨吧,完全是用精肉做成的,不加一点葱菜,连大饭店的厨师都爱吃我的馄饨呢”
可知,这是老人自己说的话,故为语言描写,根据“先生,你吃一碗我的馄饨吧”可知老人热情地招徕着顾客,
根据“完全是用精肉做成的,不加一点葱菜”可知老人的馄饨用料精良,根据“连大饭店的厨师都爱吃我的馄饨
呢”可知馄饨口味好,吸引人;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老人能说会道的特点,也成功让“我”吃了馄饨,为后文“我”
与老人相熟悉作了铺垫。
18.(5分)文中第⑧段说:“木鱼在他,在吃馄饨的人来说,都是生活里的一部分。”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木鱼对于老人来说,是用来吸引顾客光顾的谋生工具,可以让远近都听闻而不致于吵醒熟睡人们,他卖了三十年馄饨,木鱼已经成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对于吃馄饨的人来说,他们听到木鱼声就会跑出来买馄饨,用来填饱肚子,也可以像“我”一样,在静夜中怀念这老人和他的馄饨,听着木鱼声温暖心灵,木鱼也成了吃馄饨
的人生活里的一部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根据第⑤段“原来木鱼在他.…….其实它有时候仅仅是一种劳苦生活的工具”,第⑥段“和老人熟了以后,才知道他选择木鱼作为馄饨的讯号有他独特的匠心......最后他选择了木鱼”,第⑧段“他在临沂街一带卖了三十年馄饨......他用木鱼声传递的馄饨也成为那一带的金字招牌”,第⑨段“岁月在他只是云淡风轻的一串声音吧”可知,木鱼对干老人来说是他谋生的一件工具,可以吸引顾客光顾,可以让晚睡的人听到又不会吵醒熟睡的人,他长时间敲着木鱼卖混沌,木鱼的声音已经融入了他的生活;而根据第⑤段“喜欢吃我的馄饨的老顾客,一听到我的木鱼声,他们就会跑出来买馄饨了”,第⑥段“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叫唤,却不至于中断了熟睡者的美梦”,第⑦段“每当在静夜里工作,我仍时常怀念着他和他的馄饨”,第⑨段“我还可以听见木鱼声从黑夜的空中穿过,温暖着迟睡者的心灵”可知对于吃馄饨的人来说,听到木鱼声可以出来买馄饨,睡着了也不会被吵醒,像“我”一样迁居离开的人,也会在静夜中对此而怀念,再次听到时会觉得温馨美好,木鱼的声音成为了这些吃馄饨的人生活里的一部分。
名著整本书阅读(6分)
阅读从《骆驼祥子》中节选的四个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了。拉包月也好,拉散座也好,他天天用不着为“车份儿”着急,拉多少钱全是自己的。心里舒服,买卖也就更顺心。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
【文段二】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的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
【文段三】
他的车,几年的血汗挣出来的那辆车,没了!自从一拉到营盘里就不见了!以前的一切辛苦困难都可一眨眼忘掉,可是他忘不了这辆车!
【文段四】
祥子的车卖了!他像傻了一般,看着大家忙乱,他只管往外掏钱。他的眼红得可怕,眼角堆着一团黄白的眵目糊;耳朵发聋,愣愣瞌瞌地随着大家乱转,可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他连哭都哭不出声来!
19.(2分)对片段中画横线处的批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A.文段一“他的希望更大了”说的是祥子想拉车挣钱,回老家买地建房,过安稳日子。
B.文段二祥子“几乎要哭出来”,是因为他终于买了第一辆自己的车,高兴得要哭。
C.文段三祥子的车“没了”,是因为有一次他把车拉到了警戒区域,车被宪兵抢去了。
D.文段四“连哭都哭不出声来”是祥子因为虎妞难产死了而卖车,难过得哭不出声来。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A.“他”指的是祥子;回忆原文语句,祥子幻想的希望是:“照这样下去,干上二年,至多二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故“这只是一个普通劳动者最朴素的希望:拉车挣钱,回老家买地建房,过安稳日子”表述有误;
故选A。
(4分)《骆驼祥子》一书中祥子最终走向毁灭的命运悲剧无疑会给你强烈的震撼。祥子的悲剧原因何在?写下你阅读探究的结果。
(1)社会原因;祥子生活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军阀混战的中国,“乱”是对当时一切事物最好的概括。祥子的正直善良和能干,在当时那个社会显得那样得格格不入。
(2)婚姻原因;与虎妞的结合完全不是出于爱情,而是被算计。虎妞的陷阱与欲擒故纵,让祥子无处可逃,同时她也成为了祥子悲剧命运的促成人物。在虎妞怀孕后,祥子因为一种做父亲的情感而对生活产生希望,但却随着虎妞难产死去而灰飞烟灭。
(3) 爱情原因;在虎妞死后,小福子一度成为了祥子生活的希望。可是,随着这唯一的支柱的死亡,祥子彻底走进了生命的死胡同。
(4)个人性格局限;健壮、老实、坚忍,但又保守、狭隘、自私。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的主题思想。
《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一老舍(舒庆春)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通过人力车夫“祥子”一生几起几落、最终沉沦的故事,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悲苦命运,证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里的劳动人民想通过自己的勤劳和个人奋斗来改变处境,是根本不可能的。造成祥子最后堕落有社会的原因,当时黑暗社会对下层人民的压榨,也有祥子自身性格的原因,他性格中软弱的一方面也导致他走向堕落,还有他人对他的影响,如刘四和孙侦探的压榨,还有虎妞和小福子的死让他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三、写作与表达。(5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荣格认为,真正的美,其实是一种消失。嗅觉就是这样,它在现实里总要消失,却永远存在我们的记忆里,和曾经温暖的岁月息息相关。父亲做的糖醋鱼的味道;妈妈身上护手霜的味道奶奶晒过的被子上,阳光的味道;大雪天里,街角路灯下飘来的烤红薯的味道;下过雨,打伞家时,路边青草和泥土的味道······
请以“难忘那味道”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700字以上,文体自选。
[详解]
第二,选材思路:本文适合写记叙文,或者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不适合写议论文。因为题目的关键是“味道”,所以要以记叙文字为主,但要使用其他的表达方式作为补充,最好是夹叙夹议,或者先叙后议。可以是家庭生活中的故事,“味道”彰显亲情。可以学校生活的故事细节,体现“同学情”或“师生情”。也可以是太阳底下汗水的“味道”,表现尊重每一个人的劳动的主题。总之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最难忘的,最有新意的材料,围绕中心来组织,确定详略。
【作文范文】
难忘那味道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写出了思乡的味道;“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写出了母爱的味道;“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写出了元宵节的味道。而我最难忘的那种味道,是过年的味道。
过年时,我们都是回老家过的,爷爷奶奶一听我们要回去,早早的就在家门口等着我们,一下车,我和妹妹就飞奔到爷爷奶奶身边。跟他们说各种有趣的事。把爷爷奶奶逗得喜笑颜开。直到爸爸妈妈叫我们去帮忙搬东西,我们才停止了闲聊模式。
不一会儿,大娘家的妹妹也来了,玩了一会儿之后,我们开始干活。爷爷奶奶负责给我们做好吃的,妈妈和大娘打扫卫生,爸爸和大爷贴福字和春联,而我,担负重任,负责看好两个妹妹,美其名曰是看好他们,其实就是跟他们玩。
到了晚上,才热闹呢。饭菜特别丰盛,看着就能让人垂涎三尺了,更别说吃了。到了八点,我们打开电视看春晚,这时,饺子也上桌了,像一个个小元宝,饺子是韭菜的,象征着长长久久。吃完饭我们出去放鞭炮,在天空中展开的,是人们的希望,而那响声,则是人们的烦恼,不久就随风而去了。
但是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将这种味道变淡了,我们不能走亲访友,不能出去游玩,只能待在家里。但仔细一想,待在家里也并不是一件坏事,虽然亲戚之间见面的次数少了,但是电话沟通多了。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包饺子,一起劳动,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感情。
人间百味,需要我们去细细品尝。虽然今年的年味儿淡了些,但是很有意义,以往过年时的点滴,我也会牢记在心间。过年是让我们家人团聚的一个机会,是让我们放松的一个机会,我们更要细细的品尝。
难忘过年时的滋味,因为,那里有着爱的味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