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上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之《江南逢李龟年》同步课件++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七上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之《江南逢李龟年》同步课件++ 素材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江南逢李龟年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此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
含蕴的一篇,只有二十八字,却包含
着丰富的时代生活内容。诗中抚今思
昔,世境的离乱,年华的盛衰,人情
的聚散,彼此的凄凉流落,都浓缩在
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
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表
达了出时世凋零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
之感。那种昔盛今衰,构成了尖锐的
对比,使读者感到诗情的深沉与凝重。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结合写作背景,正确领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3、感悟诗的意境;
4、背诵诗歌。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称为“诗圣”,与李白合称“李杜”。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集》传世。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整体感知——作者简介
本诗选自《杜诗详注》卷二十三(中华书局1979年版)。江南,这里指湖南一带。杜甫和李龟年重逢是在潭州(今湖南长沙)。李龟年,唐玄宗时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安史之乱后,杜甫流落到江南一带,和同样流落在此的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宅里”和“崔九堂前”频繁相见和唱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整体感知——创作背景
江南逢李龟年
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
诗题意思:这首诗,描写和流落的宫廷乐师李龟年重逢,回忆当年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
整体感知——题目解读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féng


整体感知——朗读诗歌
江南逢李龟年
唐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译文】歧王府第里经常看见您,也在崔九的家里多次听到您唱歌。
相逢。
唐代著名的乐师。
唐玄宗的弟弟。
经常。
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
几次。
听到。
题解:这首诗,描写和流落的宫廷乐师李龟年重逢,回忆当年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
赏析:一、二句追忆李龟年出入达官贵人之家,间接说明当时的太平繁盛。
整体感知——诗意理解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我)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您。
这里指今湖南一带。
暮春,阴历三月。
指李龟年。
赏析:第三句特意提起江南的好风景,大有“风景不殊,河山有异” 之叹。第四句以“落花时节”隐写世乱时艰。用一“又”字将前后两相对照,有风光不再,和“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整体感知——诗意理解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演唱,欣赏到你的艺术。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没有想到能在这时巧遇你这位旧识。
整体感知——诗意理解
精读细研
前两句:追忆往昔,深情怀念。
后两句:感慨今朝,满眼凋零 。
精读细研——品析诗歌
1.诗歌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一、二句写诗人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对开元初年鼎盛的怀念。
精读细研——品析诗歌
2.“寻常”“几度”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李龟年当年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精读细研——品析诗歌
3.三、四句描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四句写暮春时节年老病衰的诗人在江南重逢李龟年的事,蕴含着诗人对彼此现状的感慨。
精读细研——品析诗歌
两人在漂泊颠沛中重逢,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一幅时代沧桑的典型图画。它无情地证实“开元全盛日”已经成为历史陈迹,寄予了诗人无限的感慨。
精读细研——品析诗歌
4.诗歌后两句运用什么手法?
反衬(对比、衬托)。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抒发对时世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精读细研——品析诗歌
5.“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落花”这一意象有何深意?
“落花”这一意象,既寄托了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精读细研——品析诗歌
6、有入说,诗歌第四句中“落花时节”的含义,一语“三”关,你认为有哪“三”层意思
【1】相逢的季节,自然景色;
【2】国家由盛转衰的局面;
【3】作者自己和李龟年的颠沛流离的暮年。
精读细研——品析诗歌
一 、二句写诗人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对开元初年鼎盛的怀念。“岐 王宅里”“崔九堂前”都是当年名流骚客聚集的场所,一提到这些地点就勾起了诗人对大唐“全盛日”的美好回忆。
精读细研——品析诗歌
三、四句写暮春时节年老病衰的诗人在江南重逢李龟年的事,蕴含着诗人对彼此现状的感慨。两人在漂泊颠沛中重逢,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一幅时代沧桑的典型图画。它无情地证实“开元全盛日”已经成为历史陈迹,寄予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落花”这一意象,既寄托了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精读细研——品析诗歌
前两句言过去之盛,为下文做了铺垫。
后两句写现在之衰,抒发了无穷感慨。
诗歌言简意丰,世境的离乱,年华的盛衰,人情的离散,彼此的凄凉流落,都浓缩其中。
精读细研——品析诗歌
课堂小结
这首诗通过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及抒写现实中与李龟年的相逢,流露出诗人对大唐盛世的无限眷恋以及对彼此现状的悲叹。全诗无直接抒情之语,但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却尽寓其中。
课堂小结——归纳主题
《江南逢李龟年》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湖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的诗。此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只有二十八字,却包含着丰富的时代生活内容。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青少年时家庭环境优越,生活安定富足,有机会受到各种文化艺术的熏陶。例如他五六岁时看过舞蹈家公孙大娘的剑器浑脱舞;后在岐王李范宅里,玄宗宠臣崔涤堂前,听过李龟年的歌声;在玄元皇帝庙里欣赏过画圣吴道子的五圣尊容、千官行列。十九岁,杜甫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杜甫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拓展延伸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fū)州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拓展延伸——背景资料
在杜甫心目中,李龟年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他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结在一起。几十年后,他们又在江南重逢。这时,遭受了八年动乱的唐王朝业已从繁荣昌盛的顶峰跌落下来,陷入重重矛盾之中;杜甫辗转漂泊到潭州,李龟年也流落江南,“每逢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明皇杂录》)。这种会见,触发了杜甫郁积已久的无限沧桑之感。
拓展延伸——背景资料
布置作业
1.理解性默写。
(1)《江南逢李龟年》中诗人回忆与李龟年往昔接触的美好岁月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南逢李龟年》中诗人并未对人生巨变作过多的描述,却在字里行间蕴藏着无限感慨,又写出今日之衰的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是江南
崔九堂前几度闻
落花时节又逢君
岐王宅里寻常见
好风景
布置作业——课堂检测
3、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4、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出了国破家亡之际的深切感慨。该诗中与此相类似的诗句: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布置作业——课堂检测
5、《江南逢李龟年》的作者是( )朝诗人( ),他与 ( )并称为“李杜”。
6、诗中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的诗句是: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唐;杜甫;李白
布置作业——课堂检测
7.《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一语双关,既比喻诗人自己人生落魄,又比喻唐王朝国运衰微,盛世不再。
8.《江南逢李龟年》中“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盛衰变化的感慨,以及对自己和友人现状的悲叹之情。
布置作业——课堂检测
杜甫和李白是诗仙和诗圣,上一首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你还能背下来吗?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青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布置作业——课后作业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