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下学期八年级语文学科期中学情监测一、积累与运用(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缄默(jiān) 诲暗(huì) 追溯(sù) 戛然而止(gá)B.欺侮 (rǔ) 亢奋(kàng) 弥漫(màn) 海枯石滥(làn)C.怅惘(mǎng) 瞭望(liào) 撩原(liáo) 草长莺飞(yīng)D.龟裂(jūn) 狩猎(shòu) 两栖(qī) 销声匿迹(xiāo)2..选出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2分)读书要识其字、断其义、知其人、通其典、解其事,而不是走马观花、_____;更不是囫囵吞枣、_____。书读得越多,越感觉自己知之甚少;书读得越多,越感觉到自己的_____。书读得多了,那些书中的知识,就会变成自己不必亲身经历就能拥有的阅历;书读得多了,每一本书都会变成铺路的砖石,脚下的道路便会无限_____。A.一丝不苟 望文生义 菲薄 延伸B.浅尝辄止 不求甚解 浅薄 延伸C.浅尝辄止 望文生义 浅薄 蔓延D.一丝不苟 不求甚解 菲薄 蔓延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包容是一种深厚的涵养,它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别人的境界;②包容是一种情操、一种美德,是化解矛盾的法宝,是消除隔阂的催化剂;③包容不是懦弱,不是胆怯,而是海纳百川的大度,是笑看风云的开怀与爽朗。④一个人能否与身边的人和谐相处,让生活更加轻松愉快,往往在于懂得包容。A.“善待生活”“化解矛盾”“海纳百川”“轻松愉快”四个短语类型各不相同。B.句①中的“它”指代的内容是“包容是一种深厚的涵养”。C.“它不但可以改善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也给自己心灵带来宁静与祥和”这句话适合接在第②句后。D.句④是病句,修改方法是去掉“懂得”。4.(1)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桃花源记》的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风、雅、颂是其主要的表现手法。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保尔 柯察金的成长经历,描绘了苏联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经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到经济恢复时期广阔的社会画面。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达雅陪同患伤寒症病愈后的保尔来到烈士墓前悼念革命战友,墓前默念的那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的名言成了保尔人生的准则。(2)八年级一班开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整本书阅读活动,同学们纷纷讨论题目的含义,保尔和钢铁之间的联系。当读完整本书时,同学们终于找到了答案。请根据提示,完成以下的任务。(3分)文段 问题提示① 察看了小山包,然后同托卡列夫、帕托什金坐雪橇到伐木场去了一趟,又转了回来。斜坡上的人还在坚持不懈地挖土。望着飞舞的铁锹,望着弯腰紧张劳动的人群,低声对阿基姆说:“群众大会用不着开了,这儿谁也不需要进一步动员。托卡列夫,你说得对,这些人是无价之宝。他们将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文段是① 在看到保尔劳动时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文段是保尔因为② 而轻生,但最后还是战胜了自己。“……要我进棺材不那么容易,我还要活下去,而且要大干一场,偏要跟那些医学权威的结论捣捣乱。他们对我的病情做的诊断都正确,但是硬说我已经百分之百地丧失了劳动力,那是完全错误的,咱们还是走着瞧吧。” 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者的行列。 文段中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这条道路是③ 。(1)根据问题提示填空。① ② ③ 5.古诗文默写填空。(6分)(1) ,君子好逑。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3)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 。(4) ,在河之洲。(5)《桃花源记》中通过描写老人和小孩,体现桃花源中百姓生活幸福祥和的句子是: ,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6.下面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乙】送人之松江(宋)俞桂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洒满缸。要记此时分袂①处,暮烟细雨过松江。【注释】①袂:袖子。诗中“分袂”是分别的意思。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是严整的地名对,诗人用一个“望”字,把目光移向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饱含送别的深情厚意。B.《送人之松江》尾句的“过”字,点明是诗人望友人乘舟远去之景。诗人伫立江畔的形象见于画面之外,而殷殷惜别之情,则弥漫画面之中。C.两首诗都通过景物描写交代送别季节、地点,不过甲诗的景物描写宏大壮阔,而乙诗的景物则营造了萧瑟凄凉的氛围。D.同为送别诗,王勃的诗体现了诗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俞桂的诗则表达了诗人离别时的沉重、悲伤的情绪。(二)阅读选文,完成7-10题(共14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雨中上韬光庵①。雾树相引,风烟披薄,木末飞流,江悬海挂。倦踞石而坐,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②,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初到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竟无所有。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居易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益信声无哀乐也。【注释】①韬光庵,寺名,在杭州西湖。②营卫:这里指精气。7.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时踞石而坐 学而不思则罔B.以其境过清 以我酌油知之C.山之营卫得水而活 能以径寸之木D.其岸势犬牙差互 其如土石何翻译句子(5分)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分)倦时踞石而坐,倚竹而息。(2分)9.断句(断三处)(3分)大 都 山 之 姿 态 得 树 而 妍 山 之 骨 格 得 石 而 苍10.(4分)【甲】【乙】两文都是山水游记,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景。【甲】文的第二段侧重描写了潭水 A 的特点;【乙】文侧重描写了雨水 B 的特点:【甲】文最后柳宗元“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传达出作者 C 的心情。【乙】文以“恨僧少可语耳”中流露了作者 D 的情绪。三、现代文阅读(3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5分)热播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迎来了网友们的强势围观后,八年级同学举办“文物归乡路”资料搜集分享活动。【材料一】文物无声,但历史震耳欲聋《逃出大英博物馆》采取拟人手法,讲述了在大英博物馆中的中国文物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出逃寻乡的故事。虽然剧情不长,但剧中的诸多小细节却掀起网络热议。为什么小玉壶的脸是脏兮兮的,还惊奇于一个柜子(屋子)可以住两个人?因为大英博物馆从未善待瑰宝,很多文物在陈展时随意挤在一起,有的甚至没有保护罩,任由往来游客触摸。为什么小玉壶向记者郑重强调自己是“盏”?因为在遥远的异乡他国,鲜有人了解中国文物细腻而灿烂的背景,更无从记住那些“刻在心底的名字”……也正如短片所影射的,由于管理混乱,这些艺术瑰宝并不能发挥传承历史文化的作用,反而要面临被偷盗、被损毁、被挂上电商平台的命运。仅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便有大量中国文物因战争、不正当贸易等原因,流散出境。那些背井离乡的瑰宝,在颠沛流离中记录着令人唏嘘的故事,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中国人“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训。【材料二】【材料三】文物是展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演变、发展的重要物证。历史上,人们对于“中国”的理解多是指“政权中国”,但这并不能完全解释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中国”,而“文化中国”更能清楚地解释,中国何以是如今的中国。文物维系着中华民族精神。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能生动述说过去,也深刻影响当下和未来。作为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我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留下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珍贵文物。这些文物除了其本身的价值外,对于我们提升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意义更为重大。文物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我国晚清以降,国力衰微,犬量珍贵文物或被列强掠夺倒卖,或因商人走私流落他乡,或被盗墓者倒卖而流失海外。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在全世界47个国家、218家博物馆中,中国文物数量达167万件,而流散在海外民间的中国文物数量更是馆藏的10倍之多。加上外国人大多无法真正理解中华文化,屡屡出现珍贵文物被损毁的情况。如1900年,在我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女史箴图》被英军盗走后,之后又被肆意“肢解”成了3段。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曾经这样说:“文物在原生地保护,才最有尊严,否则没有家,也没有根。”只有文物回家了,才谈得上文物保护。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成功促成了300余批次、15万余件流失海外文物的回归。而关注文物流失的过程,讲述这些文物回归的历程,旨在告诉读者文物的回归不仅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更是中国力量崛起的展现。【材料四】天龙山佛首:百年颠沛,含笑而归天龙山石窟造像高雅柔和、雄健优美、飘逸多姿,世称“天龙山样式”,是石窟造像艺术的杰出代表。百年前,天龙山遭人觊觎,遭到中国石窟寺史上最为惨烈的劫掠。在日本古董商“山中商会”驱动下,天龙山石窟遭到了大规模盗凿,超过240尊雕像被盗,几乎所有造像头部,甚至造像全身被盗运境外。2020年9月,国家文物局监测发现了天龙山流失的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的踪迹。经过多方努力,2021年7月24日,流离九十八载,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带着千年不变的微笑,终于回家。这微笑,是对劫难的蔑视,更是对祖国繁荣的祝福。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通过高清图像对比、成分分析、显微观察、荧光照相等科技手段,对佛首和第8窟佛身进行了系统的科技分析,尝试对佛首原貌以及来源进行了复原和追踪。全方位讲述天龙山石窟文物的悠久历史。民族弱则文物失,国运强则文化兴,一件件流失文物踏上归途,一路见证中华民族从屈辱颠沛到富强兴盛。资料夹 2019年7月13日,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云冈石窟第7窟鲜卑装人物头像,由美籍华人王纯杰夫妇护送回国,并捐赠给山西博物院。 2019年8月23日,中国政府成功将流失日本的八件曾伯克父青铜组器追索回国。2019年11月13日,港澳知名企业家、爱国人士何鸿燊先生将购得的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 2023年10月25日,澳大利亚向我国返还共4件流失文物艺术品与1件古生物化石。2024年1月28日,国家文物局从美国成功追索被盗流失的西周丰邢叔簋。 在国际公约框架下,我国政府与20余个国家就流失文物追索返还签署双边协议,建立合作机制……成功促成1800余件(套)流失文物返还。11.同学们就收集的资料展开了讨论,以下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玉壶出逃”的故事与国人对国家文物的情感深深相应,打动人心之余,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中国人“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训。B.大英博物馆馆藏的中国文物几乎包括各个朝代,涉及多种类型。其中以来自清代的货币最多。C.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脆弱珍贵,所以不适合使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对其进行系统分析。D.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流落海外的中国文物分布于全世界47个国家,数量达167万件之多。12.大量文物流失海外的具体原因有哪些?文物回归可以采用哪些途径?请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的内容帮助同学们统计探究结果。(3分)文物流落海外的具体原因 A 商人走私盗墓者倒卖文物回归的途径 B 他国主动归还C 阅读选文完成13-17题(共18分)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顾晓蕊①故乡的家是一个四合小院,院里有棵粗壮挺拔的洋槐树。阳春四月,巨大的树冠华荫如盖,素淡的花苞次第开放,满院流溢着醉人的清香。②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最开心的,要数采摘槐花。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杈,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我拾起落到地上的枝条,沿着细茎轻轻一捋,一嘟噜花朵落进筐里。③在那贫寒的年代,槐花无疑是一道美食。或蒸或炒,皆唇齿留香。然而,苍翠遒劲的老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翌日清晨,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细碎的花瓣飘落一地,生命的华美与脆弱瞬间交替,让人久久地怅然无语。④此后不久,我们便搬家了。十余年时光缓缓淌过,日子过得平淡而适意。三年前的一天,宁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说:“儿子在工地上出事了!”⑤那是怎样惊心的一幕,现场发生爆管事故,弟弟身上多处烫伤,从八米平台跌落下来。他在重症病房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捱的两个月。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门见人,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⑥妈妈说:“这样会闷出病来,出去走一走吧。”我想了又想,决定陪弟弟回故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不知这一趟旧地重游,将给弟弟带来怎样的影响。⑦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浓烈而又执着。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⑧那一刻,安静极了。忽一阵清风拂过,雪白柔软的槐花,落在他的衣襟上。他捏起几朵放进嘴里,细细地嚼,两行清泪落了下来。自从弟弟受伤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我唯一的一次,看到他流泪。⑨泪痕很快被风吻干。他侧过身来,说:“姐姐,给我照张相吧。”我掏出数码相机,紧张得按了三次快门,才拍下这美好的瞬间。弟弟倚着老槐树,感叹地说:“槐花虽小,却有阳光的味道。”他笑了,目光变得坚强,从灵魂深处射出来。⑩半个月后,我们回到家。照片洗了出来,弟弟把它摆在床头,背面写着一行蓝色小楷: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至此,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很快,弟弟又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念,那树干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是默默地承受。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13.小文同学将文中槐树的生长过程与弟弟的人生经历进行比较后,制作了一张思维导图,请你将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3)14.赏析下面句子的妙处。(4分)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15.小语和小文同学都认为第⑧段“两行清泪落了下来”一句中的“泪”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原文内容,简要说说你的理解。(3分)16.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说:“儿子在工地上出事了!”17.(4分)本文与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联系以下链接内容 说说你对第⑩段 线句“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 ,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含义的理解[链接]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 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阅读选文完成下列问题(18-21题,共12分)什么决定了你的口味? ①为什么有些人天生就不爱吃葱、姜、蒜、香菜等刺激性食物?为什么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为什么在海外生活多年的华人依旧改变不了自己的饮食习惯?为什么我们无法重现儿时的味道?现在,科学家已经可以告诉我们这些问题的答案了。 ②过去我们常常认为挑食是娇生惯养的结果,但科学研究证明,挑食的原因并非这么简单。 ③拿香菜来说,喜欢香菜的人吃什么都想放点香菜进去,厌恶香菜的人闻着味道就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在喜欢香菜的人看来,香菜清爽可口,但是对另一些人来说,香菜和肥皂就是一个味道。美国食品化学专家认为,香菜的气味大约源于6种物质,其中大多数是名叫“醛”的脂肪分子。在肥皂和洗涤剂里都有这种“醛”分子,臭虫体内也有类似的分子。对讨厌香菜的人来说,他们察觉不到香菜叶中令人愉悦的化学物质,而只察觉到香菜与肥皂相似的那一面。因此,挑食或许只是因为基因差异。 ④中国人讲“民以食为天”,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出门在外,饮食是否可口,直接关系到心情的好坏、身体的健康,甚至工作的效率,还有一句更准确的描述——“吃饱了不想家”。有一种理论认为,人的胃口是有记忆能力的,饮食习惯将在6岁前养成,一旦形成,终生难以改变。大多数人都具有小时候形成的故乡味觉记忆,它非常强烈,让人对其念念不忘,据说孩子想家了,多半是想家里的饭菜了。即使是在海外生活多年的华人,真正能够适应西餐口味的,仍然是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说,海外华人对于中餐的记忆,比对家乡的记忆更加深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们对食物的口味,它蕴含着丰富的感情与历史。 ⑤在《追忆逝水年华》里,一块小小的蛋糕触动了普鲁斯特的味蕾,让他开始努力找回失去的时光,对普鲁斯特来说,蛋糕是他心中永不褪色的记忆。看不见、摸不着的味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魔力?科学家表示,味道之所以能够有效地唤醒记忆,是因为它非常难以重现。比如我们在农家乐吃水煮鱼,当我们离开以后,我们可以轻易回忆起水煮鱼的样子,耳边也能回响起辣油浇在干辣椒上滋滋的声响。然而,我们却根本没有办法“回忆起”那盘水煮鱼的味道,虽然它是如此美味,独一无二。只有当我们再一次闻到或者尝到水煮鱼时,我们才会重拾这种美好的感觉。味道是无法被大脑直接保存或重塑的。脑海中关于“味道”的记忆,总是那么模糊。我们无法像复制视觉或者听觉记忆一样,在脑海中勾勒味觉的体验。味道因此是一种独特的记忆。 ⑥正因为味觉记忆无法重塑,所以再现以后,才会给人带来如此强烈的情感冲击。它甚至能把我们带回更小的时候。比如说,通过语言提示的记忆往往存在于11~25岁之间,而味觉则能将人们带回到6~10岁的童年时光。与视觉和听觉相比,“味道”和事物之间建立起的联系更为强大、也更为持久。 ⑦味觉记忆如此独特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通常感受到的“味道”,是好几种不同味道的组合,这种组合一般来讲非常特别,也不太容易再现。小时候街边小面馆里混着辣椒油的炸酱面,伴着面馆中抹布与油烟混杂的气味,其味道是如此独一无二,即便在以后的日子里去过无数高档饭店,吃过无数碗面条,那味道也代替不了。 ⑧吃,对于我们来说,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食物,伴着它们独特的味道,成就了我们生活中一段段温馨的记忆……18.通读文章,说说本文围绕影响口味的因素依次介绍了哪三方面的内容。(3分)19.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20.请从语言特点的角度,分析选文第③段加点词表达效果。(3分)香菜的气味大约源于6种物质,其中大多数是名叫“醛”的脂肪分子。2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科学研究证明挑食是人们娇生惯养的结果。B.人类具有小时候形成的故乡味觉记忆,让人对其念念不忘。C.在外的孩子如果想家了,其实他是在想念家里的饭菜味道。D.我们无法如复制视觉记忆一样,在脑海中勾勒味觉的体验。四、写作(50分)22.以下题目任选其一作答。题目一:人们喜欢诗和远方,向往星辰大海,认为近处的人或事物平凡无奇。其实看近处的一株花草、一个普通人、一件寻常事,皆是好风景;只要珍惜眼前,不等不靠,就不枉在人间走一遭,当回忆过去时,也不会心生遗憾。 请以“近处也有风景”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题目二:“韵”本义是好听的声音,后来也指意味、情趣、风度等。秋之韵是成熟的味道,舞之韵是律动的风姿,师长之韵是人格的魅力,友谊之韵是真心的付出,盛京之韵是文化的厚重……景、物、人、事,各有其韵,用心感悟始得其意味,深入其中方得其神韵。 请以“_______之韵”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下来;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2023-2024下学期八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考试(答案)(2分)D 2(2分)B 3.(3分)C 4.(1)(2分)C(2)(3分)① 朱赫来 ② 失去战斗能力 ③ 文学创作 5(6分)(1)窈窕淑女(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宛在水中坻(4)关关雎鸠(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二、古诗文阅读6.C (3分)C.有误,【甲】没有季节7.C(3分)8.(5分)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9.(3分)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4f分)A 清澈B 很大(水势大,水流大,雨水大。C贬谪的悲凉(孤寂凄凉) D知音难觅的惆怅11.A12.A:晚清国力衰微,列强掠夺倒卖。B:个人捐赠。C:政府追索。13.(3分)①被雷电拦腰截断;②工地出事,自闭痛苦;③回到岗位,开始新生活14.(4分)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花朵比作风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团团簇簇的槐花紧密、随风摇动的姿态和声音,表现出孩子们采摘槐花充饥时的喜悦之情。15(3分).①对槐树经受磨难重获生机的敬佩(或感动)之情;②对自己因伤痛一蹶不振的羞愧(或自责)之情;③受槐树的启迪幡然醒悟的振奋(或喜悦)之情。16.(4分 )用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形象地描写了妈妈得知儿子在工地出事的慌张、焦急。17.(4分)花、树、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人应该像花、树一样,在遇到灾难时,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冷静面对,默默承受,做一个智者;同时,要有着坚定的信念,积极乐观,顽强抗争,做一个强者。18(3分)①挑食是由基因决定的;②人们对食物的口味,蕴含着丰富的感情与历史;③味道是一种独特的记忆。19.(3分)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突出地说明了味道再现以后会给人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20.(3分)“大约”是大概、左右的意思,表示估计的数目。文中的意思是香菜的气味大概源于 6 种物质,不是准确的数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21.(3分)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沈阳市第175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下学期八年级语文学科期中学情监测试卷.docx 沈阳市第175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下学期八年级语文学科期中学情监测试卷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