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认识社会生活课件(共3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认识社会生活课件(共36张PPT)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第一课时 认识社会生活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01
大单元
03
大视野
06
对点练
04
微探究
05
划重点
02
新课标
目录 CONTENTS
01 大单元
单元知识结构
走进社会生活
丰富的社会生活
在社会中健康成长
认识社会生活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人的社会化
养成亲社会行为
感受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的特点
青少年的正确做法
如何理解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我们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个人成长离不开社会生活
什么是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
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共建网络美好家园
网络改变世界
营造清朗空间
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正确利用网络
传播网络正能量
02 新课标
【健全人格】
  
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环境,确立符合国家需要和自身实际的健康生活目标,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理解不同的社会角色,形成亲社会的行为。
  (参见课程标准 P8、P34)
单元学习指导
03 大视野
导入一:热点速递(可选)
2025年3月,宁波市启动“未来社区规划师” 青少年实践项目,中学生通过VR技术模拟设计智慧社区方案,如“无人配送驿站+传统市集融合空间”“适老化智能健身步道”等。活动中,学生深入调研社区商户、老年居民需求,结合“社会分工”“科技推动生活变迁”等知识,提出20余项兼具创新性与实用性的方案,部分方案已纳入社区改造计划。
你在生活中参与过类似的活动吗?这些活动让你对社会有了什么新认识?
你的暑假是怎么度过的?分享你的暑假生活。
导入二:多维交流(可选)
04 微探究
情境一 周六早上6点30分,小志和爷爷到公园晨练。
情境二 上午8时20分,小志和妈妈到家门口的菜市场买菜。
情境三 下午3时15分,小志和同学一起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教老人用手机。
情境四 晚上8时10分,小志和爸爸看完电影后交流看法。
日常观察
购物
志愿服务
看电影
结合小志的生活体验和你的经验,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 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会有哪些感受?
任务探究一
任务探究一感悟
链接教材:
1. 感受社会生活的方式
我们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和途径多种多样:日常观察;社会调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媒介(广播、电视、网络);等等。
任务探究二
姨妈经营着一家火锅店,每天顾客盈门,她用美味的火锅为大家的生活增添温暖与活力;姨夫身为法院工作者,周末总是前往社区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为社区居民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大家的法治观念;姐姐是一名人民教师,她常对小志说:“与学生在一起共同进步是我最开心的事!” 她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用知识和爱心助力学生成长。
妈妈带着小志在暑期拜访了住在重庆的姨妈一家
任务探究二
姨妈一家所从事的活动分别属于哪类社会活动?这些活动对社会发展有什么具体意义?
物质生产活动
满足物质生活需求
社会政治活动
推动民主法治建设
科学文化活动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任务探究二
姐姐带着小志在重庆城区深度游玩,小志感叹这里的生活太丰富多彩了~
视频中出现了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画面?
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哪些魅力?
任务探究二感悟
链接教材:
2. 社会生活的特点
(1)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在社会生活中,物质产品和精神食粮种类繁多,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选择;人们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在岗位上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人们的交往方式越来越丰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我们的社会生活充满活力,令人期待。
任务探究二
暑假即将结束,小志和妈妈需要返回
情境一 小志和妈妈乘坐的航班从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腾空而起。舷窗外,云雾缭绕,山城错落有致的建筑群逐渐变小,长江蜿蜒如丝带穿城而过。小志的妈妈望着窗外,不禁感慨道:“以前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现在科技发展得太快了,我们坐飞机,短短两个多小时就能从重庆回到山西太原,真可谓是‘千里江陵一日还’!”
情境二 回到温馨的家中,妈妈第一时间打开手机,通过视频通话与重庆的姨妈取得联系。屏幕那头,姨妈关切地询问着旅途是否顺利,妈妈笑着回应:“一切都好,多亏了你的热情招待,我们这次在重庆玩得特别开心!现在视频通话可太方便了,随时都能‘面对面’聊天,报平安都不用打电话,还能看到你!” 挂断视频后,妈妈又通过手机下单购买了新鲜的蔬菜水果,打算为小志做一顿丰盛的晚餐。
任务探究二
1.上述情境中体现了社会生活哪些方面的变化?
2.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任务探究二感悟
链接教材:
2.社会生活的特点
(2)社会生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生产工具的变革、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观念的更新,使我们的社会生活日新月异。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精神面貌昂扬向上,祖国日益繁荣昌盛。
任务探究二
情境一 阳光明媚,小志一家来到公园游玩。走进公园,宽阔的环湖步道上,跑步的年轻人身姿矫健,推着婴儿车的父母悠闲漫步,几位老人正结伴练习太极拳。小志兴奋地拉着爸爸奔向游乐区,那里色彩鲜艳的滑梯、秋千被孩子们团团围住,欢笑声此起彼伏。
情境二 妈妈从背包里拿出野餐垫,铺在草坪上,一家人坐下来享用准备好的水果和点心。这时,小志看到不远处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把饮料瓶掉在地上,正准备跑开,他连忙喊住小朋友:“弟弟,垃圾要扔进垃圾桶哦,不然公园就不漂亮啦!” 小朋友在家长的引导下捡起瓶子,放进旁边的分类垃圾桶。
情境三 休息过后,小志一家沿着湖边散步。他们发现湖面上漂浮着一些落叶和杂物,岸边的志愿者们正拿着网兜清理水面。爸爸指着志愿者对小志说:“你看,大家一起爱护公园,这里才能一直这么美。” 回家路上,小志望着窗外不断掠过的街景,心中满是对这座城市的热爱。
请结合小志的周末生活探讨: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共同建设和维护好公共空间?
任务探究二感悟
链接教材:
2. 社会生活的特点
(3)社会生活具有公共性。
社会生活是在公共空间展开的。在社会生活中,社会公共利益由大家共同享有,社会秩序由大家共同维护,社会发展由大家共同推动。
任务探究三
“如果只有我一个人捡垃圾,其他人都乱扔,环境还是会变差,这样做有意义吗?”
你是否认同小志的困惑?为什么?
个人行为对社会秩序、环境的影响是 “微不足道” 的吗?
任务探究三感悟
链接教材:
3. 面对社会生活我们该怎么做?
面对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青少年要热爱生活,积极融入社会,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共创共享美好生活。
05 划重点
1.感受社会生活的方式
2.社会生活的特点(重点)
3.面对社会生活我们该怎么做?(难点)
重点梳理
06 对点练
1.我们中学生要积极了解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下列方式中恰当的是 ( B )
①周末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教老人使用手机
②陪妈妈到菜市场买菜
③走出家门,去网吧玩自己最喜欢的网络游戏
④主动到科技馆做“小小解说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历年真题
1.【解析】考查点: 本题考查感受社会生活的方式。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我们感受社会生活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可以陪妈妈到菜市场买菜,可以到科技馆做“小小解说员”。可见,①②④符合题意。去网吧玩游戏,不属于参与社会生活,排除③。故选B。
历年真题
2. 走进社区,各种全民健身基础设施齐全;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观看国庆阅兵仪式,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这说明 ( C )
A.我们可以尽情享受生活
B.我们的社会不需要继续发展了
C.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D.所有物品都是人民用劳动换来的
历年真题
2.【解析】考查点:本题考查社会生活的特点。通过审题不难发现,A、B两项说法错误,D项说法太绝对。题干材料说明,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故选C。
历年真题
3.关于无偿献血的调研问题确定后,西安市6名中学生实地走访了基层采血车、市中心血站等单位,进行了街头问卷调查,请教了血液研究专家,查阅了大量资料,经过13次大改、30次小改,20000字的调研报告最终浓缩成2000字的“模拟提案”,被全国政协委员带上了全国两会。中学生的行为启示我们要 ( A )
①主动认识社会,积极融入社会 ②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发展自己
③关注社会问题,积极献计献策 ④守护生命,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历年真题
3.【解析】考查点: 通过实地走访、街头问卷调查、请教血液研究专家等方式,6名中学生写的关于无偿献血问题的提案被全国政协委员带上全国两会。中学生的行为启示我们,一方面要主动认识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发展自己;另一方面要关注社会问题,积极献计献策。可见,①②③符合题意。④与题意不符,应当排除。故选A。
历年真题
4.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说:“电脑和书本里种不出水稻,要多联系实际,多到试验田走走看看,把论文写在稻田里,写在大地上。”这启示我们要 ( A )
A.重实践,做到知行合一 B.勤钻研,学会独立思考
C.多阅读,体味读书乐趣 D.立大志,树立远大理想
历年真题
4.【解析】考查点: 本题考查走进社会生活的必要性。B、C、D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我们需要走进社会,在异彩纷呈的社会实践中锻炼、发展。袁隆平说的话启示我们要重实践,做到知行合一。故选A。
历年真题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社会是另一个重要的学校和课堂,生活是另一个重要的课程和教材,实践是另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途径。学校安排七年级各班就初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问题召开主题班会。我们都是各班级的主人,请积极参与并献计献策。
(1)请为这次主题班会写一句标语。
(2)列举出你曾参与过的一次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并说说该活动对你的积极意义。
历年真题
4.【答案】
(1)积极参加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从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学习。
(2)从自身实际列举即可。意义:①可以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②加深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③可以培养和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可以加深我们对社会的了解,培养我们的社会责任感。(言之有理即可)
历年真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