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营造清朗空间课件(共3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营造清朗空间课件(共34张PPT)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第二课时 营造清朗空间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三课  共建网络美好家园
01
大单元
03
大视野
06
对点练
04
微探究
05
划重点
02
新课标
目录 CONTENTS
01 大单元
单元知识结构
走进社会生活
丰富的社会生活
在社会中健康成长
认识社会生活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人的社会化
养成亲社会行为
感受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的特点
青少年的正确做法
如何理解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我们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个人成长离不开社会生活
什么是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
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共建网络美好家园
网络改变世界
营造清朗空间
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正确利用网络
传播网络正能量
02 新课标
【责任意识】
  具有民主与法治意识,守规矩,重程序,能够依规依法参与公共事务。
主人翁意识。对自己负责,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国家。
  (参见课程标准 P8)
单元学习指导
03 大视野
导入一:热点速递(可选)
在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的光芒能穿透云层,照亮每一个追梦人的心房。全红婵,这个名字,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赛场上,如同一颗璀璨的流星,划破长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她以425.60分的惊世骇俗成绩,再次证明了“奇迹”二字并非空谈,而是汗水与泪水交织后绽放的绚丽花朵。
如果让你制作奥运会跳水冠军全红蝉的手抄报,你会从哪里搜集信息,选取哪些内容呢?
初中生小明迷上网络,从此他的世界仿佛只剩下那一方闪烁的屏幕。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变得遥远而模糊,他的思绪总是不由自主地飘向昨晚游戏中的激烈战斗;课后,他不再与同学们在操场上尽情奔跑嬉戏,而是独自躲在角落里,眼睛紧盯着手机,手指在屏幕上飞快地滑动。
你如何看待小明的行为?我们应该如何利用网络?
导入二:多维交流(可选)
04 微探究
思考:搜索后,百度网页上出现这么多关于全红婵的信息。全部都要采用吗?你会如何选择呢?
任务探究一
任务探究一感悟
链接教材:
1.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1)我们要学会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升媒介素养,积极利用网络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小美本想在网络上搜集有关“全红蝉”的详细信息,却不料被一旁的购物广告吸引了注意力。好奇心驱使下,她点击了广告,随后又被弹出的明星八卦新闻所吸引。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两个小时过去了,小美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初衷是查找“全红蝉”的相关资料。
你如何看待小美的行为?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任务探究一
任务探究一感悟
链接教材:
1.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2)学会选择网络信息。互联网上信息无限,而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对学习和生活有意义的信息,不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学会“信息节食”。同时,我们也不能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把自己禁锢在“信息茧房”中,从而丧失接触不同事物和观点的机会。
2024年2月16日,拥有千万粉丝的博主“Thurman猫一杯”发布了一则视频,称她在法国巴黎拾到两本国内一年级的寒假作业,并隔空喊话“一年级八班秦朗” 。“秦朗巴黎丢寒假作业”等话题迅速登上各平台热搜,并持续发酵,几度峰回路转:有自称秦朗老师、秦朗舅舅的网友在评论区留言;“秦朗舅舅”甚至还开启直播,吸引大量网民观看。
该博主的行为产生了哪些不良后果?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任务探究一
任务探究一感悟
链接教材:
1.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3)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在网络时代,信息变得越来越丰富,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有的人有意无意歪曲事实甚至制造谣言,误导公众;有的人利用网络实施诈骗,侵害他人利益;有的人恶意发布暴力、色情和危害社会稳定的信息,造成恶劣影响。我们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学会分析判断网络信息,让不良信息止于智者。
“朱小龙辱骂全红婵”事件
《南方日报》记者朱小龙在一场直播访谈中提及17岁的跳水奥运冠军全红婵时怒批其“疯疯癫癫”“像白痴”,引发众怒。随即该事件迅速在网络上发酵,许多网友对该记者表达了强烈的不满与批评。
思考:你怎么看待朱小龙的行为?
如果你是全红婵,你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吗?
任务探究一
任务探究一感悟
链接教材:
1.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4)恪守道德,遵守法律。网络无限,自由有界。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我们要文明互动、理性表达,不宣泄负面情绪,不制造和传播谣言,不泄露他人隐私,不恶意攻击他人,拒绝网络暴力和欺凌......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
思考:这些渠道的开通说明我们可以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对此,你有哪些积极意见可以提及?
任务探究二
2024年巴黎奥运会中国队共获得40金、27银、24铜,总奖牌数为91枚。中国队的这一成绩,是中国体育代表团自1984年参加夏季奥运会以来,境外参赛历史上的最好成绩。他们的表现不仅为国家赢得了荣誉,也是对运动员们长期艰苦训练和付出的最好回报。
思考:你是否会参与转发这一消息?
任务探究二
任务探究二感悟
链接教材:
2. 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
我们要努力提高媒介素养,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高扬主旋律,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建设网上精神家园;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投身于公益行动,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做网络强国的建设者、创新者。
05 划重点
1.理性参与网络生活(重点)
2.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难点)
重点梳理
06 对点练
1.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生吃茄子能刮脂排油”“小葱拌豆腐不利于钙吸收”“喝葡萄酒可减肥”等所谓的健康养生的伪科学“知识”在网上疯传,各种言辞粗鄙、内容恶俗的不良信息屡有现身,虚假宣传、侵犯隐私等不法行为时有发生,一再挑战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因此( )
A.利用网络发送的一切信息,国家均应严格审查
B.制裁蓄意传播伪科学行为,科研部门义不容辞
C.必须营造远离网络的氛围,回归传统生活方式
D.公民应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学会鉴别网络消息
历年真题
D
1.【解析】 通过审题不难发现,A项说法绝对。B、C两项说法错误。针对题干材料中列举的网络现象,公民应该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学会鉴别网络消息。故选D。
历年真题
2. 下面漫画启示我们( )
A.学会“信息节食” B.不侮辱欺诈他人
C.不破坏网络秩序 D.不沉溺虚拟时空
历年真题
A
2.【解析】漫画告诉我们,网络上有无限的信息,启示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学会“信息节食”。B、C、D三项与漫画中提供的信息无关。故选A。
历年真题
3.近期,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一些老人贪图小利,参与朋友圈的“投票”“点赞”等活动,领取网站平台的礼品,直至在对方的诱惑下,向平台提供个人银行卡等信息,才发现自己的财产被骗。此类案例警示我们应( )
①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②合理利用网络
③学会平等待人 ④抵制不良诱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历年真题
D
3.【解析】案例警示我们应合理利用网络,抵制不良诱惑。可见,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与题干材料不符。故选D。
历年真题
4.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对被告人许某在微博上发帖侮辱董存瑞烈士案作出一审判决,依法判处许某有期徒刑七个月。由此可见( )
①言论自由有界限,不要在网上发表言论
②诋毁英烈等违法犯罪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③英烈不容诋毁,法律底线不要经常触碰
④我们要合理利用网络,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历年真题
D
4.【解析】 许某因在微博上发帖侮辱烈士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这说明诋毁英烈等违法犯罪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这警示我们要合理利用网络,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可见,②④符合题意。“不要在网上发表言论”“法律底线不要经常触碰”说法错误,①③不能选。故选D。
历年真题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高票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条明确规定,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学校发现未成年学生沉迷网络的,应当及时告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共同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其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
(1)“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有何意义?
(2)我们应怎样避免上面漫画中学生的做法,合理利用网络使用手机?
历年真题
5.【答案】
(1)①有利于引导未成年人合理使用手机,促进其健康成长;②有利于为未成年人创设安全的成长环境,促进社会的和谐;③有利于规范学生行为,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④有利于促进家庭和谐,社会长治久安;等等。
(2)①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网络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②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要学会“信息节食”;③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④我们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
历年真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