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时 方 案课题 《眺望你的路》 课型 欣赏课教案序号 备课日期备课人 授课人 授课日期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聆听,辨识 d和声小调中的#5特色音,体会其创造的独特情感色彩。 2.感知附点节奏的推动力,理解其营造“动感”与“团结向上精神”的作用。 3.通过模拟二声部简化合唱,体验从齐唱到合唱的声部协作。 4.能用肢体动作(拍击、踏步)表现4/4拍的行进感。重点难点 1.听辨 #5音的独特色彩,对比聆听自然/和声小调。 2.理解孩子从 “被动受益者”到“主动表达者” 的转变,结合两次演唱镜头进行细节分析。主要教法 听唱法、视听法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教学过程作业反馈、复习旧知(导入)、学习活动与教法设计、小结、目标检测等 设计理念或意图一、直入主题:歌曲背景导入 1. PPT聚焦:展示PPT首页(电影海报+歌曲名),直接引用文字: “《眺望你的路》是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一首动听的童声合唱,旋律优美抒情,节奏充满动感,表现团结向上的精神力量。” 2. 设问切入: “为什么一首歌能改变一群‘放牛班’的孩子?” 二、音乐特征解析 活动1:结构性要素 1. 拍号与调式(“4/4拍,d和声小调”): 用脚步踩出4/4拍强弱规律(强弱次强弱),感受“行进感”。 2. 特色音#5: 对比聆听: 自然小调片段 6 7 1 2 3 4 5 6 和声小调片段 6 7 1 2 3 4 #5 6 提问:#5音让音乐更______?(神秘/忧伤/坚定) 3. 节奏密码: 拍击PPT中节奏型 X·X X(如“眺·望 | 你·的”),对比无附点的平直节奏。 活动2:演唱形式实践(“齐唱→合唱”) 模拟二声部简化版: 全体齐唱A段(感受统一) → 分声部合唱B段(高低声部唱谱例 0X XX 节奏型) 关键要求:低声部模仿“脚步声”,高声部唱“眺望”旋律,体会和声交织。 三、两次演唱的蜕变 环节1:第一次演唱——被动受益者 1. 播放片段:孩子们初次演唱视频。 2. 讨论影片片段: “马修打破传统管教模式,用音乐作为桥梁引导孩子们从抵触到投入演唱。” 任务卡:找出片段中“抵触”(翻谱子不耐烦)、“投入”(专注的眼神)的镜头证据。 3. 总结:音乐唤醒对“温暖与认同的渴望”。 环节2:第二次演唱——主动表达者 1. 播放片段:孩子们送别马修时的合唱。 2. 对比分析表(小组填写): 对比项 第一次演唱 第二次演唱 演唱状态 被动、练习 主动、情感饱满 佩皮诺的表现 躲在人群后 追车、勇敢表达 音乐功能 教学工具 情感载体 3. 升华主题: “他们不再是‘问题少年’,而是学会感恩、共情与表达爱。歌声寓意从‘马修的期许’变为‘孩子们的祝福’。” 四、情感迁移:班级中的“放牛班精神” 情景化任务: “如果我们班要演唱这首歌: 1. 如何用附点节奏传递力量?(拍手设计动力节奏) 2. 如何帮助‘佩皮诺’同学融入合唱?(预设方案:让他担任节奏打击乐手)作业 设计 完整观看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板书 设计 《眺望你的路》 音乐技法 → 情感力量 技法: 4/4拍行进感 | d和声小调(#5) | 附点节奏 → 动力 形式: 齐唱 → 合唱 → 声部协作 蜕变: 被动受益者 → 主动表达者 → 感恩与成长(佩皮诺追车!) 核心: 用音乐唤醒渴望,用合唱传递勇气教学 反思(共16张PPT)眺望你的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主题歌路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讲述了一位音乐教师通过美妙的合唱重新塑造了一群调皮孩子的故事。《眺望你的路》是其中一首非常动听的童声合唱作品,旋律优美抒情、节奏充满动感,表现出团结向上的精神力量。关于我们01About us走向光明曙光在前方这首主题歌在影片中共出现两次。第一次是作为画内音在片中出现,马修老师指挥孩子们演唱这首歌曲;第二次是作为片尾音乐出现,马修被迫离开学校,带着执意要跟他一起走的孤儿小佩皮诺,去寻求新的事业。PART 1布鲁诺·古莱(1954- )法歌曲简介这是一首童声合唱歌曲。4/4拍,d和声小调,二段体结构。PART 2品牌文化02Brand culture#5是特色音齐唱合唱附点节奏增加动感作品展示03Exhibition of works节奏型变化 0x xx重复《放牛班的春天》主题歌《眺望你的路》2004年本片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并横扫年度全球各类电影奖项的11项大奖。影片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小镇的寄宿学校里,失意的乐师马修在此找到了一份管教工作。他对匆忙逃走的管教深感惊讶,又亲眼目睹了学校各项严厉的惩罚手段。校长的残忍其他管教的冷酷,孩子们的无法无天及可怜无助,让他产生了一种要改变学校管教方式的冲动。PART 3角色成长的 “听觉日记”歌声是 “池塘之底” 的光,也是观众心中的暖。永恒的温暖符号“一群被遗忘的孩子,被音乐点亮人生” 的温暖故事。马修创作了专门让孩子们演唱的歌曲,用纯净的音乐感化了管教们冰冷已久的心,解脱了束缚孩子们的绳索,也教会了孩子们用音乐重拾失落的童年乐趣,重塑自己未来的缤纷人生。《眺望你的路》就是马修教孩子们所唱的一首歌曲,也是该片的主题歌。主题曲PART 4《放牛班的春天》“池塘之底”的光片中的小演员均由法国圣马克教堂儿童唱诗班的三十余位青少年歌手担当。这个合唱团也因《放牛班的春天》而蜚声国际,成为全球最热门的演出团体。他们在影片中的演出将影片的主题音乐与传统圣乐融合得天衣无缝,重新唤起了欧洲近千年的合唱艺术传统,引发了法国的合唱热潮,成为 21世纪最亮丽的文化风景。该团曾于 2006年和 2009年来我国进行巡演。PART 5影片前期,马修老师面对的是一群被标签化的 “问题少年”,他们顽劣、叛逆,对成人世界充满不信任,而学校的管理方式以体罚和高压为主,师生关系紧张。从“对抗”到“接纳”第一次演唱歌曲时,马修老师打破了传统的管教模式,用音乐作为沟通桥梁 —— 他耐心教孩子们识谱、合唱,甚至为每个孩子分配适合的声部。当孩子们从最初的抵触、敷衍,到逐渐投入情感完成演唱时,这场表演成为师生间信任建立的起点,标志着马修的音乐教育理念首次见效,也暗示了 “放牛班” 孩子们内心对温暖与认同的渴望被唤醒。PART 6新品上市04New arrival音乐的治愈与救赎力量影片的核心主题之一是 “音乐对心灵的救赎”。第一次歌曲的出现,直观地展现了音乐的魔力:它消解了孩子们的戾气,软化了他们的内心,也让马修老师更坚定了用音乐改变他们的信念。与学校冰冷的铁栅栏、校长的粗暴管理形成鲜明对比,合唱场景充满温暖的光影和柔和的氛围,音乐成为对抗压抑环境的 “武器”,具象化了 “春天” 的象征意义—— 即使在 “放牛班” 这样的灰暗角落,也能迎来生机。PART 7关于我们01About us“反哺”与“蜕变”第一次演唱时,孩子们是被动接受音乐启蒙的 “受益者”;而第二次合唱,他们已成为主动传递情感的 “表达者”。曾经顽劣的少年们,此刻用整齐而充满情感的歌声送别恩师,甚至连最内向的佩皮诺(Pépinot)也勇敢追出校门,请求马修带他离开。PART 8这一场景直观展现了孩子们的蜕变:他们不再是被标签化的 “问题少年”,而是学会了感恩、共情与表达爱。歌声中蕴含的 “眺望前路” 的寓意,此刻也从马修对孩子们的期许,变成了孩子们对马修的祝福,更暗示了他们未来将带着这份温暖继续成长.感谢观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眺望你的路》.docx 《眺望你的路》.pptx Vois sur ton chemin - 放牛班的春天(插曲).mp4 尾声.mp4 第一次出现.mp4 8.眺望你的路途.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