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春》课件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共2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春》课件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共24张PPT)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朱自清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学教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
朱自清的散文特点:语言洗练、文笔秀丽
散文代表作:《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文体知识
写景散文
  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或时间等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到的景物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
  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
预习检测
朗润( ) 涨起来( ) 嫩绿( )
宛转( ) 应和( ) 撑伞( )
酝酿( )窠巢( ) 烘托( )
蓑笠( ) 抖擞( ) 黄晕( )















rùn
zhǎnɡ
nèn

wǎn
chēnɡ
yùn niànɡ
hōnɡ
kē cháo
yùn
sǒu
suō lì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整体感知
草盼春
快速浏览课文,课文描绘了哪些春日图景?
花争春
鸟报春
雨润春
人迎春
深入研读
小组合作学习,朗读课文。小组选择“春日图景”中的一幅图景,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①自由朗读课文,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幅图。结合具体词句,写出你喜欢的理由。
②明确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朗读。
③小组交流,确定小组朗读片段,在全班展示。
深入研读
草盼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作者是如何借助文字表达这种心情的?
课文研读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反复
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盼望春天的到来
拟人
柔和亲切,明媚的春光即将降临,春回大地,让人心生欢欣鼓舞。
深入研读
春草具有怎样的特点
文中运用哪些修辞手法来表现?
深入研读
嫩嫩的
绿绿的
满是的
质地鲜嫩
色泽明亮
长势旺盛
深入研读
花争春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作者是如何借助文字表达这种心情的?
深入研读
花争春
1.文段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一句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春花繁多、美丽的特点。
2.文段中“花里带着甜味儿”一句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体现了花香的馥郁香甜、令人陶醉。
3.文段中“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野花多、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情景。
深入研读
鸟报春
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作者是如何借助文字表达这种心情的?
深入研读
鸟报春
1.文段中“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运用了引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温暖的特点。
2.文段中“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一句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的柔和。
深入研读
雨润春
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作者是如何借助文字表达这种心情的?
深入研读
雨润春
1.文段中“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一句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春雨多、细、密的特点。
2.文段中“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体现了春雨的细、轻。
深入研读
人迎春
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作者是如何借助文字表达这种心情的?
深入研读
前几幅春日图景展现了春天的自然美,第七段由景及人,展现了人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文段中对于“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俗语的引用,写出了春给人们带来了希望与动力。同时启迪人们要珍惜大好时光,奋发向上。
深入研读
末尾三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春怎样的特点
艳丽容颜
小姑娘
春天
比喻
拟人
勃勃生机
刚落地的娃娃
健壮身姿
健壮的青年



深入研读
这三个比喻的顺序能否颠倒?
三个比喻的顺序是不能颠倒的,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进程。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为一段,则层次不明显,表达效果没有这样强烈。
《春》写于朱自清赴英留学归来之后的1933年,作者经过了一场“精神危机”,几年的留学使他改变了心境,开阔了视野,看到了新的生活前景。
与此同时,朱自清与陈竹隐缔结美满姻缘,而后喜得贵子,同时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人生可谓好事连连,春风得意。
拓展延伸
春,本来只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朱自清却赋予了它以感情和生命,用生动诗意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春日画卷,抒发了对春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追寻。在朱自清的笔下,“春”不仅仅是季节之春,更是朱自清的人生之春!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课后发挥想象,另写一些比喻句来描绘自己见到的春天,下节课一起交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