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3张PPT)鉴赏古代诗歌形象2026届一轮复习专题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就是把握古代诗歌中艺术形象的特征,品味其深刻的内涵,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出该形象的象征意义或社会意义。近年来,从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以下三大角度命题: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作者形象)、景物形象鉴赏(包括画面、意象和意境)、事物形象鉴赏(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主 观 题第壹章节题型一人物形象——“诗人”还是“诗中人”高考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考查,有辨识形象、把握形象特征、概括形象的作用三方面内容。高考重点考查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问题】请概括周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做简要分析。[参考答案]①“小乔初嫁了”为了突出周瑜年轻得意。“雄姿英发”来形容周瑜气度雄伟、人才出众。②“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突出了他的自信和才略。【链接教材】形象类型 举例分析忧国忧民、 心系社稷的形象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描写了一片萧条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历经磨难、 执着追求的形象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展现了诗人不愿同流合污、执着追求真理的志士形象胸怀宽广、 豪放洒脱的形象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让我们看到一个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词人形象征战沙场、 保家卫国的形象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五)》),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群英勇作战的战士,他们面对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不改其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寂寞愁苦、 身世飘零的形象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我们看到一个漂泊无依、形影相吊的愁苦女子的形象,她的身上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孤傲高洁、 不媚权贵的形象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傲视权贵的品质,也反映了诗人傲岸不羁、豪放洒脱的性格古代诗歌中常见人物形象【知识建构】形象类型 举例分析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诗人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其对山水风光的喜爱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的形象 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展现了一位悲怆、郁愤的不遇之士的形象;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知识分子形象慷慨愤世、 矢志报国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慷慨愤世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送别友人、 思念故乡的形象 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反对征伐、 同情疾苦的形象 杜甫的《石壕吏》《兵车行》均饱含同情人民痛苦、反对战争的情感重情重义、 儿女情长的形象 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将有情人别离时的悲伤与无奈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词中两位依依惜别的情人形象缠绵深挚,别有一番风神韵致辛苦劳作、 淳朴善良的形象 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一个年迈的卖炭翁的形象,其劳动之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刻画1.看标题、注释,揣摩形象有的诗歌标题有极强的暗示性,对于形象、情感都有提示。如高考安徽卷《最爱东山晴后雪》,很明显通过标题就可以大体揣测出本诗塑造了一个热爱自然美景的诗人形象。有的诗歌注释也有暗示性。如高考湖北卷《劳停驿》的注释“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据此可以揣摩,该诗塑造了一个“被贬蛮荒、漂泊在外”的诗人形象。2.赏景物(意象),分析形象要抓住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运用的意象来分析形象。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物心境的流露。比如诗歌中若出现“菊”“狭径”“柴门”等意象,则极可能塑造了“远离官场、品性高洁”的隐者形象。鉴赏人物形象“四角度”【技法指导】3.抓描写,把握形象要抓住诗歌中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仔细分析相应的关键词,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如“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中“醉眼”就是神态描写,很明显这个描写能够体现出人物的“旷达洒脱”。4.析典故,理解形象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借他人(事)来比况自己,为用典。比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魏尚自比,抒发了自己渴望驰骋疆场、为国效力的豪情壮志。关注分析概括两类人物形象的“大同小异”“大同”指的是上面四种方法。“小异”指的是分析概括诗中人物形象(客观人物形象),更多要借助其自身的描写;而分析概括诗人自我形象(作者),还要借助诗人的生平经历、写作背景及缘由等外部因素。【2025高三江浙皖高中发展共同体10月联考】隐者郊居陈师道高斋缭绕度双沟,老气轩昂盖九州。不谓江山开悒快,正缘风味得淹留。招携好客供谈笑,拆补新诗拟献酬。小摘自锄稀菜甲,旁观虚作不堪忧。16.首联是如何刻画隐者形象的?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6分)【参考答案】①出句通过描写居住环境来侧面烘托隐者形象,隐者住处云雾缭绕,如同仙境,需要“度双沟 ”才能到达,幽静而隐蔽,写出隐者与尘世的隔绝;②对句直接展示隐者形象,隐者虽然年事已高, 退隐山林,却依然保持着傲视天下的气概。【试题演练】【2025届八省八校T8联考高三下学期3月联合测评】和酬赵宫保①致政言怀二首(其一)曾巩谠②论危言望素隆,独于声利性偏慵。龙楼调护官虽宠,鸠杖跻攀兴已浓。不变松篁心转动,无边江海量兼容。磻溪③纵老宁闲得,会为苍生起更重。【注】①宫保:唐宋时太子太保、太子少保之别称。②谠(dǎng):正直的。③磻(pán)溪:姜太公垂钓之处。16.友人已经致政,诗人为什么相信他“会为苍生”重新出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①友人素有正直敢言的声望 ,心怀天下 ,有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情怀 ,不会因致政而忘却苍生 。②友人具有坚韧的品格 , 即使致政也不会贪图安逸, 而是心系天下,随时准备为苍生效力 。③以姜太公比友人,表明友人虽然年老致政但仍有出仕为苍生的可能,相信友人会像姜太公一样,虽已致政 ,但不会一直闲居,会为了苍生重新出仕 。【南京市、盐城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沁园春·送孙季蕃吊方漕西归刘克庄岁暮天寒,一剑飘然,幅巾布裘。尽缘云鸟道,跻攀绝顶,拍天鲸浸,笑傲中流。畴昔奇君,紫髯铁面,生子当如孙仲谋。争知道,向中年犹未,建节封侯。南来万里何求。因感慨桥公①成远游。叹名姬骏马,都成昨梦,只鸡斗酒②,谁吊新丘。天地无情,功名有命,千古英雄只么休。平生客,独羊昙③一个,洒泪西州。【注】①桥公,桥玄,汉成帝时大鸿胪,他当年的一句评价改变了曹操的处境。②只鸡斗酒,出自曹操《祀故太尉桥玄文》,代指对死者的祭奠物品。③羊昙,东晋谢安的外甥,以善乐闻名。谢安去世后,羊昙辍乐一年,不过西州城;一日醉后误至西州,恸哭不已。16.词的上阕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了孙季蕃奇人豪客的形象,请结合词作简要赏析。(6分)【参考答案】①外貌描写,“一剑飘然,幅巾布裘”的装扮和“紫髯铁面”的长相,写出了人物的潇洒自在和与众不同。②运用想象,“尽缘云鸟道,跻攀绝顶,拍天鲸浸,笑傲中流”等非同凡响的行为动作,展示人物不畏艰险、豪气干云的精神气质。③运用典故,“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以孙权比孙季蕃,赞美其英明神武的英雄气概。补充细则:每点 2 分;手法和分析各 1 分。第②点答“夸张”,并能准确分析的可正常赋分。【温州市2025届高三学业水平评估(1.5模)】次韵潘先生暮春感怀见寄 王十朋缅想长安觉夜长,先生投老困文场。几吟白雪眠萧寺①,谁荐凌云达未央②。鼠目獐头多富贵,兔葵燕麦自悲伤。感春情思如云乱,排闷题诗寄草堂。【注】①萧寺:佛寺。②凌云:指《大人赋》。据史料记载,汉武帝读了司马相如的《大人赋》,飘飘然有凌云之气,而司马相如之所以能被汉武帝知晓是因为相如的老乡杨得意的推荐。未央:汉朝的宫殿名。16.王十朋在《祭潘先生文》中认为他的老师“才之丰而命之啬”(命之啬:命途不顺),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这个评价的理解。(6分)【参考答案】才之丰:①“白雪”表明了先生传授的是那些高雅的经典作品,说明了先生的学问学养之深。②“凌云”表明了先生的才华可以跟司马相如媲美。命之啬:①“先生”句表明先生人生暮年却仍然困顿于科举考场,无法入仕。②“谁荐”句表明先生的才华得不到他人赏识和推荐,没有知音真正了解先生的才华。③“兔葵”句表明先生的命运就像杂草一样荒凉悲寂。【评分标准: “才之丰”2分,两点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命之啬”4分,三点答出任意两点给4分。】【浙江省温州市二模普通高中2025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考试】郊外水亭小集① [明]袁宏道山自萧森涧自寒,却怜胜地在长安。桐荫恰好当窗覆,柳色偏宜近水看。已倦呼儿犹问酒,不情逢客强加冠。湘江亦有幽居处,多少芙蓉忆钓竿。【注】①诗人进京赶考中进士,未被立即授予官职。此诗为诗人在公安故里待选官职时所作。16.在诗中,诗人心境经过了多次变化,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①烦闷(或苦闷、压抑等):首句写山色衰飒,涧水生寒,衬出了作者心情的压抑,对京城生活的回忆让心情更加烦闷。②愉悦(或快乐、欣慰等):水亭边的桐荫柳色让作者心境由烦闷又暂时转向愉悦。③厌倦(或无奈):可是美景却不能根除内心深处的厌倦,只好借酒消愁,本已无心会客,可客人既来,也只好勉强加冠会客。④明朗(或开阔、恬淡等):尾联宕开一笔,设想湘江之畔,有万柄风荷,正可静心垂钓,心境又明朗起来。【2025届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T8联考)】阎典史①祠[清]王家枚斗大孤城扼暨阳②,留将遗发见高皇。惨罗雀鼠充军食,尽化沙虫吊国殇。此日冠裳新俎豆,当年竹木旧戈枪。阴风萧飒栖霞寺,毅魄常存振大纲。【注】①阎典史:阎应元,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1645年,任江阴典史,离任后返城率10万义民,面对24万清军铁骑,困守孤城81天。②暨阳:江阴市古称。题阎典史祠(节选)[清]赵 翼明季虽多殉节臣,乙酉之变殊少人。将帅降幡蚤竖垒,公卿款表先趋尘。高门王谢献城亟,盛名巢由拜路频。何哉节烈奇男子,乃出区区一典史。16.两首诗均展现了对历史英雄阎典史的敬仰与怀念,但描写角度和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6分)【参考答案】①王诗从作战的角度切入,侧重于正面描写阎典史率领义军抗击外侮的英勇事迹。诗的首联、颔联着重描绘阎典史及其部下坚守孤城、誓死不屈的英勇形象,并通过战争期间的艰难生活进一步强化为国捐躯的悲壮场景。颈联和尾联中则侧重抒情,阎典史的英勇精神永存,激励着后人坚守正义、誓死报国。②赵诗更侧重于将其置于历史背景中,通过对比更突显阎典史的节烈精神。诗歌开篇即对比明朝末年众多殉节之臣与乙酉之变中屈指可数的真正坚守节操之士,为后文突出阎典史的节烈精神做了铺垫。接着,颔联和颈联则通过列举将帅、公卿、高门贵族等人在关键时刻的背叛行为,与阎典史的坚守形成了鲜明对比,凸显其精神的可贵与难得。题型二事物形象——“你的容颜我的心”诗歌中的物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或思想感情。“托物言志”是这类诗歌常运用的表达技巧,因此,明确“物”的特征,找出“志”的内容,是鉴赏事物形象的两个关键要素。高考对古代诗歌中的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概括物象的特点。(2)分析物象在体现诗歌中人物的品格或寄寓诗人思想情感等方面的作用。将 进 酒 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问题】“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诗人选用了“明镜”这一意象来写人生苦短之意,你认为写得如何?[参考答案]①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朝”与“暮”、“青丝”与“雪”对比,极写人生易老之感慨,极写了人生苦短,很有冲击力。②而且也蕴含着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但又才美不得用的渴望与失望。【链接教材】古代诗歌常见六种物象类别类别 常见意象 举例送别类 杨柳、长亭、南浦、美酒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思乡类 月亮、鸿雁、莼羹鲈脍、双鲤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愁苦类 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斜阳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爱情类 红豆、莲、连理枝、比翼鸟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战争类 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闲适类 五柳、东篱、三径、菊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知识建构】1.借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事物的形象或作用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通过相关诗句表现出来的,有时还通过关键词语来突出其特征。因此在分析时一定要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2.由表及里挖掘物象的含义任何一首咏物诗,其目的不是咏物本身,而是为了表达某种感情或表明某种志向。因此,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是赏析的重点和难点。3.知人论世,结合创作背景或作者阅历作答很多作品是有其创作背景的,其情感的抒发与作者的阅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分析物象的象征含义之后,还要结合相关背景深入分析。鉴赏事物形象“三方法”【技法指导】分析意象作用“五角度”1.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营造意境的作用。2.提供环境或背景的作用。通常众多意象组合在一起,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3.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是最主要的作用。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江中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诗人的羁旅之苦。意象在传达情感方面的具体作用,则由诗歌的具体内容来定。4.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的作用,多表现在咏物诗中。5.结构上的线索作用。有的意象前后照应,有的意象则贯穿始终,是诗歌的线索。【2025高考全国I卷】元珍以诗送绿石砚所谓玉堂①新样者王安石玉堂新样世争传,况以蛮溪②绿石镌。嗟我长来无异物,愧君持赠有佳篇。久埋瘴雾看犹湿,一取春波洗更鲜。还与故人袍色③似,论心于此亦同坚。【注】①玉堂:宋代称翰林院为玉堂。②蛮溪:指南方的溪流。③袍色:官袍的颜色。古时低级官员袍服为青绿色。16. 尾联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内涵,请简要赏析。【参考答案】 ①尾联两句以砚喻人。②由石砚的绿色联想到友人官位低微,暗含惋惜;③继而赞美友人的节操坚贞不移,一如石砚的质地坚硬纯正。【试题演练】【2025年全国II卷】咏省壁①画鹤 宋之问粉壁图仙鹤,昂藏真气多。蓦飞②竟不去,当是恋恩波③。咏主人壁上画鹤寄乔主簿崔著作 陈子昂古壁仙人画,丹青尚有文。独舞纷如雪,孤飞暧似云。自矜彩色重,宁忆故池群。江海联翩翼,长鸣谁复闻。[注]①省壁:中央官署的墙壁。②骞飞:飞腾。③恩波:帝王的恩泽。16.两首诗各自展现出了什么样的思想境界 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宋之问《咏省壁画鹤》:以“恋恩波”赞美画鹤对帝王恩泽的眷恋,暗含对朝廷的感恩,体现宫廷文人对皇权的依附心态,境界局限于君臣伦理。陈子昂《咏主人壁上画鹤》:借画鹤“自矜彩色”“宁忆故池群”讽刺其沉迷表面繁华而忘本以“江海联翩翼”表达对自由、群体生活的向往,境界更具批判性与对本真的追求。【常州市2025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登乐游原杜牧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①无树起秋风。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杜牧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乞得②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③。【注】①五陵,指五座汉代帝王的陵墓,分别是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②乞得,另一版本作“欲把”。③昭陵,唐太宗的陵墓。16.同是登乐游原,所见本应相同,但两首诗结句在意象的选择上,一首突出“五陵”,一首突出“昭陵”,请结合诗歌分析诗人这样安排的用意?(6分)(6分)【参考答案】①《登乐游原》突出五陵,在结构上与上句汉家事业照应(以秋风中的五陵这一萧瑟的景象间接回应上一句的问题)(1 分),更有助于表达历史沧桑兴亡的深沉感慨(2 分)。②第二首“望昭陵”结构上暗承前文“江海去”(表达了即将离开长安的留恋与不舍)(1 分),也饱含了作者对本朝前代盛景的追思(1 分),更蕴含了对现实的忧思与无奈(1 分)。【深圳市2025届高三一模】初见杏花梅尧臣不待春风遍,烟林独早开。浅红欺醉粉,肯信有江梅?和梅圣俞杏花欧阳修谁道梅花早,残年岂是春?何如艳风日,独自占芳辰。16.这两首诗借花来表达不同的哲理。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①梅诗:早春刚开的杏花要比残冬留下的梅花更加艳丽,可见新生的事物要胜过陈旧的事物。②欧诗:梅花不能像杏花一样独占芳辰,是因为它开放在残冬而非春天,可见想要出类拔萃必须抓住适当的时机。(每点3分,共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亦可酌情给分。)【2025届苏州市第一学期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耿都尉高适四十能学剑,时人无此心。如何耿夫子,感激投知音。翩翩白马来,二月青草深。别易小千里,兴酣倾百金。16.“青草”(“春草”)在送别诗中经常出现,有时和“马”同时出现。比如,这些诗中写道:“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归客留不住……马头向春草。”(高适《别张少府》)“去马嘶春草,归人立夕阳。”(韦应物《答王卿送别》)“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高适《别耿都尉》中也写到了“马”和“青草”,请结合全诗简析“翩翩白马来,二月青草深”的表达效果。(6分)【参考答案】“白马”“青草”,写友人即将远行,关合送别,照应题目;交代了分别的时间;以马写人,白马翩翩,写出了耿都尉风度潇洒的形象特点;以草写情,青草茂盛,喻两人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为下文的宽慰之语作铺垫。【评分细则】1.以马写人:白马翩翩,写出了耿都尉风度潇洒的形象特点(马翩翩,人潇洒);2.以草写情:青草茂盛,喻两人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深情(草茂盛,离情深)每点2分,答案要逻辑完整,马与人,草与情,笼统含混作答,至多每点1分。3.点题(照应题目)、交代时间、作铺垫各1分,答出任意两点2分。题型三景物形象——道是无”情“却有”情“诗歌中描绘的景物有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既有单个景物形象(即意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从高考命题来看,对景物形象的考查往往有三种类型:一是画面描述,二是意境赏析,三是分析写景作用。登高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问题】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景和抒情是怎样紧密结合的。[参考答案]前四句描写了苍茫辽远,萧瑟衰飒的深秋景象,烘托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苦,忧国伤时的情怀,情与景和谐统一,创造出沉郁悲凉的意境。【链接教材】【知识建构】特点 举 例雄浑壮丽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壮阔苍茫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李白《忆秦娥》苍凉悲壮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闲适恬淡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清幽明净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明丽清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萧疏清寂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安谧美好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王维《辛夷坞》高远深邃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淡雅幽远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清冷幽静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古代诗歌常见意境特点1.描摹景物不能直译 对景物形象的描摹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不能简单地直译原诗。2.景物形象要结合感情、技巧分析 不能单纯地分析景物形象,要结合诗人的感情和诗歌的写作技巧深入分析。3.景物形象要结合背景分析 有的诗词中的景物形象需要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分析,这个背景有的是考生熟知的,有的则是在诗词注释中注明的。鉴赏景物形象“三注意”【技法指导】分析景物作用答题“两技巧”1.把握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1)交代事件发生的时令、地点。(2)渲染气氛,营造氛围。(3)烘托人物的形象或心理。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的修辞手法, (4)在结构中的作用。 开篇: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奠定情感基调。 中间:承转过渡。 结尾:照应开头,使结构更加完整。以景结情,含蓄蕴藉,回味无穷。(5)写景的作用还有寄情、寓理、显志等。2.分析写景的作用,一定要联系诗歌的主旨,遵照题干所指定的方向思考作答(1)明确指出其作用;(2)对所写景物进行分析,一定要与“作用”对应;(3)若“作用”是多方面的,可按题干要求逐条亮明观点并具体分析。【2023年新高考Ⅱ卷】湖上晚归林逋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桥横水木已秋色,赤倚云峰正晚晴。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嫋似相迎。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16.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①诗人心境澄清:首句以“归思清”三字,点出归家途中,诗人心静如水,平和静谧的内心状态;【何为“我”之色彩】②心境投射到外物:诗人眼中的景象,如桥、寺、翠羽、红蕖、浩渺的烟水等,或宁静安详,或灵动明快,仿佛有了感情,令人如入“蓬瀛”。【如何“物”著“我之色彩”】【试题演练】16.古诗写景状物,往往景中有人,物中有人。请结合颔联诗句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①屋角有梅墙头见山,环境之幽体现主人性情之雅。②疏梅避俗,以花喻人,体现出主人志趣高洁。③乱山窥人,用拟人的手法烘托主人热情好客。(每点 2 分,不结合诗句每点扣 1 分。)【2025届高三广州一模】过胡山眉①吕留良谁传消息漏行春 一笑相迎岸幅巾。屋角梅疏深避俗,墙头山拥乱窥人。醉馀茶味交情永,梦里书声习气亲。准备芒鞋随拄杖,亿千峰子亿千身。[注]①胡山眉,湖州人,吕留良的朋友。16.据史料,陆龟蒙并没有到过岭南,却以想象描绘了“南海”的景象,其诗如“画本”,颇有画面感,请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赏析。(6分)【参考答案】①描绘了想象中岭南城郭山海相连的壮阔全貌,刻画了水荇、芭蕉等典型风物,层次分明;②白色水草与红色花朵,相互映衬,色彩绚丽;③江岸渔歌与野禽人语,动静结合,生动可感。[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南京2025届高三期初调研考试】奉和袭美吴中言怀寄南海二同年① 陆龟蒙曾见凌风上赤霄,尽将华藻赴嘉招。城连虎踞山图丽,路入龙编②海舶遥。江客渔歌冲白荇,野禽人语映红蕉。 庭中必有君迁树,莫向空台望汉朝。【注】①袭美:即诗人好友皮日休。南海:泛指岭南地区。②龙编:古代地名,位于今越南河内东边。客 观 题第贰章节诗歌客观题命题设误点之形象、意境分析不当误点解读 命题人对全诗或某一联、某一句所表现的形象(人物、景物、事物)或意境作出描述,要求学生判断正误。注意事项 ①见到选项中对形象、意境的分析时,要把分析的内容与诗句对应比较,体味写景句本身(或仔细揣摩人物形象),感知并概括其特点或氛围;②联系语境,着眼于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切忌孤立理解;③把握意境特点、特定形象特征,重点关注描写空间、色彩、声响、冷暖等特点的词。【2025高考全国I卷】元珍以诗送绿石砚所谓玉堂①新样者王安石玉堂新样世争传,况以蛮溪②绿石镌。嗟我长来无异物,愧君持赠有佳篇。久埋瘴雾看犹湿,一取春波洗更鲜。还与故人袍色③似,论心于此亦同坚。【注】①玉堂:宋代称翰林院为玉堂。②蛮溪:指南方的溪流。③袍色:官袍的颜色。古时低级官员袍服为青绿色。15.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诗歌开头没有多加铺垫,而是开门见山,直接书写所咏之物。B. 诗人从样式、材料产地以及材质等方面,对绿石砚加以鉴赏。C. 朋友馈赠的绿石砚以及随砚附送的诗作,都令诗人心存感念。D. 石砚出自瘴雾之地,看起来水渍斑斑,但洗后就变得鲜亮了。D【解析】D.“看起来水渍斑斑,但洗后就变得鲜亮了”错误。颈联“久埋瘴雾看犹湿,一取春波洗更鲜”意思是砚台虽久埋潮湿环境仍保持润泽,经春水洗涤愈发鲜亮,而非“水渍斑斑”。故选D。【2024~2025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夏夜露坐 杨万里山翠都成黑,天黄忽复青。月肥过半璧,云瘦不遮星。瓦鼓[注]三四只,村酤一两瓶。人皆笑我醉,我独笑渠醒。[注]瓦鼓,陶制坐具,也称瓷墩。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二两句扣住题中“夏夜”两字,以山色、天色的变化,写出了夜晚降临的情景。B.第三句借璧写月,绘形绘色:月亮已呈现出半圆的形状,月色皎洁明亮超过了璧玉。C.第四句说天上云彩稀少,故而可见星光闪烁,这是诗人夏夜露坐仰望天空所见之景。D.全诗用语淡,但能在淡中见新奇,如“肥”“瘦”就显得新鲜而又风趣。B【解析】第三句“月肥过半璧”是用“肥”形容月亮的圆润饱满,而非“月色皎洁明亮超过了璧玉”。这里的“璧”是比喻月亮的形状,而非比较月色的亮度。故B项错。【无锡2025届高三期终调研测试】南歌子 温庭筠懒拂鸳鸯枕,休缝翡翠裙。罗帐罢炉熏。近来心更切,为思君。南歌子 温庭筠倭堕①低梳髻,连娟细扫眉。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注]①倭堕: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发髻向额前俯偃。1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租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懒拂”“休缝”“罢”这三个词,寓情思于具象行为中,把思妇的哀怨形象刻画得形象生动。B. 枕曰“鸳鸯”,裙曰“翡翠”,帐为“罗帐”,词人渲染了物象的美好,使之成为寄托情感的意象。c. 两首词的前半部分勾勒出当时女子穿着打扮的特点,以及她们的日常起居行为,语言整饬明白。D. 和《菩萨蛮﹒小山重叠》上阕写法相似,两首词开篇也用梳妆的漫不经心表现相思时的百无聊赖。D【解析】错在“梳妆的漫不经心”。第一首词“懒拂、休缝、罢炉熏”是什么都不想做,并没有梳妆;第二首词“低梳”,“细扫”是精心打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