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93张PPT)句子成分回顾句子的主体,动作的发出者+谓语+宾语主语主体做的动作动作的承受者谁做什么愤怒的 我 狠狠地 打了 调皮的 你 一下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主语句子行为、动作的主体。代词、名词(短语)谓语对主语动作或状态的说明是什么,做什么,怎么样。动词、形容词(短语)。宾语谓语后,动词的对象。 代词、名词(短语)主语、宾语前,修饰、限定主语、宾语。“的”谓语前,修饰、限定谓语。“地”对谓语的补充说明。“得”定语状语补语主(状)谓(定)宾(定)(补)副形动名名“地”“的”“得”+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定语放在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口 诀句子成分文言特殊句式知识图要知识链接 文言文特殊句式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定语后置 句式结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被动句常见文言文句式 文言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定语后置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主谓倒置倒装句语法公式判断句壹壹ONE判断句我是老师。 她是吃货。李华是大学霸。现代汉语里用“是”表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壹ONE不知木兰是女郎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有没有用“是”表示判断的?类型一:用 “是”作判断动词。壹ONE判断句翻译为“……是……”,文言判断句的形式大致有如下几种:(一)用语气助词“者”和“也”帮助判断。“……者也”式。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也”式。如: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者,……”式。如:粟者,民之所种。(《论贵粟疏》)“……者,……也”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1234判断句壹ONE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此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梁父即楚将项燕。(《鸿门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夺项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二)用副词“诚”“乃”“即”“则”“皆”“必”等加强判断的肯定语气。判断句壹ONE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三)用“非”“莫”“无”“不”表示否定判断。如: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阿房宫赋》)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四)无标志判断句。即语意推测。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壹ONE判断句小结1有标志“……者……也;……者;……也;……者也”“为、是、乃、则、即、皆、诚”表肯定判断“非”“莫”“无”“不”表否定判断2无标志根据语意推测【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壹ONE①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②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③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④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鸿门宴》)翻译下面的语句,注意判断句的译法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这是我的过错。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我让人观望了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小试牛刀壹ONE翻译下面的语句,注意判断句的译法小试牛刀⑤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答司马谏议书》)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⑦问其人,本长安倡女。(《琵琶行并序》)现在人家正好比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天下治理整顿财政,这不是与民争利。问那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被动句贰类型一:“被”字句。妆成每被秋娘妒。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被动句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常常翻译为“……被……”“……于……”,“受……于……”式表示被动。例如:①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译文】不被时俗约束,向我学习古文。②受制于人。(《赤壁之战》)【译文】被别人辖制。贰TWO1有标志的被动句被动句用“……见……”、“见……于……”式表被动。贰TWO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担心秦国的城邑不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骗。②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我担心被大王您欺骗而辜负了赵王。例如:2被动句贰TWO①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译文】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②重为乡党所笑。(《报任安书》)【译文】又被乡里人、朋友羞辱和嘲笑。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译文】不然的话,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用“为”、“为……所……”或“ ……为所”表被动。例如:3被动句用“……被……”表示被动。贰TWO①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京口北固亭怀古》)有少量用“被”表示被动的句式。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译文】诚实不欺却被怀疑,忠心却遭毁谤4例如:被动句贰TWO又叫意念被动句,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动词本身表被动。例如:①帝感其诚。(《愚公移山》)【译文】上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②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无标志的被动句被动句小结1有标志……见……;见……于……;……于……;受……于……为;为……所……;……为所……被……;2无标志动词本身表被动,根据语意推测贰TWO小试牛刀贰TWO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赤壁赋》)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过秦论》)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自身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嘲笑。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如果不这样,你们这些人将要被他俘虏!翻译下面的语句,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并用现代汉语翻译小试牛刀贰TWO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②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③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诚实不欺却被怀疑,忠心却遭毁谤怀王因为不知道忠臣的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迷惑,在外被张仪欺骗。翻译下面的语句,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并用现代汉语翻译省略句叁省略句叁THREE文言中省略现象较多,最常见的有省略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主语的省略成然之。早出暮归。(《促织》)度我之军中,公乃入。(《鸿门宴》)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鸿门宴》)谓语的省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省略句叁THREE文言中省略现象较多,最常见的有省略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主语的省略成然之。(成)早出暮归。(《促织》)(公)度我之军中,公乃入。(《鸿门宴》)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鸿门宴》)谓语的省略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接着取出自己的蟋蟀,放进比试蟋蟀的笼子里省略句叁THREE宾语的省略动词后的宾语常常省略①掭以尖草,不出。 (《促织》)②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2. 介词“以”“与”“从”“为”等后的宾语常常省略①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②毋从俱死也。(《鸿门宴》)介词的省略因出己虫,纳比笼中。 (《促织》)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廉颇蔺相如列传》)接着取出自己的蟋蟀,放进比试蟋蟀的笼子里省略句叁THREE宾语的省略动词后的宾语常常省略①掭(虫)以尖草,不出。 (《促织》)②以相如功大,拜(相如)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2. 介词“以”“与”“从”“为”等后的宾语常常省略①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②毋从(之)俱死也。(《鸿门宴》)介词的省略因出己虫,纳(于)比笼中。 (《促织》)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于)境上。 (《廉颇蔺相如列传》)小试牛刀①必使仰足以事父母。(《齐桓晋文之事》)②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③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冒昧地拿这件事来麻烦您。(“以”后省略“之”,指代亡郑这件事)一定要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使”后面省略宾语“之”,指代百姓)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介词“为”后面省略宾语“我”)叁THREE翻译下面的语句,找出省略的内容,并用现代汉语翻译当堂训练1、下列句子不属于省略句的一项是( )A.问所从来,具答之B.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C.芳草鲜美,落英缤纷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C【答案】A.问他从哪里来,(他)一一作了回答,属承前省略。B.便邀请(他)回到家里,(省略了宾语)。C.无省略现象。D.这个人一一的为(他们)讲了外面的见闻,省略了宾语.倒装句肆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肆·宾语前置肆FOUR宾语前置(宾语放在谓语之前)宾语:动作的支配对象,位于动词、介词后。把宾语放在谓语前面,叫宾语前置。例句:忌不自信。忌不 信自。主 + 谓 + 宾主 + 宾 + 谓①忌不自信。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不信自未有之类型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否定词:不、未、莫、勿、毋、无、否、非等宾语前置人称代词,如:我、他们、汝、吾辈;疑问代词,如:谁、怎么;指示代词,如:这、那里、此、如此。1.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A、寂寥而莫我知也。B、后世无传,臣未之闻也C、后遂不复至 。D、我无尔诈,尔无我虞。D.我无诈尔,尔无虞我宾语前置①大王来何操?②沛公安在?③客何为者 大王来时操(带)何?沛公在安?客为何者?类型二: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疑问代词:1、指人:谁、孰2、指物:何、胡、奚、曷(hé)3、指处所:恶(wū)、安、焉宾语前置2.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A 、卿欲何言 ?B 、之二虫又何知 ?C 、其间旦暮闻何物?D 、君何患焉?宾语前置类型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之”或“是”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不译。不知句读、不解惑有何厌唯从命、唯图利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夫晋,何厌之有?唯命是从、唯利是图宾语前置3.下列选项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项( )A、孜孜焉唯进修是急B、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宋何罪之有 ?D、何厌之有?("厌"通“餍"yàn”,满足)①何以战?②吾谁与归?③项伯东向坐。类型四:介宾结构中,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介词:于、以、为、与、从、自、向)以何战吾与谁归?项伯向东坐。宾语前置类型4:代词+介词方位词+介词4.下列选项中下面的句子用法不相同的是( )A、当察乱何自起?B、是以圣人欲不欲。C、奚以知其然也?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①秦人不暇自哀。②忌不自信。类型五:“自”做宾语时,往往会前置。秦人来不及哀自。忌不信自。宾语前置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 突出强调宾语。四、介词的宾语,有时也前置在介词的前面。五、“自”做宾语时,往往会前置。肆·状语后置肆FOUR状语后置(状语放在谓语之后)正常语序中,状语在主谓之间,对谓语起修饰限制作用。文言文中,移至谓语的后面,就是状语后置。文言文中多是介宾结构后置。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负者于途歌,行者于树休。英语古代汉语在北大等你现代汉语我我等你在北大I‘mwaiting for youat Peking University状语后置(状语放在谓语之后)多用“介词+名词”,构成介宾短语,所以又称介宾短语后置。肆FOUR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②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③相与枕藉乎舟中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⑤私见张良,具告以事⑥申之以孝悌之义一般形式:动词+介词+宾语。常用的介词有“于、乎、以”等。例如:类型1:动词+于/乎/以+宾语(名/代)《劝学》类型2:动词+如/若+宾语(名/代)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火势风势猛烈,船象箭一样向前飞驶。小虫伏不动,呆若木鸡。小蟋蟀趴着不动,呆呆地象个木鸡。船如箭往若木鸡呆肆FOUR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肆·定语后置肆FOUR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定)主 (状)谓(定)宾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这种情况叫做定语后置。凌万顷之茫然苟以天下之大【译文】如果凭借偌大的天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肆FOUR定语后置凌万顷+之+茫然苟以天下+之+大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类型1:中心词+之+定语【译文】越过浩荡渺远的江面肆FOUR定语后置①马之千里者②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译文】富和尚不能到达,穷和尚却到了那里【译文】日行千里的马马+之+千里+者僧+之+富+者不能至类型2:中心词+之+定语+者肆FOUR定语后置类型3:中心词+定语+者客有吹洞箫者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译】有个擅长调制防止手冻裂药物的宋人客+有吹洞箫+者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译】有个吹洞箫的客人肆FOUR定语后置类型4:中心词+而+定语+者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译文】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官员肆FOUR定语后置类型4:中心词+数(量)词我持白璧一双;玉斗一双肆FOUR定语后置①村中少年好事②村中少年好事者③村中少年之好事(定语+主语+谓语+宾语)(主语与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定语后置)下列三句中,哪些是定语后置句?肆·主谓倒装现代汉语中的主谓倒装常见于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你怎么了?怎么了,你?主谓谓,主出来吧,你们!多乖啊,这孩子!去吧,皮卡丘!去哪儿了,你?说话急促而把最重要的信息先交代出来。或强调谓语。主语读得轻些。即将谓语前置,大都是为了突出谓语部分,适应表达的需要。主谓倒置句以感叹句、疑问句居多。①美哉,我少年中国。②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我少年中国美哉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肆FOUR主谓倒装固定句式伍伍FIVE文言文句式·固定句式(1)“如……何”“若……何”“奈……何”,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意思是“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么对付(处置、安顿)……”。例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译]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1.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伍FIVE文言文句式·固定句式(2)“如何(何如)”“若何(何若)”“奈何”,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办”。例 ①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译]现在出来了,没有告辞,对这个事怎么办?例 ②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池,怎么办?(3)“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可译为“为什么”“怎么办”“怎么对付(处置、安顿)”。例 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与妻书》)[译]那么(这种离散)比死要痛苦啊,将怎么办呢?伍FIVE文言文句式·固定句式(4)“何也”“何哉”,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为什么呢”。例 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译]自己死在别人手中,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例 ②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石钟山记》)[译]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5)“何所”是表疑问的固定句式,是“所……者为何”的倒装和压缩,可译为“……的(人、事、物)是什么”。例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译]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思念什么。伍FIVE文言文句式·固定句式2.表示比较的习惯说法“……何如……”“……孰与……”,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比……怎么样”“……和(同、跟)……相比,谁更……”。例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你认为廉将军与秦王谁更(厉害) 例 ②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译]他们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与五个人的死相比较,轻重到底怎么样呢?伍FIVE文言文句式·固定句式3.表示反问的习惯说法(1)“不亦……乎”,语气比较委婉,可译为“不也……吗”“难道不……吗”。例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译]学习并时常地温习,不也(很)愉快吗?例 ②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逍遥游》)[译]但是彭祖现在独以长寿著名,一般人和他相比,这不是很可悲的吗?(2)“不为……乎”,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不是……吗”。例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 [译]这不就是说离我们远的东西看起来小,离我们近的东西看起来大吗?伍FIVE文言文句式·固定句式(3)“何……为”“奚以……为”,可译为“何必……呢”“哪里用得着……呢”。例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译]现在人家好像是切肉用的刀和板,我们是鱼和肉,何必告辞呢?例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译]哪里用得着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往南去呢?(4)“岂……乎”,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难道……吗”“怎么……呢”。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译](我)日夜盼望项王到来,怎么敢反叛(他)呢!伍FIVE文言文句式·固定句式(5)“非……欤”,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不是……吗”。例 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译]你不是三闾大夫吗?(6)“宁……耶”,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哪里(怎么)……呢”。例 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译]怎么会知道这里就是(你的)归葬地呢?(7)“独……耶”“独……哉”,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难道……吗”。例 ①独不怜公子姊邪?(《信陵君窃符救赵》)[译]难道公子就不可怜您的姐姐吗?例 ②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我虽然无能,难道怕廉将军吗?伍FIVE文言文句式·固定句式(8)“庸……乎”,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哪里……呢”。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译]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哪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9)“何……之有”是“有何……”的倒装,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有什么……呢”。例 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译]宋国有什么过错呢?(10)“何有”,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舍不得”“有什么关系”。例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译]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有什么难呢?伍FIVE文言文句式·固定句式(11)“……乎”“安……哉”,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怎么……呢”“哪里……呢”。例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译]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12)“得非……欤”“岂非……欤”,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难道不是……吗”。例 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欤?(《封建论》)[译](这)难道不是诸侯势力太强大(而指挥不动),(就像)尾巴太大以至摇摆不动(所造成)的过失吗?(13)“能无……乎”,可译为“怎么不……呢”。例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译]诚信却被怀疑,忠诚却被毁谤,能没有怨恨吗?伍FIVE文言文句式·固定句式(14)“(而)况……乎”,可译为“何况……呢”。例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译]现在把钟磬(两种乐器)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们发出声响,何况是石头呢!(15)“无乃……与”,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恐怕……吧”。例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译](这)恐怕应该责备你吧?(16)“安能”“何能”“何得”,可译为“怎么能”。例 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译]怎么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有权势的人、地位显贵的人,使我不能开心呢!例 ②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译]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伍FIVE文言文句式·固定句式(1)“一何”,可译为“何等”“多么”。例 ①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译]差役吼得多么凶狠啊!老妇人啼哭得多么可怜啊!(2)“何其……”,可译为“多么”,有时也可译为“怎么那么……”或“为什么这么……”。例 ①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世家》)[译]赐,你来得为什么这样迟啊?(3)“直……耳”,可译为“只不过……罢了”。例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译]只不过没有(跑)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4.表示感叹的习惯说法伍FIVE文言文句式·固定句式(1)“唯(惟)……为……”,可译为“只……”“只有……”“唯独……”;例 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说苑·杂言》)[译]在自然万物之中,只有人是最可贵的。(2)“唯(惟)……所……”,可译为“任凭……”“随便……”。例 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庄子·杂篇·说剑》)[译]不过我有三种剑,任凭大王选用。请允许我先(作些)说明然后再行比试。5.表示强调的习惯说法伍FIVE文言文句式·固定句式(1)“与其……孰若(无宁)……”,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与其……哪里比得上(不如)……”。例 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童区寄传》)[译]与其杀了这个孩子,哪里比得上卖了他?(2)“不……则”“不……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不是……,就是……”。例 ①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教战守策》)[译]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是从我方开始,就是从敌方开始;不是发生在西方,就是发生在北方。6.表示选择语气的习惯说法伍FIVE文言文句式·固定句式(1)“得无……乎”“无乃……乎”,可译为“该不会……吧”“只怕是……吧”。例 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译]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2)“其……之谓也”“其……之谓乎”,可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例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左传·僖公五年》)[译]谚语中说的“颊骨和齿床互相依靠,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大概说的就是虞国与虢国的关系吧。7.表示推测、揣度、商榷的习惯说法伍FIVE文言文句式·固定句式8.表示指代的习惯说法(1)“有所”“无所”,可译为“有……的(人、物、事)”“没有……的(人、物、事)”。例 ①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译]我(率军)进入函谷关,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2)“有以”“无以”,可译为“有用来……”“没有用来……”。例 ①项王未有以应。(《鸿门宴》)[译]项王没有用来回答的(话)。例 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劝学》)[译]所以不累积一小步,就没有用来到达千里之地的(办法)。伍FIVE特殊固定结构序号 结构类型 释义 例句1 奈何 怎么办 取吾壁,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2 若何 怎么样 吾子取其麋鹿,以间敝邑,若何---(《秦晋崤之战》)3 何哉 为什么呢 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石钟山记》)4 何也 为什么呢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国之民不加多,何也---(《寡人之于国也》)5 何以 凭借什么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种树郭橐驼传》)6 何如 怎么样 今日之事何如 ---(《鸿门宴》)表示疑问结构类型奈何若何何哉何也何以何如结构类型何……为岂……哉独……哉安……哉非……欤况……乎伍FIVE特殊固定结构序号 结构类型 释义 例句7 何……为 为什么……呢 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秦晋崤之战》)8 岂……哉 难道……吗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伶官传序》)9 独……哉 只(仅仅)……吗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伶官传序》)10 安……哉 哪里……呢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世家》)11 非……欤 不是……吗 子非三闾大夫欤 ---(《屈原列传》)12 况……乎 何况……呢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石钟山记》)表示反问结构类型何……为岂……哉独……哉安……哉非……欤况……乎伍FIVE特殊固定结构序号 结构类型 释义 例句13 孰与 与……相比,哪个…… 孰与君少长(《鸿门宴》)14 非……则 不是……就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秋水》)15 与其……孰若 与其……哪如 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童区寄传》)16 其……其…… 是…… 还是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表示选择结构类型孰与非……则与其……孰若其……其……伍FIVE特殊固定结构序号 结构类型 释义 例句17 何其……也 多么……啊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18 一何…… 多么……啊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19 之谓也 说的就是……啊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秋水》)20 直(特)……耳 只不过……罢了 王曰:“不可,直不过百步耳”---(《寡人之于国也》)21 惟……耳 只有……罢了 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者,惟此生耳---(《左忠毅公逸事》)结构类型何其……也一何……之谓也直(特)……耳惟……耳表示感叹伍FIVE特殊固定结构表示揣度序号 结构类型 释义 例句22 得无……耶 大概……吧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23 无乃……乎 恐怕……吧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秦晋崤之战》)24 其……乎 大概……吧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结构类型得无……耶无乃……乎其……乎伍FIVE序号 结构类型 释义 例句25 无以 没有用来……的 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劝学》)26 有所 有什么 毫毛不敢有所近 ---(《鸿门宴》)27 无所 没有……的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鸿门宴》)28 所以 ……的原因 用来……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兰亭集序》)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29 是以(故) 因此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陈情表》)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其他句式结构类型无以有所无所所以是以(故)特殊固定结构伍FIVE特殊固定结构序号 结构类型 释义 例句30 以为 把……看作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过秦论》)31 以……为 认为……是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黄州快哉亭记》)32 以故 因为……缘故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游褒禅山记》)33 然则 既然如此,那么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六国论》)34 然而 这样却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结构类型以为以……为以故然则然而其他句式翻译下面的语句,注意判断句的译法小试牛刀伍FIVE④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⑤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鸿门宴》)⑥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赤壁赋》)现在是出来了,可还没有告辞,这怎么办 曾皙问(孔子):“那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苏子不禁感伤起来,整好衣裳坐端正,向客人问道:“(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 ”翻译下面的语句,注意判断句的译法小试牛刀伍FIVE⑦《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⑧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师说》)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 《诗》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够揣测到。”(这话)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翻译下面的语句,注意判断句的译法小试牛刀伍FIVE⑨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五代史伶官传序》)⑩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鸿门宴》)沛公说:“他和你哪一个更年长 ”以至于对天发誓,割断头发,哭得泪湿衣襟,又是多么衰败啊!真题链接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①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②为吏受赂,罪诚当死。③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④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化佞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21新高考全国Ⅰ卷)真题链接①虽童孺皆为王。译:即使是幼童也均被封为王。②为吏受赂,罪诚当死。译:当官的接受贿赂,犯的罪的确应当被处死。③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译:但是陛下派人送贿赂给他,他才接受,这是陷害人触犯法律。④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译:裴矩在隋朝是佞臣而在唐朝则是忠臣。被封为死:被处死乃佞、忠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