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4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4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课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课时数 1 第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习和应用解读、品析诗歌的方法。 2.品悟刘禹锡的人生观。 3.把握诗歌大意,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体会作者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了解诗中典故的表达作用。
重点 学习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情怀。
难点  能聚焦“景+事+人”,学会“由点读面”的方法。
教 学 过 程 修改意见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刘禹锡的一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此来认识一下这位不服输不言败,执着而又乐观的一代诗豪——刘禹锡。 二、预习交流 1.介绍刘禹锡。 2.题解。 酬,这里是酬谢的意思。乐天,白居易的字。对“初逢”二字,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未见过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别之后,初次相逢。到底是哪一种理解,现在尚无定论。结合诗文内容,“席上见赠”是对白居易的诗的回赠之说。 三、朗读课文 1.教师播放朗读示范音频,学生赏析、学习。 2.以小组为单位,组内自由朗读诗歌,注意个别字音和重音,并尝试划分朗读节奏。 3.学生精彩朗读展示。 4.以小组为单位,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5.学生代表进行展示。 四、赏析诗句 1.首联交代了什么? 明确: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写作者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 2.“凄凉地、弃置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刘禹锡想改革时弊,但遭到打击,被贬到凄凉荒僻之地。这两句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 3.颔联运用了哪两个典故?请把它找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明确:“闻笛赋”和“烂柯人”。 写出了作者回乡所见,人事俱非,恍如隔世的心情。 4.请你谈谈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的理解和认识。 明确:这句用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以“沉舟”“病树”自喻。用“千帆过”“万木春”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的仕途得意,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现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5.尾联是点睛之笔,点明酬赠之意,同时又与友人共勉。“长精神”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明确:“长精神”既是对友人的感谢,又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起到语已尽而情未了的艺术效果。 五、合作探究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是被人们称道的名句。请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和认识。 探究一:这两句诗用“沉舟”和“病树”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用“千帆”和“万木”比喻在诗人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这是诗人感叹自己身世的愤激之语。 探究二:诗人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使诗句有了普遍意义。 探究三:后人用此诗句,并不与诗的原意契合,而是另有新意:新生事物无比美好,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2.请比较《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说说两首诗谁的境界更胜一筹。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明确:本诗是刘禹锡回赠白居易的诗作,白居易原本只是感喟,诗中多流露出的是叹惋之情。而刘禹锡的回赠诗,虽也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境,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更显出了他豁达的人生观。 六、主题思想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二十多年转徙巴山楚水间的坎坷遭遇和无限感慨,流露出对已故友人的怀念,表现出旷达的胸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随堂练习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 (朝代)诗人______ 创作的一首 (体裁)。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愤怒的诗句是 , 。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深刻哲理的诗句是 , 。 结合《陋室铭》《秋词》初步感知刘禹锡的乐观豁达,其“诗豪”的由来,同时了解其漫长的贬谪经历。 解题: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 朗读节奏划分依据 借助注释、《晨读一刻》快速疏通文意。 逐联赏析内容和情感: 痛苦、孤寂—— 百感交集,感慨万分——豁达、进取 ——积极、昂扬 扫除用典带来的阅读障碍,明确“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含义。 主题探究: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当堂背诵、默写
板书 设计
教后 录 问题的设计上,我仅限于对诗文的赏析,没有让学生在感动之余,写写自己的感悟,对诗歌的,对诗人的,对课堂的,对人生的,都可以写上一段话。写了以后,才能更好地内化,成为学生自己的筋骨!然而,没有完美的课,只有不断反思、修正,才能上出师生同进步、共成长的课!学习一首诗,品读一个人,上好一堂课。在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古诗的学习中,我和学生都被诗人乐观的精神鼓荡着,心潮澎湃!
作业:1.默写这首诗。
2.发挥想象,描写“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场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