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难忘的泼水节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6难忘的泼水节 教案

资源简介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能正确认读 “泼、族、民” 等 16 个生字,会写 “泼、族、民” 等 8 个生字,掌握 “泼水节、一年一度” 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 1961 年泼水节的热烈场面和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兴趣,培养民族团结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生字词,正确朗读课文。
感受泼水节的热闹场面和周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情谊。
难点:
体会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傣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理解 “难忘” 的含义,激发民族团结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朗读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游戏竞赛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视频: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特别的视频,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傣族泼水节的视频)
交流感受:视频里的人们在干什么呀?他们的心情怎么样?(引导学生说出泼水节的热闹和人们的快乐)
揭示课题: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1961 年的泼水节尤其难忘,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难忘的泼水节》。(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质疑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预设:为什么说 1961 年的泼水节难忘?周总理是怎么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自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检查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泼、族、民、度、敲、龙、驶、容、踩、铺、盛、碗、祝、福、健、康、寿、忘、炮、穿、向、令、难忘、泼水节、火红、一年一度、因为、四面八方、龙船、花炮、欢呼、人群、欢乐、清水。
开火车认读:男生一列,女生一列,轮流读生字,读错的其他同学帮忙纠正。
小老师领读:请一位同学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生字。
学习词语:
出示词语:泼水节、一年一度、四面八方、龙船、花炮、欢呼、人群、欢乐、清水。
理解词义:
“泼水节”: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人们互相泼水祝福。
“一年一度”:一年一次。
“四面八方”:指各个方向。
“龙船”:装饰成龙形的船。
“花炮”:一种燃放时能发出巨响和火花的东西。
“欢呼”:欢乐地呼喊。
“人群”:聚集在一起的人。
“欢乐”:快乐。
“清水”:干净的水。
造句练习: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词语造句,先自己说一说,再举手分享。
再读课文:请同学们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读一遍,读通顺、读流利。
(三)精读课文,感受情谊
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朗读:谁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理解内容: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凤凰花开了,泼水节到了)
指导朗读:凤凰花开得那么红,泼水节又到了,傣族人民多高兴啊!我们要读出高兴的语气。(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由朗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
交流回答: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板书:周总理 傣族人民)
体会情感:周总理是国家总理,他能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傣族人民心里会怎么想?(预设:自豪、高兴、激动)
指导朗读:带着这种自豪、高兴的心情,我们再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学习第三自然段:
默读思考: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用 “——” 画出人们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句子。
交流句子: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理解句子:
“敲起象脚鼓”:象脚鼓是傣族的传统乐器,敲鼓表示欢迎。
“从四面八方赶来了”:说明人们从各个地方赶来,都想见到周总理。
“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凤凰花的花瓣像鲜红的地毯,多美啊!这表达了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尊敬和欢迎。
“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龙船和花炮都是节日里常见的,这样的场面多热闹啊!
“欢呼着:‘周总理来了!’”:人们的欢呼声表达了他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指导朗读:这些句子写出了人们欢迎周总理的热烈场面,我们要读出热闹、激动的语气。(学生分组朗读第三自然段)
学习第四自然段:
观看图片:同学们,周总理来了!(出示周总理身穿傣族服装的图片)
描述形象:谁来说说周总理的样子?(学生自由描述)
朗读句子: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体会情感:周总理穿着傣族服装,和傣族人民融为一体,他的笑容满面让我们感受到他的亲切和随和。
角色扮演:请两位同学分别扮演周总理和傣族人民,表演周总理来到人群中的情景。(学生表演,其他同学评价)
学习第五自然段:
自由朗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周总理是怎么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交流回答: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 “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开始泼水了。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傣族人们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理解句子:
“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多开心啊!这体现了他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周总理用柏树枝蘸水泼洒,是在为傣族人民祝福,希望他们幸福安康。
“傣族人们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傣族人民也向周总理泼水,表达了他们对周总理的敬爱和祝福。
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写出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泼水的欢乐场景,我们要读出欢乐、幸福的语气。(学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学习第六、七自然段:
齐读课文:请同学们齐读第六、七自然段。
理解内容:这两个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对 1961 年泼水节的难忘和幸福的感受)
指导朗读:“多么幸福啊,1961 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 年的泼水节!” 这两句话要读出感叹的语气,表达出幸福和难忘的情感。(学生反复朗读,直到读出感情)
(四)课堂小结,回顾全文
思维导图总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1961 年的泼水节为什么难忘。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泼水,他们的心紧紧相连。(出示思维导图,回顾课文内容)
交流感受: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预设:周总理很亲切,傣族人民很热情,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团结友爱)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基础作业:
抄写生字词 3 遍,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用 “泼水节、一年一度” 写一句话。
实践作业:
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收集关于傣族的其他资料,如傣族的服饰、饮食、建筑等,下节课和同学们分享。
五、板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
周总理 傣族人民
敲鼓 跳舞 泼水
心连心 情谊深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导入、角色扮演、游戏竞赛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但在教学难点的突破上,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句子和词语,深入体会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傣族人民的热情好客。此外,在作业设计上,可以增加一些个性化的任务,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