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河南省开封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生号、姓名、考点学校、考场号及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阅读(72分)(一)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教育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中承担着特殊使命。伴随着数字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运用,数字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新赛道。充分认识数字化的时代价值,加强数字交互课程建设,探索数字化评价方式,将为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教育注入新活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数字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有机融合的产物。数字技术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数字化方式呈现,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教育内容与形式,有助于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效能。数字技术的跨时空性、实时交 互性、自由开放性、精准性和虚拟性等特质,可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由单向的知识传 输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元互动,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与教师的参与热情。数字交互课程是借助数字技术工具为学生提供高度互动式、参与式、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课程。在技术与教育相互赋能的过程中,数字交互课程不仅弥补了传统课程的不足和局限,还能更好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学习。数字交互课程的跨时空性,打破了传统学习场所和时间限制,使人人都可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质课程资源的分享者,而其人机交互性、人人交互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人人都可成为优质课程参与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客观上需要过程性的文化素养评价,当前教育的评价方式主要停留在知识考核和简单的结果评价上,数字交互课程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获取交互数据,使基于数据的过程性评价成为可能。在数字交互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核心数据被实时、精准记录,学习情况被精准刻画、客观描述。通过对学习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 态、文化素养状况、个性发展情况等。基于课程数据,可以更好掌握育人目标的实现情况,根据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方式;基于长时间、大体量、多维度的数据分析,还可以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规律和数字化发展规律。从数字化评价机制、数据标准制定、数据治理方略等宏观层面以及评价模型研发、评价结果应用等微观层面加强研究,有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数字化稳健发展。(摘编自张广斌《充分发挥数字化优势,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功能》)材料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明智慧,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多次强调“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今天,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发展并 在各领域广泛应用,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提供了 更多可能。一方面,数智技术的创新应用让传统文化资源实现数字化存储和展览展示。这使宝贵的文化遗产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以更加生动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提高了文化资源的可访问 性与传播效率,更多人有机会去了解和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多年的数字化探索,故宫 博物院目前已完成90多万件馆藏文物的数字化,超10万件文物的高清影像向社会公布,囊括 了保护、展示、研究等各项功能的数字故宫正成为全球亿万观众开启博物馆的新方式。最新统计,我国已累计在线发布古籍数字资源13万部(件),全国博物馆藏品数量4665万件(套)。数字化成为博物馆发展新趋势,珍贵文物在虚拟世界里实现永恒。另一方面,在数智技术的支撑下,文化遗产的数字化重建和保护不断开创新局面,使得这些珍贵的历史遗迹能够更长久地为人们共享。比如,少数民族的濒危语言、手工艺术和戏曲表演等,都可以使用数字信息技术采集处理,建立起文字音频影像数据库。在殷墟,数字技术被运用到甲骨文研究中,不仅建设了甲骨文大数据平台,深度学习技术还可以对甲骨碎片进行自动缀合。数智技术的创新应用,拓宽了文化产品和服务创新的边界。尤其是数字摄影、高清技术、大数据、云技术、全息技术、虚拟现实等技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结合,为文化内容创新和空间场景重构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为文化产业不同门类资源的组合提供了条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可以与网络综艺、网络直播、网络展演等新兴业态相结合,衍 生新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丰富消费者的审美体验。数智技术的创新应用,将为保护、活化、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开更多想象空间。我们在以技术创新驱动文化内容创新的同时,也需进一步激发文化企业创新活化传统文化资源的活力。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和文化产品服务创新的生力军,文化企业数量和营收不断增长,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转化提供了重要动力。据统计,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 文化及相关企业7.3万家,实现营业收入129515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8.2%。此外,借力科技手段进一步加强美育教育,将提高公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水平,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创意和传播力量。(摘编自孙天垚《数字化赋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由单向的知识传输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元互动,取决于数字技术的数字化呈现方式和多种特质。B. 数字交互课程使基于数据的过程性评价成为可能,其宏观和微观层面的研究有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数字化稳健发展。C. 数字化成为博物馆发展新趋势,数智技术的创新应用使宝贵的文化遗产不受时空限制以更加生动的形式在虚拟世界里实现永恒。D. 数智技术的创新应用可丰富消费者的审美体验,借助科技手段加强美育教育可提高公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水平。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教育承担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特殊使命,使得数字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新赛道。B. 数字技术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多种数字化方式呈现,丰富了教育内容与形式,必然提高教育效能。C. 数字交互课程的特性,能够打破时空限制、激发学习兴趣,使人人都可成为优质课程的分享者和参与者。D. 数智技术的创新应用,以技术创新驱动文化内容创新,激发了文化企业创新活化传统文化资源的活力。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 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中,舞蹈《屈子问天》借助影视化、虚拟现实等数智技术,让“屈原”在云山、星海之间与蝴蝶共舞。B. 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加快现代物流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赋能,打造科技含量高、创 新能力强的智慧物流新模式。C.沉浸式戏曲《黛玉葬花》应用虚拟现实(VR)、扩展现实(XR)等技术,将虚拟的越剧表演与真实的舞台装置有机结合。D. 在甘肃敦煌,借助数字照扫、物理渲染等科技手段,敦煌藏经洞室藏6万多卷珍贵文物的历史场景被搬到展览现场。4.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数字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主要作用。(4分)5. 两则材料都具有专业性和逻辑性,请结合材料谈谈是如何体现的。(6分)(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水云沈从文青岛的五月,是个稀奇古怪的时节,从二月起的交换季候风忽然一息后,阳光热力到了地 面,天气即刻暖和起来。树林深处,有了啄木鸟的踪迹和黄莺的鸣声。公园中梅花、桃花、玉 兰、郁李、棣棠、海棠和樱花,正像约好了日子,都一齐开放了花朵。到处都聚集了些游人,穿起初上身的称身春服。携带酒食和糖果,坐在花木下边草地上赏 花取乐。就中有些从南北大都市来看樱花作短期旅行的,从外表上一望也可明白。这些人为 表示当前为自然解放后的从容和快乐,多仰卧在草地上,用手枕着头,被天上云影、压枝繁花弄 得发迷。口中还轻轻吹着唿哨,学林中鸣禽唤春。女人多站在草地上为孩子们照相,孩子们却 在花树间各处乱跑。就在这种阳春烟景中,我偶然看到一个人的一首小诗,大意说,地上一切花果都从阳光取 得生命的芳馥,人在自然秩序中,也只是一种生物,还待从阳光中取得营养和教育。因此常常 欢喜孤独伶停的,带了几个硬绿苹果,带了两本书,向阳光较多无人注意的海边走去。走过了 浴场,走过了炮台,走过了那个建筑在海湾石堆上俄国什么公爵的大房子……一直到太平角凸 出海中那个黛色大石堆上,方不再向前进。这个地方前面已是一片碧绿大海,我坐的地方八尺以外,便是一道陡峻的悬崖。海水有时 平静不波,如一片光滑的玻璃。有时可看到两三丈高的大浪头,载着皱折的白帽子,排列成行 成对,直向岩石下扑撞,结果这浪头却变成一片银白色的水沫, 一阵带咸味的雾雨。我一面让 和暖阳光烘炙肩背手足,取得生命所需要的热和力, 一面却用面前这片大海教育我,淘深我的 生命。时间长,次数多,天与树与海的形色气味,便静静地溶解到了我绝对单独的灵魂里。我 虽寂寞却并不悲伤。因为从默会遐想中,感觉到生命智慧和力量。心脏跳跃节奏中,即俨然有 形式完美韵律清新的诗歌,和调子柔软而充满青春纪念的音乐。“名誉、金钱或爱情,什么都没有,这不算什么。我有一颗能为一切现世光影而跳跃的心, 就很够了。这颗心不仅能够梦想一切,而且可以完全实现它。一切花草既都能从阳光下得到 生机,各自于阳春烟景中芳菲一时,我的生命上的花朵,也待发展,待开放,必有惊人的美丽与 芳香。”我仰卧时那么打量。 一起身,另外一种回答就起自中心深处。这正是想象碰着边际时所 引起的一种回音。回音中见出一点世故,一点冷嘲,一种受社会挫折蹂躏过的记号。“一个人心情骄傲,性格孤僻,未必就能够作战士,应当时时刻刻记住,得谨慎小心,你到的原是个深海边。身体纵不至于掉进海里去,一颗心若掉到梦想的幻异境界中去,也相当危 险,挣扎出来并不容易。”这点世故对于当时的我并不需要,因此我重新躺下去,俨若表示业已心甘情愿受我选定的生活选定的人所征服。我等待这种征服。“为什么要挣扎 倘若那正是我要到的去处,用不着使力挣扎的。我一定放弃任何抵抗 愿望。一直向下沉,这才像是生活,是生命。 一切来到我命运中的事事物物,我有我自己的尺寸和分量,来证实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讨厌一般标准,尤其是伪思想家为扭曲蠹蚀人性而定 下的庸俗乡愿蠢事。”“好,你不妨试试看,能不能使用你自己那个尺和秤,去量量你和人的关系。”“你难道不相信吗 ”“你应当自己有自信,不用担心别人不相信。一个人常常因为对自己缺少自信,才要从别人相信中得到证明。”“我只为的是如你所谓灵魂上的骄傲,也要始终保留着那点自信!”“那自然极好,因为凡真有自信的人,不问他的自信是从官能健康或观念顽固而来,都可 望能够赢得他人的承认。不过你得注意,风不常向一定方向吹。我们生活中到处是‘偶然’, 生命中还有比理性更具势力的‘情感’。一个人的一生可说即由偶然和情感乘除而来。你虽 不迷信命运,新的偶然和情感,可将形成你明天的命运,决定他后天的命运。”“我自信我能得到我所要的,也能拒绝我不要的。”辩论到这点时,仿佛自尊心起始受了点损害,躺着向天的那个我,沉默了。坐着望海的那 个我,因此也沉默了。试看看面前的大海,海水明蓝而静寂,温厚而蕴藉。虽明知中途必有若干海岛,可供候鸟 迁移时栖息,且一直向前,终可到达一个绿芜无限的彼岸。但一个缺少航海经验的人,是无从 用想象去证实的,这也正与一个人的生命相似。再试抬头看看天空云影,并温习另外一时同样 天空的云影,我便俨若有会于心。因为海上的云彩实在丰富异常。有时五色相渲,千变万化, 天空如张开一张锦毯。有时又素净纯洁,天空但见一片绿玉,别无它物。这地方一年中有大半 年天空中竟完全是一幅神奇的图画,有青春的嘘息,触起人狂想和梦想,看来令人起轻快感、温 柔感、音乐感。海市蜃楼就在这种天空中显现,它虽不常在人眼底,却永远在人心中。1942年于昆明(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开篇描写青岛五月的自然风光与游人赏花的场景,与后文“我”独坐海边的孤寂形成对 比,突出“我”对世俗欢愉的厌弃。B. 文中“我”在海边静坐时,感受到大海的壮阔与生命的智慧,获取自然对“我”精神的滋 养,也渗透着孤独寂寞的感伤。C. 文末写大海和云影,既照应标题,也呼应前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还以其丰富的意蕴使 文章主题更加深邃而耐人寻味。D. “躺着向天的那个我”与“坐着望海的那个我”都沉默了,暗示作者对两种思想都已坦然 接受,继续欣赏眼前自然风光。7.关于文中“我”的形象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从游人的集体活动中疏离,游人在云影繁花中沉醉,“我”却远离喧闹独自走向海边。B.“我”在自然中欣赏阳光与海浪,从中获得诗歌和音乐的灵感,感受生命智慧和力量。C.“我”选择放弃挣扎与抵抗,不需要世故的“我”甘心在梦想的幻异境界中接受命运的安排。D.“我”在内心的辩论中表现出矛盾的心理,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在乱世中的精神困境。8.请赏析文中划横线的语句是如何描写景物的。(4分)9.文章中两个“我”的辩论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矛盾 请简要说明。(6分)(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 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 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节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材料二: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 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节选自苏轼《石钟山记》)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 分 )盖余所A至B比好游者C尚不能D十一E然视其F左右G来而记之者H已少。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道,道路,与《离骚》“来吾道夫先路”的“道”意思不相同。B. 且,将要,与《种树郭橐驼传》“且硕茂”的“且”意思不相同。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与《陈情表》“至于成立”的“至于”用法相同。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与《兰亭集序》“所以游目骋怀”的“所以”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王安石通过前洞平旷易至、后洞险远难穷的对比,结合自身的经历阐明道理。B. 苏轼通过记叙月夜泛舟绝壁,补充郦道元简略的记载,批评李渤浅陋的考证。C. 两则材料均提及前人记载,都通过游历见闻指出古人对山川命名记载的错误。D. 两则材料均叙议结合、因事说理,都通过个人成功探索以小见大地阐发事理。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14.请简要概括两则材料在治学上给你带来哪些启示。(5分)(四)阅读IV(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感遇(其一)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首联描写春天的兰花和秋天的桂花,展现出两种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独特之美。B.“欣欣此生意”一句,既是对草木生命力的赞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欣喜之情。C.“谁知林栖者”二句转折,写隐士因兰桂的芬芳而心生爱慕,侧面烘托兰桂之美。D. 尾联与屈原《离骚》中“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所表达的情志相近。16.本诗继承屈原“香草美人”传统却又翻出新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柳永《望海潮》中“ , ”两句,生动描写西湖上日夜飘荡着美妙的乐声。(2)小刚一人在家安静地学习,不由联想到《项脊轩志》中“ , ”两句描写归有光在项脊轩中独自端坐、静听自然之声的情景。(3)鸥鸟常常作为意象出现在古代诗歌中,或象征孤独、自由的生活状态,或寄托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亦或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如“ , 。”二、语官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居民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等发生较大变化,超重、肥胖已成为危害群众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的出台正着 眼于此。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我国6岁以下儿童肥胖率为3.6%,6~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为7.9%;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达到 34.3%和16.4%。可见,( 甲 ),居民肥胖率呈上升趋势,“小胖墩”越来越多。在对抗肥胖的过程中,很多人因采用极端方法而 ,虽然能在短期内看到体重下降的“成果”,但这背后隐藏着严重的问题。当人们过度节食时,身体由于缺乏足够的能量供应,会进入“节能模式”。此时,身体首先消耗的并非脂肪,而是储存于肌肉和细胞中的水分,甚至会 分解肌肉来获取能量。①因为肌肉是身体重要的代谢器官,②因此肌肉量的减少会直接导致基础代谢率下降。③基础代谢率降低意味着身体在安静状态下消耗的能量减少,④即使在后 续的生活中维持低热量摄入,⑤也难以有效消耗脂肪,⑥而且更容易储存脂肪。此外, 一些人 在减肥初期急于求成,每天进行大量运动,但运动方式单一,缺乏多样性和针对性,无法全面刺 激身体各个部位,导致减肥效果不佳。体重管理并非仅仅是每天称一下体重,而是为了让体重控制在理想的数值而养成的严格自律的习惯。在体重管理过程中,“节日胖”和“假期肥”问题较为突出,“每逢节日胖3斤” “假期过后要减肥”是很多人共有的无奈。体重管理不仅是成年人的事,也是未成年人的事;不仅要注重平时,更要注重节假日。( 乙 ),如果学生能够像对待必修课一样对待体重管理,不仅能管理好体重、远离肥胖,还能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自律能力,从而提高暑假生活的质量。18.填人文中第二段划横线处的词语,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得不偿失 B. 收效甚微 C. 功不补患 D. 因小失大19.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 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21.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文中加点两处引号的表达效果。(4分)22.班委会倡议同学们在暑假有效管理体重,请你提出三点合理的建议。(3分) ·三、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我们学习了《阿Q正传》《大堰河——我的保姆》《风景谈》《茶馆》,看到现当代文学是近 百年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折射出社会变革发展的曲折历程,作家的目光更多地凝聚在国家命运和人民悲欢上。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二语文答案一、(72分)(一)(19分)1 . (3分)A(“取决于数字技术的数字化呈现方式和多种特质”有误。)2 . (3分)C(A 项“使得数字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新赛道”有误,B 项“必然提高教育效 能”有误,D 项“激发了文化企业创新活化传统文化资源的活力”有误。)3 . (3分)B(不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 (4分)①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效能,实现个性化教育评价。②突破时空限制而提高传播效率。③实现文化遗产数字化保存,助力濒危文化保护。④促进文化产品创新,拓展文化服务形式。(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5. (6分)(1)专业性:材料一大量使用数字技术和教育学术语,材料二丰富列举具体案例和数字。(2)逻辑性:①结构清晰,材料一采用“总分”结构,材料二环环相扣。②句间关系明确,两则材料都使用逻辑承接词,使语言表达严谨。((1)2分,(2)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二)(16分)6 . (3分)C(A 项“突出‘我’对世俗欢愉的厌弃”有误,B 项“也渗透着孤独寂寞的感伤”有误,D 项 “暗示作者对两种思想都已坦然接受”有误。)7 . (3分)C(“接受命运的安排”有误。)8. (4分)①动静结合,通过平静如镜和巨浪冲天的对比,表现大海的壮阔与变幻。②多感官渲染,视觉、味觉与触觉的描写体现出作者全身心地投人到大自然中。③比喻,“光滑的玻璃”“皱折的白帽子”生动形象描写出大海的不同形态。(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4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 情给分。)9. (6分)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一个“我”理想主义,认为能凭借内心的信念和力量去实现梦想;另 一个“我”现实化,世故谨慎,认为掉到梦想的幻境相当危险。②自信与怀疑的碰撞: 一个“我”充满自信,认为能凭借自己的标准去衡量生命;另一个 “我”表示怀疑,不确信能用自己的“尺和秤”去量出自己和人的关系。③对命运的矛盾态度:一个“我”相信能掌控命运,反对被动接受命运;另一个“我”认为命 运受到偶然和情感的强烈影响,有不可控性和不确定性。④对社会关系的矛盾认知: 一个“我”认为自己不需要社会的认可,强调内心的独立和自 主;另一个“我”认为有自信的人都希望能够赢得他人的承认。(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 情给分。)(三)(22分)10.(3分)B E G11 . (3分)D(“用法相同”有误。)12 . (3分)D(“都通过个人成功探索以小见大地阐发事理”有误。)13. (8分)(1)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字未能存留,后代人弄错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 事情,哪能说得完呢。(大意2分,“古书”“名”各1分。)(2)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石钟山 命名的真相。(大意2分,“考击”“其实”各1分。)14. (5分)①有志向,有毅力,知难而进,②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③独立思考,不盲从他人,④敢于质疑,不迷信前人,⑤有实证精神,求真求实,不主观臆断,⑥有反思意识,善于自我总结经验教训。(每答出一点给1分,给满5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 酌情给分。)(四)(9分)15 . (3分)B(“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有误。)16. (6分)①继承:选取春兰和秋桂两类香草,象征诗人高洁品格。②翻新:屈原笔下香草有“求君”之思,寄托作者渴望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而张九龄强 调自持本心之志,不为外界赏识与否而改变自己的本性。(①2分,②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五)(6分)17. (6分)(1)羌管弄晴,菱歌泛夜(2)冥然兀坐,万籁有声(3)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江流静处见 鸥鸟,日暮归来云满岭/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第(3)题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 可给分。)二、(18分)18. (3分)B19. (4分)①“因为”删掉或②“因此”删掉也可改为“所以”⑥“而且”改为“反而”(每指出并修改正确一处,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0. (4分)甲:随着年龄的增加乙:暑假即将到来(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1. (4分)①第一处引号表示一种反讽或否定的意味,强调这种成果的虚假性或不可持续性,并不 值得庆祝反而可能带来负面影响。②第二处引用俗语或流行说法,生动形象表达节日期间体重增加的普遍现象,使读者更 容易产生共鸣有亲切感。(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2. (3分)①科学饮食,既要营养均衡又要控制热量;②合理运动,结合有氧与力量训练;③规律作息,调节激素平衡;④参与家务劳动,消耗热量;⑤养成长期良好生活习惯,而非短期极端减肥。(每答出一点给1分,给满,3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 酌情给分。)三、(60分)23. (60分)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参考译文材料一: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 就称此山为褒禅山。如今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 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 面的文字已因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如 今将“华”读为“华实”的“华”,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 叫做“前洞”。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问它的深 度,就是那些喜欢游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 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 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玩的人来说还不足 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来到的游人就更 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 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收获,是因为他们 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 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之处,人们很少到 达,所以不是有志气的人是不能到达的。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 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 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辅助,也不能到达。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 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难 道谁还能讥笑吗 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字未能存留,后代人弄错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 人能够说明白的事情,哪能说得完呢。这是求学的人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