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1.胡夫金字塔修建时至少有10万人参与,花费了约20年时间,意味着对全国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组织和调用。这说明古埃及( )
A.文明开始走向衰落 B.国王权力来自上帝 C.遭到外族入侵 D.国王权力至高无上
2.漫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针砭时弊,下图这幅漫画主要反映了( )
A.古罗马元老贵族的特权 B.希腊城邦制歧视女性
C.西欧骑士阶层权力巨大 D.雅典民主政治局限性
3.欧洲中世纪的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还有一些手工作坊及专职手工业者,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这说明欧洲庄园( )
A.呈现出自给自足的特点 B.有利于城市自治的形成
C.维护了庄园领主的利益 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4.某同学在阅读日本史和阿拉伯史的相关书籍后,制作了如下目录。据此推断,两国文化的共同特点是( )
A.传播民主思想 B.倡导人文主义 C.吸收外来文化 D.重视制度创新
5.“最初阿拉伯人是仿制希腊的星盘,但在他们兼容和创新精神的推动下,很快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下列最能体现阿拉伯人“兼容和创新精神”的是( )
A.编制“儒略历” B.改造传播阿拉伯数字
C.创作《天方夜谭》 D.创立逻辑学等新学科
6.1489年英国一名叫“约翰”的人账本记录道:“租用河畔草场20英亩,年付租金30英镑”“雇12名自由民收割,支付日薪4便士”。据此判断,约翰的身份可能是( )
A.庄园领主 B.城市市民 C.租地农场主 D.手工工场主
7.16 世纪初期,欧洲某商人记载,人们在当时的马六甲街道上能够听到80多种语言。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是( )
A.工厂制度的确立 B.新航路的开辟 C.垄断组织的出现 D.启蒙运动兴起
8.它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宣告了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材料中的“它”是( )
A.《独立宣言》 B.《拿破仑法典》 C.《人权宣言》 D.《共产党宣言》
9.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新质”生产力,以蒸汽机作为颠覆性技术,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棉纺织业,并伴随着煤炭工业、银行体系以及以铁路和港口筹为代表的海陆交通网络的成熟,机器大工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开始占据主导。在这一背景下,上述“新质”生产力也开始催生出新的生产关系,即( )
A.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B.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初步确立
C.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0.巴黎公社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和议会,建立工人阶级自己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规定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这体现出巴黎公社( )
A.取得革命胜利 B.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C.脱离人民群众 D.属于无产阶级政权
11.共同的遭遇,命运和日益联系紧密的文化,驱动着拉使美洲各族人民倾向于把美洲看做一个整体。至此,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形成并觉醒起来。于是掀起了( )
A.拉美独立运动 B.农奴制改革 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社会主义革命
12.在俄国历史上,废除了农奴制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改革是( )
A.彼得一世改革 B.1861年农奴制改革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13.内战结束后,美国联邦政府通过宪法修正案进一步明确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这场战争终结了“州可自决”的争议,重塑了“联邦不可分裂”的政治共识。该材料旨在强调美国内战( )
A.实现了民族独立 B.巩固了国家统一
C.废除了奴隶制度 D.推动了经济发展
14.1891—1913年,德国电气工业总产值增加了28倍。1900年,美国汽车年产量不到4000辆,到1914年猛增至56万辆以上。导致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C.殖民者的掠夺 D.“新经济”的成功实施
15.1917年这场自发的群众运动,事先没有一个政党策划领导,它的胜利是由于沙皇制度极端腐朽和衰败造成了一种摧毁这个制度的极大力量。这场运动( )
A.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C.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D.联合了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
16.1920年7月,战后赔款委员会确定德国赔款总额为2260亿金马克,但德国无力偿付。1921年1月,赔款委员会将赔款降至1320亿金马克,这依然远远超过了德国的支付能力,德国民众反映强烈,并采取消极对抗政策。据此可知( )
A.经济大危机影响了欧洲经济 B.英法对德国的主张保持一致
C.赔款埋下了战争爆发的隐患 D.赔款数目远超出了战争消耗
17.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印度其他民族解放运动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采取和平合法的斗争形式
C.具有鲜明的宗教色彩 D.斗争过程曲折反复
18.马克·凯什岚斯基在《西方文明史:延续不断的遗产》中写道:“1941年是战争的关键转折点,战争变成了一场真正的全球性冲突”。下列哪一事件能证明该作者的观点( )
A.斯大林格勒战役 B.德军闪击波兰 C.诺曼底登陆 D.日本偷袭珍珠港
19.1914年巴拿马运河正式开通后,运河区一直由美国控制。经过巴拿马人民不懈斗争,1977年,巴拿马与美国签订条约,逐渐收回了运河区海关、邮政、司法等主权,并参与运河的管理和营运。1999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这说明( )
A.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B.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C.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D.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终结
20.2025年春节期间,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凭借出色的自然语言处理和多元任务执行能力引发全球关注,开启了全球“AI大模型竞赛”。这一现象反映出当代世界( )
A.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步加快 B.社会信息化水平飞速发展
C.文化多样性特征日益明显 D.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增强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计60分)
21.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进入转型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14世纪中叶以后,欧洲贵族地主开始出租自己的土地或牧场,不再参与生产和经营。一些富裕的农民通过承租、购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建立租地农场;而更多地为市场生产的手工工场也不断涌现。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14世纪中叶后西欧社会经济的主要变化。(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变化的共同特点。(2分)
材料二:(它)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是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这个时期生产的文学、艺术作品及政治、哲学著作都鲜明地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齐世荣主编《世界近代史编》(上卷)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时代精神”指的是什么?(2分)这场运动的实质是什么?(2分)
材料三:15世纪,随着欧洲的海外扩张使各地区的民族相互发生直接交往,世界历史的地区性阶段宣告结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材料三中“世界历史的地区性阶段宣告结束”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世界的新变化。(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的发展趋势。(2分)
22.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依赖人类文明的沉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文明的奠基】
材料一 希腊半岛大部分土地都荒瘠不毛,无法大量种植农作物……古雅典人为求生存,通过频繁的海上贸易,把本土生产的经济作物和手工制品销售到四面八方。而在长期的海上贸易活动中,平等、协商成为交易的重要原则,民主习惯逐步发展形成,而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形态又为直接民主提供了可能条件。
——摘编自汪子嵩《古希腊的民主和科学精神》
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筑器造皿、建设家园。……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楔形文字、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术……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摘编自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据材料一归纳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历史条件。(2分)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亚、欧形成不同文明的根本原因。(2分)
【科技的助力】
材料二 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已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相对应解决了机器动力问题、能源传输问题、信息处理及传输问题,都为人类社会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变革。我认为,下一次工业革命是能完全替代人角色的智能机器人革命。
——摘编自黄晓庆的演讲(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写出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解决机器动力问题”的发明。(2分)试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什么时代?(2分)
【文明的对抗】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而社会主义苏联是这一时期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美苏两国之间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冷战对峙局面,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
——摘编自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
(3)材料三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2分)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新的变化?(2分)
【现实的反思】
材料四 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独自解决。坚持开放合作,共同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机制做实、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是重振世界经济的必由之路。中国将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高质量发展……
——毕吉耀、张哲人《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4)依据材料四,中国应当如何解决“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4分)
23.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空前的灾难,暴露出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敲响了治理世界、维护和平与安全的警钟。(16分)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后果是欧洲霸权地位的衰落以及美国和俄国影响力的加强。战后,英、法等传统大国希望以胜利者的姿态主导新的国际秩序,于是,全球性的大国协调开始了……《凡尔赛条约》及随后签订的各项条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摘编自曹胜强《现代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后果。(2分)材料中一战后“全球性的大国协调”是通过召开哪一国际会议开始的?(2分)该会议作出的不利于中国利益的内容指什么?(2分)
材料二 二战的结束制造了和平的景象……两年之后,因为共同的危险而诞生的同盟关系让位给两个主要敌对国之间的冷战。冷战的最初体现是欧洲大陆被分成了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竞争的集团,一方依赖美国,一方追随苏联。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美]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期间“因为共同的危险而诞生的同盟关系”产生的标志是什么?(2分)并说说二战后美国为加强与苏联“竞争”在军事上成立了哪一组织?(2分)
材料三 提到多极化,人们就认为是现有世界大国追求共同主宰世界的一种要求,这不符合中国对外战略的基本理念。中国倡导的世界多极化,其内涵……与其他西方国家的多极化不同,而“应该将它视为一种崭新的追求,一种有别于强权政治时代的追求,一种谋求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之多样化的国际关系格局,一幅生动和丰富多彩的世界政治局面”。
——摘编自梁凯音《21世纪的世界与中国》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所倡导的世界多极化的内涵。(4分)并举例说明基于这一内涵中国推行的外交政策。(2分)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
1921年开始 新经济政策
1933年 罗斯福实行“新政”
1942年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1955年 万隆会议
1949年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93年 欧盟成立
2013年 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从“适时的政策调整驱动国家经济增长”、“团结合作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两个观点中任选一个,并从材料表中选择相互关联的史事对所选观点加以论述。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答案
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A C B C B A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B B B C B D B B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计60分)
21.(1)主要变化: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共同特点: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新的时代精神:人文主义。实质: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3)历史事件:新航路的开辟。新变化: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逐步确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4)发展趋势:步入近代(或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22.(1)历史条件:在长期的海上贸易活动中,平等、协商成为交易的重要原则,民主习惯逐步发展形成;而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形态又为直接民主提供了可能条件(任答1点)
根本原因:地理因素(或答出亚洲文明依傍大河而形成,欧洲文明依傍海洋而形成得分)
(2)(改良)蒸汽机
(3)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变化:冷战结束,表明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4)坚持开放合作,共同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机制做实、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言之有理即可)
23.(1)后果:欧洲霸权地位衰落,美、俄影响力加强。会议:巴黎和会。内容: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
(2)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
(3)内涵:追求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多样化、反对强权政治的国际关系格局。
举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24.示例一:选择观点:“适时的政策调整驱动国家经济增长”。
史事:新经济政策、罗斯福实行“新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论述: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在国家经历了数年战争,经济困难社会矛盾背景下制定的,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自由买卖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新政期间,美国的经济缓慢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来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开始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中国的经济迅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也快速增加,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所以国家要适当根据国情调整政策,才能推动国家经济的增长。
示例二:选择观点:“团结合作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史事:《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万隆会议、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论述:1942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目标相互支援,逐渐扭转战争形势。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推动了世界和平发展。21世纪初,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各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推动了各国繁荣发展和友好往来,给世界带来了和平。所以,各国团结合作有利益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各国共赢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