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法知识单复句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语法知识单复句 素材

资源简介

中考语法知识单复句
教学目标 1.了解复句和单句的区别; 2.握复句的性质和特点,及相关关联词; 3.熟悉复句基本类型的特点,掌握辨别技巧。
单句和复句
一、句子的定义及分类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
根据语气分出来的句子类型叫做句类,可以分为: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根据结构分出来的句子类型叫句型,可分为:
单句——由短语或词充当的、有特定的语调、能独立表达一定意思的语言单位。单句又可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复句——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法成分的分句加上贯通全句的句调构成。各分句间一般有句中停顿,用逗号、分号或冒号表示。根据分句间的关系,可以将复句分为递进复句、承接复句、并列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和条件复句等类型。
第一讲:单 句
一、按照句子语气可以分为:
陈述句
叙述或说明事实的句子,用陈述性语调进行述说,句调是平调。一般不用语气词,有时也用语气词“了、的、呢、罢了、嘛、啊”等。
如:小王在家看书。
陈述句是一种使用最广泛,使用频率最高的句子。
包括肯定句、否定句和双重否定句三种。
语气强弱顺序为:双重否定句 > 肯定句 > 否定句。
A.场子里一片喧哗。(肯定句)
B.场子里没有一个人会听他的指挥。(否定句)
C.他不会不同情我的。(双重否定句)
疑问句
表示向对方提问的句子,具有疑问语调,句调一般是升调。根据答语的差异,疑问句可分为三类:有疑而问的是询问,无疑而问的是反问,自问自答的是设问。
这事你知道吗?
难道你不是一个学生吗?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
祈使句
是要求听话人或别的人做某事或不做某事的句子。根据说话人与听话人的关系,可分为两类:
命令型祈使句
表示命令、禁止。一般具有强制性,口气强硬、坚决。结构简单,往往没有主语,不大用语气词,句末一般用叹号,语气缓和的祈使句也可以用句号。
出去!
不得随地吐痰。
请求型祈使句
表示请求、敦促、商请、建议和劝阻。多用肯定句,常常用上语气词“吧”或“啊”。表示劝阻时,多用否定句,常用“甭、不用、不要、别”等词语和语气词“了、啊”等。
您还是请进里面休息一下吧。
您请坐。
感叹句
带有浓厚的感情和感叹语气的句子。表示快乐、惊讶、悲哀、愤怒、厌恶、恐惧等浓厚的感情。句末都用叹号。
哈哈!太幼稚了!(表示讥笑)
哎哟!救命哟!(表示痛楚)
唉!你的伤多重啊!(表示叹息)
按照句子结构分为:
主谓句
由主语、谓语两个成分构成的单句叫主谓句。从谓语核心来看,它可以分成以下三个小类:
名词谓语句——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主要用来判断或说明事物的种类数量、时间性质、特点、用途,等等。例如:
今天||星期六。(名||名,表时间)
二妹子||广东人。(名||名词短语,表籍贯)
她||大眼睛。(代||定中短语,表容貌)
【注意】名词语一般不能作谓语,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语需要受以下四个条件限制:
①只能是肯定句,不能是否定句;
②只能是口语句式,不能是书面语句式;
③只能是短句,不能是长句;
④限于说明时间、天气、籍贯、年龄、容貌、数量等的口语短语。
(从名词性谓语句表示否定时必须加动词来看,实际上应该看成动词谓语句的变体或省略形式)
形容词谓语句——形容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主要用来描写人或物的性质、形状、特征等。例如:
海风||清新而又凉爽。(联合短语作谓语)
树上的叶子||密得不透风(中补短语作谓语)
她的脸||很红。(形容词作谓语)
动词谓语句——动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主要用来叙述人或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等。例如:
西斜的阳光||照着整条街道。(主+动+宾)
我们||以前讨论过。(主+状+动)
大家||选他当代表。(主+动+兼语+动+宾)
【注意】动词谓语句中的谓语部分一般都不是一个单独的动词,而是动词前、后有其他的成分,也就是说一般是一个含有动词的复杂形式作谓语。
非主谓句
分不出主语和谓语的单句叫非主谓句。一般分为以下五种句式:
1.名词性非主谓句——由名词或定中短语形成。例如:
多美真挚的感情啊!(表示赞叹)
好球!(表示喝彩)
蛇!(表示突然的发现)
1949年春天。上海外滩。(剧本里说明时间、地点)
2.动词性非主谓句——由 动词性短语、动词+语调 形成。
不需补出或无法补出主语,不需要特定的语言环境也能表达完整而明确的意思,通常用来说明自然现象、生活情况、祈望,还有口号。例如:“集合!”、“出太阳了。”、“上课了。”、“禁止吸烟!”、“反对霸权主义!”
3.形容词性非主谓句——由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形成。
例如:“对!”、“好!”、“糟糕!”、“太妙了!”
4.叹词句——由叹词形成。
例如:“啊!”、“嗯!”、“喂!”
5.拟声词句——由拟声词形成。
例如:“轰!”、“哗哗!”、“嘿嘿!”
第二讲:复 句
一、复句的特点
一个复句一般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复句必须具备两套或两套以上的主谓关系结构。只有一套句子结构,不管句子有多长,中间有多少逗号,仍然是单句,而不能成为复句。
(2)复句里每个分句不作其他分句的任何成分。即各分句之间不存在主谓、动宾等结构关系,它们在结构上各自有相对的独立性。
(3)整个复句不论由多少个分句组成,都只有一个贯穿全句的语调。
(4)各分句之间有较小的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整个复句之后有一个较大的停顿,在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或感叹号表示。
(5)复句中的分句意思上是有联系的,分句之间的联系反映了一定的逻辑事理关系,在意义上没有联系的单句不能组成复句。
二、复句与单句的区别
区分单复句的主要标准是,不仅看句子的长短,而且还要看该句有几个相对独立的单句形式的结构。复句是由分句构成的,分句之间有逻辑关系,但是没有句子成分的那种关系,不能互相作句子的成分。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形式的结构,彼此间虽有联系,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互不作对方的句子成分的,就是复句。即只有一套主干的是单句,有两套或两套以上主干(有时共用一个主语)的就是复句。
区分某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还可以利用上述“复句的特点”来进行判断,也可以通过下表进行区别:
单 句 复 句
有无逗号 可有可无 绝大多数有(分句停顿的标志)
有无关联词及其作用 偶有 连接句子成分 大多有 连接分句
结构方式(根本区别) 由词或短语构成,只有一个独立的谓语。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构成,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谓语。
三、复句与单句的辨析
在区分单句和复句时,不仅要考虑上述因素或条件,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不要把单句误认为分句。
单句句子成分之间常有较小的停顿,因此被停顿隔开的句子成分经常被误认为是独立的分句。例如:
★住进疗养院以后,他的病情开始好转。
逗号前的句子是整句的状语,整句是单句,不是复句。
②有关联词的句子不一定是复句。
复句中的分句常用关联词语来进行连接,但是有关联词语的句子不一定是复句,因为关联词也可以连接单句内的有关成分或分句内也可能存在关联词。例如: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确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该句中的关联词语“虽……确”是连接定语内部的词语,该句不是复句。
③语音停顿是区分单句和复句的重要标志。
语音停顿在区分单句和复句的作用中十分重要,有时甚至是惟一的区分依据。例如:
★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
此句是复句,原因就在于停顿见使用了逗号,如果没有逗号,则变成了单句中的连动句了。
四、复句中分句主语的异同和隐现
(1)复句中各分句的主语相同时,主语一般在其中的一个分句中出现,其余的分句可以省略主语。
例如:★听了她的话,我震惊极了,也痛心极了。
(2)几个分句都是主谓句,它们的主语相同,可能都出现,带有强调的意味。
例如:★掌握科学道理的人比普通人高明,他们懂得事物的生存和发展的规律,他们懂得辩证法,他们看得远些。
(3)主语也可能在前一个分句出现,以下的分句省略;或者在前一分句里省略,在后面的分句里才出现。
例如:★我们天天穿衣吃饭,应该知道衣和饭的生产过程。
   ★掌握了汉语拼音方案,我们学习普通话就方便多了。
其中第一句话是承前省略,第二句话是蒙后省略。
(4)复句中的几个分句的主语不同,通常是不能省略的。
例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五、复句的类型
复句名称 特点及解说 常 用 关 联 词 例 句
A、递进复句 后一个分句表示的意思比前一个分句更进一层。 何况 还 尚且 更 竟然 并且(而且、尚且、甚至) 不但(不仅、不光、不只)…,而且(并且)… 不但……,还(也、又、更)…… 不但……,就是……也…… 不但……,连……也…… 不但(不)……,反而(反倒)…… 不但(没有)……,竟然…… 尤其……   况且……特别 ①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建设一个新世界。 ②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店铺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③她带病坚持到校学习,并且比其他的同学学得要认真得多。
B、承接复句 分句间一个接一个地说出连续的动作或事件,分句之间的关系是时间、动作的承接,排列顺序不可以颠倒。 首先……接着…… 于是 然后 便 后来 于是 终于 就 才 随后 跟着 接着  ①他们俩手拉着手,趟过小河,翻过山岭,直奔草房。 ②他放下书包,然后拿着镰刀去帮妈妈割草。 ③进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C、并列复句 分句说明或描写几件事情、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某些部分的排列次序可以颠倒。 又……,又……  ……同时…… 一边……,一边……  也 一面 又 一边 ……另一方面……  一方面……,(另)一方面…… 不是……,而是……  并且 另外 还 既……,又(也)……  是……,不是……   有时……,有时…… 有的……,有的…… ①他学习又努力,劳动又积极。 ②他喜欢唱歌,也喜欢画画。 ③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④这里有密密的松林和参天的白杨,还有静静的溪流。
D、选择复句 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的情况有所取舍(取舍选择句)或只提出几种可能的情况(无取舍选择句)。 选择 未定 或者(或)……或者(或)……  不是……就是……  ……还是……  要么……要么……  是……还是……  也许……也许…… ①要么我们被困难吓倒,要么我们把困难搬掉。 ②是墨守成规,还是有所创新。
选择 已定 与其……不如……  宁可……也…… 宁可……也(不)…… 与其……毋宁…… 她宁可少睡觉,也要把当天的事做完。
E、转折复句 前一个分句说一个意思,后一个分句则转到与前一个分句相对、相反或部分相反的意思上去,没有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分为让步转折和一般转折两种方式。 让步 转折 虽然(虽)……但是(但、可是、还是、也,却)…… 尽管(固然)……但是(可是、然而、不过、只是、还是)…… ……不过(只是)…… ①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 ②这声音虽然很低,却很耳熟。
一般 转折 偏句一般不用关联词,只有正句在表示转折的时候,用关联词“然而、但是、就是、课时、却、而、只是、倒、可是”等。 尽管他身体不好,可是还是坚持学习。
F、因果复句 一个说明原因,另一个分句说明由此产生的结果(说明因果关系),或前一个分句或几个分句提出依据或前提,后一个分句推出结论(推论因果关系)。 说明 因果 因为(由于)……所以(因此、因而)…… 所以 因此 因而 由于 以致 由于他知道了事实的真相,所以公安局找他了解情况。
推论 因果 既然(既)……就(便、那么)…… 之所以……是因为…… 可见   ……(是)因为…… ①既然懂得了时间的宝贵,就不应该浪费一分一秒。 ②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因为每一瞬间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现。
G、假设复句 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产生的结果。 如果(假如、假使、倘若、如若、要是)……那么(就、便、那)…… 即使(就算、就是、纵使、哪怕、纵然)……也(仍然、还是)…… 要不是(万一)……就…… ①即使学习再困难,我们也不应该退缩的。 ②一个人若要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就不应该畏惧错误。
H、条件复句 前一个分句提出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应该产生的结果。条件关系可以分为两种:特定条件和无条件。 特定 条件 只有……才…… 只要……就…… 除非……才…… ①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②只有靠自己去亲自观察,才能知道实际的情况。
无条件 不管(不论、无论、任凭)……都(也、还)…… 无论风吹雨打,他都坚持晨练。
单句和复句的区别小技巧
(一)定义法
单句只有一套句子成分,但其中某个成分可以是主谓短语或复句形式;复句有两套或两套以上句子成分,其中一套不作另一套的句子成分。
我早就了解,他没上过大学。(单句)
我早就了解他,没上过大学。(复句)
晚霞在东,表示近几天天气晴朗。(单句)
晚霞在东,近几天将会天气晴朗。(复句)
白蛇自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毫不相干。(复句形式作主语,单句)
白蛇自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复句)
抓主干法
再长再复杂的单句都可用此法简缩成非常简洁明了的句子。且句子主干中只有一套主谓语部分。
例1:我们学校的两位有三十年教龄的优秀语文教师也当上了代表。
主干:教师当代表。
例2:“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主干:这是教训。
(三)外部标志法(看关联词语的使用)
单句一般不用关联词语,但关联词语也可用在单句中关联句子成分,或用在充当单句成分的复句形式中;复句常用关联词语表示分句间的关系,但也有复句不用关联词语。
例1.即使能一次写成的文章,仍可以继续修改。(关联词语关联句子成分,单句)
即使能一次写成文章,仍可以继续修改。(复句)
2.历史将证明,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关联词语用在充当单句成分的复句形式中,单句)
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复句)
3.汽车停住,车门打开,机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不用关联词语,复句)
下面编了一首关于复句关联词的歌决,帮助大家进行记忆:
既又也还表并列,不是而是别记错;不是就是是还是,或者要么表选择;
不仅不但表递进,而且并且更还也;虽然但是为转折,尽管可是加可却;
因为所以既然就,因而因此是因果;只有和才只要就,条件还有无论都;
如果和就即使也,要是与就表假设。
有些关联词语不好判断,下面是几个容易搞错的关联词,要记牢:
不是……而是……表并列;不是……就是……表选择;不管……都……表条件;
尽管……也……表转折;即使……也……表假设;既然……就……表因果;
无论……都……表条件;宁可……也……表选择;既……又……表并列;
要么……要么……表选择;只要……就……表充分条件;只有……才……表必要条件。
★没有关联词的复句,判断其关系时,一要看内容关系,二要看关联词。
如“风大,雨急”,试套关联词“又,又”变成“风又大,雨又急”,可判断为并列关系。
★有的复句中的主语承前或蒙后省略,如添上主语,通者为复句。
例如“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后句省略了主语“这种态度”,是并列复句。
(四)标点符号法
1.并列或连动短语作谓语的单句,谓语内部不用逗号;并列复句,分句之间要用逗号。
他们爱祖国、爱人民。(单句)
他们爱祖国,爱人民。(复句)
我去超市买日用品。(单句)
我去超市,买日用品。(复句)
2.单句内逗号前后是被陈述与陈述、支配与被支配、修饰与被修饰等关系;复句内逗号前后是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他的两个姐姐,一个是演员,一个是医生。(被陈述与陈述的关系,单句)
他有两个姐姐,一个是演员,一个是医生。(总分、并列关系,复句)
回到祖国时,她心里是多么高兴啊!(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单句)
回到祖国,她心里是多么高兴啊!(承接关系,复句)
总结:区分单句和复句,主要看句子的结构,这是最根本的方法,即有几套句子成分。单句只有一套句子成分,但其中某个成分可以是主谓短语或复句形式;复句有两套或两套以上句子成分,其中一套不作另一套的成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