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永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 年上期永州一中高二期末考试试卷
地 理
本试卷共 6 页,19 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
第 I 卷
一、选择题(本卷共 16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葡萄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葡 萄的种植、修剪、疏果、采摘、包装等生产环节用工需求大,吸引了邻近的五个传统农业县数万 劳动力前来务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邻近五县劳动力向建水县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县际间 ( )
A .农业结构差异 B .文化习俗相近
C .人口分布不均 D .交通联系便捷
2.人口流动有利于建水县在乡村振兴中 ( )
①加快生产智能化 ②增进民族交融 ③推进产业专业化 ④改善生态环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意大利斯基奥产业区拥有悠久的羊毛纺织历史。18世纪毛纺产业呈现规模化发展态势,20 世 纪 70 年代后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机械制造业取代毛纺产业成为新的主导产业。在此过程中,小规模、 分散化的企业生产方式助推了城镇化空间的分散,分散式城镇化也支撑了产业区的发展。下图示 意斯基奥产业区的主导产业演变与城镇化发展。完成下面小题。
3.斯基奥产业区 18 世纪毛纺产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 .技术 B .原材料 C .市场 D .劳动力
4.促使斯基奥产业区从毛纺产业集群转型为机械制造产业集群的主要原因是
A .原料充足 B .劳动力丰富 C .技术创新 D .产业链延长
5 .斯基奥产业区 20 世纪 70 年代后分散式城镇化的形成有利于中小企业
①提高劳动效率 ②区域协作发展 ③增加就业岗位 ④专业化生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永州一中2025 年上期高二期末考试·地理 第 1页(共6 页)
梅林村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沿江平原,是具有城镇景观特征的新型乡村聚落。近年来, 该村致力于构建生产、生活、生态“ 美好共同体” 。图为梅林村 1975 年、2000 年和 2020 年的土地 利用图。完成下面小题。
6.影响 1975 年、2020 年该村房屋选址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 .道路布局、农田分布 B .河流分布、农田分布
C .道路布局、河流分布 D .农田分布、道路布局
7 .相较于 2000 年,2020 年该村
A .工业用地规模扩大 B .农业用地规模扩大
C .居住用地布局分散 D .公共建筑用地集中
8.在建设“美好共同体”的过程中,该村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 .发展区域商业中心 B .推动用地多功能协同
C .打造大规模工业园 D .建设优质商品粮基地
下图示意长江三角洲某地在相同母质、相邻地块上发育的水田土壤和旱地土壤剖面层次结构。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在水田土壤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小的土层是
A .耕作层 B .犁底层
C .淀积层 D .母质层
10.由图可知,相较于水田土壤,旱地土壤
A .剖面层次更为复杂 B .表层水气相对占比波动更频繁
C .表层淋溶作用更弱 D .表层与大气间的热量交换更少
永州一中2025 年上期高二期末考试·地理 第 2页(共6 页)
如图所示,内蒙古赤峰市大青山山地阳坡长满了草本植物,阴坡则长满了白桦林和灌木,但
该山山顶植被分布差异并不显著。完成下面小题。
11.形成该山阴坡和阳坡植被分布不同的直接影响因素是
A .土壤肥力 B .光照强度
C .土壤水分 D .土壤温度
12.该山山顶植被坡向分布的差异并不显著,主要原因是山顶
A .光照条件差异比较小
B .坡向土壤肥力差异小
C .水热交换频繁
D .植被种类较少
13.若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化,山顶植被变化趋势为
A .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森林比例上升
B .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本比例上升
C .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森林比例上升
D .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本比例上升
某科研小组利用多套测风系统,观测记录了敦煌绿洲边缘某年沙漠风和绿洲风的风速、风向 与频次,并对表层沙粒采样分析。结果发现,当地冬季白天以沙漠风为主,晚上沙漠风和绿洲风 频次相当; 自沙漠向绿洲方向风速呈减小趋势,绿洲风风速衰减幅度比沙漠风小。下图示意采样 点及其沙粒分选系数。据此完成 14~16题。
14.沿采样点 1 至 9 方向,沙粒
A .分选性由好变差 B .平均粒径由细到粗
C .分选性由差变好 D .平均粒径由粗到细
15 .关于当地冬季昼夜主要风向成因的说法,合理的是
A .冬季白天,绿洲“冷岛效应”显著 B .冬季白天,绿洲“热岛效应”显著
C .冬季夜晚,绿洲“冷岛效应”显著 D .冬季夜晚,绿洲“热岛效应”显著
16.绿洲风对当地绿洲生态环境改善明显,是因为绿洲风有利于
A .降低绿洲居住区噪音污染 B .给绿洲地区带来丰富的降水
C .沙物质从绿洲运移回沙漠 D .增加绿洲地区阳光照射强度 永州一中2025 年上期高二期末考试·地理 第 3页(共6 页)
第 II 卷
二、非选择题(共 3 小题,52 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 分)
陈嘉豪发现,关中盆地(左图)粮食种植历史悠久,渭河是主要的灌溉水源。渭河宝鸡段为峡谷, 河道弯曲。历史时期,宝鸡及周边地区曾经洪水频发。右图示意宝鸡所在区域的一处典型沉积剖 面。20世纪中期,关中盆地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尤以春季为甚。1974 年,宝鸡峡水利工程 建成,缓解了关中盆地的缺水问题,使粮食产量提升至陕西省总产量的65%。
(1)根据沉积剖面,判断宝鸡古洪水事件发生的大致时间段,并从水系特征角度分析历史时 期宝鸡及周边地区洪水频发的原因。(6 分)
(2)指出古洪水事件发生前后宝鸡所在区域的气候差异,并就古洪水事件发生前说明判断气 候特征的理由。(6 分)
(3)解释 20 世纪中期关中盆地春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原因,并简要说明宝鸡峡水利工 程的建成对提高粮食产量的作用。(8 分)
永州一中2025 年上期高二期末考试·地理 第 4页(共6 页)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
2023年 2~3 月北半球高纬大气环流异常,导致沙源地气候异常暖干。持续偏暖偏干对沙源地 地表物质产生重要影响。沙尘强度、传输路径等又与天气系统密切相关。图 1 为 2023年 2~3 月 北半球部分区域海平面气压距平(相对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图。图 2 示意2023年春季两次沙尘 天气中部分城市日最高 PM10质量浓度变化(图2a)和高、低压中心位置(均为当日 17 时)的变 化(图 2b)。
图 1
图 2
(1)根据海平面气压距平分布的主要特征,分析沙源地气候异常暖干的原因。(6 分)
(2)说明持续偏暖偏干对沙源地地表物质的影响。(4 分)
(3)据图2-a ,指出与3 月相比,4 月沙尘传输强度和路径的特点,结合图 2-b 分析差异产生 的原因。(8 分)
永州一中2025 年上期高二期末考试·地理 第 5页(共6 页)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4 分)
某校高中地理探究小组设计模拟流水侵蚀作用的实验。实验装置为一个长 1.5 米、宽 0.5 米的倾斜水槽,槽内铺设不同物质模拟地表(如松散沙土、黏土、覆盖植被的土壤)。通过调节水 流速度(如水泵流量)和槽体倾斜角度,观察流水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现象,并记录 实验结果。
方案 序号 实验条件 实验结果
探究 一 当水槽倾斜角度固定为 15° , 水流 速度较快时 槽内松散沙土区域出现了明显的沟谷地貌,黏土区域的 侵蚀痕迹较沙土区域更浅,而覆盖植被的土壤区域仅出 现轻微侵蚀痕迹
探究 二 保持水槽倾斜角度不变,仅增加水 泵流量时 沟谷加深且下游堆积物增多
探究 三 将水槽倾斜角度从15°调整为10° , 同时将水泵流量提升至原来的 1.5 倍时 沙土区域沟谷深度较原实验略微增加,但沟谷形态更宽 浅;下游堆积物总量增加40%,且出现明显的“粗沙— 细泥”水平分层现象
(1)根据探究一实验结果,说出影响流水侵蚀强度的自然因素,并说明植被在流水侵蚀过程 中的作用。(4 分)
(2)根据探究二实验结果,能否直接证明“流量越大,流水侵蚀强度越大”?请说明理由。(4 分)
(3)分析探究三实验结果“沙土区域沟谷深度较原实验略微增加,但沟谷形态更宽浅”的产生 原因。(4 分)
(4)说出探究三下游堆积物出现明显的水平分层现象的实验结果的形成机制。(2 分)
永州一中2025 年上期高二期末考试·地理 第 6页(共6 页)
永州一中2025 年上期高二期末考试 地理参考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共 16 题,每题 6 分,每题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 48 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 案 A C A D B D A B D B C C B D B C
二、非选择题(17 题 20 分,18 题 18 分,19 题 14 分)
17 .【答案】(20 分)
(1)距今约 3200--3000 年。(2 分)
渭河宝鸡段上游支流多(或答"渭河宝鸡段上游为羽状/扇形水系");南北支流汇水量大(或答"上游来 水量大""上游汇水面积大");河道弯曲(或答"河道狭窄"),排水不畅。(任答两点给 4 分)
(2)古洪水事件发生前气候暖湿,古洪水事件发生后气候冷干。(2 分)
理由:古洪水事件发生前宝鸡所在区域:土层深厚;其中有人类活动的遗迹(或答"在古土壤中还有 陶片、木炭屑等");说明该时期成土作用较强(或答"土壤形成所需时间较短""风化作用较强""成土 过程较快");利于耕作(或答"气候适宜人类生存/文明发展") 。(任答两点给 4 分)
(3)原因:①人口增多(或答"城市发展"),区域用水需求激增(或答"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增多")。②春 季降水较少(或答"春季少雨""春季为旱季"),渭河处于枯水期(或答"河流径流量小""河水水位低")。
③气温回升快(或答"春季蒸发旺盛""作物生长快""正值作物返青期"),作物生长需水量大(或答"灌溉 用 水量大")(任答 3 点给 6 分)
作用(有 3 个得分点,每点 1 分,任答两点给 2 分):①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或答"雨季/丰水期 蓄水""解决区域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 ,1 分);②保障灌溉用水(或答"保障旱季灌溉""增加/稳
定农业用水供应""减少洪涝灾害" ,1 分;若仅摘录文字材料中的"缓解缺水问题"或答"工业生活用 水增多",不得分);③避免因缺水造成粮食减产绝收(1 分)。
18 .【答案】(18 分)
(1)中高纬度大陆以负距平为主(1 分),反映出大陆高压变弱,东亚冬季风减弱,不利于冷空气南 下 ,使沙源地气温偏高(2 分);西北太平洋以正距平为主(1 分),反映出海上低压变弱,水汽输送减 弱, 使沙源地降水偏少。(2 分)
(2)温度持续偏高,地表提前解冻(2 分);降水偏少,蒸发偏强,土壤水分快速减少,导致地表物 质 干化、疏松。(2 分)
(3)特点:4 月沙尘向下风方向传输强度弱;向南传输路径远(且出现回流路径),对南京、福州沙尘 强度影响大。(4 分)
原因:4 月高低压中心之间的气压梯度力小;冷高压东移南下(入海,高压后部偏南风引起沙尘回流) 。(4 分)
19.【答案】(14 分)
19.(1)影响因素:土壤、植被等。(2 分)
作用:植被通过根系固结土壤,增加地表粗糙度,减缓水流速度,从而降低侵蚀强度,起到保持 水土的作用。(2 分)
(2)不能。(2 分)
理由:实验中仅改变流量,保持坡度不变,没有控制其他变量(如地表物质组成)完全相同,故 不能直接证明结论。(2 分)
(3)虽然坡度减小会减弱流水侵蚀能力,但流量的大幅增加使流水侵蚀能力总体有所增强,所以沟 谷深度略微增加(2 分);坡度减小,水流速度减慢,流水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相对增强,使得
沟谷在向深处侵蚀的同时更多地向两侧拓宽,所以沟谷形态更宽浅。(2 分)
(4)流量增加延长泥沙搬运的距离,但坡度减小使下游流速递减更显著,分选作用更明显。(2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