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认识化学科学 教案(表格式) 2025-2026学年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认识化学科学 教案(表格式) 2025-2026学年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1节 认识化学科学
课标分析 内容要求 1.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 2.初步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历程,体会实验探究和模型建构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认识化学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了解化学科学对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价值。 学业要求 能举例说明化学科学对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列举化学家创造的对日常生活有价值的物质。
教材分析 本节是化学九年级上册的开篇内容,它为学生打开了化学世界的大门,让学生初步了解化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历程、研究方法等,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一些化学现象,但对化学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动手实验和探究问题,但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有待提高。
素养目标 1.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化学,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2.认识微观粒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的。 3.初步认识化学对开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义。 4.初步了解化学对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知道化学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方面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教学重点 1.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演示实验。 3.认识微观粒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的。 4.了解化学促进社会的发展。
教学难点 1.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导入]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化学的讲堂吧!一起进入神奇的化学世界,去看看什么是化学 化学究竟给我们带来什么 先让我们观看几个趣味小实验。 第一个实验是魔棒点灯。 第二个实验是空瓶生烟。 第三个实验是烧不坏的手帕。 (通过小实验引出今天的课题,让学生感觉化学很神奇,激发学生课堂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展示化学学科的神奇与魅力。同学们认真听讲,受到激发,进入学习情境。 积极参与讨论:神奇的化学世界的奥秘 激发学生兴趣 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启示学生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续表
[讨论交流] 1.你所知道的化学方面的科学成就有哪些 2.你所知道的当今世界面临的与化学相关或依赖化学科学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过渡]同学们一定浏览过我们的教材,就会发现化学是非常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但是,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化学,有趣而神奇的化学如何促进社会发展。 [新知探究] 一、有趣而神奇的化学 [教师活动] [实验探究] 1.在烧杯中加入适量小苏打,再加入适量白醋,混匀,立即有气泡产生并发生反应,再加入红豆。 现象:有气泡产生,红豆会跳动。 [小结]白醋与小苏打混合后产生新物质——二氧化碳气体。 2.在玻璃筒中放入一团醮有少量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地向下压。 现象:筒内棉花燃烧起来。 3.将20 mL 95%的酒精溶液和10 mL水混合,将一块棉布手帕浸入配好的混合液中,浸透后取出,轻轻拧至半干。用坩埚钳夹持手帕,在酒精灯上点燃,并轻轻抖动手帕。 现象:当手帕上的火焰即将熄灭时,将手帕迅速摇动几下,火熄灭,手帕却完好无损。 [总结]以上这些实验现象都与化学知识有关,现象背后都蕴含着化学知识。 [过渡]为什么不见花开,但闻花香 春天的百花园里,同学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观念建构]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 [实验探究]实验1:向烧杯A中加入20 mL蒸馏水,滴入 2~3滴酚酞溶液,得到甲溶液。向甲溶液中滴加1~2滴浓氨水。 [演示]微观粒子的运动 现象:甲溶液变红色。 现象解释:氨水能使酚酞变红色。 学生分析推测实验中的科学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观看实验,并思考其中的奥秘 观看数据、图片,感知微观粒子的微小 学生讨论:为什么烧杯中的液体变为红色 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奇妙,化学的重要 通过图片和实验,让学生建立“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观点
续表
实验2:在烧杯C中重新配制甲溶液。在烧杯B中加入 3~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把两个烧杯罩在一起。 现象:甲溶液变红色。 现象解释:浓氨水中挥发出来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并进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使溶液变红。 实验3:在烧杯B中用蒸馏水代替浓氨水,重复实验2的操作。 观察现象:溶液不变色。 结论和解释:水不能使酚酞变红。 [总结](1)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微观粒子构成的。 (2)微观粒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过渡]化学更神奇之处是可以创造出性能各异的各种新材料。 [教师](1)我国科研人员创造全碳气凝胶——碳海绵,广泛用于航空航天。 (2)港珠澳大桥。 [讲解]港珠澳大桥是目前全球最长的钢结构跨海大桥,化学发挥了神奇的巨大作用。 (1)防腐涂层钢筋。 (2)特殊聚乙烯纤维制成的高性能绳索。 二、历史悠久的化学 [创设情境]投影古代化学成就(彩陶背壶、青铜纵目面具、玉柄铁剑)。 [讨论]让学生对内容进行讨论。 [小结](1)在古代,我国的化学工艺就已有相当的成就,烧制陶器、铸造青铜器、铁的冶炼与应用、火药的发明都是举世闻名的。 (2)近代以来,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氧化学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假说,奠定了近代原子分子学说的基础,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元素周期律。 (3)现今,化学发展成为“中心科学”,是21世纪最富有创造性的科学之一。现代科学技术需要各种有特殊性能的材料,这要靠化学家来研究开发。 [过渡]化学是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浓氨水中的微观粒子在不断运动,氨气分子先运动到空气中,然后再从空气中运动到酚酞溶液中,所以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在不断地运动 学生思考:我国的化学成就彰显化学的神奇之处 学生反思:中国历史悠久在化学上的突出贡献,为化学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通过探究实验感受微观粒子在不断运动,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探究实验所带来的乐趣,感受科学的魅力 通过宏观体积的变化来认识微观粒子间有空隙,帮助学生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 通过我们国家在化学领域的成就,立志学好化学的远大志向
续表
三、促进社会发展的科学 1.材料的制造与使用过程中,化学的贡献 [探究讨论]分组探究几种不同成就的贡献。 [总结分析]几种不同材料的用途。 成就贡献二氧化碳合成淀粉解决二氧化碳排放新思路高效推进剂载人航天发射成功高强度、耐高温、抗老化材料航天飞机的防热瓦半导体硅片信息技术领域钛合金材料航天航空器、医疗器械
2.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化学家 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中国催化剂之父闵恩泽等化学家。 [总结]通过学习化学,我们能够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的各种物质,了解它们的性质和变化规律,从而掌握打开物质世界大门的钥匙。更进一步是为了适应我们的世界,美化我们的世界,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交流化学科学的发展,列举生活中的例子 引导学生体验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正确认识物质才能更好地利用物质,为我们生活、生产服务 让学生体验生活中新材料的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课堂小结
  本节课是化学的启蒙课,主要通过神奇的实验和身边的化学情境让学生走进化学,感受化学的神奇,初步形成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从而产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强烈的学习欲望。课堂上尽量运用中华文明中的化学成就和当前中国科技中的化学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板书设计 第1节 认识化学科学 一、有趣而神奇的化学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 二、历史悠久的化学 三、促进社会发展的科学
教学反思   本节课对于学生建立对化学学科的认识角度、培养对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学习化学学科的学习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节课在新课引入上,我的设计思路是从表演小魔术:“烧不坏的手帕”开始的,学生很震撼,这时课堂气氛达到第一个高潮。他们觉得化学是伟大的,是神奇的,无处不在。本节课关键环节是要对化学及其研究的范畴有一定的了解,在策略上考虑选择视频播放化学与生活,进行系统构建。在化学史的学习中贯穿我们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在现代化学学习中,认识新材料对生活的影响,让学生切实感受化学确实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不足的地方是对于我国航天、潜水中的化学介绍稍显不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