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0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0

资源简介

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八年级语文
考试时向:120分钟
满分:120分




(二)》

总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学校开展“乡村振兴·文化寻根”主题活动,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题。(共6分)
五月的乡村,生机盎然。同学们走在田间地头,感受乡村的变迁:金黄的麦田如波浪起伏,
翠绿的竹林似屏障环绕,清澈的溪流像银链wany()。在“乡村文化调研”中,大家惊叹
于传统手工艺的精炒:竹编艺人的指尖翻飞,将竹子编织成实用美观的器物;剪纸艺人的剪刀
游走,把红纸剪裁成xuxu ru sheng(
)的图素。乡村不仅是文化的宝库,更是生活的
家园。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wan yan
xu
ru sheng
(2)加点字“屏”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ping
B.bing
C.bing
(3)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2,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需挖掘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
②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要依托乡村特色资源,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等新业
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
要求。
(八年级语文第1页共8页)正
扫描全能王创建
④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需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让乡村成为
生态绿色家园。
⑤同时,要健全乡村人才工作机制,鼓励大学生、科技人员返乡创业,为乡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A.③②④①⑤.B.③⑤②④①
C.②③④⑤①D.②①⑤③④
3.古诗文默写。(8分)
(1)古诗中常蕴含民生关怀。白居易(卖炭翁》“
”通过卖炭翁的
矛盾心理,揭示底层百姓的艰辛;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以屋破漏雨的遭遇,展现诗人推已及人的济世情怀。
(2)古诗中常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以“
”揭示真挚的友情可以超越空间的界限,展现出豁达超然的人生态度;陆游在(卜算
子·咏梅〉中借“
”,道出即使历经磨难、粉身碎骨,高尚的品格
依然不会磨灭的哲理,表达了对理想与操守的执着坚守。
4.综合性学习:探寻乡村文化(6分)
学校组织“乡村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你所在的小组负责调查本地传统村落,如古建筑、民
俗活动等。
(1)【活动设计】请围绕主题设计两个具体的调查活动。(2分)

②】
(2)【采访记录】在采访村委会李主任时,你问:“李主任,您认为保护传统村落对乡村振兴有什
么意义?”李主任说:“传统村落是乡村文化的根,但部分古建筑因年久失修面临损毁风险。”针
对李主任的担忧,请你提出一条保护建议。(2分)
建议:
(3)【成果展示】活动结束后,需要在校园宜传栏展示调查成果。请你为宜传栏拟写一句宜传
语,要求体现乡村文化的价值,句式工整。(2分)
宜传语:」
二、现代文阅读(共26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5~8题。(16分)
(八年级语文第2页共8页)正
扫描全能王创建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6分)
(1)蜿蜒栩栩如生(2分)
(2)A(2分)
(3)乡村不仅是生活的家园,更是文化的宝库(2分)
2.(2分)A
解析:总起句定位:③句点明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作为首句总领全文。分述逻辑:
(②句从“产业兴旰”切入,对应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承接③句:
④句“生态宜居”紧接产业,从环境角度展开,逻辑递进;
①句“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转向义化层面,“塑形”承接生态,“铸魂”引出义化;
⑤句“同时”补充人才要素,作为发展支撑,收束全段。
关键词衔接:通过“)业兴旺→生念宜居文化铸魂→人才支撑”的逻辑链,体现乡村振兴“五
位一体”的整体布局。
3.(8分)
(1)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犬寒;
床头屋漏无十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2)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4.(6分)
(1)①实地走访传统村落,拍摄记录凸建筑现状;②采访当地老人,整理口述民俗故事。(2分)
(2)成立修缮队或申请专项资金。(2分)
(3)子护古村风貌,传承T年文脉。(2分)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5.(4分)①童年时期②爷爷剧团排演《穆桂英挂帅》,戏台热闹非凡③电视普及后④制
作短视频发布,成立直播剧团,戏台列为保护点(每空1分,共4分)
6.(4分)(1)运用对比与比喻,将戏台的“空荡”与记忆中的“热闹”对比,把爷爷的妆容比作“湿
画”,烘托山传统戏曲衰落的苍凉感,凸显爷爷的坚守与失落。
(2)运用对比与比喻,将无人机播种与梆子腔说唱并置,比作“百年对话”,象征传统与现代的和
(八年缴诘义答案第1负共3负)正
谐共生,深化文化传承的主题。
7.(每点2分,共4分)
第一次(第④段):通过细节描与展现爷爷对戏出的敬畏与技艺精湛,为戏台的热闹场景埋下伏
笔。
第二次(第⑨段):传统勾脸与智能化妆镜对比,暗示戏出传承在科技时代的创新转型。
8.(4分)①象征戏曲文化的历史厚重感,如铜铃见证戏台百年变迁;②象征艺人精神的延续
铜铃声如爷爷对戏曲的执着,贯穿岁月;③象祉传统与现代的交融,铜铃声与电子音交织,寓意
戏出在新时代的新生。
9.A(3分)
10.①山戏台数量锐减;②年轻观众占比低;③保护猎施从单一修缮转向科技赋能。(3分)
11.①科技赋能体验:AR导览、元宁宙平台等增强互动性;②业念创新:戏曲剧本杀、数字直播
拓展受众;③数宁存档:激光扫描、三维建模实现永久性保护。(4分)
三、文言文阅读(16分〉
(一)文言文对比阅读(12分)
12.C(乙义“大之高,气之”为环境描与,间接烘托情感,非直接抒情)(2分)
13.(1)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无法知道溪水的源头。(2分)
14.①均运用侧面描与:甲文以游鱼“空游”侧面与潭水清澈,乙文以“流沫成轮”侧面与水流湍
急;②均通过动静结合手法:甲义“怡然不动”与“椒尔远逝”结合,乙文“荡击益暴”与“徐行”对
比,展现水的不同形态。(每点2分,共4分)
15.相同点:都蕴含被贬后的孤寂:之感。【甲】义“凄神寒骨,俏怆幽邃”直接体现环境带来的悲
凉;【乙】文通过“乐居夷而忘故土”的反问,暗含对故土的思念。
不同点:【甲】文以“其境过清”表达难以排造的优伤;【乙】文通过改造钴每潭、享受白然之乐,
表现山试图借山水排解愁绪的旷达(4分)
(二)古诗词赏析(4分)
16.望的层次:
①首联“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总与湖水与大空浑然一体,展现广阔远景:
②额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聚焦湖水蒸腾、波涛撼动岳阳城的近景,突出气势雄浑。
情感变化:
前四句借景抒情,表达对洞庭湖壮美景色的赞美;后四句以“欲济无舟楫”隐喻仕途受阻,“羡鱼
情”委婉表达褐望入仕、希望得到引荐的急切心情,情感从白然赞叹转为政治诉求。(层次2
(八年级语义答案第2负共3负)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