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4张PPT)撒尼少年跳月来变换拍子《撒尼少年跳月来》是一首具有彝族民歌音调风格的二声部儿童歌曲(撒尼族是彝族的一个支系)。歌曲为四三拍变四二拍的变换拍子。节奏以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为主,具有强烈的推动性和舞蹈性,情绪欢快热烈。旋律特点鲜明,多采用了节奏重复的手法。第二乐段以合唱的形式表现撒尼族儿童的幸福生活,歌曲活泼、热情。歌曲简介想一想: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热烈地、欢快地主题一想一想:这段音乐的力度变化是怎样的?有强弱对比主题二思考:主要是由哪一类乐器演奏的?由弦乐为主主题三思考:乐曲结束部分是主题 的变化重复。尾声√双簧管圆号也叫法国号小号《北京喜讯到边塞》创作背景这首管弦乐曲创作于1976年12月。原为我国著名作曲家郑路写的管乐合奏曲,后与我国单簧管演奏家马洪业改为管弦乐曲,表现了喜讯传到边寨时,山寨人民载歌载舞的场景。“喜讯”指的是1976年粉碎“四人帮”的消息。作曲家用彝族、苗族的音乐素材表现了“喜讯”从北京传到西南边寨,各族人民热烈欢呼,载歌载舞,一片欢腾的情景。这首乐曲是多乐段结构,由引子和八段音乐组成。首先由圆号吹出了模仿号角的引子,接着由乐队奏出热烈、欢快的旋律,表现了人们听到喜讯后载歌载舞的场面。经过三个乐段的变化之后,双簧管领奏出一段优美的具有苗族特点的音乐,好像一位苗族姑娘在翩翩起舞。这时管乐和木琴奏出一段对比强烈的旋律,描绘了人们对舞的场面。接着乐曲开始时那热烈欢快的旋律又出现了,人们完全沉浸在狂欢的喜悦中。最后鼓乐齐鸣, 把情绪推向了高潮,在最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了全曲。《北京喜讯到边塞》创作背景谢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