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海南州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
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
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
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选择性必修下册。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艺术创造一旦向亿万人民的伟大奋斗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敞开,便将之转化成审美语言影
响人类精神世界。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从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纵深和世界文明发展的宏阔视野
中,吸收人类文化的优秀成采。一方面使中国文艺承载中华民族的主流价值观与审美观,体现中
华历史之精髓、中华文化之精魂,彰显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另一方面则使中国文
艺在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中实现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收获广泛的文化认同与审美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
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坚
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努力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
同体谱写新篇章”。
这就意味着,一方面,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在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文艺和社会主义
文艺所形成的光荣传统;要重视发展民族化的艺术内客和形式,继承发物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传
统;要一脉相承根植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民为本思想的中华美学精
神,不断探索兼具当代品格与民族风范的审美形态。
另一方而,中国文艺要树立文质兼美的精品意识,让对历史的回望、对现实的描慕及对未来
的憧憬,透过精湛的文艺表达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
可敬的中国形象,以传播当代中国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旨趣,反映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以文
【高二语文第1页(共8页)】
25576B
艺作品深邃的精神意义与卓越的审美价值,登顶时代文艺高峰,在世界文学艺术领域鲜明确立
中国气派、中国风范。
(摘编自李志敏《努力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文艺高峰》)
材料二:
一段时间以来,文艺批评不怎么受大众待见,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的言说方式:无论是形式
还是内容,都缺少可读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文艺批评出现这样的问题,的确值得文艺评论界认真
思考。如果评论者老在一个小语境里兜图子,说话弯弯绕,尽用些别人看不懂的文字翻手为云、覆
手为雨,拒人于千里之外,显然难以与作家、读者、其他批评者平等交流。长此以往,文艺批评又如
何起到介入和推动文艺发展的作用呢?改变文艺批评风气,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内容决定形式,但形式也积极作用于内容。文艺批评的对象是文艺作品或文艺思潮,评论
者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批评,告诉大家批评对象的可能性究竞有多丰富,而这种可能性往
往不止一种。因此,评论者必须综合应用哲学、美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知
识,通过对文艺作品或文艺思潮的县体评析,挖掘和揭示出:审美现象“能指”与“所指”所包孕的
多重意蕴。换句话说,文艺批评“活”不“活”,取决于评论者的理论修养和专业素养。
文艺批评原本可以不拘一格、多种多样,除各种专题性、综合性的长篇论文外,还可以有随
笔式、评点式、对话式、赏析式等多种文体的评论文章。古今中外许多县有真知灼见,不仅在当
时产生很大影响而且传之后世的文论、诗论,并非都出自“大块论文”,而是出自各种样式。如中
国古代众多诗话、小说评点,现代鲁迅、陈望道、朱光潜等的文艺批评,都是以杂文、对语体、随感
样式写成的。有的虽然每篇只有几百字,但却言特意赅,提出新的观点,切中文学要害,读者每
看一篇,都能受到一点有益启示。
文艺批评作为一种理论样式,有其自身严肃性,逻辑性和抽象性,我们不能要求它完全具有
小说、诗歌那样的艺术魅力,但实践表明,文艺评论文章完全可以做到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文采。
上述我国古代文论便渗透着审美情趣、形象感。许多文章读起来如同欣赏一篇篇优美的散文、
一首首隽永的诗歌、一则则生动的故事,读者既能得到理论启示,又能获得艺术享受,大大缩短
了评论与读者的距离。新时代的文艺评论注重社会性影响,它需要一种大众化的语言符号,必
须通俗易懂、明白如话。
总之,新时代的文艺创作,呼唤文艺批评的新作为。评论者要深入广阔的文艺现场,不断提
升敏锐的感受力、精准的判断力,注重把抽象的观念、概念转化成具体丰富的文艺话题和内容,
转化为个性化、专业化的学术语言,务去说“大话”“空话”,丢掉凌空蹈虚的坏习气,找到评论和
作家艺术家的交汇点,努力建构接地气、有活力的文艺批评体系。
(摘编自马忠《让文艺批评“活”起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文艺可以在转化现实生活后,在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中实现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B.文艺批评不受大众待见是因为其缺少审美旨趣和权威观,点,改变这种情形刻不容缓。
C.中国文艺既要继承发扬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传统,也要塑造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
D.文艺批评有其自身的严肃性、逻辑性和抽象性,其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内容需要有真知灼见。
【高二语文第2页(共8页)】
25576B海南州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文艺批评不受大众待见是因为其缺少审美旨趣和权威观点”错,与文本不符。材料二中是“一段时间以
来,文艺批评不怎么受大众待见,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的言说方式…感染力”。)
2.D(“日的是提升读者的理论素养”结误,根据材料二的相关内容,文艺评论者这样做,是为了让文艺批评“活”
起来,从而有效地介入和推动文艺发展。)
3.C(材料一的主要观点是,在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优秀的外国文化,使中国文艺走向世界。只有
C项能支撑这个观点,故选C项。)
4.①材料一采用总分的形式(结构),先总的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从中华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中吸收优
秀成果的观点,然后从两方面展开论述。②论证语言严谨周密。例如“历来”“广泛”等词语的使用。③密切
联系实际,且运用引证法,很有说服力。(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5.①文艺评论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专业素养。②文艺批评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多种多样,要能让
读者得到有益的启示。③文艺批评的语言要生动活泼,富有文采,并通俗易懂。①文艺批评的内容要能提出
新的观点,切中要害。(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6分,意思对即可)
6.A(“已预见到远离大山的自己将无法在大城镇生存”有误,原文“他就带着这么一点检食走,迟早要饿死的。
我想西班一定是为了可怜的拉青米才同意下山的”,可见“无法在大城镇生存”是“我”的猜想,不是西班自己
的想法。)
7.B[用“倒叙”错误,这里用的是“插叙”。“两年前,达吉亚娜(‘我’的女儿)召集乌力楞的人,让大家对下山做出
表决”,“去留选择”场绿是在行文过程中插人的。]
8.“简约精妙”示例:句①“布苏的火里没有阳光和月光”,“阳光”“月光”之比,精准地写出布苏缺少的是自然灵
性,意象简单但精妙。句②中的“清晨”“正午”“黄昏”隐喻民族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比喻简单却意味深长,
引发读者对一个民族历史变迁的关注与思考。(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意蕴丰富”示例:句①用“阳光和月光”借指大自然,“心和眼睛明亮”指自然给人带来的灵性,意蕴丰富,此引
发人对自然灵性的尊重与热爱。句②“清晨”“正午”“黄昏”隐喻民族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意蕴丰富,引发读
者对一个民族历史变迁的关注与思考。(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9.同:二者均在追忆叹惋一种消逝的文化,都展现出厚重的文化意蕴。(2分,意思对即可)
异:①《素》哀叹在中国历史格外悠久漫长的乡土文化的渐行渐远:《额痛惜在生态文化的意义上具有突出价
值的原住民文化,在现代化挤压与過迫之下,最终无奈地消亡。②《秦》重在表现秦腔与三素大地上的人民血
肉联系:《额》侧重表现人与自然的融合共生,对自然灵性的敬畏。③《秦》格调相对欢乐明快:《额》格调相对
哀婉伤感。(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10.BDG(句意:但是他的文辞宏大华丽高雅,是辞赋的正统鼻祖,后世的人没有不仔细琢磨它的精华,模仿它的
从容。“然”是连词,“其文”作主语,“弘博丽雅”作谓语,故在B处断开:“为”是谓语,“辞赋宗”作宾语,故在
D处断开:“后世”是主语,“斟酌”是谓语,“其英华”作宾语,故在G处断开。故选BDG。)
11.D(希望/告诉,告知。)
12.A(“他认为刘安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评价是合理的”错误。原文“斯论似过其真”意思是这个论断好像过大
了,不真实,故班固认为刘安的评价不合理。)
13.(1)(屈原)却指贵数落楚怀王,埋怨朝廷,强烈指贵诽谤他的人,和小人们仇根对立互.不相容,投江而死。
(“责数”,责备数落;“椒兰”,指子椒和子兰,楚国的权贵:“非”,指责、批评;“沈”,同“沉”,沉水。各1分)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25576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