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元检测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2年,全国工业(不含手工业)总产值和社会商品批发总额变化简表。这一变化反映了()时间部门占比(%)部门占比(%)1949年34.263.3国营工业私营工业1952年52.8391950年23.276.1国营商业批发总额私营商业批发总额1952年60.536.3A.社会主义公有制在中国已基本确立B.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已完成C.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基础已奠定D.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初步实现2.如图为1954年6月画家冯一鸣创作的宣传画《开掉田埂,生产合作是一家》,该画作(A.说明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B.反映出国内支持抗美援朝的热情C.表明合作化深受劳动者喜爱D.说明国民经济调整取得显著成效3.20世纪70年代,中国同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广泛建交,与东欧各国的关系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恢复、改善和发展。此外,还先后同土耳其、伊朗等40多个亚非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据此判断,当时中国()A.“一边倒”外交取得了一定成效B.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C.率先提出“求同存异”外交方针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形成新局面4.1963一196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11%,轻工业产值从404亿元增加到703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上述变化反映了()A.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C.合作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5.如图是20世纪60年代的一幅宣传画。这一题材的宣传画A.反映出工业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B.说明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C.激发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D.促成了“四个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价斗6.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中出现了专门从事牲畜、家禽或其他各种副业的“专业户”:此外还有“重点户”,他们耕种土地,但主要从事非谷物活动。到1984年10月,这两类农户约达到2400万户,占总农户数的13%。据此可知当时A.农村经济改革逐步深人B.农村市场经济基本形成C.乡镇企业得到快速发展D.农副产品生产成为主业7.1979~1981年,我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合理经济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健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8.1988年,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涌向海南,仅半年时间,到海南求职的人数竞高达20万,形成中国当代史上极为壮观的人才流动大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自由贸易区在海南落地B.海南经济发展成绩显著C.中国加快对外开放步伐D.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25参考答案故选C项。荀子没有开创法家学派,故排除A项:儒法单元检测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并用成为治国思想开始于汉代,故裤除B项:儒家学派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法家学派之间并未结成利益同盟,故排除D项。8.B本题考查中央集权制度。材科“本大而未小,是以能国”1.B根据材料可知,《仪礼·聘礼》篇所记找的诸多礼仅环节“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大适称而不悖焉”强与霸伯孟的记录相互印证,说明《仪礼·聘礼》之所记信而有调的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B项正骑。材抖没有体现君征,B项正确;A项说法绝对,金文所记内客也需要考证,排权与相权的关系,排除A、C项;“重农抑商”属于经济政策,除;材料未体现中国古代礼制非常完备,排除C项;材科强不符合材料“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的信息,D项错误。调《仪礼·聘礼》之所记信而有征,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9.D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向除。故选B项。北部边疆地区迁徒农户,并授予爵位,主要是为了充实边疆2.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建立的分封制度并未使政权集地区的防御力量,D项正确;材料与加强君主专制无关,排除中在最高统治者“王”的手上,每个黄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A项;宗法制对后世影响深远,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等,表明分封制下权力项措施是在秦朝疆域范围内推行的,排除。故选D项。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C项正确:材料不足以说明周代形1D.D依据所学可知,“秦以前的封建政治”是指封邦建国即成了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排除A项:形成森严的等级体系分封制,官员的任免是世卿世禄制即贵族政治:“秦以后之与“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等不符,排徐B项;材郡县政治”指的是秦始皇开始实行的郡县制度,长官由皇帝科并未体现西周坚持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排除D项。故选C直接任命,是官僚政治,D项正确:分封制没有加强中央集项。权,排除A项:郡县制不是以血缘为钮带,排除B项:郡县3.C本题考查良渚文化。良渚造址中有规模宏大的宫城、水制维护的是封建统治,排除C项。故选D项。坝,大量珍贵的玉,购器等,表明当时已具备强大的社会组织11.B本题结合史料实证考查秦代法律。据材料反映,1975和动员能力,故C项正确。年出土的云梦秦简中的秦律规定和《史记·陈涉世家》中历4.C本题结合史料实证考查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动。四本古史记述相互矛盾,因此关于二者的记述哪个更接近史实需籍中都反映了百里奚身份卑微,但仍被秦穆公任用为相的史要进一步补充史证,故B项正确。A项表述太过绝对,排实,说明当时血缘政治逐渐被打破,故远C项。材科中的不除:《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其所记同著作记述的都是同一事件,没有以不同学派的观点解读,述的内容不一定为史实,不能表明陈涉故意曲解秦律,故C排徐A项;材料没有涉及牛耕技术,排除B项;秦穆公是春项袁述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排徐。秋时期的霸主,排除D项。12.A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即位后,重用董仲5,A根据材补可知,孔子强调礼是自我完善的外在规范,即舒、主父偃、张汤、卫青等人才,这满足了汉武帝富国强兵的推行礼制需要自觉性;而苟子主张“隆礼”主张以法入礼,由需要,哭合“有为”的时代主题,A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此可知苟子强调礼的社会作用的同时,还要加强推行礼制的汉武帝重用人才,未体现海纳百川的气象,排除B项:材料强制性。这一变化体现了儒者对于社会礼崩乐坏社会现实未涉及察举制的作用,排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的进一步认识,A项正确;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阶级关除。故选A项。系变化在思想领拔内的反映,苟子思想偏于百家争鸣的表13.D本题考查东汉社会管理制度。依据材料可知,光武帝现,排除B、C项:孔子的思想,主张恢复礼乐制度,而苟子的根据实际情况检核户口,有利于国家加强对蒙强地主稳匿主张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并不主张重建礼乐制度,排的劳动力的控制,因此D项正确。该措苑一定程度上剂弱除D项。故选A项。了豪强地主的势力,但并未达到瓦解的程度,A项排除:B6.D根据“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雏”“阀越王无项错误,均田制实行于南北朝到唐前期,与材料时间不符:诸及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她王勾践之后也”“西羌之本,出C项错误,这一措施有利于国家向原本隐匿的劳动力征?自三苗,姜姓之别也”等内容可得出,研究的内容都强调少数赋税,不一定能减轻农民的航税负担。民族与中原的民族是有关系的,体现了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增14,D本题结合唯物史观考查汉代经济政治。“西汉桑弘羊强,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文化差异,谦徐A项;材料与主持盐铁官营,在各郡设盐铁官署,严禁私人生产”是对西管理无关,而强调的是关系,排除B项:材科看不出民族关汉实行盐铁官营措施的猫述,属于历史叙述,“汉武帝时期系极大缓和,排除C项。故选D项。加强中央集权,增加财政收入的迫切需要”是汉代实行盐铁7.C本题考查战国时期的思想。根据苟子主张“社会政造在官营的原因,属于历史解释,故D项正确。历史现象是历于强化礼法”可知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史发生的一种现象,历史现点是了解历史事件或现象后形13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33-188历史答案.pdf 单元检测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