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土壤与岩石》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土壤与岩石》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青岛版·六三制
年级 三年级上册
单元名称 第3单元《土壤与岩石》
单元主题 土壤与岩石:地球的皮肤与骨骼
课时安排 6课时
一、单元主题
土壤与岩石:地球的皮肤与骨骼
以土壤和岩石的组成、特性及保护为核心,引导学生探索地球表层物质的奥秘,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存的关系。
二、单元大情景
“校园地质勘探队”科考任务
学生化身“地质勘探员”,接受四项任务:
1.任务一:土壤成分大揭秘(对应第9课《土壤的成分》)
2.任务二:土壤类型鉴定师(对应第10课《土壤的种类》)
3.任务三:土壤保护行动派(对应第11课《保护土壤》)
4.任务四:岩石矿物博览会(对应第12课《认识岩石》、第13课《矿物和矿产》)
最终形成《校园地质勘探报告》,举办“土壤与岩石”主题展览。
三、课程标准分析
核心概念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核心概念10:地球系统
学习内容 10.3 岩石和土壤(3~4年级)
①观察土壤成分,知道土壤由沙砾、黏土、水、空气等组成;
②区分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举例说明其适宜生长的植物;
③树立保护土壤资源的意识。
学段目标 (3-4年级) 能通过实验探究土壤成分;设计对比实验分析土壤特性;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
四、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土壤的成分》《土壤的种类》《保护土壤》《认识岩石》《矿物和矿产》这5课。
《土壤的成分》通过观察、实验(如土壤沉淀实验、加热实验)探究土壤的组成成分(沙粒、黏粒、空气、水、腐殖质等),引导学生理解土壤是多种物质的混合物。 通过酒精灯加热土壤验证腐殖质存在,土壤加水静置观察分层现象。
《土壤的种类》基于含沙量将土壤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通过渗水性实验对比三类土壤的特点(沙质土渗水快、保水性差;黏质土渗水慢、保水性强)。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土壤适宜生长的植物(如花生适应沙质土,水稻适应黏质土)。
《保护土壤》通过模拟水土流失实验(对比有植被与无植被土壤的冲刷结果),说明植物对土壤的保护作用。列举土壤保护措施(植树造林、合理施肥、捡拾地膜等),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相关理念。
《认识岩石》观察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的硬度、纹理、颜色等特征,学习使用指甲/小刀划痕法判断岩石硬度。制作岩石标本,标注岩石名称与特征。
《矿物和矿产》认识岩石由矿物组成(如花岗岩含石英、长石),了解矿产资源的工业价值(如铁矿石炼铁、磷矿石制化肥)。强调矿产保护(合理开采、回收利用),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树立资源可持续利用意识。
本单元以“土壤与岩石”为核心,形成“结构—性质—应用—保护”的递进链条:
1.基础认知(1-2课):从土壤成分到分类,建立对土壤物理特性的科学认知。
2.应用迁移(3课):将土壤特性知识应用于环境保护,理解生态平衡原理。
3.拓展延伸(4-5课):从土壤延伸到岩石矿物,完成“地表资源”知识体系的构建,最终落脚于资源保护的责任教育。
五、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 知道土壤由矿物质、腐殖质、水、空气组成;
2. 理解不同土壤类型(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特性及用途;
3. 举例说明岩石和矿产在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思维 1. 通过对比实验归纳土壤渗水性规律;
2. 运用分类法区分岩石硬度与矿物特性。
探究实践 1. 设计“土壤沉降实验”观察分层现象;
2. 制作“水土流失模型”验证保护措施效果。
态度责任 1. 形成保护土壤资源的意识;
2. 理解合理开采矿产资源的重要性。
六、学情分析
1.年龄特点:三年级学生动手兴趣强,但抽象理解能力较弱,需通过直观实验建立概念。
2.认知基础:已学习“水与空气的特性”,但对土壤成分、岩石矿物缺乏系统认知。
3.学习难点:理解“腐殖质”“矿物硬度”等抽象概念,需结合实物观察化解。
七、活动设置

9
课 土壤成分实验室 通过沉降实验分析土壤组成 ①实验:将土壤加水静置,观察分层(科学+数学:测量分层厚度);
②美术:绘制土壤分层图并标注成分。

10
课 土壤类型鉴定赛 对比三类土壤的渗水性 ①实验:向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中倒入等量水,记录渗水速度(科学+数学:计时与数据统计);
②语文:撰写实验报告《哪种土壤适合种花生》。

11
课 土壤保护工程师 设计水土保持方案 ①模拟实验:斜坡铺草皮 vs 裸露土壤,喷水对比流失量(工程+环保);
②社会:调查校园土壤保护措施,提出改进建议。

12
13
课 岩石矿物博览会 探究岩石特性与矿物用途 ①实验: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划岩石测试硬度(科学+技术);
②劳动:用黏土制作“矿物标本盒”。
教学方法
1.情境驱动法:以“地质勘探队”任务卡贯穿单元,每课解锁新勋章(如“土壤分析师”“岩石鉴定师”)。
2.实验探究法:设计分层实验(如土壤渗水性对比),强调控制变量(土壤质量、水量一致)。
3.项目式学习:分组制作《校园土壤保护手册》,整合实验数据、保护方案及矿物标本。
九、学习方法
1.合作学习:4人小组分工(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材料员),轮换角色确保参与度。
2.五感观察法:触摸土壤黏性、嗅闻腐殖质气味、观察岩石纹理,建立多感官认知。
3.迁移应用:将土壤保护措施推广至家庭(如建议家长堆肥改良花园土壤)。 十、评价策略
(一)单元总体评价策略
过程性评价(60%) 实验记录单、课堂参与度、小组合作表现。
终结性评价(40%) 《校园地质勘探报告》完整性与创意性。
(二)分活动评价表
活动1:土壤的成分 实验操作规范性 能在指导下完成简单操作 独立完成基础操作,偶有小失误 规范完成全部操作,主动优化实验步骤
观察记录完整性 记录1-2项特征 记录3项特征,有简单描述 系统记录4项以上特征,含对比分析
活动2:土壤的种类 分类准确性 区分2种土壤类型 区分3种土壤并描述1个特征 准确分类并解释特征差异
特征描述能力 用词汇描述 用短句描述 完整描述特征及成因
活动3:保护土壤 环保方案可行性 提出1种保护方法 提出2种方法并说明作用 设计多方法组合方案,论证实施效果
实地调查参与度 参与1项调查任务 主导1项任务并记录数据 组织小组任务,提出改进建议
活动4:认识岩石 岩石特征识别 识别1-2种岩石外观特征 识别3种岩石硬度/纹理特征 对比不同岩石特性并归纳规律
标本制作完成度 制作1份标本(无标签) 制作2份标本含基础标签 制作分类标本册,标注特征与用途
活动5:矿物和矿产 矿产关联生活应用 列举1种矿产用途 列举2种用途并对应产品 分析矿产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安全认知 知道1种矿物危害 识别2种危险矿物及防护方法 设计矿物安全使用手册
十一、作业设计
活动1:土壤的成分
基础 填写土壤成分表(水/沙/空气) 正确填写1-2项成分 正确填写3项成分 完整填写4项成分并举例说明
提升 对比花园土与沙土渗水性 记录现象但未分析 记录现象并简单分析差异原因 设计对照实验,验证腐殖质作用
拓展 制作“土壤身份证”卡片 包含2项特征+1张图片 包含3项特征+2张图片+用途说明 创意设计多维信息卡(成分/形成/保护)
活动2:土壤的种类
基础 连线土壤类型与特征 正确匹配1-2组 正确匹配3组 全部匹配并补充特征
提升 分析本地农田土壤类型 指出类型但无依据 指出类型并描述特征 提出种植建议并论证
拓展 设计“土壤改良”实验计划 提出1种改良方法 设计对比实验方案 预测效果并评估可行性
活动3:保护土壤
基础 列举3种保护土壤的行为 列举1-2种行为 列举3种行为 分类说明行为效果
提升 调查社区土壤保护措施 描述1项现有措施 分析措施优缺点 提出改进方案并绘制宣传草图
拓展 设计“土壤保护”微视频脚本 脚本包含基础保护知识 脚本含案例对比+解决方案 创意叙事(如“土壤的求救信”)
活动4:认识岩石
基础 填写岩石特征表(颜色/硬度) 完成1-2项特征记录 完成3项特征记录并分类 补充成因或特殊用途
提升 对比花岗岩与大理岩用途 列举1种用途 对比2种用途差异 分析用途差异与矿物成分的关系
拓展 创作“岩石家族”科普海报 介绍2种岩石基本信息 图文结合展示3种岩石 设计互动元素(如“矿物猜谜”)
活动5:矿物和矿产
基础 匹配矿物与制品(如石墨→铅笔) 正确匹配1-2组 正确匹配3组 补充其他关联产品(如石英→玻璃)
提升 设计“矿产回收”倡议书 提出1条回收建议 设计分类回收方案 论证回收对资源可持续的意义
拓展 模拟“矿物法庭”辩论会 扮演1方陈述观点 多角度论证矿产利弊 提出平衡开发的创新政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