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王国》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王国》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青岛版·六三制
年级 四年级上册
单元名称 第1单元《动物王国》
单元主题 生命密码——探索动物世界的多样性与适应性
课时安排 6课时
一、单元主题
“生命密码——探索动物世界的多样性与适应性”
围绕动物的形态特征、运动方式、生存策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展开探究,引导学生理解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科学思维和生态责任意识。
二、单元大情景
“动物王国科考队”
学生化身“动物科考队员”,接受四项任务:
1.任务一:昆虫侦探社(《蚂蚁》)——观察蚂蚁身体结构,归纳昆虫特征。
2.任务二:水生生物探秘(《鱼》)——探究鱼类适应水环境的特征。
3.任务三:天空追踪者(《鸟》《哺乳动物》)——对比鸟类与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及生存策略。
4.任务四:濒危物种守护者(《我国的珍稀动物》)——调查珍稀动物生存现状,设计保护方案。
最终成果:制作《动物王国科学考察报告》,举办“生物多样性展览会”。
三、课程标准分析
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7.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学习内容 7.1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7.2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分类
学段目标 (3-4年级) ①描述动物共同特征(如运动、繁殖); ②通过观察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四、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蚂蚁》《鱼》《鸟》《哺乳动物》《我国的珍稀动物》这5课。
第1课《蚂蚁》通过观察蚂蚁身体结构(头、胸、腹、触角、足),归纳昆虫的共同特征(身体分三部分、3对足)。户外观察蚂蚁行为,绘制轮廓图。对比蝴蝶、蜻蜓等动物,验证昆虫分类标准。拓展预防蚊虫叮咬的方法(如穿长袖衣、涂肥皂水)。
第2课《鱼》探究鱼类的共同特征(鳞片、鳍、鳃呼吸),区分鱼类(如鲨鱼)与非鱼类(如鲸)。用食用色素水验证鱼呼吸过程(水从口入、鳃出)。观察鱼鳍对运动的作用(模拟实验:剪去鱼鳍观察游动变化)。对比章鱼、海马是否属于鱼类。通过推理(鲸用肺呼吸→非鱼类)强化分类逻辑。
第3课《鸟》识别鸟类特征(羽毛、喙、卵生),对比非鸟类动物(如蝙蝠)。
解剖羽毛实验(掂重量、滴水验证防水性)。纸飞机模拟翅膀大小与飞行时间关系(大翅膀飞行更稳)。拓展“保护鸟类”手抄报制作。
第4课《哺乳动物》归纳哺乳动物特征(体表有毛、胎生、哺乳),辨析案例(海豚是哺乳动物,企鹅非哺乳动物)。观察猫、兔的胎生与哺乳行为。探讨袋鼠、鸭嘴兽的分类归属(拓展鸭嘴兽卵生特殊性)。培养爱护动物的意识。
第5课《我国的珍稀动物》介绍濒危动物(大熊猫、朱鹮、华南虎),分析濒危原因(栖息地破坏、繁殖力低),探讨保护措施(自然保护区、人工繁育)。
搜集珍稀动物资料,制作信息卡。探讨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动物保护。渗透《野生动物保护法》相关条款。
本单元以“动物多样性及其适应环境的方式”为核心,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的形态特征、分类依据及生存策略,渗透生命观念与环保意识。
1.基础观察层(个体特征):
1.《蚂蚁》《鱼》聚焦动物身体结构(昆虫足、鱼鳍)与生存功能的联系。
2.分类归纳层(类群特征):
《鸟》《哺乳动物》通过对比归纳鸟类与哺乳动物的本质差异(羽毛 vs. 毛发,卵生 vs. 胎生)。
3.应用拓展层(生态责任):
《我国的珍稀动物》升华至生物多样性保护,引导学生从科学认知转向社会责任。
五、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 归纳昆虫、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的分类特征;
2. 理解动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如鱼鳍用于游泳)。
科学思维 1. 通过对比实验归纳动物特征(如对比蚂蚁与蜘蛛足的数量);
2. 用韦恩图分析鸟类与哺乳动物的异同。
探究实践 1. 设计观察方案(如用放大镜观察鱼鳞);
2. 制作动物模型(如鸟类翅膀模型)。
态度责任 1. 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2. 参与校园生物多样性调查行动。
六、学情分析
1.年龄特点:四年级学生直观思维为主,对动物兴趣浓厚,但系统分类能力较弱。
2.认知基础:已知常见动物名称,但对“昆虫特征”“鱼类呼吸”等缺乏科学认知。
3.学习难点:理解抽象概念(如“恒温动物”);设计对比实验验证适应性特征。
七、活动设置
第1课 《蚂蚁》 昆虫侦探社 观察蚂蚁身体结构,归纳昆虫特征 ①户外观察蚂蚁(科学+美术:绘制蚂蚁结构图);
②制作昆虫模型(劳动:橡皮泥+牙签)。
第2课 《鱼》 鱼的游泳秘籍 探究鱼鳍功能与水环境适应 ①模拟实验:剪去鱼鳍模型观察运动变化(科学+数学:记录运动速度);
②解剖观察鱼鳃(视频替代)。
第3课 《鸟》 天空征服者 分析鸟类飞行适应特征 ①制作翅膀模型测试承重(工程+数学:测量承重数据);
②对比羽毛与塑料膜的防水性。
第4课 《哺乳动物》 陆地生存大师 归纳胎生哺乳特征 ①角色扮演:模拟袋鼠育儿(语文:撰写育儿日记);
②对比恒温动物(猫)与变温动物(蜥蜴)体温数据。
第5课 《珍稀动物》 濒危物种方舟 设计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 ①调查本地濒危物种(信息技术:搜索资料);
②制作保护海报(美术+德育)。
八、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以“科考队任务卡”分阶段推进,如“昆虫侦探证”“鱼类观察日志”。
2.实验探究法:设计对比实验(如“有鳍/无鳍鱼模型游泳测试”),强调变量控制。
3.情境模拟法:用AR软件模拟鸟类飞行气流,直观理解空气动力学原理。
九、学习方法
1.五感观察法:用触觉感知羽毛防水性,听觉辨别鸟类鸣叫差异。
2.项目式学习:小组合作完成“校园生物多样性调查”,整合数据形成报告。
3.类比推理:将鱼鳍类比船桨,理解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十、评价策略
(一)单元总体评价策略
过程性评价(60%) 实验记录单、模型制作、小组合作参与度。
终结性评价(40%) 《动物王国科学考察报告》完整性与创意性。
(二)分活动评价表
活动1:昆虫侦探社(《蚂蚁》课)
模型制作 完成蚂蚁基本结构(头、胸、腹) 结构完整+标注3对足 动态模型(可动触角/足)
观察记录 记录1种蚂蚁行为(如搬运) 对比2种昆虫(蚂蚁vs.瓢虫) 分析蚂蚁群体分工(如工蚁、兵蚁)
分类能力 区分昆虫与非昆虫(蜘蛛) 列举3种昆虫共同特征 设计昆虫分类检索表
活动2:鱼的游泳秘籍(《鱼》课)
实验操作 完成鱼呼吸模拟实验(色素水) 控制变量对比鱼鳍功能 改进实验(如测不同鱼鳍阻力)
数据分析 记录1组游动数据 绘制鱼鳍与速度关系图 用数据解释流线型身体优势
结论表达 说出鱼用鳃呼吸 解释鱼鳞防水作用 分析鲸为何非鱼类(肺呼吸)
活动3:天空征服者(《鸟》课)
模型测试 制作简易翅膀模型 测试翅膀大小与承重关系 优化模型(如添加羽毛防水层)
对比分析 列举鸟类羽毛功能(保暖) 对比羽毛与塑料膜防水性 解释中空骨骼减轻重量的原理
创新应用 设计一种仿生飞行器草图 说明设计原理(如仿鸟翼) 用材料测试抗风性能
活动4:陆地生存大师(《哺乳动物》课)
特征归纳 列举哺乳动物2个特征(胎生) 对比恒温(猫)与变温(蛇)动物 分析鸭嘴兽的特殊性(卵生哺乳)
角色扮演 模拟袋鼠育儿袋功能 撰写动物育儿日记(200字) 创作剧本解释哺乳行为意义
批判思维 区分哺乳动物(海豚)与非哺乳(企鹅) 辩论“蝙蝠是否哺乳动物” 提出支持观点的科学证据
活动5:濒危物种方舟(《珍稀动物》课)
调查能力 列举1种中国珍稀动物 分析其濒危原因(如栖息地破坏) 对比保护措施成效(自然保护区vs.人工繁殖)
方案设计 提出1条保护建议(禁止盗猎) 设计栖息地修复方案(图文) 制定社区宣传计划(含数据支持)
社会责任 制作简易保护标语 组织班级保护倡议签名 向全校发起“认养濒危动物”活动
十一、作业设计
活动1:《蚂蚁》作业
基础作业 画蚂蚁结构图并标注3部分 ★:标注1部分; ★★:标注3部分; ★★★:添加足数量说明
提升作业 对比蚂蚁与蜘蛛的足数量差异 ★:描述差异; ★★:用数据对比; ★★★:分析差异原因
拓展作业 设计“昆虫旅馆”模型草图 ★:简单结构; ★★:标注材料功能 ★★★:附使用效果预测
活动2:《鱼》作业
基础作业 列举鱼类共同特征(鳞片、鳍) ★:列举1项; ★★:列举3项; ★★★:解释鳃呼吸原理
提升作业 制作鱼鳍功能对比表(胸鳍/尾鳍) ★:记录1种功能; ★★:对比2种鳍; ★★★:分析游动姿态差异
拓展作业 设计“仿生鱼潜艇”模型 ★:画出外形; ★★:说明仿生原理; ★★★:测试水下移动效果
活动3:《鸟》作业
基础作业 收集3种鸟类羽毛标本 ★:收集1种; ★★:标注羽毛类型(飞羽/绒羽);★★★:分析防水性差异
提升作业 撰写信天翁长途飞行报告 ★:描述飞行现象; ★★:结合翅膀结构分析; ★★★:对比其他鸟类(如雨燕)
拓展作业 制作“鸟类生存危机”海报 ★:图文排版; ★★:标注威胁因素(塑料污染); ★★★:提出解决方案
活动4:哺乳动物保育员
基础作业 列举3种胎生/卵生动物的育儿方式 ★:列举正确
★★:对比哺乳时长 ★★★:分析育儿方式与环境关系
提升作业 设计“动物妈妈”育儿手册(图文结合) ★:介绍2种动物
★★:添加幼崽成长阶段
★★★:融入情感教育
拓展作业 策划“领养代替购买”公益海报 ★:设计标语
★★:科学数据支撑 ★★★:附领养流程
活动5:珍稀动物守护者
基础作业 制作大熊猫/朱鹯信息卡(分布+数量) ★:基本信息完整
★★:添加濒危原因
★★★:提出1条保护措施
提升作业 拍摄“我与动物”倡议短片(1分钟) ★:出镜表达
★★:说明保护意义
★★★:号召具体行动
拓展作业 撰写《建立微型保护区》方案(选址+措施) ★:选定区域)
★★:设计3项保护设施
★★★:联动环保组织
分层作业设计说明
1.情境延续性:所有作业延续“科考队”角色(如“保育员”“守护者”),强化单元大概念
2.能力进阶设计:
(1)基础作业:聚焦事实性知识(如标注部位)
(2)提升作业:强调分析应用(如对比实验)
(3)拓展作业:推动社会实践(如公益方案)
3.跨学科融合:
(1)美术(海报设计)
(2)语文(科学短文)
(3)信息技术(拍摄剪辑)
4.评价可操作性:
(1)★级:达成基础目标
(2)★★级:展现思维深度
(3)★★★级:体现创新迁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