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PDF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PDF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项城三高2024-2025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
高二政治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所有答案都写在答题卷上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5年3月,十四集大型专题节目《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讲读》播出。该节目聚
焦习近平总书记构建新发展格局等重要论述,设置“时代之问”“思路讲习”“思想伟
力”“学思践悟”四个版块,生动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
要求。该节目:
①全面展现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时代特征、理论价值和实践伟力
②深刻说明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③推动我们切实把所学所悟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④表明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截至2025年初,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4.8万公里,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二,以
350公里时速实现日均7000余列动车组的安全运行。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几代铁路
人接续奋斗,中国高铁逐步实现从“跟跑”到“领跑”,以自主创新的铿锵步伐,书
写着大国重器的时代篇章。中国高铁领跑全球主要得益于:
①坚定道路自信,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科技强国发展道路
②坚定理论自信,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推进高铁技术取得新突破
③坚定制度自信,党的领导和新型举国体制为技术突破提供保障
④坚定文化自信,守牢铁路精神为高铁事业发展夯实了物质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高二政治试题第1页共8页
3.2024年湖南两会特别节目《青年看世界》深刻地展现了中国青年平视世界的锐气、
志气与底气。平视世界,是一种力量和自信。百年奋斗,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
来”,再到“强起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实现了惊天动地的崛起,让中国有了
“平视世界”的底气和实力。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完成三大改造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②“四个自信”是中国平视世界的锐气表现
③改革开放是使中国“站起来”的关键一招
④新时代伟大成就奠定中国平视世界的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
之路。”下列能体现这一论断主旨的是:
①公元前100多年,中国探索开辟出多条连接亚欧非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
②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③春节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展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
④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光明前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1843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第一次提出了“无产阶级”概
念。在文章结尾,马克思总结式地提出问题:“德国解放的实际可能性到底在哪里呢?”
他的回答是“在于形成一个被戴上彻底的锁链的阶级”。恩格斯也强调,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日益把大多数居民变为无产者,从而就造成一种在死亡的威胁下不得不去完成
这个变革的力量。对以上论述理解不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②揭示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
③资产阶级灭亡和无产阶级胜利都是不可避免的
④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高二政治试题第1页共8页一.选择题
1.B
【详解】
①:节目通过四个版块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丰言内涵和实践要求,对应了选项
“时代特征、理论价值和实践伟力”,①正确。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②排除。
③:节目中的“学思践悟”版块强调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力量,符合题
意,③正确。
④:“十四个坚持”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是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④排除。
故本题选B。
2.A
【详解】
题干中强调中国高铁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从“跟跑”到“领跑”,体现了坚持中国特色自
主创新的科技发展道路,充分彰显了道路自信,①正确。
②:在实践的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而不是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推进高铁技术取得新突破,
②排除。
③:题干明确指出“在党的领导下”和“新型举国体制”的作用,中国高铁通过“自主创新”
实现从“跟跑”到“领跑”,这说明党的领导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为高铁技术突破
提供了保障,充分彰显了制度自信。
④:守牢铁路精神为高铁事业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而不是夯实了物质基础,④排除。
3.D
【详解】①: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①错误。
③: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而不是“站起来”的关键一招,③错误。
②④:百年奋斗,中国从“站起来”到“宫起来”,再到“强起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实现了惊天动地的崛起,让中国有了“平视世界”的底气和实力,正是新时代伟大成就奠定
了中国平视世界的基础,而“四个自信”是中国平视世界的锐气表现,②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4.C
【详解】
①不符合题意,“公元前100多年,中国探索开辟出多条连接亚欧非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
仅体现古代中外交流,但并未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
结合”的主旨:
②符合题意,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
具体实际的结合:
③不符合题意,“春节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展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强调传统
文化影响力,未涉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结合:
④符合题意,“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成果,既立足国情,又
继承传统文明基因,为民族复兴开辟道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中华文
化的结合。
5.B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
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①
错误,符合题设
②:马克思指出德国解放的实际可能性在于形成一个被戴上彻底锁链的阶级(无产阶级),
恩格斯强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就了变革的力量(无产者),揭示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
定力量是无产阶级,②正确,但不符合题设。
③: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资产阶级灭亡和无产阶级胜利都
是不可避免的,这符合马克思和恩格斯相关论述所蕴含的历史发展趋势观点,③说法正确,
但不符合题设。
④:19世纪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
人起义)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材料论述未涉及此内容,
④错误,但符合题设。
6.B
【详解】①:各天水花牛苹果又大又红,东山澳角村渔获满舱,天津古文化街人潮熙攘等,
这些地区特色产业和商业的发展,正是各地区抓住机遇,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体现,从而
提高了人民的获得感,①正确。
②: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梦想,而不是把国家梦想融入人生理想,②错误。
③: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③表述错误。
④:材料中提到银川多民族社区居民亲如一家,这体现了我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